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本文已影響 3.78W人 

作爲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找找、看看、說說了解常見的動物不同的睡眠姿勢。

2、進一步萌發幼兒對動物睡眠姿勢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動物怎樣睡覺

2、幼兒每組一套操作卡片

活動過程

一、操作卡片

1、教師:今天,老師爲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有趣的動物卡片,大家去看一看,

找出一個你覺得在睡覺的動物,和好朋友看看、講講!

2、幼兒操作卡片,教師引導提問。

(1)你找到哪個動物在睡覺?

(2)你從哪裏看出它在睡覺呢?

二、PPT課件(圖片講述)

1、提問:誰講給大家聽聽你找到哪個動物在睡覺?爲什麼你覺得它在睡覺?

(邊講邊出示大圖片)

2、總結:你們真聰明,知道仙鶴是單腳站着睡覺的.。馬是四腳站着睡覺的。

貓頭鷹是睜隻眼閉着眼睡覺的。蝙蝠呢?蛇呢?

(蝙蝠倒掛在樹上睡覺;蛇盤着身體睡覺)。

(幼兒若已基本瞭解可省略)它們和我們人類睡眠姿勢不一樣。

三、延伸豐富

1、教師:除了我們剛纔認識的動物有奇怪的睡覺姿勢,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不一樣的睡覺姿勢嗎?

(幼兒討論、講解)

2、快看,誰來了?(放圖片、蠶寶寶、魚)

提問:它們是誰?猜猜它們是怎樣睡覺的?

(教師幫助:蠶寶寶擡着頭睡覺;魚兒停在水中睡覺)

大家也學它們做做動作。

四、遊戲鞏固

1、教師:今天,我們有這麼多小動物來一起做個遊戲《它們睡着了》。

我叫一個小動物 名字,大家趕快學它們睡覺姿勢,看看誰做得快做得好。

2、教師叫動物名字後,換成教師做動作幼兒猜,也可幼兒間互叫互學。

自然界有好多動物有奇妙的睡覺姿勢,你們回去看看電視、看看書以後再來講給大家聽!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初步瞭解工具箱中各種工具的作用。

2、體驗它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1、小工具以籃子來裝:扳手、螺絲刀、透明膠、剪刀、釘書機

2、壞了的書若干本、螺帽鬆了的黑板螺絲鬆了的椅子

【活動過程】

一、說說工具

(價值取向:出示工具箱,看看說說認識的小工具,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孩子們看這是什麼?

2、裏面會有哪些小工具呢?一起來看看。

(剪刀、透明膠、釘書機、螺絲刀、扳手、電筆)

二、故事欣賞

(價值取向:聽聽小工具們在爭吵的故事,進一步感知工具箱中工具各自的本領。)

1、聽故事第一段:

提問:小工具們是爲什麼爭吵呀?(要比誰的本領大。)

2、第二段:

提問:你們覺得小工具們中誰的`本領大?它有什麼本領?(討論)

工具們都說自己的本領大,猜猜工具箱會說什麼呢?

小結: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本領,給人們帶來了安全和方便,但是要團結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三、使用工具

(價值取向:在修理物品的情境中嘗試使用小工具,感受小工具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1、小工具們又和好了真好!我們班級裏有些需要修理的東西,看看是什麼?

(螺絲鬆了的椅子,螺帽鬆了的黑板,壞掉的書)

2、讓我們用工具來修理一下他們吧!每樣東西選用適合工具的喲。

3、幼兒修理。

4、你們覺得小工具怎麼樣?

5、小結:小工具本領真大呀,可幫助我們把許多已經壞掉的東西修好,真了不起!

活動延伸:

找找工具(價值取向:拓展工具經驗,瞭解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工具。)

我們家中還有許多小工具,請你們回家去找找。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初步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吸住鐵的東西。

(2)能圍繞磁鐵的問題積極地探索,培養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濃厚興趣。

準備:

每人一盤物體:磁鐵.鐵製品.塑料製品.木製品.玻璃製品.布製品等

過程:

(1)瞭解磁鐵可以吸住鐵製的東西。

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什麼東西?不能吸住什麼東西?

小結:磁鐵能吸住鐵製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

(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製的東西。

提問:磁鐵能吸住不是鐵製的.東西嗎?(不能)鼓勵幼兒積極探索,並把自己的發現和方法告訴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級周圍尋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玩具。

活動延伸:

(1)在科學角中提供磁鐵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讓幼兒繼續做實驗。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磁性:磁鐵能吸住水中的東西嗎?磁鐵能吸住埋在沙中的東西嗎?

(3)幼兒可以利用磁鐵特徵來製作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能正確運用“高”、“矮”、“粗”、“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知道高矮、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難點: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高矮、粗細的初步概念

物質準備:學具:小紅旗、小綠旗若干。場地:附近樹木較集中的公園

活動過程

一、遊戲:親親小樹

1.看一看,認一認,公園裏都有哪些樹

2.幼兒集體遊戲。如: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楊樹跑回來;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桃樹蹲下來。

二、比較高矮

1.老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目測兩棵樹的高矮,在高的樹下插上紅旗,在矮的樹下插上綠旗。

2.請幼兒比一比這兩棵樹是不是周圍最高的樹或最矮的樹,如果不是,請幼兒把紅旗插到最高的樹下,把綠旗插在最矮的`樹下。

三、比較粗細

1.教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討論:怎樣比較他們的粗細。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想出來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來感覺樹的粗細。

3.請幼兒找找周圍的樹,哪棵最粗,哪棵最細。

4.組織幼兒遊戲:請幼兒按教師指令行動,如:摸摸最細的樹幹跑回來,親親最粗的樹幹蹲下來。

四、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1.組織幼兒討論:爲什麼比較的結果會改變

2.教師小結:隨着比較樹木的變化,比較的結果(樹的高矮、粗細)也會發生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紙質的花在水裏開花的不同現象和紙張的吸水性有關。

2、通過猜測、嘗試、分析、表達的方法,發現紙花在水裏開花的原因。

3、積極投入探究活動,對紙質花在水裏開花的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知道樹上、草上長出的花朵都會開。

物質準備:

面巾紙、手工紙、白紙、報紙、錫箔紙做成的`小花;每桌上備有大水盆。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瞭解不同紙質花在水裏開花的不同現象和紙張的吸水性有關。

活動難點:

能從紙質的不同猜測、分析、推斷影響紙花在水裏開花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設置懸念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

二、感知不同紙花在水裏開花的現象

(一)觀察白紙花在水裏開花的現象

1.提問:這是一張普通的白紙,用它做成的花,能開嗎?

2.教師演示紙花開花,幼兒觀察。

3.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

(二)探索不同紙質的花在水裏的開花現象。

1.介紹各種材料。

提問:除了白紙,小朋友們還只知道哪些不同的紙呢?

2.教師隨幼兒講述出示不同的紙並把各種紙貼到記錄表上。

3.幼兒猜測不同紙質的花在水中能否開花。

4.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第一次操作。

5.師幼討論:你發現哪些花開了?哪些沒有開?爲什麼?

教師小結:有的紙花在水裏能開,有的不能開。這和紙能不能吸水有關,吸水太快了會爛掉,不吸水就開不了。

(三)感知紙花開的快慢和紙的吸水快慢有關

1.提問:這些紙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示範規範操作動作。

3.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一旁觀察指導。

4.交流:哪種紙花開的最快?哪種紙花開的最慢?爲什麼?

教師小結:不同紙的吸水快慢是不一樣的。吸水快開得就快,吸水慢開得也慢。

三、結束延伸

我們的花開的真漂亮呀!生活中還有一些些紙,比如牛皮紙、玻璃紙等等,小朋友可以仔細找一找還有那些紙,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做,看一看它們做的小花能不能開,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飲料是多樣的,在自制飲料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物品能溶於水。

2.嘗試用常見的飲料粉自制飲料,並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體驗積極動手嘗試自制飲料的快樂,懂得安全飲用飲料的常識。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課件。

2.飲用水、奶粉、橘子粉、可可粉、酸梅粉、糖、透明一次性杯、吸管、攪拌勺,教師用自制好的各種飲料佈置的“飲料展覽會”。

活動過程

1. 參觀“飲料展覽會”,知道飲料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很多美味的飲料,我們先來看一看,請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飲料是什麼口味的。

(2)幼兒猜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飲料的`顏色,也可以讓幼兒聞一聞飲料的氣味,發現不同之處。

(3)品嚐。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吸管嘗一嘗,說一說他們的味道,看看剛纔猜得對不對。

2.幼兒動手自制飲料,觀察物品的溶化過程。

(1)教師示範。

教師:小朋友,剛纔這些美味的飲料都是老師自己製作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製作的?

a.出示自制飲料的材料,並進行介紹。

b.示範製作飲料的過程:盛1勺飲料粉放入杯中,加入半杯水,邊用攪拌勺攪拌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飲料粉在水中的變化。教師:飲料粉去哪了?水發生了什麼變化?(瞭解溶解及水變色的原因)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糖。

(2)幼兒第一次調飲料:嘗試用一種材料製作飲料。

請幼兒自主選擇1種材料製作飲料。鼓勵幼兒互相欣賞配製好的飲料,並互相比較它們的顏色、氣味,然後各自品嚐自己的飲料。說一說喝了自己製作的飲料有什麼感覺。

(3)幼兒第二次調飲料:嘗試用兩種材料製作飲料。

a.和幼兒討論:這些飲料粉可不可以混在一起製作飲料呢?哪兩種混在一起能更好喝呢?

b.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嘗試用兩種飲料粉配製飲料,探索發現兩種飲料粉溶化的奇妙變化。

3.幼兒品嚐飲料,知道應該安全飲用飲料。

(1)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自制的飲料,將配製好的飲料與小夥伴共同品嚐,分享快樂。

(2)喝了這麼多飲料,你有什麼感覺?

幼兒共同討論喝飲料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引導幼兒懂得劇烈運動後不能喝飲料,喝飲料適應適量,少喝冷飲及碳酸飲料等。

4.課件學習。

出示課件,瞭解常見的、健康的飲品的製作方法,請感興趣的幼兒回家製作。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

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採訪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重點難點: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採訪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活動準備:

1.調查訪問用的記錄紙和筆。

2.活動前,請幼兒園中部分受訪者溝通,請他們去了解相關的內容。

3.請部分家長作爲志願者在相應時間來幼兒與活動。

4.恐龍滅亡的'假說。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在幼兒園隨機進行採訪,瞭解其他人對於恐龍消失得原因的看法,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採訪方式。

1.我們可以無問問幼兒園的人,也許他們能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可以問誰?

2.問他們什麼問題,怎麼問?

3.三個小朋友爲一組,去採訪三個人。

4.使用紙和筆把他們的回答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行出去進行採訪,教師和家長志願者隨後觀察。

三、幼兒回來後,可以在其他的時間來交流採訪結果。

1.你們喜歡採訪嗎?有沒有遇到困難?

2.分享一下你們採訪到的答案。

活動反思:

對探索的話題,我們班幼兒是比較積極的,在請幼兒自由的探索說出他們自己的觀點,他們有些說恐龍是走丟了,等等···最後我做了卡片讓幼兒自己回家與爸爸媽媽談論後再交來分享他們猜的恐龍消失的原因,達到了家長與老師共同教育的原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在說一說活動室裏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說一說噴的焰火有什麼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麼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根據科學活動《爲什麼會響》的活動進行修改。設計思路:《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在指導幼兒觀察自然角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許多小朋友把那些裝有各種豆子的瓶子拿着搖晃,發出各種響聲,葉梓詢拿的瓶子裏面的豆子較少,他的瓶子發出的聲音最大,而湘湘的卻因爲瓶子裏裝滿了花生髮不出聲音。湘湘急着跑過來問我:“老師,爲什麼他的瓶子會響,我的卻不會?”新《綱要》指出:要以問題引領幼兒進行探索,作爲教師的我們要爲幼兒探索和經驗的建構提供適宜的支持性引導。我沒有直接回答幼兒的問題,而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幼兒回家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究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活動重點:本次活動的重點主要引導幼兒探究豆子的多、少、軟、硬、大、小在瓶子中發出聲音大小的關係。運用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比較豆子的大小、軟硬、多和少在瓶中產生的聲音大小的關係,使幼兒明白物體與聲音之間的關係。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2、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3、積極參與交流,樂於把探究各種各樣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紅棗、米、湯匙、紙張、盤子等。

知識準備:

1、幼兒對所提供的農作物已認識,能說出名稱。

2、請家長與幼兒查閱資料或與幼兒一起做實驗。

二、活動過程:

1、以問題“豆子裝在瓶子裏,爲什麼有的會響,有的不會呢?有的聲音較大,有的聲音較小呢?”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回家尋找的答案。(由於是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許多幼兒回家後都很積極的尋找答案,有的問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實驗。當然,老師在其中是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把今天的發現讓父母做一個瞭解,以便父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2、向幼兒介紹各種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操作,驗證幼兒的答案。

① 介紹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感知豆子的軟硬、大小。

② 根據幼兒提出的方法,請幼兒選擇一種豆子進行操作。師: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③ 重點在幼兒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指導幼兒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軟硬、大小、多少在瓶中產生聲音的大小的關係。(在操作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又有了新的問題的提出:怎樣才能更好地豆子裝到瓶子裏,而不讓豆子掉下來呢?)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請幼兒把自己裝好的瓶子與同伴進行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換瓶子,試試對方的瓶子,並能把自己實驗的結果與同伴分享。

4、①得出結論: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聲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聲音越大;根據豆子的軟硬、大小的'特點,在瓶中發出的聲音也有所不同。

②針對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的問題—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豆子才容易掉下來呢?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

5、請幼兒利用手中的瓶子與教師一起隨音樂起舞。

6、活動延伸:怎樣把豆子裝到瓶子裏?

千姿百態的睡姿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麼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爲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着睡、馬站着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

倒掛着睡、貓趴着睡、烏龜縮進殼裏睡。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通過故事進一步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

2、感受季節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兒歌掛圖,大字紙;故事書《魔法奶奶的電話》;寫有四季字卡的紙條,後面有雙面膠(人手一套);魔法電話教具

活動過程:

複習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觀察魔法電話:魔法電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能撥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爺爺,找找四個鍵分別在哪裏?

2.邊聽故事邊通過觀察圖片,猜想小朋友喜歡某個季節的理由。

3.提問:故事裏誰喜歡夏天?她爲什麼喜歡夏天?你喜歡夏天嗎?爲什麼?老師用簡畫記錄,從而補充故事內容。(其他季節按同樣方法提問)

遊戲四季輪換拍

1.幼兒每人一套寫有春夏秋冬的紙條,分別畫上四季簡易圖,將畫好的紙用雙面膠貼在衣服雙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裝成季節娃娃。

2.聽遊戲帶領着發出的語言指令迅速做出反應,即用手拍貼在身上的圖畫

*單手拍:如聽到“吃火鍋是什麼季節?”邊答邊拍身上圖片。

*雙手拍:如聽到“夏天過去是什麼季節?再過去又是什麼季節?”兩手分別拍在相應圖上,並回答“夏天…….”

*連續拍:如從春天到冬天

*結伴拍他人

*邊拍圖畫邊念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