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教案集合9篇

本文已影響 2.75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教案集合9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對散文詩的學習能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2、幼兒能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通過欣賞激發對大自然的愛。

3、孩子能說完整的話,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散文詩的理解。

5、能專注地傾聽,樂意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準備

1、 教師擇時帶幼兒到操場觀察雲彩的變化

2、 伴奏音樂:班得瑞《瑪雅的歌聲》

3、 散文裏的教學圖畫以及“風兒”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爲你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它們分別是……(教師出示圖片:雲彩、風兒。)雲彩和風兒是一對好朋友,今天他們要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散文,題目就叫“雲彩和風兒”,

二、 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散文詩的語言意境

(一)師:這首散文可好聽了,教師配樂朗誦《雲彩和風兒》,幼兒認真傾聽初步感受散文詩的內容。

(二)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散文詩的內容

1、師:孩子們,你們聽了這首散文詩後有什麼樣的感覺?(我覺得……

2、師:你聽到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貼示圖片)你還聽到了什麼?小朋友的耳朵真靈!喜歡小白船的請舉手?喜歡大獅子的請舉手?喜歡胖娃娃的請舉手?那什麼樣的小白船、什麼樣的大獅子,什麼樣的胖娃娃呢?(師請個別幼兒作答).請再聽一遍

三、 教師再次朗誦散文詩,幼兒再次欣賞,進一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幫助幼兒分段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一)師:有誰能告訴老師散文詩的開頭說了什麼?

(二)師:散文詩裏的小白船是什麼樣的呢?(小白船豎起桅杆,揚起風帆,小白船飄呀飄,飄到遠處看不見。)(孩子和教師一起復述表演)

(三)師:散文詩裏的大獅子在幹什麼呢?

(四)師:散文詩裏那個可愛的胖娃娃是什麼樣的呢?

(五)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師生進行散文接龍。

四、 引導幼兒回憶講述自己觀察到的雲彩。

師:我覺得風兒就像一位魔術師,能夠把雲彩變成很多很多的形狀,

子們你們看到過雲彩嗎?你看到的雲彩會變嗎?(幼兒各抒己見)

師:吹呀吹,雲彩又變成-----?(師逐一播放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講述)

五、 師生共同表演,體會“旅行”的快樂

師:多能幹的風兒,多有趣的雲彩。(師戴上“風兒”的頭飾)“呼、呼、呼”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幼兒做有趣的雲,根據風兒的“變化”被“吹”出不同的造型動作,並告訴老師自己變成了。。。。。。,)

師:孩子們,多麼美妙的旅行啊,現在雲彩和風兒要休息了,我們有禮貌的跟它們說再見吧!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語言課上,優美的伴奏音樂加上教師真情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讓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朗讀中,更好地讓孩子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加上動靜結合的教學安排讓孩子頗感興趣,在快樂中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由於教師對各環節間的銜接過渡的不太自然,所以導致課堂節奏不太緊湊,在讓孩子看圖片發揮想象創編時,教師一味地讓孩子運用散文中的句子“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即便是孩子根據他的想象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如一個孩子在看到右圖時說“鳳凰雲彩在天空中飛呀飛”老師也讓孩子加上“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這樣是否限定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所以讓聽課的老師覺得孩子的回答很雷同,千篇一律的,沒有創新,這讓我對我今後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孩子現有的知識結構上有效地引導、啓發孩子進行有新意的創編。

小百科:雲彩,雲的通稱。亦作“ 雲採 ”、“彩雲”。是由於潮溼空氣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因外界氣壓隨高度降低,而它的體積逐漸膨脹,在膨脹過程中要消耗自己的熱量。這樣,空氣就邊上升,邊降溫形成了雲彩。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回憶,讓幼兒瞭解一些鳥的主要特徵。

2.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激發幼兒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鳥標本 多媒體錄象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激起興趣

1. (放鳥叫錄音)這是什麼聲音呢?

那麼你們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誰呀?(觀看錄象)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

2.你們喜歡小鳥嗎?爲什麼?

二.觀察比較,交流分享

剛纔看了錄象裏有很多小鳥,我們都喜歡小鳥,現在你們看看來了誰呀?

小鳥說:小朋友好!

1. 這些小鳥長得一樣嗎?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總結:小鳥都有頭、翅膀、兩隻腳。

2. 小鳥哪些地方長得不一樣呢?現在請你們選兩隻最喜歡的長得不一樣的小鳥,用亮亮的眼睛看一看它們哪裏長得不一樣?

3. 觀察交流

總結:剛纔我們發現了不同小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長得大小不一樣;羽毛顏色不一樣;尾翼不一樣。還有小鳥的叫聲不一樣,有的聲音粗粗的;有的聲音細細的,有的叫聲比唱歌還好聽呢!它們築巢的地方也不一樣,有的在大樹上,有的在蘆葦中還有的巢築在水面上呢。世界上鳥的種類可多呢,有許多許多,有9千多種,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

三.經驗交流,激發情感

1. 剛纔我們看到的上小鳥的標本,以前你看到過小鳥嗎?哪些地方有小鳥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 我們很愛小鳥,小鳥也喜歡我們,那我們怎樣讓小鳥更喜歡我們呢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跳躍和平衡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發展親子關係。

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布袋一個

活動過程:

1、媽媽扮演袋鼠媽媽,寶寶扮演袋鼠寶寶。

2、寶寶雙腳站在布袋中,蹦蹦跳跳的和媽媽在草地上玩,媽媽趁寶寶不注意,偷偷躲起來,寶寶發現媽媽不在了,馬上蹦蹦跳跳去找,找到媽媽後,媽媽也站在布袋裏,和寶寶一起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3、家長和幼兒也可以互換位置,媽媽跳,寶寶躲;遊戲過程中,媽媽和寶寶始終要學袋鼠跳。

教學反思:

小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都能懂得遵守遊戲規則 ,孩子們積極投入到這個遊戲之中,大家興致很高,從活動中學會了雙腳向前跳的技能,鍛鍊其腿部力量。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嘗試帶領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燈、包元宵。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5、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繫好小班幼兒,請小班幼兒每人帶一盞花燈。

2、幼兒已初步瞭解元宵節的來歷知識,並帶一盞自制的花燈。

3、將幼兒的花燈佈置在活動室周圍。

4、米粉、豆沙餡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和相關民俗。

引導幼兒向小班弟弟妹妹講述自己對元宵節的經驗。

教師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元宵節這天人們會與家人團聚,包元宵、吃元宵,賞花燈、玩花燈。

2、教師和幼兒一起包元宵。

師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兒一起玩包元宵。

教師提醒幼兒洗乾淨手,並指導幼兒做元宵。

3、幼兒玩花燈。

幼兒欣賞大家帶來的花燈。

教師指導幼兒賞燈,並找出自己喜歡的花燈。

幼兒到戶外玩燈。

教師指導本班幼兒向小班幼兒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並一起玩燈,體驗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是小朋友愛吃的食物,但是水果的種子卻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探索《水果的種子在哪裏》的活動,讓幼兒對種子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幫助他們積累有益的經驗,發展幼兒的主動探索的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水果的種子在哪裏。

2、在遊戲中進一步的瞭解種子的用途及功能。

3、教育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安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水果的種子在哪裏。

難點:培養幼兒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在吃水果的時候注意觀察不同水果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好多好多吃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

2、教師出示一個用布蓋着的'水果籃子,裏面裝有各種水果。

3、然後讓小朋友摸一摸,看看是什麼?說出它的名字。

4、教師: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它們有一統一的名字,誰知道叫什麼?(水果)

5、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找一找自己手中的水果的種子在那裏,看一看它們長在什麼地方。

  二、基本部分

1、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尋找水果的種子。

幼兒在操作中發現:蘋果、梨、荔枝、等水果的種子長在果實中間。

西瓜的種子長在果肉裏。

草莓的種子長在表皮上,能吃。

幼兒沒有發現香蕉的種子,教師啓發幼兒仔細尋找,這時有的幼兒發現香蕉上有一些褐色的小點,但是不能確定它們是不是香蕉的種子。

2、教師:香蕉有種子嗎?香蕉的種子在哪裏?

教師重點介紹香蕉的種子,並告訴幼兒香蕉不是種子繁殖的,而是香蕉根部的肉芽分離開來進行繁殖的。

3、遊戲:找一找

小朋友你們找一找,看一看哪些水果的種子多,哪些水果的種子少?(小組合作)

4、彙報遊戲結果

  三、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種子是什麼嗎?回去後讓我們的爸爸、媽媽幫助我們找一找,下節課告訴老師好不好啊!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表現出來

2、 教育幼兒節約用水,隨時關好水龍頭。

活動準備:

1、 學習兒歌《關好水龍頭》講述格式《小強的夢》

2、 《水龍頭不哭》的歌曲光盤。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 1、請幼兒背誦兒歌《關好要水龍頭》,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一段哭聲——引入課題

“誰在哭?”“爲什麼哭?”

(二)教師帶領幼兒尋聲到洗手間。(提前設定水龍頭在滴滴答答滴水)

(三)“原來是水龍頭哭了?知道它爲什麼哭嗎?”——教育幼兒節約用水,用水後指導馬上關好水龍頭。

(四)教師歌唱歌曲,讓幼兒熟悉旋律。

(五)幼兒學唱歌曲部分。

1、跟唱。

2、請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其餘幼兒模仿創編好的幼兒,一起表演唱。

3、分角色表演。很多小朋友做水龍頭,請相同數幼兒做小朋友,第一段做“水龍頭”有歌唱;第二部分小朋友歌唱。

4、注意間奏的動作。

三、活動延伸

設置表演區,請表演好的幼兒表演。

活動效果記錄及反思:

1、 歌曲的音域對小班幼兒來說有點高,20分鐘後,有50%幼兒掌握不好旋律。

2、 幼兒創編動作時不夠主動,只是在老師的排練下進行表演。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防寒保暖是冬季的一項重要工作,它關係着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2、瞭解一些冬季防寒保暖的小常識。

3、在生活實踐中學習防寒保暖,確保自己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表現冬季寒冷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出主題1、 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季給我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2、 如果我們不注意保暖,會發生什麼?

3、 時值冬季,寒氣逼人.我們要如何做好身體的保暖工作呢?

老師小結:冬季最冷的時節已然到來了。保健專家特別提醒,寒冷的氣候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血液循環發生改變,易染疾病,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早防範。

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1、根據你的經驗,你覺得冬季人體什麼部位最冷,最容易受傷?

2、你是怎樣保暖的?或是你母親是怎樣保暖的?或是你看到的誰的保暖方法好?

三、教師總結所講,並添進一些新的防寒保暖小常識1、穿適當厚度的保暖禦寒衣服。

2、做好人體直接接觸空氣部位的保暖.在冬季戴上帽子,可以減少頭部的散熱量,同樣能達到周身保暖的目的.在更加嚴寒的時候,還應戴上口罩和手套.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在嚴冬,人們還必須換上保暖性好的鞋子,注意腳部保暖。

3、在冬季宜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可以使人體多獲得一些熱量,具有保暖的功能。

4、要勤曬被褥.增加被褥內的空氣量就等於提高了保暖能力.被褥經過日曬,變得蓬鬆,不僅增加了空氣量,而且還增加了厚度.因此,蓋着曬過的被子,會覺得很暖和。

5、在生活,工作環境中保持適宜的溫溼度.如在室內生爐子和設置暖氣或空調設備等,使室內溫度經常處於18℃-20℃,相對溼度50-60%爲最好.人們不應該長時間地處於10℃以下的環境中。

6、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爲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要多吃一些性屬溫熱的食品,以提高機體耐寒力。常見的溫熱食物有:牛、羊、狗、雞肉,大蒜、辣椒、生薑、圓蔥、山藥、桂圓等。還要注意維生素C的攝入量,它能夠提高我們的免疫能力。因此要增加柑橘類水果(桔子、細皮小柑桔、柚子、檸檬)、獼猴桃、芒果、捲心菜、花椰菜、菠菜和茴香的攝入量。

7、小學生冬季安全教育,學生進行冬季長跑等體育活動,既可增強體質,也可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忍耐性。

四、冬季安全教育活動延伸今天我們學了許多有關冬季怎樣防寒保暖的小知識,有些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的。你們可以將自己所學的本領告訴他們,讓他們也增加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防寒保暖,確保自己身體健康。

幼兒園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桃子卡片、圓片、學生準備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1、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1)、出示桃子圖片,讓學生隨意分。

小朋友手裏都有6個桃子,你能把它們分成兩份嗎?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分。

(2)、展示學生分的成果。

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呢?

學生會有很多種分發,教師用媒體課件都展示出來。

(3)、發現“平均分”。

教師帶領小朋友觀察:小朋友,這裏的幾種分法都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觀察,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

讓小朋友發表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有兩種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們都發現了有兩種分法與別的不同,那麼我們就仔細來觀察這兩種分法:我們發現這兩種分法的每一份的數目都是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每一份都一樣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讓學生和教師共同讀幾遍。

教師接着演示:把4個桃子分成左邊2個,右邊2個,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平均分。並連貫說:“把4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個。”

2、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1)、教師出示幾種物體的分法,讓學生說說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裏幾份,每份有幾個?

3、讓學生動手平均分。

(1)、讓學生小組合作將手中的8個圓片平均分,並互相說說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分得幾個。

(2)、發表意見。

(3)、表揚說的好的小朋友。

4、動手操作。

(1)、教師提出意見,讓學生邊操作,邊說出結果。

有8個桃子,每隻小猴子分得2個,可以分給幾隻猴子呢?

(2)、讓學生動手,找學生演示。

(3)、連起來說說。

(4)、在書上填寫出來。

1、完成“試一試”的題目。

(1)、讓學生相互合作,邊操作邊得出結果,填寫在書上。

(2)、集體訂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題目。

(1)、完成第一題。

說出哪種是平均分,並說出理由。

(2)、完成第2題。

教師讀題目,讓學生先圈一圈,再填寫。

填寫後讀一讀。

(3)、完成第3題。

這道題目不讓學生動手操作,看學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後教師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什麼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幼兒園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因爲米是孩子經常要接觸到,而且不少家長在家也經常玩,而沙和水相對應米來說比較麻煩,尤其是沙一不安全,二玩起來也不太衛生,不可能長期當作區域來玩,而水受季節的影響,也不可能當作長期的區域來玩,更不可能拓展開來,而米就不同,不但讓幼兒在玩中感知不同形狀、不同大小及漏斗式的容器的感受,發展小肌肉動作,而且可以拓展開來,嘗試不同的“米寶寶”玩法的不同,如糖果、在同樣的容器玩的感受就不一樣,米和糖果掉下來的聲音不一樣,等等,而且米玩過後洗乾淨還可以吃,感受一粒一粒,白花花,直接明白米煮熟了就是我們吃的飯,知道我們不能撒飯、剩飯,從而讓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道理。我們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特點,設計三個層次發展幼兒的能力。

第一層次:

感知裝米材料區:(提供真實的物品)

(1)生活中的工具:各種裝米器具若干:如小盤、碗、小調羹、奶粉罐、紙杯等。

(2)真實的食物:米

第二層次:

感知不同材料區:

成品材料:

第三層次:

自制模擬生活材料區:

成品材料:米、糖果、泡沫、白雲豆、盆子、軲轆桶、勺子、漏斗等。

目標:

1、智慧成長:

(1)能夠正確地感知裝米時容器的性能:知道“上”、“下”、“裏”、“外”

(2)能夠用比較恰當地語言表達自己對裝米不同容器的理解:知道底空的不能裝米或知道大的東西裝米多,口子大的容器裝米容易,口子小的容器裝米困難。

(3)能進行簡單的觀察比較,逐漸開始理解“大小”和高矮,多少。

2、肌體成長:

(1)動作比較協調隨意地行走並搬運各種玩具玩米,不會將它們到處灑落在地上。

(2)願意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撈、舀、倒、攪拌等動作。

(3)願意認識及正確的使用簡單的工具:勺子、盤子、碗、瓶子、罐子漏斗等。

(4)知道餐前餐後要洗乾淨手,不亂扔果殼,吃完食物要漱口,用小毛巾擦乾淨小臉。

3、社會性成長:

(1)樂意與喜歡的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

(2)知道好玩的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學說“借我玩一下好嗎?”“謝謝”“我們一起玩吧”。

4、情感成長:

(1)在區域活動時不大聲喧譁,不影響同伴;

(2)在活動中遇到困難,不哭不叫,動動腦筋找老師或同伴幫忙。

5、創造性成長:

用各種獨特的方法,大膽地玩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