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再別康橋》思考習題及答案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一、

《再別康橋》思考習題及答案

1.如何理解“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2.如何理解“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3.如果說前四節是回憶當年在康橋的美好,那麼第五節是什麼?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4.設想詩人寫了此詩若干年後,又回到了康橋,會有怎樣的情形呢?

二、

1.全詩7個詩段,試分成3個層次,概述每個層次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中心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怎樣理解"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4.在問中作者選取了哪3個意想來渲染和表現對康橋的眷戀?

5.這3個意想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6.這裏的"夢"指什麼?爲什麼被揉碎了還像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第一題

1. 開頭第一節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一種欣喜乃至禮讚的意境中。

2. 第二節至第六節,描寫詩人在康河裏泛舟尋夢。

第二至四節,詩人用“金柳”“豔影”“青荇”“榆蔭下的一潭”“彩虹似的夢”等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眷戀之情。

第五、六兩節,詩人的情緒由舒緩轉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接着跌落回離別的現實,兩個“沉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3. 最末一節,以兩個“悄悄”緊承上一節的“悄悄”和“沉默”,而且與首節遙相呼應,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鬱變得飄逸、灑脫了。

第二題

中心是告別母校劍橋大學。

表達的是依依不捨的情感。

第三題

最後一節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迴環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

第四題

三個意象:金柳、青荇、潭水。

第五題

夕照把柳樹染成金黃色,倒映在康河中;對着豔麗的樹影,詩人內心無法平靜。青青的荇藻,在柔波里輕輕招搖,這似水的柔情,激起了詩人浪漫的遐想。在這裏,金柳、青荇、康河的含義,從第一層上看,是寫景,從第二層上看,是暗喻,應該理解爲通常所說的“話中有話”,否則就無法深入理解全詩。拿兩個意象對舉而暗示一種更深的感情世界,在他的詩中不乏其例。在《雪花的快樂》中,他自喻雪花,而喻對方爲硃砂梅;在《雲遊》中,他拿地上的一流澗水自喻,而把對方比喻成在空際輕盈遊翔的白雲。這類詩在創作過程中都有一個寫給特殊對象看的寓意,按理說當事人是最懂得其中的含義了。這類詩的美學價值,就在於它的暗喻,否則,這些意象和詩句,只能是一些平庸的陳詞或古詩意境的翻新。“金柳”、“青荇”這兩節詩,既是寫景抒情,又暗示了對舊情的懷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用最通俗的話來說,這兩節詩可詮釋爲:金柳在我心坎上,而我在康河的懷抱裏;或者說,你在我的心頭,而我在你的懷裏。

第六題

一潭泉水,本是青綠的.,可是,紅色的夕陽照着榆樹,倒映在潭水中,就彷彿天上的霓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這裏的“夢”,是指昔日的夢想,它雖已被揉碎,但還沒有消失,它沉澱在這裏,而且猶如彩虹似的美麗,在詩人看來,他當年在劍橋的生活確是值得留戀的,他在《康河晚照即景》裏寫過:“這心靈深處的歡暢,這情緒境界的壯曠;任天堂沉淪,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寶藏。”他在《康橋再會吧》裏寫過:“設若我星明有福,素願意酬,/則來春花香時節,當復西航,/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年來夢境纏綿的銷魂蹤跡”。《再別康橋》裏所寫的一潭泉水中所沉澱的“夢”,大抵就是這些纏綿的“宿願”和“理想”。他此次來劍橋,是爲了尋夢嗎?是的,他在1928年9月給英國友人恩厚之的信中說:“我這次故地重遊,是帶着再尋舊歡的癡想的。”他如當年一樣,撐船在青帳深處漫溯,希望如當年一樣,在星輝下放歌,既然他自知“再尋舊歡”是“癡想”,他也就預言了尋夢的失望,而且,從記憶裏翻起來的舊夢如果與現實的距離太大了,那尋找舊夢又有什麼好處呢?豈不是痛苦更多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