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1.4W人 

  《永生的眼睛》說課稿

  一、說課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永生的眼睛》說課稿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略讀課文《永生的眼睛》。

  二、說教材

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讀者、學生和教師的立場反覆研讀了課文。感受到第五單元這組課文以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展示着人們對生命的熱愛。這篇課文的作者是美國的琳達·裏弗斯,文章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爲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三、說學生

四年級學生讀了本篇課文後,應該能夠感受到這其中體現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夠涌起很多的感動。但是我想,他們還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麼使自己產生了感動,這正是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提升的地方。

  四、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成功的基礎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學地制定出教學目標,才能駕於全局。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所說:“科學地確定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因此,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識6個生字,理解“角膜、永生”等詞語。

2.圍繞對話核心主題——“因爲誰、爲什麼而感動”、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進行體會感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在對話中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珍惜和熱愛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4.瞭解角膜捐獻,對捐獻角膜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其中教學目標2、3是本課教學重點,目標4是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得當,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踐行新課程理念,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閱讀的本質,也是閱讀教學的本質,因此,營造一個和諧的、高效的對話課堂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

對話是參與對話的人員圍繞主題平等地表達(包括各種形式)內心的思想和情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對話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深入,對話的外延不斷拓展,對話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從中獲得新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對話不僅是一種本質,更是一種策略。本節課設計中,我即採用我校邢秀鳳老師創設的獲得浙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省政府獎)的“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形成了以“對話核心主題”爲中心點,以“對話分主題”爲線索,以“對話依託點”爲具體內容,“由點拉線、由線畫面、由面及點”的主題鮮明、各環相融、對話引證式的課堂結構,並具體設計了“預習與交流→確定對話核心主題→引出分主題→藉助對話依託點闡述分主題→整合分主題迴歸核心主題”的教學流程。

  六、說教學流程

上課之前,我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這是確定“對話核心主題”的重要素材。

(一)導入課文,揭示課題

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感情與哲理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接近了。這篇課文學習中,教師首先配樂朗誦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而重見光明的人寫的文章。讀完後教師說:“這位重見光明的人在呼喚、在尋找給他帶來光明的使者,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國的琳達·裏弗斯寫的作品《永生的眼睛》”。這樣的導入,爲後面的對話創設了很好的情境,爲後面參與你“因爲什麼而感動”這一主題的對話打下基礎。

(二)出示對話核心主題“你因爲什麼而感動”

教師說:“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當我讀第一遍的時候,我有了一種感動。當我讀了很多遍的時候,我的心中涌動着許多的感動。在同學們預習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也有這樣的感動。文章爲什麼帶給我們這麼多的感動,我們感動的究竟是什麼?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來交流這些感動,共享這些感動。”這一“對話核心主題”的確定,充分考慮了作品的內涵、創作的意圖、學生和教師的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閱讀心理和規律,能夠使對話有效展開。

(三)引出分主題,運用對話依託點展開對話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心靈與作者交流,與文本對話。

接着,學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動,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引導。我預設學生會提出因爲文章中人物的“富有愛心”、“勇於奉獻”、“熱愛生命”而感動,這些就是分論點。教師追問:你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動,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和其他資料讀一讀、說一說。這些語子和資料就是“對話依託點”。此中,我預設重點把握兩個語段,這兩個語段是文章表達思想的重點段。

第一個語段:“琳達,”爸爸坐到我身邊,平靜地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原來,他和媽媽早已決定死後捐贈器官了。

這一段,教師通過創設一種衝突情境激發學生深入對話。首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和琳達的態度是不相同的並找到相關的段落朗讀;其次,教師以“能給予別人的'東西有很多種,身體是最珍貴的。中國的傳統說法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損傷。面對着捐贈器官這件事,琳達是痛苦難忍,可父親卻如此平靜,難道父親不愛妻子,不尊重給予自己身體的父母嗎?”引導學生討論從而進一步得出:父親愛妻子、愛自己、尊重父母,但也愛別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這時,教師適時補充呈現關於眼角膜的資料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本,說明對於盲人而言是多麼渴望得到角膜重見光明,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真正地爲琳達父親感動。然後在感動中全班齊讀該段,並以“這時,你想對琳達的父親說些什麼”的方式表達感動。

第二個語段:“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我緊緊地摟着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次,我爲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教師通過“作者說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更是什麼?”來幫助學生體會“熱愛生命的精神”;用“‘我爲我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作者用了14歲這數字詞,想說明什麼?”來啓發學生與作者自己14歲的時候的情況進行比較從而感受溫迪的富有愛心、勇於奉獻和熱愛生命。

第三,我出示本文後面沒有選進課文的結尾,並再一次配樂朗讀,激發出學生對溫迪更深的敬意和對“永生的眼睛”的內涵的更深的理解。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爲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當學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教師用“看了這樣的結尾,你的心靈是否有了一種震撼,你的心中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動,把你的這份感動,用你的筆寫出來吧。”寫好後,請部分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要求讀出自己心靈深處那份最深刻的感動。

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在呈現“對話核心主題”後,學生們各抒己見,運用“對話依託點“闡述“對話分主題”,教極地發揮“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通過“說課文內容”、“品關鍵詞句”、“讀相應語段”等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培養語文能力。

(四)整合分主題迴歸對話核心主題,昇華“感動”,延伸課外

首先,教師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人類美好的情感是沒有國界的,這來自異國的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我們爲他們的富有愛心而感動,爲他們的——勇於奉獻——而感動,爲他們的熱愛生命——而感動……[此時教師手指板書,加以動作上的暗示,讓學生接話]當我們擁有了這些感動之後,讓我們再來看看課題,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僅僅是將要消失的眼睛在別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續嗎?還有什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還指他們一家三代人富有愛心、勇於奉獻、熱愛生命的那種偉大的行動和美好的情懷將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染着我們,將永遠流傳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們這一家三代人也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也是永生的。”

然後讓學生帶着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課題。並給予簡短的時間討論:“我們身體所能給予他人的不僅僅是角膜,還可以是什麼?”並呈現資料加以說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就是這樣做的。接着,教師說:“如果你善於感動生活中的真、善、美,善於爲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動,那麼,你將會是一個幸福而快樂的人。”課外延伸作業是“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用你的這份感動感染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吧。”

在對分主題進行對話之後,教師通過總結,完成對“對話核心主題”的集體構建。使學生在明白爲什麼而感動的基礎上,拓展感動的外延,將“感動”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同時,這一課堂結束形式,與開頭形成很好的照應,體現課堂結構的圓合之美。

板書:

永生的眼睛

富有愛心

勇於奉獻 感動

熱愛生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