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2篇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篇一:《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2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爲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廟、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外出察訪——夜宿古寺——寺中談苦——記錄所得”,這是文本的大體結構。

那麼,本文的一箇中心句,就是李時珍說的一句話“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裏過夜,比住在家裏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可以扣住這句話中的“苦”字,讓學生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李時珍在外尋訪很辛苦。

課堂上,學生找到第一自然段時,這是一個總起段,所有的苦都圍繞這個自然段展開,抓住“曉行夜宿”來體會路途的艱辛,抓住“長年累月”來體會李時珍所受之苦的時間之長,抓文中關鍵詞語來體會察訪過程的艱辛。“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好幾個月,等地”還可以補充資料展開。接着是夜晚所住的“古寺破敗”,抓住“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長滿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網”,“露天的屋頂”,“磚壘成的桌子”體會古寺環境的惡劣,在這裏陪伴他們的是灰塵,是斷垣殘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網,在這裏沒有燈火,甚至連一張破舊的桌子都沒有,體會出李時珍住的苦。然後,從“啃乾糧”“飢餐渴飲”來體會生活的困苦。在體會李時珍所受的苦之後,提出李時珍覺得苦嗎?小組討論交流。在瞭解李時珍感言受苦之後,提出爲什麼李時珍要受這樣的苦呢?學生交流,感受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原因,再通過“笑”字,體會李時珍“以苦爲樂、甘於付出”的精神。

文中還有幾處值得品味的字詞,如在體會李時珍勇於獻身時,抓住“嚼”這個字,讓學生體會“嚼”的危險性,“扯下一點”“端詳”明白李時珍知道危險的存在,但是他還這麼做,突出他高大的形象。最後回顧環境描寫的作用。

  篇二:《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寫了李時珍爲了修訂《本草綱目》,帶弟子外出察訪藥材,深入山林錯過客房,在古寺住宿的經厲,表現了李時珍爲了《本草綱目》不怕吃苦,一心爲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一、本課有不少難以理解的新詞。只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的字面意思理解之後,學生才能真正讀懂課文內容,也才能以課文內容爲背景真正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學生在精讀課文之前,需要初步理解的詞語有: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察訪、殘垣斷壁、行囊、呃逆、涎滑、無涎等。我引導學生學這些詞語時提醒學生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等,並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方法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學生既鍛鍊了理解詞語的能力,又爲理解課文內容作了鋪墊。

二、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時,我抓住了下列三處內容:

1、“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裏面到處是灰塵,殘垣斷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我引導學生抓住“灰塵”、“青苔”、“蜘蛛網”等表現環境惡劣的詞,體會古寺的荒涼和簡陋。

2、“(李時珍說)‘嗯,成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裏過夜,比住在家裏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我抓住兩個對比,一是“破廟”和“家裏”的對比,強調“苦多了”;一是“萬民得福”和個人吃苦的對比,強調吃苦“值得”。讓學生體會李時珍以苦爲樂、甘於付出的精神。

3、“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裏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引導學生領悟親自嘗草藥是很危險的,李時珍這樣做仍然是爲了“萬民”,進而感受李時珍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學生通過對這幾處重點內容的精讀,李時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樹立起來了。

三、課前讓學生準備李時珍的故事,理解完課文後,讓學生講故事,這樣學生心目中的李時珍形象就更高大完美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