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古詩《黃鶴樓送別》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2.12W人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以文包詩爲體裁以話別爲內容的文章。它再現了李白在黃鶴樓邊,給自己敬佩的老師兼心目中的兄長——孟浩然餞行,與孟夫子話別的感人情景。

古詩《黃鶴樓送別》教學案例

 實施過程:

25 黃鶴樓送別

 目的要求:

1、 通過文與詩的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2、 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實際生活的情感體驗,優美音樂的感染,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通過對文包詩體裁地進一步學習,初步練習運用這種體裁進行創作。

4、 教學拓展,設計一份以送別爲主題的小報。

  重點:

1、理解文與詩的意思,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2、通過一些教學手段,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1、通過對文包詩體裁地學習,練習創作。

2、小報的刊頭與排版的設計。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錄音機、資料、小黑板。

鉛化紙、顏料、圖片等。

 第一課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暮春三月,柳絲細長,長江岸邊,黃鶴樓旁,煙霧迷漫,繁花似錦。兩位風流蕭灑,有着深厚感情的詩人,即將在此景此時此地分別,他們

是誰呢?(板書:李白 孟浩然)

2、分別即在眼前,他們是如何話別的呢?

 二、新授。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找李白和孟浩然是如何話別的?

2、指名回答。(回答要完整)

3、再讀課文,練習分角色讀對話。(同座)

4、你們能表演一下嗎?指名錶演,要求其他學生當好觀衆,仔細看,認真聽;當好導演,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方法;當好演員,演出你的設想

。並能說出爲什麼這麼演?

5、交流,再次表演。

6、告別的話言猶未盡,隨着一聲“客官,開船了!” 孟浩然登上了小船,伴着江風漸漸遠去。(略作停頓)這種離別送行的場面,在影視劇

等文學作品中常能見到,我們自己也經常有切身體會。你能說說你見到的、讀到的或經歷過的場面嗎?(學生暢所欲言)

7、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令人十分感動,李白又是如何送行的呢?

 三、學習第四段。

1、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用筆畫出李白送行時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句中的那些詞給你感悟最深?

2、交流。你感悟到了什麼,並請同學有感情地讀好。

3、過渡:“依然”、“佇立”、“凝視”直接描寫了李白送友人遠去的心情,而“白凡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襯托出李白送友人的時間之長,從而生動地展現了李白對友人的惜別深情,令我們身臨其境。我們的心與李白一樣,隨着友人而去。(略作停頓)讓我們一起帶着這份情來讀讀這一段,好嗎?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4、過渡:李白心潮澎湃,激動萬分。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情緒,脫口而出,吟唱出了膾炙人口的送別名篇,它就是:(生答)(帖出古詩)

 四、解詩。

1、李白的這首詩你懂了嗎?你是如何懂的?

2、你喜歡詩中的那一句?交流。我國古詩中還有許多描寫送別的,你能念一些給大家聽聽嗎?老師也找了一些不同風格的送別詩,請大家拿出資料,輕聲讀讀,領略我國古代文化的璀璨與輝煌。

3、還有什麼需要討論的嗎?過渡:(指板書)文美,詩美。文生動再現了話別送行的場景,詩凝練概括了話別送行的情景。我們通過文包詩這種體裁形式理解了這首詩,讀懂了這篇文。

 五、拓展。

1、文包詩這種體裁真是不錯,他可以幫助人們讀懂詩。現在有一位小朋友想讀懂一首詩,你能創作一篇文包詩來幫助他理解詩意嗎?

2、出示題目:採用文包詩這種體裁,創作一篇童話故事。題目自定。詩: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3、討論創作

(1)讀詩說說詩意。

(2)設想故事中有那些角色。

(3)編寫故事。

 第三課時

  一、導入小報設計

  二、確立小報的刊頭

1、交流刊名,提出要求。

(1)、有新意。

(2)、有深度。

(3)、言簡意賅。

2、小組彙報刊名。

(1)、同學互議。

(2)、修改、創新、確立。

3、刊頭字體設計。

(1)出示各種美術字。

(2)自我創設美術字。

  三、組織材料

1、交流材料內容。

(1)、交流各地區、各時期人們送別的風俗。(出示準備的圖片或繪畫)

(2)、彙報收集到的以送別爲主題的詩詞歌賦。

(3)、暢談親身體驗。

(4)、描繪影視劇中的送別場面。

2、選定自己喜歡的各類作品。

 四、練習排版

1、勾畫輪廓。

學習用鉛筆勾線,劃分版塊。

2、大膽着色。

練習繪插圖、刊頭畫、邊框。

3、認真抄寫內容。

嘗試運用各種字體、不同格式抄寫。

  五、總結

舒緩的.音樂,熱烈的氛圍,繽紛的色彩,稚嫩的筆觸,我們充滿興奮與新奇,喜悅與自豪,創編了自己的小報。雖說它沒有變成鉛字,雖說它

沒有許多讀者,但是它是我們汗水的結晶,智慧的起點,實踐的展示臺,成功的第一步。

 板書:

25 黃鶴樓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境美 故人西辭黃河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情深 孟浩然

唯見長江天際流。

 教學反思:

有效教育實施的目的在於解決教育發展中的“高耗低效”的問題,提升教育的質量內涵,準確地把握教育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功能。有效教育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實施爲背景,以學生髮展爲根本,充分釋放教師的創造性最大程度地實現教育效能。國家教育部也早在《關於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中強調指出:要提倡佈置活動性、實踐性的小學生的作業。《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我們的小學語文作業應以佈置量少、質高、有趣、靈活的內容爲主,既減輕過重的負擔,又使能力得以培養,知識得以傳授,習慣得以養成,信心得以樹立,心靈得以美化……

此次以送別爲主題的語文系列活動在學生的查找資料、閱讀欣賞、描繪摹畫中得以昇華;課文中蘊涵的深情得以進一步理解,動手實踐的能力得以進一步培養;變被動的獲取爲主動的汲取,變繁重的抄寫爲鮮活的設計;學生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嘗試了實踐的喜悅,受到了美學情感的薰陶。 同時,教者也確立了教學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樹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的觀點,以課堂教學爲立足點,將生活與課堂銜接,拓展課堂,激活生活。通過教學中的多樣化活動,使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創造性得到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地選擇活動,能更深刻地去領悟教材,能更準確地去體會情感,能更深沉地去感悟藝術,能更機智地去挖掘生活。雖然此次活動受到了學生的青睞,但終因學生的閱歷有限,文學功底不足,繪畫技能較低,所以小報的質量不夠高,仍需進一步的訓練與培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