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通用6篇)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4、學習寫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積累語言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此環節檢查上節課所學古詩背誦情況。

2、憶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想、品、誦”。

讀——詩文;思——詩意;想——畫面;誦——全詩。

表揚大家學習古詩的熱情,今天在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山行》。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資料準備:(杜牧是唐朝詩人,擅長寫景,人稱“小李杜”。)(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溶前賢闊大僕茂的精神,創與之個性相適應的新風格。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

2、解題:山行,你認爲是什麼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按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本詩。

(三)學習詩文。

1、初讀古詩,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初步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同桌讀、分組讀,交流杜不準的地方。

(2)指名讀、齊讀、範讀等,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2、通過學法自學古詩。(通過小組討論,主動探究,理解詩句。)

(1)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於”、“霜”、“寒”、“斜”等詞語,用查字典、查找資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交流。

(1)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彙報,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交流討論。

師重點準備指導:坐是“因爲”的意思。晚是“傍晚“的意思,學生根據詞義大致說說詩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節,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

在山上飄浮白雲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車子不走了,是因爲我喜愛這夕輝晚照下的楓樹林,要好好欣賞一番。)

4、想像畫面,品味美句。

《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季節的景色,詩中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人寫的是楓葉紅的季節,楓葉紅的季節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寫的是秋季的景色。

詩人筆下的深秋季節的山林景色圖,還寫了哪些景物?你覺得怎樣?

詩人筆下除了寫楓林外,還寫了寒山、石徑、白雲,這四樣構成了一幅秋色圖,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想像畫面。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你會想什麼?說什麼呢?讓咱們一起走近詩人共同欣賞。(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讚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賞意境。

1、觀看錄像《山行》

2、啓發學生說出感覺最美的景色。此時此刻,你想說什麼?你想做什麼?

自由抒發心中的情感。

(1)唱讚歌來表達。可以鼓勵用熟悉的曲調吟唱,再請全班同學跟唱

(2)誦讀詩文表演。

(3)照一張相。

(4)畫一幅畫。

(5)當導遊介紹此處美景

(五)誦讀(或吟唱)。

1、指導誦讀(看誰度的最美、最陶醉、最有滋味)。

要讀出節奏美、看圖中景物感悟讀,配以古箏樂最好,分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範讀、指名讀。先請學生範讀,讀出“遠上”強音,“石徑”次強,“白雲”強音,“有”次強,“楓林晚”強音,“二月花”弱音。

2、試背。

(六)延伸。

1、創意寫詩。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想做小杜牧嗎?學習作者寫景的方法寫一下深秋的校園報答一下你對校園的熱愛。

2、背出描寫四季景色的其他詩人寫的詩句。

《泊船瓜洲》、《望廬山瀑布》、《絕句》、《春曉》等。

3、課下讀杜牧詩集。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多積累,多背誦。大膽嘗試寫作,早日出傑作。成爲小小詩人。

(七)板書。

山行

杜牧

遠景:寒山、石徑、白雲,人家;

近景:楓林,霜葉。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山行》一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理解詩句中“遠上”、“斜”、“生處”、“坐”、“愛”、“於”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並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設計理念: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牢記一個“實”字,遵循詩教規律,以人爲本,關注生命,引領學生一步一趨地進入詩的意境,走進詩人的生活。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學習,整體讀、理解讀、想象讀、延伸讀、佈置選擇性作業,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爲學生營造一個美讀、讀美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整體讀——感知美

1、激情導入

有人說“秋”是美的,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有人說“秋”是蕭瑟的,秋風吹起,落葉飄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對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樣的呢?

2、今天,讓我們走進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詩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師配樂讀

4、揭題解題

板書:行,誰能用“行”字組一個詞語。

板書:山行,讀題,說說知道了什麼。

5、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馬車,順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自讀,讀到琅琅上口爲止。

【設計意圖】教學伊始,結合季節特徵,選擇悅耳的音樂,配樂朗讀,意境更唯美。讓學生介紹作者是考察學生課前蒐集信息的能力,課外鼓勵學生大量蒐集資料,閱讀資料,使學生對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古詩和詩人有更多的瞭解,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有效利用語文資源的意識。再次配樂地朗讀,關注學困生,要求人人熟讀,爲理解打下基礎。

二、理解讀——領略美

(一)“扶”學第一句。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斜”:用“簡筆畫演示”法。“寒山”:用學生“介紹”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說話順序。

3、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設計意圖】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環節中“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在總結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半扶半放”學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啓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並結合講解“生處”的寫法。

2、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設計意圖】“生處”這個詞最容易寫錯。在教學中通過想象重現詩中畫面,對“生”與“深”的區分在賞畫品詩中明晰。

(三)“放手”合作學習三、四句。

在學習小組中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做上記錄,請教老師和同學。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先引導學生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這樣就是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

(四)、請一個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串起來講一遍。

【設計意圖】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對詩的理解感悟,不同讀者,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都存在着差異,不同的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存在這種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體驗,不求統一,鼓勵學生做學習的探究者。

三、反覆讀——品味美

(一)想象意境

1、師: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詩沒有一個“秋”字,請同學們反覆朗讀品味詩中的語言,你覺得哪些詞句寫得特別好?

2、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談談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山行》是一幅色彩鮮豔,意境深遠的畫,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4、各種形式朗讀古詩。

【設計意圖】意境優美是古詩的特點,想象是古詩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想象的漫遊中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也爲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二)體會情感

1、我們常說,詩以言志。詩中的色彩,描寫的景物都和詩人當時的心境有關係,心情好的時候,筆下的景物都詩那麼有生氣,那麼明麗;悲傷憂愁不得志的時候,筆下就顯得蕭瑟灰暗。所以瞭解詩人寫詩的背景,就能更深的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地讀懂一首詩。

2、多媒體出示《山行》的寫作背景。學生自由朗讀

3、讀了這些資料,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嗎?用心讀讀好。

4、再次多種形式朗讀,配樂讀。

【設計意圖】情感是古詩的生命,通過了解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使古詩的學習進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學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薰陶,情感達到了高潮。

(三)朗讀比賽。

1、播放一組組楓樹林圖片: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

2、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的美呢?比一比,賽一賽,誰最有杜牧的氣質。

【設計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是古詩教學的關鍵。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古詩,有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配樂朗讀等,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四、延伸讀——昇華美

1、總結學法:剛纔我們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詩的意思,然後展開想象感受了詩的意境,還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了詩人的情感,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下面的兩首詩,《秋詞》和《臨平泊舟》,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2、彙報學習成果。

3、總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山行》,拓展學習了兩首詩,我想同學們一定掌握了古詩學習的方法吧!

學生總結,並板書:理解詩意 想象詩境體會情感

【設計意圖】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趁着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學以致用。對於這兩首詩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五、選擇作業——表現美

讓我們走進作業超市,學了這首詩,你想選擇什麼作業呢?

1、寫一寫: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寫下來。

2、畫一畫:把這首詩描繪的景色用多彩的畫筆表現出來。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詩作或蒐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句段和詩詞,與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把尋美、賞美有課內延伸到課外,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而選擇性作業,給學生一個選擇的機會,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學生多元智能發展。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3、通過“山”“小路”“楓林”“霜葉”等詞引領學生通過想象,在詩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麗。

4、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多元吟誦,練習背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田字格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在星期六,幾個小朋友一起到田野裏玩,小明看見樹上的橘子綠綠的,橙子黃黃的,掛在枝頭,就高興地說:“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誦古詩。”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沒背出來,誰來幫幫他?(出示圖片)

生回答。

師:對呀,“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課件出示山行圖)。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古代詩人杜牧也非常喜歡秋天的美景,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古詩——《山行》。(板書:《山行》)

2、齊讀課題,讀準“行”字。

①師板書,生書空。

②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山行”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現在我想請我們小朋友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詩,注意要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出示要求: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再讀古詩,初步感悟詩境。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那我們就再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讀詩句,感悟詩境

(一)詩畫結合,品讀一、二句。

1、(出示圖片)師: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這幅圖片中,你知道詩人在那兒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雲、人家。師:是呀。相機板書:(山 石徑 白雲 人家)

師:這樣的景色美嗎?

師:這麼美的景色,那我們就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反覆讀詩句。(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理解“寒山”。

①師:小朋友們,在第一句裏有一座座什麼樣的山呢?

生:寒山。

師:爲什麼是寒山呢?請看張圖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圖片)

②瞭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時候的山。

3、(出示圖片)認識生字“徑”、“斜”。

師:小朋友,在這句詩裏面,有兩個生字朋友,他們很想和我們交朋友呢!(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出示圖片)師: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成爲了字寶寶的好朋友了,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幅圖片,“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山上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誰能用詩句來說一說呢?

多幾個學生回答

(二)詩畫結合,品讀三、四句。

1、回憶《秋葉飄飄》。

(出示圖片)師:說得太好了,你們都是小詩人。我也來給小朋友們背一首詩:“不是蝴蝶,不是小鳥,是紅葉舞,黃葉飄,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誒,這描寫的是什麼景物呢?

生:楓葉。(板書:楓林)

師:這裏的楓林美嗎?(出示楓林圖)

2、學生反覆讀詩句。

師:確實很美,詩人杜牧也留戀這傍晚時分的美景,而停下車來欣賞。(出示圖片)誰來讀一讀?

①自由讀。

②指名讀。

③小組賽讀。

④齊讀。

3、(出示圖片)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老師帶來滿山的楓葉來獎勵大家!你們覺得這個楓葉的顏色怎麼樣呢?

生:很紅。(板書:紅)

師:對呀,因爲了有這些紅紅的楓葉,讓我們覺得這裏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張楓林圖)

4、理解“坐”、“於”。(出示圖片)

①齊讀。

②填空。

詩人停下車是 喜愛傍晚楓林的景色,

經過霜打的楓樹葉, 早春二月花還紅。

③瞭解“坐”是“因爲”;“於”是“比”。

5、認讀“楓”、“於”,並書寫。

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有兩個字寶寶想請大家把它的名字寫一寫。(出示圖片)

①討論交流識記方法。

②師範寫,生書空。

③生書寫,師巡視。

師:同學們,寫字時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一次比一次寫的漂亮。

④評議。

師小結:“楓”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設計理念:按照我校上學期精品研究中“隨文識字”的做法去落實,使識字與閱讀相結合。並嚴格落實新課標關於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改變“滿堂說”的課堂,讓學生不僅掌握生字的寫法,還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四、讀中悟情,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1、讀中悟情。

師:同學們,我們剛纔已經理解了詩意,但是沒有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韻味。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找一找讀古詩的方法吧!(出示圖片)

①師範讀。

師:古詩有很多種讀法,你們喜歡哪一種方法,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自由讀一讀。

②學生自由體會讀。

③指名讀。

④齊讀。

2、欣賞“古詩新唱”。

師:古詩不僅僅是吟誦,還能編成一首動聽的歌曲呢!現在我就帶着小朋友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出示圖片)

①學生欣賞歌曲《山行》。

②生小聲跟唱。

③複習歌曲《贈劉景文》。

【設計理念:落實個性朗讀,老師不要限制學生一定要學生感情朗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3、背誦古詩。

師:同學們,我們跟着詩人杜牧一起欣賞了這深秋時節美麗的景色,那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誦。(出示圖片)

②指名背誦。

③小組比賽背誦。

④齊背。

五、拓展運用

1、師:描寫秋天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騰王閣序》中有一句經典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示課件)

師:我們欣賞了這麼多的美景,這麼美的景色我們也來說一說寫一寫吧。

2、說說寫寫。(出示課件)

我喜歡春天 , 因爲 春天到處一片綠色 。

我喜歡夏天 , 因爲 。

我喜歡秋天 , 因爲 。

我喜歡冬天 , 因爲 。

①自己寫一寫,師巡視。

②指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內容。

【設計理念: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關作者的詩歌和同類型的詩歌,並讓學生有選擇說一說,寫一寫。】

六、全文總結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讓我們把這麼美的詩送給你的同學和在座的老師們。(齊背)

七、作業佈置

1、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收集更多有關秋天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八、板書

4、古詩兩首

山 行

杜 牧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4

  目標預設:

1、學會古詩《山行》,讀準“斜”,理解“寒山”“坐”“石徑”等字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山行》,感受古詩描繪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並能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背誦古詩。

2、難點:讀懂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爲本,熟讀成誦。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爲第一課時。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教學方法:

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引入:

1、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2、板書課題。

3、介紹作者:

同學們,你們知道杜牧嗎?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爲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4、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輕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指名朗讀古詩,正字正音,引導讀出古詩的節奏之美(斜:xia)。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麼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景色?

4、師生交流。

板書:(山 石徑 白雲 人家 楓葉)

三、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讀第一行詩。

理解“遠上”“石徑”“斜”。爲什麼稱“寒山”呢?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出示掛圖: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遠處看到了什麼?這幾戶人家在什麼地方呢?

2、讀第二行詩。

理解“白雲深處”。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深秋季節,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在山上飄浮白雲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小結:前二行詩寫詩人看到的山林遠景。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簡介]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寫的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白雲、石徑、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這首詩沒有一點深秋淒涼的景象,而是一幅濃墨重彩,令人陶醉,色彩鮮明,生機盎然的美麗油畫。

  二、[目標預設]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1、理解詩的意思,瞭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三、[重點、難點]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粹,它們讀起來琅琅上口,用字情真意切,所營造的意境或美麗、或淒涼、或明快、或哀怨,引領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內涵,一直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爲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 “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

  四、[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的理念。

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是本節課的出發點。其二,古詩文化博大精深,貴在積累,教給學生一些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在課外遷移運用,在更廣泛的學習天地中,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澱。

  五、[設計思路]

1.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在《山行》的教學中,正因爲讓學生通過豐富的畫面想象,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 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薰陶感染,又從情感上得到美的體驗,就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研究,去感悟。

(1)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2)要求自主質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3)本課古詩教學把觀看圖象作爲教學輔助手段,對理解詩意、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六、[教學過程]

  一、導課,簡介詩人,配樂欣賞詩文。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創作這些瑰寶的是許許多多偉大的詩人。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詩人?這節課,老師再爲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牧。

杜牧:(803~約852年)唐代文學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其詩繼承了盛唐許多優點,在晚唐詩歌綺麗的傾向中,顯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語言明麗雋永,豪邁爽朗,獨具風格。在晚唐的詠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爲“老杜”,稱杜牧爲“小杜”。

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牧的《山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山行,即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時,看到令他陶醉的景色,寫下此詩,請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放課件,教師配樂範讀。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這麼美的詩,你們愛讀嗎?那就大聲的讀吧!讀時要注意讀準字音,自由讀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重點指導“生”“斜”。

4、齊讀全詩。

  三、再讀古詩,以畫爲媒,研讀感悟。

1、(出示掛圖)同學們,在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提問:

(1)楓葉什麼時候會變紅的'?

(2)楓葉被霜打過之後,就會變得特別紅,特別漂亮!你們看,即使是春天的鮮花,也不見得有它這麼美麗的紅色吧!深秋的傍晚,山上的天氣怎麼樣?

(3)尤其是山上,天氣更冷了!你們還看到了什麼?

2、那你們能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

3、師小結:你們看,這兒有火紅的楓林、彎彎曲曲的石徑、繚繞的白雲,多美啊!杜牧,看到這樣的美景,忍不住吟誦起來,寫下了這一首讚美秋天著名的詩。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4、楓葉如此紅豔,真叫人心曠神怡,我還要坐車登山,讓帷幕遮住我的視線,真是太掃興了,還不如快快下車,大飽眼福。看到滿山的楓葉,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顫動,這經霜打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更耀眼。指名讀。

(1)教師引讀:白雲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指導研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①、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爲什麼停車呢?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爲愛這美麗的楓林!師生齊讀。

②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③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於”、“晚”。

5、(在反誦讀之後)誰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學生在相互討論、交流之後,很快就明白了古詩的意思,而且對於古詩所描繪的秋色圖,在通過眼睛看,嘴巴讀,腦袋想之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誦讀詩歌,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1、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挑戰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2、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雲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爲畫題詩,指導創作。

1、同學們,我們的校園也非常的美麗,現在請同學們把美術課上畫的校園一角的圖拿出來,請你也給自己的畫題一首詩,爲畫更增一份美。

2、學生嘗試作詩,教師不失時機地個別指導。

3、展示作品,點評。

  小學古詩《山行》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瞭解詩句的內容。

2、感受詩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領悟詩人表達的心境和情趣。

3、會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的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教學的難點】領悟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情境激趣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條悠久而豐厚的歷史長河中,唐詩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文學的星空上,剛纔同學們已經背了幾首,今天老師和你們再來學習一首唐詩。

  二、初讀古詩,瞭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你認爲這是一首反映什麼時節的詩?

2、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三、欣賞圖片,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1、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片,你有什麼想說的?

2、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外出旅遊的好時光,唐代詩人杜牧在外出觀賞美麗的秋景時,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動,文思涌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投影出示: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四、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爲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說)

2、小結古詩學法:

⑴讀一讀:

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動一動:

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註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想一想:

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麼?

3、自學古詩:

⑴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瞭解。

⑵合作學習,明確自學的任務。(完成表格)

⑶我會讀──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讀古詩

1、精講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⑴寒山:

深秋時節的山,因爲深秋時節,天氣轉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徑:小路。

⑶斜:彎彎曲曲。

⑷前半句句意:

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小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頂。

⑸後半句:

白雲深處指的是雲霧繚繞的地方。

⑹句意:

雲霧繚繞的地方隱約可見幾戶人家。

⑺指導朗讀:

讀準字詞,讀出節奏。

2、小結學法:

理解詩中的字詞,進而理解句意。

3、師生一起學習、理解第二句:

⑴做:因爲,古今異議字。

⑵愛:留戀,眷戀。

⑶晚:傍晚。

⑷紅於:比……更紅。

⑸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⑹句意:

因爲留戀這楓林傍晚美麗的景色而停下車來,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山花還要紅豔。

4、讀一讀第二句古詩。

  六、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⑴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

⑵配樂朗讀。(創設詩情畫意)

2、理解並領悟古詩:

⑴這首詩主要講什麼?

⑵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⑶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讀一讀。

  七、小結延伸

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雲、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爲過的”。

  八、向學生推薦兩本書

《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

  【板書】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設計意圖】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因而,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引導他們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加深對“秋”的認識──秋天是一個收穫是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由此,唐朝的詩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連忘返,文思涌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山行》。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古詩,因爲學習方法就象打開知識門戶的一把鑰匙。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最後,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讓他們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

  【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爲了突破這個教學的難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景,引學生“上路”:

在導入新課,學生初讀古詩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麼季節的詩,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根據生活的經驗,說一說秋天──欣賞美麗的秋色圖。得出: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適宜外出旅遊的黃金季節。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爲學習古詩《山行》做好了鋪墊。

  2、教給方法,讓學生自己“上路”:

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在總結以往學習古詩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⑴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動一動: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註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想一想: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麼。引導學生自學古詩。

  3、指導朗讀,讓學生輕車熟“路”:

常言道:“書讀百遍,情義自現”,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遺憾的是由於課前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反饋理解詩意的時間稍長,最後不得不壓縮了指導朗讀的時間。因而導致了學生對古詩的節奏美、意境美領悟不深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