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1.83W人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精選9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1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精讀課文,因爲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也就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於是,整堂課都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進行:

開始便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設計課題的板書,引發學生的思考;並以此作爲切入點提出兩個問題:

①你從作者的發現過程中能發現什麼?

②對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

學生便開始分組讀、議。借用文中的一句話“孩子的想象力是驚人的”,我想說孩子的領悟力也是驚人的。他們在閱讀時能從文中領悟出許多讓人欣喜的東西,像學生談對課文最後一句“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的理解時,認爲這是作者的自嘲;還有的學生則能引經據典地聯繫到中外一些科學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學們敘述、爭論時,我總感覺到不夠盡興。學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說的都與教學參考差不離,似乎與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離。

我想要的應該是精彩紛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2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最後再討論交流,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有幾點做得較爲成功。

一、課前資料的查找充分,降低了學習難度

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內容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前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樣,學生有了胚胎髮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故事補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爲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幾個科學家的小故事,爲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故事,爲學生理解這句話做好了鋪墊。

三、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對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說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3

《童年的發現》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的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爲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這篇課文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講到“我的發現始於夢中飛行。”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有關飛行的夢,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此時,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我適時給學生講了有關我自己的夢,“其實,老師也經常做飛行的夢。”我認真地給學生講了我的夢境,接着我引導學生,文中的“我”,由做過的夢引起了一連串的問題並不斷地進行思考。結果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我又引導學生,你們有什麼奇怪的夢,可以和大家交流嗎?學生頓時爭先恐後說到自己的或奇怪或美妙的夢。這樣也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對於課文最後一段的學習比較重要,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尤其是對於“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收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讀起來感到有些突兀,在這裏,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並適時給學生補充世界上有關的科學家爲了堅持自己的真理甚至被絞死的事例,學生對於這句話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難點。

不足之處,這篇課文需要學生課前瞭解的知識比較多,但是,在課前佈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文中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而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後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4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這一課的資料學生在理解上有必須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資料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爲全面地思考學生的實際狀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髮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蒐集,爲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這篇課文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講到“我的發現始於夢中飛行。”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有關飛行的夢,學生暢所欲言,爭先恐後說到自己的或奇怪或美妙的夢。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也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勾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資料,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必要的思想教育。

四、資料的適時引用爲課堂錦上添花。對於課文最後一段的學習比較重要,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及時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癡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學生對於這句話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難點。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以下:

這篇課文需要學生課前瞭解的知識比較多,但是,在課前佈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文中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而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後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5

成功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抓住重點,讀悟結合。

讓學生說說其它的有關科學家獻身的例子,通過這一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科學家爲此甚至受到不幸的事。

學生紛紛交流:有的說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爲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後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爲了他的.發現,爲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牛頓在做實驗的時候抓了兩隻小蟲子,還有一隻蟲子沒抓住,所以就用嘴叼住。可沒有想到小蟲子噴出了毒液,牛頓也就吸了進去,也就從此獻出了生命。(喬宜森)居里夫人,一生貢獻於科學。在探索中因鐳的放射,不幸得了癌症(劉荷雨)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火車一停,兩種化學藥品發生爆炸,他的耳朵被震聾了……

不足之處:

1、這堂課重點讀得還有點少。

2、課文讀的層次還應再注意些。

3、讀得不充分感悟纔不夠深。

4、課堂結構還應更優化,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改進措施: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既能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牽着走。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我覺得老師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

這裏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課堂有的放任自流,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有的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在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感悟更深入,以至於“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6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童年的發現》,備這節課我是費了一番功夫的!爲了瞭解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的每一個問題,我都問了也上五年級的兒子一遍,看看他比較容易接受哪一種說法。修改了幾遍後,又將教案順了又順,但是真正上課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幾個地方真該好好反思一下。

“夢中飛行”一段,本來想作爲朗讀訓練點,指導學生朗讀,可沒想到第一個叫起來的同學讀得那麼好,重點的詞語突出,語調優美自然,就是表情也很入迷、到位。但是,我沒有利用好這個機會,而是又叫了一個學生,結果讀得不及第一個學生好。後來想想真該直接讓同學們跟着這位學生練一練,用學生教學生,這不是很好地契機嗎?

“他可能還觀察過什麼?”這個問題,的確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學生想的也比較精彩,比如:還可能翻來覆去地觀察青蛙、猴子怎樣上樹吃食……但是,老師只顧趕時間,沒有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具體。同時,這裏也可以引導學生練習說話:你有沒有癡迷地想過一個問題或者觀察過一種事物?怎樣觀察的?說一說。這樣可能課堂教學的容量更大一些,學生的語言訓練也比較及時有效。

課文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往往會遭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學生用結合課文內容和舉例兩種方法來理解,但是在語言表達上還是不夠完整,再則,老師當時也沒有及時總結費奧多羅夫樂觀的性格特點,老師的教學也顯得不夠完整。

總之,遠遠沒有理想的效果,看來,教學設計既需要找到關鍵點,還需要注意一路風景,有花有草,纔能有滋有味。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行爲習慣。一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教師同樣會決定他的教學風格。我就是這樣的教師。在學生眼裏,我是整天板着臉孔,對學生處處嚴格要求的“嚴厲”老師。以往上課,我很嚴肅,微笑算是對學生最好的獎勵。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我們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我也在努力改變自己,改進教學方法。一次“換臉”的經歷,使我喜歡上了我的“新臉孔”。

那是前幾天的一節語文課,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當學生預習了課文之後,我提出問題:“小作者發現了什麼?”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了問題。我又提問:“小作者是如何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學生回答:“作者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我剛準備按照思路繼續發問。幾個調皮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說自己經常做夢也會飛。他們的話引起了鬨堂大笑。我壓住了火氣,問大家:“你們在夢中也會飛嗎?”同學們興奮地討論開了,教室裏成了一窩蜂。一場關於“夢”的辯論開始了。怎樣把學生引入課堂,繼續課文的學習呢?我只要嚴肅地說一聲:“好了,請大家安靜!”學生就會停止無休止的討論。但如果這樣,學生雖然安靜了下來,但他們的心還在關於“夢”的回想中。往日的課堂,學生都是被動地思考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興奮、積極主動。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我微笑着問學生:“誰做過關於飛行的夢,請舉手!”結果,全班學生幾乎同時舉起了手,而且有的學生將手舉得很高。再看看學生,個個流露出興奮、驚奇的神情。我因勢利導,接着問:“人做夢爲什麼會飛呢?”有的學生說:“我很想飛,如果能飛該多好呀!這個願望只有在夢裏纔會實現!”有些對課文比較熟悉的學生說:“是因爲人在長個。”這樣,學生又以“爲什麼人長個時就夢見會飛”爲題進行思考,自己回到了課堂教學。之後,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更加積極、主動,課堂氣氛也相當活躍。

教學任務完成時,我又將關於“夢”的問題引入課堂。“小作者夢見自己會飛,通過詢問老師,知道了在夢中飛行的原因,這與發現胚胎髮育規律有什麼關係?”學生說:“因爲他善於思考,追根問底,又善於分析推理,所以有了驚人的發現。”我又問:“你們做夢也會飛,爲什麼沒有發現胚胎髮育規律呢?”學生經過片刻思考後,說:“因爲我們不善於思考。”我藉此爲題,對課堂作了總結:“如果同學們也和小作者一樣,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勤于思考,那麼每一位同學都可能有像小作者一樣的重大發現!”下課鈴響了,學生還意猶未盡,一再懇求我爲他們講一講“人是怎樣進化而來的”。

學生對教學內容之外的問題爭論不休時,如果教師嚴厲地呵斥,強行將學生往課堂上引,那麼也就不會出現學生這樣積極的興頭。看來,多給學生一些微笑,多一份寬容,換一個臉孔對待學生,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使學生更加喜歡老師,相信老師。

有的教師往往將自己的情緒帶到課堂上。高興時,課堂氣氛還比較活躍;而過於嚴肅往往會使學生想說的話不敢說,學生的思想難以充分表達出來。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對老師的情緒反應很敏感。過於嚴肅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疲勞,喪失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爲,天長日久,學生就會對這門課甚至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營造一個寬鬆、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教師角色轉變的一個重要要求。

經過這一次的體驗,我相信,今後無論我心情如何,都會微笑着面對學生。以微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營造一個嚴而不死、活而不亂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成爲充滿歡樂的、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樂土。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7

本課的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着重落實以下幾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精神。

在初讀課文,理清了課文脈絡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麼一步步探究的?“我”對人體起源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怎麼變化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裏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感悟,讓學生在自己覺得印象深刻的語句旁寫上批註,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接下來集體探討交流重點詞句,對於這些句子,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結合語境去體會其中的關鍵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理解,使學生從“我”大膽提問、不斷追問、絞盡腦汁的一步步探究中感悟到“我”

求知若渴的心情。在學習重點段落第11節時,讓學生反覆朗讀有關“我”的發現的句子,並帶着自己的理解轉述“我”的推算,學生自然能感受到“我”驚人的想象力。如果說在學習“我”如何一步步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悟還是支離破碎的,那麼最後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評價一下童年的費奧多羅夫,應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應能感受到這個人物富於幻想、求知慾強的特點以及執着探究的精神,也能從中受到一定的啓發。

2.充分利用課前蒐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課文涉及有關人的起源的知識

如認得細胞是否只是在晚上繁殖?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母親爲什麼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母腹中的胎兒是否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會和文中的“我”一樣,對“胚胎髮育規律、進化論”等問題充滿了疑惑與好奇,他們也希望像文中的“我”一樣弄個明白。但課文畢竟是文學作品,與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所以這些問題不宜在課堂上花很多時間去探究,於是課前的功課可讓學生做足,學生在預習時查找有關人的起源的資料,初步瞭解地球上生物的進化就是由最初的單細胞逐步進化成多細胞,接着由兩棲動物逐步進化到低級哺乳動物,再演變成高級的哺乳動物,那麼在課堂上學習“我”的發現時,讀到“我”的推算,就知道了作者列舉的幾種動物恰好反映了生物進化的幾個階段。這樣通過課外知識的補充閱讀,就滿足了學生興趣,使他們初步瞭解進化論的相關知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就輕鬆了。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學生讀的不夠,導致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學生之所以讀的不夠是因爲時間不夠了,教學設計的容量多了,又想讓學生好好分析人物的特點,又想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貪多了所以就沒。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8

《童年的發現》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本文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並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孩子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導入,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喚起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教學開始,我首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童年》,同時播放事先錄好的同學們活動視頻,讓同學們感受難忘的童年生活中,然後讓學生談談聽後的感想,最後提出疑問:今天我們來學習《童年的發現》……這樣的趣味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教學收穫(思得)

主抓三句話,引導“發現”過程。

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教學時,我主抓三句話,引導學生以“發現”爲線索,引導學生把着眼點放在發現的過程上,一句是“我在9歲的時候就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理解作者對這個發現抑制不住的自豪。二句是“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爲我的笑不壞好意。”三句是“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的發明與發現,都不是那麼順利的”。我主抓這三個句子,一是句子的意思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二是貫穿了全文的意思,體現了“發現”的起因,經過,特別是第三句,既說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也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的發展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句子的理解和方法上的融合貫通,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3、不足之處(思失)

反觀整堂課教學,仍有一些遺憾:

這篇課文有些科學術語學生不是很明白,需要學生通過導學案,加強預習,但是,在課前佈置預習時,我對學生提的要求有些籠統,上課的時候通過課上的補充又有些生硬,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今後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針對不同的課文,在提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改進措施(思改)

以後教學時,需要加強朗讀訓練,關注學生朗讀水平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夢中飛行”一段,可以作爲朗讀訓練點,指導學生朗讀,注意重點的詞語要突出,注意學生的表情要入迷、到位。教師的指導,畢竟面不是很廣,可以利用學習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朗讀水平大面積提升。

五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 篇9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受頗深。從學生用心思考、踊躍發言的課堂表現中,從學生全神貫注的凝聽中,我感受到了教師成功的愉悅,這是本期以來最成功的一節課。課後做了認真反思,我覺得有幾點值得肯定。

一、這一課的資料學生在理解上有必須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資料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把這一課的教學放在最後,作爲本單元的重頭戲去認真對待,這樣,學生有了前幾課的學習基礎,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爲全面地思考學生的實際狀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髮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蒐集,爲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勾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資料,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必須的思想教育。

四、資料的適時引用爲課堂錦上添花。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癡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

但本節課也出現了問題。當我問:“你們在生活中也有過許多發現,來,說說吧!”(我預先認爲這將是一個精彩的瞬間)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剛纔還熱鬧的課堂一下子沉寂了下來,一個個默不作聲,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此時,我腦中靈光一閃,何不講一講自己童年的發現來啓發啓發學生呢,於是我立刻想到一篇文章,即蜘蛛在雨天結豎網,晴天結橫網。於是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樣,我先來講一個我童年時候的發現吧!”“好!”頓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講到:“小時候呀……”話音剛落,教室裏便慢慢地嘀咕開了但這時學生說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狀況下,我讓學生回憶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明白髮現能夠是用眼睛看,還能夠用耳朵聽,甚至能夠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潛力、寫作潛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狀況。我們雖然能夠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但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到課堂偶發狀況的出現;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爲偶發狀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因爲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