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蘇教版七下《巍巍中山陵》教學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3.51W人 

  一、學習目標

蘇教版七下《巍巍中山陵》教學案設計

1.學習抓住特徵,突出重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2.學習準確而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3.能從中山陵的建築中體會華夏文化魅力。

 二、學習重點

1.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學習說明文準確而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2.瞭解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學習他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三、學法指導

要先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明確中山陵的建築特徵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礎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徵,有重點地說明事物,揣摩準確、簡明、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以上這些問題,可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

  四、學習過程

  (一)預習課文,回答問題:

1.查資料瞭解中山陵及孫中山生平和思想。

2.介紹作者

3.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給加橫線字注音

麓 莽 靈柩 竣工 深邃 牌坊 琉璃 門楣 趺 參錯

4.寫中山陵的巍巍氣勢與寫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麼關係?營造中山陵肅穆的氛圍,寄託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學習研討

 (一) 導入

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東郊鐘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整個建築羣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今天,我們一起隨着作者的筆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書課題。)

釋題:巍巍,高大的樣子。既指陵園建築羣體的規模氣勢,也指它在廣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這兩個字是這篇文章的文眼。

 (二) 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成果

  (三) 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本文是介紹中山陵的,爲什麼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寫鐘山的地理形勢、優美景色?

明確:(正因爲鐘山山形雄偉而險峻,景色鮮麗而和諧,中山先生纔有身後要埋葬於此的願望。)

2.陵園的設計方案是怎樣人選的?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有哪些特點?

明確:(陵園的設計方案是通過競爭入選的。“密封評議的方式”,避免了後門、人情等弊端,保證了設計方案的最優化。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有如下特點:較好地考慮了陵園與周圍環境、地形的結合,參照了我國古代建築中若干優秀的傳統經驗,採用了中軸對稱的總平面佈局、民族形式的建築外觀、淳樸的色調、簡潔的裝修和大面積綠化等手法,達到了表現陵園莊嚴氣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3.中山陵的總體設計爲什麼是“值得稱道的”?陵園大道及其周圍栽種的樹木,與陵園莊嚴肅穆氣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確:(中山陵的設計將三區名勝聯爲一體,擴大了東郊風景區的遊覽範圍和內容,因而在總體設計上“值得稱道”。

陵園大道及周圍栽種的樹木濃翠蔽日,莽蒼深邃,象徵了孫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懷和不朽業績,使人們在未達陵墓之前,就已逐步進入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

4.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寫了陵園的主要建築,爲什麼第6自然段還要總寫陵園的平面佈局?

明確:(本文是按照先總後分、自下而上的順序介紹中山陵的。這段關於陵園平面佈局的總說,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讀者對中山陵的主要建築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

5.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把喜歡的原因和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後,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文章第9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①本段採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有哪些?

②說明文的語言一般要求準確,樸實。爲什麼第9自然段寫平臺所見景象卻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手法?

(2)小組代表發言交流。

明確:

①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

②誠然,說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平實。但爲了生動地表現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徵,並不排斥適當使用描寫的手法。(本文寫登臨平臺所見景象即爲典型一例。它用語生動,蘊合深情,既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的建築特徵,又很好地襯托了中 山 先生的`偉大品格。)

 六、延伸拓展

(一)

“我心目中的 ”設計比賽。 勾畫出自己設計的某建築的草圖,並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進行描述。

(二)

自碑亭再往北,地勢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臺,全部砌以寬大的石階。石階以小平臺劃分爲8段,每段30餘步至50餘步不等,共290級。石階盡處,就是寬135米、深30米的大平臺,中央則矗立着陵園的主體建築[ ]祭殿。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70米,這裏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 ]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樑,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彷彿眼前展開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濛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峯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着大幅的潑墨山水。 是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大自然 要向人們展示它那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兩組近義詞、兩組反義詞。(4分)

近義詞:( )—( ) ( )—( )

反義詞:( )—( ) ( )—( )

2.在文中[ ]內填上適當的標點(2分)

3.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關聯詞,並分析這句話的作用。(4分)

4.在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說明對象?(2分)

5.作者描寫眼前景物時使用了哪兩個比喻。(2分)

(1)

(2)

6.對於本段的理解,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2分) ( )

A.本段主要介紹了站在中山陵的平臺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B.本段綜合運用了描寫和說明的表達方式。

C.本段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列數字和摹狀貌。

D.本段的主要參觀順序是由南往北。

7.結合你自己的登山經驗,分析文中加點的詞語如何理解?能否刪去?爲什麼?(3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