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

本文已影響 2.22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課題:

大班語言《月亮船》

教材版本:

幼兒園建構式課程

學科、年級和冊別:

大班上冊語言《中國娃》主題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領略祖國秀麗山河,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思路: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注意力容易轉移等年齡特點,將教學貫穿於遊戲中,目標定位準確,教具形象直觀,難易層層遞進。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要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主要採用了遊戲法、觀察法、啓發式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根據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把故事《月亮船》用能製作出動畫、聲音效果的Flash軟件,以圖、文、聲、像等方式結合起來製作成課件,以輔助教學,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月亮船》;

2、故事磁帶;

3、入、退場音樂;

4、活動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步驟:

一、開始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進入活動室。

師:(隨音樂做劃小船的動作進入活動室)剛纔,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於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部分: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講述故事。

㈠播放故事磁帶,讓幼兒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傾聽後問:

故事的題目叫什麼?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麼?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㈡通過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故事。

⑴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一段故事。

學習後問: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麼?

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後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樣對她說的?

⑵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二段故事。

學習後請幼兒搶答: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是什麼山?(喜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廣場?(天安門廣場)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萬里長城大牆下的一棵小草旁)

㈢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隨背景音樂完整講述故事。

㈣學習講述故事。

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㈤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問:蒲公英的家在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那兒有些什麼美麗的景物呢?你們喜歡她嗎?(教師引導幼兒從名勝古蹟和其發展變化來自由結伴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結束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離開活動室

師: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遊玩吧!

附: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睛一看,啊!這是什麼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地哭,便問:“可憐的孩子,你怎麼了?”蒲公英說:“我迷路了,我要回家。”仙女和氣地問:“你的家在哪兒?”蒲公英說:“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牆。”仙女微笑着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着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雲海裏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他,那是喜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現了一片光芒。月亮船來到了萬里長城,蒲公英激動地喊了起來:“停一停,停一停,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說:“再見,仙女。”“再見,孩子記住你的家叫中國……”仙女說着,駕着月亮船走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樹是兒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課以此爲題材,對兒童進行初步的立體造型練習。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爲小鳥建新家”的生動情境導入新課,並以此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豐富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作慾望。學生在生動有趣、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充分體驗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與成功感。學生不僅學會了用廢棄物品做“小樹”的方法,而且培養了他們愛護樹木、愛護大自然,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利用廢棄材料(舊掛曆紙、捲筒紙芯、礦泉水瓶等)製作立體的樹。

2、瞭解樹的基本結構,以及幾種常見樹的外形特點。

3、激發學生愛護樹木、愛護環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利用廢棄物品製作各種立體造型的小樹。

四、課前準備:

學生: 1 、觀察各種樹的外形特點。

2 、收集生活中的廢棄物品(舊掛曆紙、捲筒紙芯、礦泉水瓶等)。

3 、剪刀、雙面膠、竹籤。

4 、用紙袋裝好的“小鳥”(課前發給學生,每人一隻,評價時用。)

教師: 1 、多媒體課件

2 、廢棄物品(舊掛曆紙、捲筒紙芯、礦泉水瓶等)。

3 、製作好的示範作品(不同立體造型的“小樹”)

4 、用泡沫塑料製作的場景(展示作品用)

5 、竹籤、剪刀、雙面膠

五、座位設計: 六人一小組,共六組。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40 分鐘)

七、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 、師:小朋友,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請看,(伴隨優美的音樂,展示課件。)在一片美麗的小樹林裏,住着許多快樂的小鳥……

2 、課件演示動畫:一片美麗的小樹林,許多小鳥在林間飛舞、歌唱……(鏡頭推近,特寫:一棵大樹上有一個鳥窩,裏面住着鳥媽媽和三隻小鳥。)鳥媽媽對小鳥們說:“孩子們,你們都已經長大了,該有自己的家了!”小鳥們聽了說:“媽媽,我們要建自己的新家,一定要找一個比這裏還要美的地方。”

3 、師:小朋友,你們都聽見了嗎?你們願意讓這些可愛的小鳥到我們這兒來建新家嗎?

4 、師:咦!我們這不是有一大片空地嗎,(走到課前準備好的場景前)哎呀!怎麼是這個樣子,到處是人們扔掉的廢品,一棵小樹也沒有,小鳥會來嗎?我們該怎麼辦呢?(種樹)

5 、師:對,我們要種樹,把這片荒地變成一片小樹林,小朋友,那你們準備種些什麼樹呢?它們長得什麼樣子?先在小組裏跟小夥伴們說一說。

6 、學生在小組裏進行交流。

7 、師:誰來說給大家聽。

8 、請幾位學生說說自己想種什麼樹?它們都長得什麼樣子?並用肢體語言學一學。

9 、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課件逐個展示出各種造型的樹。

製作小樹

1 、(指着場景上的廢棄物品)師:小朋友,讓我們來想想,這些廢棄物品能變成一棵棵小樹嗎?

2 、師:(舉起一個礦泉水瓶)這個能變成小樹的什麼?(樹幹)

3 、師:有了樹幹,小樹還缺什麼?(樹枝、樹葉)

4 、師:樹幹上部的樹枝和樹葉叫做樹寇,我們用什麼來做樹寇呢?(拿起一張掛歷紙)這個行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5 、把掛曆紙剪成條狀,用雙面膠貼在“樹幹”上。

6 、(舉起做好的“小樹”)師:瞧,在小朋友的指導下,一棵小樹就做好了!老師這兒還有幾棵小樹,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用什麼做的。

7 、出示用不同的廢棄材料製作的幾種造型各異的小樹,讓學生欣賞、觀察。(教師可做提示)

8 、師:現在,老師把這幾棵小樹種好,(把做好的幾棵小樹用竹籤固定在場景上,讓學生觀察“種”小樹的方法。)

9 、師:小朋友,你們願意用身邊的這些廢棄物品(指着每個小組的桌上準備好的一袋廢棄物品)變各種各樣的小樹,在這塊空地上爲小鳥們種上嗎?

10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來齊動手,讓小樹快快長起來吧!(課件出示課題-“小樹快快長”)

11 、伴隨着“小松樹”的伴奏音樂,師生同共製作小樹。(鼓勵學生製作出與老師做的不一樣的“樹”。)

組織評價

1 、(課件播放鳥鳴聲)師:小朋友聽見了什麼聲音?小鳥們快飛到我們這兒來了!小朋友,趕緊把你們的小樹種好,合成一片大樹林,讓更多的小鳥到我們這來建新家!

2 、師:看,小鳥來了!讓他們看看我們種的這片樹林。

3 、課件展示動畫:許多小鳥在空中飛,突然,他們睜大了眼睛說:“哇!這片樹林太美了!我們就到這兒安家吧!”,小鳥們伴隨着歡快的音樂,高興地在空中跳起了舞。

4 、師:看,鳥兒們高興得跳起了舞,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鳥兒們的快樂,也跳起來吧!

5 、師生共舞

6 、(樂聲止)師:好,現在請小朋友打開老師課前發給你們的小紙袋,看看裏面有什麼?(小鳥)假如你是一隻可愛的小鳥,你想在哪棵小樹上安家(手指師生共建的“樹林”),就把小鳥貼在這棵小樹上。

7 、學生把“小鳥”貼到自己喜歡的小樹上。

8 、請學生說一說:你爲什麼選這棵小樹?它哪裏漂亮?

9 、教師對有特色的小樹給予表揚,對沒有小鳥的小樹給予鼓勵。

總結

1、師:小朋友真棒!你們用自己的巧手,變廢品爲寶貝,這“寶貝”就是這一棵棵小樹。樹不僅是小鳥的家,而且可以美化環境,這片草地現在不是變得更美了嗎?小朋友,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樹呢?(愛護樹木)

2、師:愛護樹木,不但是愛護了小鳥的家,更是愛護了我們自己的家,小朋友,你們說對嗎?!

3、師:現在正是春天,樹木抽出了嫩嫩的枝,長出了綠綠的葉,小朋友,讓我們象小鳥一樣,飛到校園裏,飛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它們吧!

4、老師帶着學生“飛”出了教室……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郭晨茹 )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部分組成的。

2、通過“揀菜”的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集體活動前讓幼兒出去觀察多種植物,並對植物的“身體”有初步的感知。

2、課件:一株黃豆的生長過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籃子。

4、植物“身體”各部分的分解圖、白紙、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師:這幾天,你們去找植物了嗎?一定看到了許多植物吧!誰來講給大家聽聽。(幼兒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師:你們講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師:(出示課件:《一株黃豆苗》)植物的身體也像人的身體一樣,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你們知道這株黃豆苗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點擊黃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現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將科學活動置於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擴展了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體驗,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歷,促進了幼兒課前的觀察和思考。由人的身體自然導入植物的“身體”,激發了幼兒思考的興趣。多媒體的恰當使用,讓幼兒對植物的“身體”一目瞭然。

二、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1、發現種子(幼兒自由觀察、交談,老師參與討論。)

師:這裏有幾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它們分別是什麼植物身體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實物:大蒜頭、樹葉、黃瓜、蘋果、蘿蔔、花生、茄子、青椒等。)

師:花生是植物的什麼呢?(果實、種子)有些植物的果實就是種子。

師:蘋果是植物的什麼呢?(果實)我們把它切開後會發現什麼?

(與幼兒一起切蘋果)蘋果裏的籽就是種子。還有哪些植物果實裏也有種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實裏有種子(老師將黃瓜、茄子、青椒等果實切開)。

師:種子有什麼用呢?這裏有一顆黃豆種子,我們把它放在泥土裏,看它有什麼變化(課件演示黃豆發芽、生長的過程)。

2、瞭解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師:種子的本領真大。其實植物身體上的每一個部分都很重要。這裏是幾種植物身體組成部分的圖片,它們能拼成一株什麼樣的植物呢?

(2)幼兒展示並介紹自己拼的植物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拼的是什麼植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師:一般的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這樣的。如:竹子(放課件)有根、莖、葉、花,沒有果實、種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這樣的植物還有很多。

[動腦想,動手拼,動口說,調動了幼兒多個感官的參與。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對有關植物“身體”的知識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師應用課件介紹特殊例子,給幼兒傳達了科學、準確的知識。]

三、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1、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參與講評。

師:我們知道了植物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體上的哪個部分?

2、幼兒分小組揀菜,並互相交流。

師:今天我們來幫廚房裏的伯伯、阿姨揀菜。每一組的籃子裏裝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認一認,自己組裏揀的是什麼菜?再想一想,我們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個籃子裏,不能吃的放到另一個籃子裏。(給各小組分別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介紹。

[在幼兒基本掌握了植物“身體”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讓幼兒現場演練,提高了他們的分析、綜合能力,培養了愛勞動意識,也讓幼兒認識到植物與人的密切關係,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師;小朋友真能幹,很快就把菜揀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實,植物不僅給我們人類提供了美食和營養,還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們知道這兩樣物品分別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嗎?

師:只要留心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活動區中的這些材料做出什麼樣又好看又好玩的東西呢?(活動區提供植物的葉子、種子等,讓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反思】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圖片,學生對於這些各各種樣的植物非常的感興趣,從而學生的探究的慾望被調動了起來。然後介紹各種各樣的植物的種類大約多少。這樣學生對於各種神奇的生物植物就會有一種探究的慾望。然後我提問:那麼這些植物有身體有哪些部分呢?這個時候學生進行猜想。當然學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學生的猜想中當然有看書之後說的,但是我不會阻止學生的。然後問學生你猜想植物有這些部分組成,是否想觀察一下植物呢?學生當時是很興奮的。

我當時提問:你從那幾個地方進行觀察呢?觀察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問題呢?首先在小組內進行思考討論。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環節給我遺漏了。於是我只是讓學生進行舉手回答,然後各個小組組織成員進行實地觀察,研究。

學生在樓下的花園草地上進行探究,各個小組分別進行。我看到有小組研究葉,有的`研究植物的整個身體,但是我發現有個別的小組沒有有效的進行合作。我想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培訓需要加強,積極的加強小組長的領導,使整個小組的成員圍繞在小組長的周圍,以便繼續有主導,有組織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動的有效性。我還發現小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進行記錄。這個很好。

在學生彙報的環節,學生都能夠有效的進行彙報。但是需要將自己的記錄進行整理這樣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耽誤了時間,但是我認爲這是值得的。

在補充環節的環節的過程中,我補充補充一下植物沒有那六部分。這樣學生知識結構就較爲完善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1、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主動的觀察周圍事物的漸變過程。

2、能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的變化。

2、 發展幼兒持久、細微的觀察力和對周圍事物的關心。

材料收集與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事物漸變的圖片、圖書、標本及其它。

2、 幼兒園將電視機中播放的有關事物變化的節目錄下來,製成錄像帶專輯,供幼兒觀看。

3、 幼兒動手操作材料。(略)

4、 在家園通訊中,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在大自然、生活中觀察事物的變化,並豐富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活動一:系列觀察,瞭解周圍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1、 在園內、外散步時,引導幼兒觀察四季樹木花草的漸變,能用語言表達。

2、 通過自然角的種植、飼養,觀察動植物的變化。

3、 從衣服的增減、感覺冷暖等活動,感受和領會氣候的漸變。

4、 觀察周圍建築工人的建造活動。

5、 觀察馬路上的汽車——由遠駛近,漸漸變大。

6、 鼓勵幼兒將日常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或生活活動的感受隨時告訴老師。(如月亮圓缺變化,杯中水漸漸被喝掉變少等)

活動二:小實驗

1、 科常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在漸漸變化的?”

2、 鼓勵幼兒從多種途徑收集有關事物變化的實驗物品,在幼兒園進行實驗操作。

3、 鼓勵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報紙、電視、圖書、科常室等各種途徑收集信息,瞭解相關知識。

活動三:我們的發現

1、設置懸念,引發幼兒思考: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在漸漸變化的?

2、組織幼兒進行“什麼在變”的信息交流。

(1)幼兒自選材料,用不同形式進行操作,來展現自己獲得的信息。

(2)將自己的操作介紹給同伴,共同分享成果。

(3)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來講述自己的發現。

4、 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發現用多種形式進行紀錄,在主題結束時,將師生最終獲得的各種信息材料,以展覽會的形式(內容包括:圖片展覽、錄像播放、小品表演、實驗介紹)向家長開放。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中班數學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

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

二、觀察多樣的鈕釦。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

三、鈕釦拼畫。

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

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蒙氏數學教案:排序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複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籤將形式圖劃分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着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複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複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團圓、搓等技能,表現蘋果的主要特徵。

2.初步學習使用簡單的輔助材料,在泥工板上進行操作。

3.體驗自己動手製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實物蘋果一個。

2. 泥工板、油泥、火柴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說謎面,引導幼兒猜謎語。

教師:紅紅臉,圓又圓,親一口,脆又甜。

2.幼兒自由猜謎語,待幼兒充分發言後說出高謎底。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塑造蘋果的方法。

1.出示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蘋果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

2.幼兒討論怎麼製作蘋果。

教師巡迴指導,也可幫助個別操作有困難的幼兒共同完成製作。

(三)集體欣賞幼兒作品。

請幼兒將製作好的蘋果送到“水果店”。

教師:你喜歡哪一個蘋果?爲什麼?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遷移本活動經驗,製作其他常見的水果。

遊戲活動:在角色遊戲中,可開設“水果加工廠”,增加做水果的情節。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主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2、知道農曆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3、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難點);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糉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鹹蛋,糉子2、圖片: 賽龍舟,糉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1、談話導入,展示糉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呢?(糉子),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鮮肉糉子、鹹肉糉子、紅豆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糉子?

(2) 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麼節日裏都要包糉子、吃糉子嗎?(幼兒討論後,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 1 ) 農曆五月五是什麼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爲什麼這個節日要吃糉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1)瞭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鹹蛋、塗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瞭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徵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裏,人們把米裝在竹筒裏投入江中給他吃,後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糉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糉子"本義是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爲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製作,裏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糉子"四、遊戲部分--蘿蔔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遊戲走出活動室(通過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遊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現在大多數幼兒是獨生子女,由於父母的嬌生慣養和老師的過多呵護,致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時也造成了幼兒的心理惰性,學習上也有畏難情緒以及缺乏足夠的自信心。比如:繫鞋帶、挽袖子、倒水等等之類的事情,有的幼兒還在依賴父母或老師。爲此。我設計了綜合活動“小燕子學飛翔”,來教育幼兒要克服惰性,勇於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樹立“我能行”、“我最棒”的信念,增強幼兒自信心。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學會獨立,教育幼兒遇到困難不要怕,要勇敢面隊困難,克服困難。

2 讓幼兒樹立“我能行”,“我最棒”的信念,增強幼兒自信心。

3 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飛翔”、“學”。

  活動準備:

1 掛圖“小燕子學飛翔”,鳥類圖片(小燕子等),字卡“飛翔”。

2 錄音機及“小燕子”,磁帶。

3 平衡木兩條,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課題導入

1 觀看鳥類圖片展示。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生存必備的共同的本領是“飛翔”(出示字卡“飛翔”並張貼於黑板)。

2 猜謎

身穿黑緞袍,

尾巴象剪刀,

冬天向南去,

冬天回來早。

讓幼兒取下圖片“小燕子”,老師說明今天要講“小燕子學飛翔”的故事。(張貼圖片“小燕子”)。

3 語言導入。小燕子飛翔的本領是“學”來的。(板書“學”)。

  二 講述故事

1 引導幼兒觀看“小燕子學飛翔”的掛圖,說一說小燕子是怎麼學飛翔的。

2 聽老師完整講述“小燕子學飛翔”的故事。

3 提問:

a 小燕子一出生不會飛,都是媽媽餵食,慢慢地,小燕子一天天長大了,媽媽對它說了什麼?它是怎麼回答的?

b 小燕子第一次試飛,它飛起來了嗎?它是怎麼對媽媽說的?

c 媽媽是怎麼鼓勵和幫助它的?

d 又有誰幫助它學飛翔了?

e 小燕子最後學會飛了嗎?

4 分享小燕子學會飛翔的快樂,體驗飛的感覺。

(音樂起)師幼表演“小燕子”。

  三 回憶自己在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及取得成功的經歷。

  四 體驗學習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習遊戲“運沙包過橋”。

  規則要求:

(1)按次序獨立過橋。

(2)動作要規範到位(頭正、腰身直、兩臂體側展開)。

(3)頭頂沙包或手託沙包前進。

  小結

剛纔小朋友“運沙包過橋”的表現得非常棒,每個小朋友在走的過程中都克服了一定的困難,順利地走了過來。在這裏表揚全班小朋友。

老師希望小朋友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就要象今天這樣,大膽嘗試,努力克服困難,應該自信的說“我一定能行”。把“我不敢”,“我不會 ”之類的話,改爲“我再試一次”,“我能行”。

老師:“小朋友,有沒有信心?”

幼兒:“有”

師幼:“遇到困難,我不怕,我能行,我最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