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通用12篇)

本文已影響 3.79W人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通用12篇)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

教學目的:

1、培養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學修養;

3、培養高尚情操。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打開自制電腦軟件,欣賞蓮花圖片十餘幅,師生共同給它們命名或配以詩文名句。教師準備的是:生花妙筆、含露乍開、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將逝、一枝獨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獨醒、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筆

落雁沉魚

2、由許多人都喜歡蓮花,引出課本180頁《古人筆下的“蓮”》。指名讀:

“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的象徵,或被贊爲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說已成爲我國人民一種文化心態。”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爲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爲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32、介紹作者

關於作者,請看“閱讀提示”。老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爲官清正廉潔,以爲百姓洗脫冤屈爲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

4、學習本課,運用“師生倒置法”——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這可是很能培養能力的呀!下面請“老師” 們“備課”。

二,“老師”們“備課”(即預習),印發下列“備課提綱”(即預習任務)。

1、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2、注音:頤 蕃 淤 濯 漣 褻 鮮 噫

3、解釋加底紋的詞語。

愛蓮說  可愛者甚蕃

自李唐 來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亭亭淨植

亭亭淨植  可遠觀二不可褻玩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

君子  噫

陶後鮮有聞  同予者何人

宜乎衆矣

4、口述課文大意,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

(6)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4,本文主題是什麼?

5,提出你的問題,特別是“無疑之疑”。

三,請“老師”們“講課”——採用“師生倒置法”疏通語言文字,口譯課文。

先重申翻譯要求:

(1)儘量譯出每一個字;

(2)補出省略成分;

(3)通暢,準確。

然後每個“老師”(即學生)一句,先朗讀,再口譯,再解答“學生”(即老師)一兩個問題。問題以字詞解釋爲主。同時師生評判、討論、辯誤。

注意:把難句交給優秀生,容易的交給後進生,以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爲“愛菊” 。“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最後投影以下兩項內容,給學生以明確答案:

1、 “解釋加底紋的詞語”答案:

愛蓮說:一種文體 可愛者甚蕃 :多

自李唐 來 :唐朝 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濯清漣而不妖 :清水

濯清漣而不妖 :美麗而不端重 不蔓不枝 :長蔓;長枝

香遠益清 :更 亭亭淨植 :聳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 :樹立 不可褻玩:親近而不莊重

予謂菊:認爲 花之隱逸者也 :隱士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陶後鮮有聞 : 少 同予者何人 :我

宜乎衆矣: 應當

2、《愛蓮說》譯文:

水裏、陸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兒,可愛的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唐代以來,世人十分喜愛牡丹。我卻只愛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而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裏洗過而並不顯得妖媚,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或:不長藤蔓,不長丫枝),香氣在遠處更加清幽,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裏,可在遠處觀賞而不可(拿在手裏)玩弄。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愛菊花,陶淵明之後很少聽到。愛蓮花,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愛牡丹的人,該是很多了。

四,齊讀課文,正音。同時指導語氣、語調、停頓、快慢。

五,深入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和藝術。

1、寫“愛蓮”,爲什麼寫“愛菊”和“愛牡丹”?答案:是襯托手法,其中,愛菊是正襯,愛牡丹是反襯。

2、根據課文回答,陶淵明愛不愛除菊花以外的花?爲什麼?答案:不愛,他“獨愛菊”。

教師講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說明他寧可隱居,不與統治者合作的生活態度。然後用他的詩《飲酒》第五首印證(投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句爲名句)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頤愛不愛菊花?爲什麼?答案:不愛。理由是:

(1)他自己說“獨愛蓮……”。

(2)他認爲菊花象徵隱士,而他不願做隱士,因爲隱士的生活態度太消極。他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他要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師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和獨特的個性。

4、“甚愛牡丹”的“甚”字可否刪去?答案:不可。“甚”表示愛牡丹的人很多,愛得也很深;若刪去會削弱反襯的效果。下面以劉禹錫的《賞牡丹》印證(投影):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靜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5、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形象有什麼象徵意義?答案:主要象徵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

6、作者將菊花、牡丹、蓮花一一擬人,表達什麼思想?

(1)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2)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自況,表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7、本文運用什麼寫作方法?答案:託物言志——託“蓮花”這個“物”,言“潔身自好”之志。作者賦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說花,其實是在說人;寫愛蓮,其實是寫愛君子潔身自好,正直堅貞的節操

8、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答案: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六,說話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

1、根據課文,把蓮、菊、牡丹三種花“品格”的高下排個序,並說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

(1)蓮,

(2)菊,

(3)牡丹。

理由,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準備的理由是:牡丹雖豔麗,但象徵榮華富貴,同於流俗,品格最下;菊花雖然清逸脫俗,但逃避現實,消極處世,不值得仿效;蓮花的生活態度比菊花積極,它處於污濁環境,卻潔身自好,保持高潔的操守,難能可貴。注意:教師要鼓勵發言積極,有思想、有文采的學生。

2、你喜歡什麼花草樹木?爲什麼喜歡?請口述一篇“愛 說”,要求有思想,有知識,有文采。

教師準備以下材料相機使用(或投影,或寫在教室黑板報上,作爲“語文環境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筆記、背誦,以擴大積累):

1、黃巢的兩首菊花詩: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予桃花一處開。

正是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白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

2、 南宋志士鄭思肖的詩《畫菊》:

花開不併百花從,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此外,還有鄭燮《竹石》、陳毅《青松》、《紅梅》、《幽蘭》、《秋菊》、《含羞草》等。

還可以當場打開班級電腦中同學們的文件夾,欣賞其中關於花木的內容(本班有幾個同學有這種積累)。

七,朗讀,背誦。

八,作業:

(1)背誦,默寫。

(2)完成課後練習。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2

教學設想:

本文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古文。本文以花喻人,以花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態度。在講析課文時要抓住“人一一花一一人”的線索結構來講。由人引出各自所愛之花,通過對花的描寫:菊的因怕污染而隱逸爲正襯;以牡丹的富貴爲反襯。來寫蓮花的高潔品質,然後以花喻人,花即其人,來點明題旨。表達作者對追名逐利世風的鄙棄,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教學目的:

領悟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理解正反襯的運用。

重點難點:

把握一些詞、語、句,疏通文意;

領悟本文託物言志表達文章的主旨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課題

提問:所示之圖爲何物?

明確:荷花。

提問:看到荷花可以聯想到哪些詩句?

明確:“映日荷花別樣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板書課題: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

二、進入課題

提問:標題的“說”字爲何意?

明確:與《馬說》中的“說”一樣是指一種文體相當於現在的雜文。

三、檢察預習,翻譯課文

1、打出重點字詞的翻譯及注音:

蕃:fan多

濯:zhuo洗

蔓:(名詞作動詞)牽牽連連

枝:(名詞作動詞)枝枝節節

褻:xie玩弄

鮮:xian少

2、請學生口頭試譯

四、講析課文

提問:本文共寫了多少種花?

明確:三種。

提問:哪些人分別愛何種花?

明確:愛菊之人有陶淵明;愛牡丹之人世人都愛之;我只愛蓮花。

提問:爲何我只愛蓮花?

明確:“出污泥而不染”本身出身於不乾淨的環境卻能保持住

自身的清白,體現了蓮花的高潔的品格近墨面己黑“濯清漣而不妖”雖然在水中洗過南昌不顯過於妖媚,表現了它樸質的品格與上句對映,於不好環境中“不染”,於好的條件下不“驕”。

“中通外直”內心虛心,外面挺直,表現了它的正直。

“不蔓不枝”不枝枝節節,不去攀附比它高之物。

“香遠益清”它的`芳香並不因爲離得遠而無,而是將美好的東西遠遠傳播。

“亭亭淨植”站得直直的,表現了它剛直不阿。

“可遠觀不可褻玩”不容許別人的侵犯,表現了它令人恭敬的形象。

提問:本文寫蓮花,爲何要寫其它兩種花?

明確:菊開放於秋於不與其它的花同放,表現了它不與世同污的隱逸品格,用來正襯蓮花的高潔品質;牡丹是世人皆愛之物,與蓮正好相反,用它來反襯蓮。這樣就更突出了蓮的高尚品格。

提問:本文只是寫花之文嗎?

明確:請看預習提示,本文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隱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貴之人;蓮比喻品行高潔之人。本文對各種愛花之人有不同態度:愛菊者“鮮有聞”感嘆世上真的隱士不多了;愛蓮者“同予者何人?”嘆惜世上象我一樣的君子就更少了;愛牡丹者“宜乎衆”批判現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之情。

五、小結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兩面突出“蓮”的形象:不染的高潔,不妖的質樸,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褻玩的清高品格,託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六、堂上作業

七、課外作業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3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築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名文——《愛蓮說》。《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

二、解題

從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後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爲論說文。《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先聽後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②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麼?

2、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爲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採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爲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託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麼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爲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後帶着讚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爲主):

探究1:蓮的象徵意義(託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裏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徵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闢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爲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在同學們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後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學們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五、文言詞學習

1、做課後練習第三大題。

2、“之”字在課文中出現頻率多達八次,但每一次的意義卻不一定一樣。找出來,好好區分和把握。

六、回顧小結

根據板書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

七、佈置作業

課後小作文“愛——說”。

八、板書

愛蓮說

生長環境

予獨愛蓮、體態香氣、君子、託物言志

神采氣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教學反思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和作者入手,然後領讀,一字一句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和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都講了,但學習效果一點不好。這次上這課時,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取捨。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我今後在上其他的課文,我也會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也好。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2、瞭解“說”這種文體。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情操;

2、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

教學內容

一、 導課

幻燈放映蓮花的圖片引入

導語:同學們,剛纔圖片中的是什麼花——(蓮花),它美不美,喜歡不喜歡——(喜歡)。宋代有一位哲學家叫周敦頤,他不僅喜愛蓮花,還寫了一篇千古傳誦的短文——《愛蓮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體知識介紹:(出示圖片)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教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爲官清正廉潔,以爲百姓洗脫冤屈爲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

瞭解文體“說”: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教學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疏通文意。

出示圖片,學習生字,檢查預習。

(二)教師範讀,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生再讀,找出文中描寫蓮的語句,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生長環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體態

香遠益清—— 香氣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氣質

這些描寫不僅寫出了蓮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蓮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的讚美之情。(讓我們帶着讚美之情來朗讀這段文字)

(四)作者喜愛蓮花僅僅是喜愛她的外形嗎?書中把蓮比作什麼?(君子)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質樸自然,不顯媚態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 ,行爲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自尊自愛,令人尊敬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描寫蓮花是爲了讚美像蓮花一樣的君子;也就是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態度:要做一個像蓮一樣品德高潔的君子。

作者借蓮來表達自己的志願,想一下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提示:託物言志 託蓮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現在我們真正瞭解了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深意,讓我們將這一段再大聲的朗讀一遍,注意讀出對蓮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寫愛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提示:寫蓮是爲了讚美像蓮一樣的君子,質樸正直、志潔行廉;將菊比隱逸者,雖具高潔品質卻超凡脫俗,不願沒有滯留在世俗之中;將牡丹比富貴者,貪慕富貴,追逐名利。

(六)對於花的喜愛是由人的思想感情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愛,那麼作者對喜愛菊、喜愛蓮、喜愛牡丹的人分別持什麼態度?

提示:菊----惋惜 牡丹----鄙視

四、課堂小結

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悄於像世俗之人那樣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以蓮自喻,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是難能可貴,讓我們在大聲朗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練習冊“閱讀.感悟.實踐”(二)

2、以《愛……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點明所託之物所言之志。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5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2、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因此它很早就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蘇軾有“荷盡無遮雨蓋”;屈原有“制芰(jì)荷以爲衣,集芙蓉以爲裳”。姜夔有“一一風荷舉”。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讚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瞭解作者、體裁

1、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爲官清正,深得民心,爲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爲“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2、瞭解本文的體裁。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麼解釋?

──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作者究竟爲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

三、朗讀訓練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蕃(fán) 頤(yí)濯(zhúo)淤(yū) 漣(lián)

蔓(màn)褻(xiè) 噫(yī)鮮(xiǎn)有聞

四、理解文意

1、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並看看註解,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疑難之處。

2、請同學們根據註解,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文。

五、理解本文的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

──比作君子。

描寫句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表現的品格: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許。(潔淨而又莊重)

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

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不敢輕侮。

2、課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幾種花?

──蓮花、菊花、牡丹。

3、這三種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

──蓮花(周敦頤)、菊花(陶淵明)、牡丹(世人)。

4、這三種花的象徵意義?

──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

5、陶淵明爲什麼獨愛菊花?

──因爲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爲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6、文中爲什麼要寫牡丹?

──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7、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德者鮮惋惜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君子者無讚美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利者衆諷刺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鮮(正襯)世人愛牡丹衆(反襯)予獨愛蓮(突出)

小結:託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徵,來象徵人的某種品格,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蓮花君子。

六、能力訓練

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因爲它。

(如:我愛梅花,因爲它不畏霜雪,高潔不俗,有獨特的風範,這正是傲岸不羈、有隨俗俯仰、追求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和堅強意志的革命者的象徵。)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將剛纔的造句練習擴充爲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習本上。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6

教學目標

1.背誦全篇,積累文言字詞。

2.品讀課文,感受蓮花的形象美領會作者品質和情操。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背誦全文。

2.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質,做一個潔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授課類型:賞讀課

教學方法:誦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我國古代文人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如,借梅花表現自己堅定的品格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自己堅守節操,借蓮表現自己潔身自好的品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周敦頤的《愛蓮說》,感受蓮的高尚品格,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初步感知

1、介紹作者,體裁

周敦頤:宋代著名哲學家,理學奠基人。他歷任地方官吏,胸襟淡泊。平生酷愛蓮花,在南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提筆寫下傳世名篇《愛蓮說》。

說:古代一種文體,是一種議論文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觀點和主張。

2、自讀課文,疏通字詞。

蕃 fán 淤泥 yū 濯 zhuó 清漣 lián

隱逸 yì 噫 yī 鮮有聞 xiǎn

1、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語言美、意境美。

2、指導朗讀。

①古文朗讀可採用吟誦法,語言舒緩,抑揚頓挫,有韻味。

②在讀“而”、“也”、“噫”、“矣”等詞時,語氣適當延長些。

③駢散結合的句子,誦讀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3、學生自由朗讀,個別展示,師生評點。

4、齊讀課文,注意朗讀節奏。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 甚蕃.晉陶淵明/ 獨愛菊;自/ 李唐來,世人/ 甚愛牡丹;予獨愛/ 蓮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漣/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 之隱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貴者也;蓮,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4、結合主疏通文意

三、讀文見義,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探究:組內分工,結合註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

四、熟讀精思,感受文章主旨

1.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受蓮花的美好形象。

A、生長環境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潔身自好)

B、體態芳香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遠益清。”(芳香)

C、風度氣質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

2.作者寫蓮的目的是什麼?“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該怎樣理解,“君子”是指怎樣的人?

參考:君子即指那些擁有正直、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不趨炎附勢等美好品質的人。作者把蓮比作君子,可見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蓮花贊具有蓮一樣高尚品德的人。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

3.作者以花喻人,試找出相關語句,談一談她們都象徵了哪些人?作者對這兩種人又有怎樣的看法?

參考:

菊——隱逸者(逃避現實)——不完全讚美隱逸生活,只贊同陶淵明不苟於世人的品格,流露出“惋惜”之情。

牡丹——富貴者(貪慕榮華,追名逐利的人)——流露出“鄙視”之情。

蓮——潔身自好,不慕榮利 、清白正直——讚美之情。

4.本文題目是《愛蓮說》,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爲什麼?

參考:由學生討論交流,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菊———正面襯托

襯托蓮花 潔身自好,不慕榮利 、清白正直的品質

牡丹——反面襯托

5.自由朗讀,並嘗試背誦全文。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對《愛蓮說》的朗讀、學習,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又從蓮的形象美和意蘊美,把握課文主旨。深刻體會了託物言志手法的應用和作者借蓮花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的匠心獨運。課後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請同學們仿寫一篇作文

六、回顧內容,拓展提高

大自然中的美無處不在,你喜歡什麼樣的花草樹木?爲什麼喜歡?請用“我愛 ,因爲她 ”的句式說一句話。

(示例:我愛梅花,因爲她不畏風霜,高潔傲岸。)

七、作業佈置:

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事物,運用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寫一篇300字的短文

八、板書設計:

生長環境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潔身自好)

愛 蓮的形象 體態芳香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遠益清。”(芳香)

蓮 風度氣質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 褻玩焉。”(清高)

說 花的寓意 菊——隱逸者 正面襯托

蓮——君子 以花喻人 託物言志

牡丹——富貴者 反面襯托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7

一、教學目的

1、知識: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學習以蓮喻人的寫法。

2、能力:誦讀能力;表達能力。

3、德育:學習蓮花的高貴品質。

4、重點目標: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

5、目標難點:以花喻人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上一課字詞

(二)由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讓學生讀自己查閱的關於讚美蓮花的文章或片斷(5分鐘)。教師.總結的基礎上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板書課題和作者),看他是怎樣抒發對蓮花的讚美之情的?

(三)作者簡介(見課文下注釋)

(四)解題:“說”,是一種古代文體,用於闡述作者對問題的見解,很講究辭采,跟現代雜文或雜感相近。作者到底抒發了對蓮花的哪些喜愛之情呢?

(五)請聽課文朗讀的錄音,給生字注音。

(六)學生自讀課文,提出疑難字詞,理解文意。

“甚”“蕃”“獨”“予”“濯”“清漣”“妖”“蔓”“益”

“淨”“植”“褻玩”“隱逸”“鮮”“宜乎”

(七)學生讀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八)分析課文。

1、課文第一部分寫的是什麼?“予獨愛蓮?

①“我”爲什麼獨愛蓮?因爲蓮的形象和品質。

蓮有怎樣的形象和品質?比喻了怎樣的人格和氣節?

7個短語

讓學生先翻譯這7個短語,再說比喻意。

教師歸納:文中對蓮的描寫包括7個短語,句句寫蓮,而又語語喻人。寫蓮的可愛形態,也就是寫君子的'高尚氣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的是蓮花的潔身自好,不以妖豔取悅於人。比喻了人既不於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寫蓮莖挺直獨立,決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達正直,不結黨營私。

“香遠益清”——寫蓮的芳香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而越發清香撲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亭亭玉立,纖塵不染,任人觀瞻,而有凜然不可侵犯的風姿。喻人的莊重儀態,高尚氣節,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這7個短語從七個方面寫蓮,合起來描寫蓮的整體形象。充分說明了“予獨愛蓮”的原因。同時也爲下一部分抒發感慨作了有力的鋪墊。

②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可聽一句朗讀錄音跟讀一句)

③再引導學生開展背誦競賽,3分鐘背下的加分。

2、學習第二部分

①第二部分寫了什麼?蓮花的比喻意義。

②運用什麼手法來寫的?襯托手法。從菊的“隱逸”來旁襯;從牡丹的“富貴”來反襯。

③概括蓮花高尚品質的一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小結: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寫法,以“花之君子”一語貫穿全文。表現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對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九)作業:192頁二、三;默寫全文

三、目標形成性檢測內容,實施手段及方法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投影):可愛者甚蕃;濯漣清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陶後鮮有聞;宜乎衆矣。

回答:用原文回答爲什麼說“蓮,花之君子者也”?(7個短語)

蓮花的這些品質比喻了哪些人格?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8

【教學目的】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 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⑴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⑵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⑶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⑷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2、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⑴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⑵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

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

⑴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⑵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⑶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

①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②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⑷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七、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9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瞭解對比烘托

4、背誦本篇文言

二、課時安排

1、課時:一節課

2、課型:讀說課

三、主導教學:

誦讀與品析

四、課堂導入:

教師先出示魯迅先生七律《蓮蓬人》中的四句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淨植,莫隨殘葉墮寒塘。”並解釋大致意思,然後順勢啓發:濂溪先生是誰?蓮蓬人爲什麼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從而導入新課。

五、課堂結構(四大板塊)

第一板塊:點讀課文,說字詞句段意思(10分鐘)

1、要求學生“點”着課文課文註解,逐字逐句地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懂意思。

2、以四人爲一小組,互相討論,共同翻譯字詞句

第二板塊:誦讀課文,說句式語言特點(10分鐘)

1、學生聽課文錄音,要求重點聽語音語氣語調。

2、學生對照課文錄音,自由誦讀課文兩遍。

3、教師要求學生說句式語言特點。學生說的內容可能有以下幾點:

①句式多樣,或駢句。或散句;或長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獨詞句。

②語氣多變。或陳述,或疑問,或感嘆。

③節奏和諧。“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韻腳交錯分佈,出落有致。

④表達方式多樣。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一個“愛”字連綴全文,文筆簡練,情感豐富。

第三板塊:品讀課文,說課文運用手法(15分鐘)

(一)說借物喻人手法。

1、教師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語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

2、教師要求學生說說這些句子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讚美蓮的?

學生可能說品質、形態、儀表等方面。教師隨機點撥:這些語句對蓮花作了生動逼真,盡善盡美的描繪,揭示了蓮純潔、高尚、正直、剛強、清濂、莊重的特點,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花的傾慕之情。

3、教師啓發:聯繫下段中的“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兩句,你們覺得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讚美蓮嗎?當然不是,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這七個分句句句寫花,又句句寫人,這種手法叫借物喻人。

4、教師要求學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體說說借物喻人的用法。參考說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爲世俗所污;“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媚於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爲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純正無邪;“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美德佈於四方,聲名遠揚;“亭亭淨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一句比喻君子端莊嚴肅,被人敬仰。

(二)說對比烘托手法。

1、教師提示: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爲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2、學生讀課文中有關菊花、牡丹的句子後說用意:

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

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

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

3、教師小結:文章通篇以菊花爲旁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態度。

第四板塊:背讀課文,說背誦文言技巧(5分鐘)

讓二至三名優秀學生當堂背誦,然後結合本篇課文,說說背誦文言文的技巧。學生可能說:根據語氣語調背;根據表達方式背;根據音韻節律背;根據鄰頭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師就給予充分肯定,以總結背誦文言文的經驗方法。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0

【教學設想】

1、把理解本文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結合高中課文《荷塘月色》進行比較,區別借景抒情與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2、把襯托手法作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3、採用“講講、讀讀、議議”的教學方式。

4、在本文學習的基礎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較閱讀,以實現課內外結合,初高中銜接,爲學生將來學習鋪平道路。

5、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說”這種文體。

2、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映襯的手法。

4、體會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準確、流暢地背誦《愛蓮說》。

【重點、難點】

1、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本文重點。

2、映襯的手法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大都喜歡花草,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2、歷代文人墨客讚頌蓮花的詩句很多。如宋代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盡了西湖六月蓮花盛開之態,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鍾。他在南康做郡守時曾劈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撲面。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題目、作者)(課件演示)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演示)

1、瞭解“說”這種文體。

2、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映襯的手法。

4、體會本文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5、準確、流暢地背誦《愛蓮說》。

三、解題

蓮:即蓮花;“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與現代的雜文相似。“愛蓮說”就是論說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課件演示課題及作者)

四、介紹作者(課件演示)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

五、診斷測試

1、給加點的字注音:(課件演示)

蕃淤泥漣褻濯鮮有聞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詞解釋:(課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滌

褻:親近而不莊重

鮮:很少

宜:應當

六、指導朗讀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要讀得一氣貫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結構,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結構。

七、學生讀課文,準備翻譯

八、學生口譯本文大意

九、(課件演示)譯文

第一段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裏,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譯文:我認爲,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十、討論點撥

1、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課件演示)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結合蓮花圖談)(課件演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

十一、你認爲蓮花有哪些高尚品質

明確: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十二、引導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爲喜愛它的外形,更因爲它是一種人格的化身,聯繫第二段看,是哪種人的化身?(課件演示)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蓮花,出於污泥不染其污,沐於清漣而不媚於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託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課件演示)

明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2、“牡丹之愛,宜乎衆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度的強烈諷刺。

3、本文以“愛”爲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襯托手法 以菊花正襯,以牡丹反襯。

十四、本文作者託物言志着重刻畫了蓮花的精神氣質,而當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寫荷花的名篇。(課件演示第四段)比較閱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節選·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明確:《荷》文着重描繪月光下荷塘的優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總結(課件演示)

1、請同學們總結中心思想。

作者讚美蓮的優美形象的高貴品質,說明自己潔身自愛的品格,抒發了鄙棄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思想感情。

2、寫作手法:託物言志(象徵手法)

作者借物(蓮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託之物的特點必須與志的特點相通。

3、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映襯(用甲事物來陪襯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說的一面分外鮮明,或交相輝映。)

十六、形成性測試

1、默寫出文中描寫蓮花的句子。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眼中的蓮花具有哪些品質?

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等。3、作者借讚美蓮花表達了自己什麼志向?

表達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願望。

十七、作業

1、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採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

2、課外閱讀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陶淵明愛菊隱逸者

(正襯)

予愛蓮 君子

(反襯)

世人愛牡丹 富貴者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狀物抒情、情文並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學設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以“朗讀--質疑--討論”的方式展開教學,關注每一個個體的閱讀體驗,讓課堂成爲學生盡情表情達意的理想場所,達到閱讀學習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設計上,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理念: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爲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問題的設計上,關注體現梯度;從教法上看,力求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學情分析】

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已有了初步的認識、瞭解,多數同學在字音、詞義、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師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書和教材的註解理解課文大意,但少數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知識水平還有欠缺,因此,在教學中,還應該讓學生重點學習文言實詞的含義,虛詞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辭、寫法等綜合運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①瞭解“說”這一古代文體的特點; ②朗讀並背誦課文,積累一些文言字詞; ③學習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覆朗讀以至成誦,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對課文進行創造性學習並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培養學生對美好理想的嚮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學重點】 :

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襯托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領悟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預習指導】

1、查找資料,瞭解“說”這一古代文體的特點及作者簡介。

2、蒐集有關荷花的知識(如:名字、習性、詩句等)。

3、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讀通順讀出節奏、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出示PPT

師:我們先猜一個謎語: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小臉白無暇,潔淨又大方, 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生:荷花)

師:播放有關於荷花的圖片(直觀性、可感性以及美的享受)

師:大家還知道蓮花的其它名字嗎?(生:荷花、君子花……)

師:其實它還叫菡萏、芙蓉,是名稱最多的花,也是一

種姿態優美、品行高潔的花, 它很早就出現在我國文人筆下,《詩經》 裏有“彼澤之陂,有蒲有荷。”那大家還知道哪些有關蓮花的詩句呢?

(學生回答後)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以荷花爲題材的文言文《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學生猜謎語

學生說荷花名字、說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猜謎語和說詩句來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預習展示,整體感知。

1、分析題目,簡介“說” 這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生展示後)師明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但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這篇“說”,是作者在南康郡任職時寫的。任職期間,他曾親自率領屬下開闢一塊池塘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際,蓮花盛開,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本文。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呢?(指生說一說,然後師小結:題目“愛蓮說”意思就是論說作者喜愛蓮的道理)

2、簡介作者(讓學生先自由介紹,然後教師小結)

本文作者是周敦頤,字茂叔,宋朝人,哲學家,諡號“元公”,世稱濂溪先生。

3、誦讀課文。

1)示範讀。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

2)指生個別讀,然後讓學生正音。(師強調如下字詞)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褻(xiè) 鮮(xiǎn))

3)生自由誦讀。

4)齊讀。做到讀準字音、停頓正確。

學生展示交流

學生聽讀

學生朗讀展示

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多形式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分組自學,質疑討論。

1、藉助於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句意,翻譯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內容,前後左右可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注意重點字詞特別是重點實詞的用法)

2、質疑。(向老師提問不能理解的字詞句的解釋或翻譯)

3、檢查自讀情況。

1)通假字

“蕃”通“繁”,多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詞類活用

蔓:名詞活用作動詞,用蔓纏繞(不蔓不枝)

枝:名詞活用作動詞,用枝纏繞(不蔓不枝)

遠: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遠傳(香遠益清)

3)一詞多義

之:①、助詞,的`(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②、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

③、賓語前置的標誌,起強調的作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者:①、……的人(可愛者甚蕃)

②、“者”“也”結合,表判斷(蓮,花之君子者也)

③、表語音停頓(同予者何人)

4)特殊句式

①、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省略介詞)

③、同予者何人?(反問句)

④、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賓語前置句)

4、帶着愛蓮的感情齊讀課文。

5、男女生分組比賽讀。 .

小組合作,互相提問、討論注意重點字詞特別是重點實詞的用法。

師生互動交流

朗讀課文 通過讓學生在分組中學會團結協作,同時也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豐富學生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生生問答,生師問答,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及特長,面向全體。

四、合作探究

教師PPT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

1. 題目是“愛蓮說”,那麼,在你看來,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呢?這幾次都是從什麼方面介紹的?

2.作者認爲:“蓮,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嗎?請說明理由。

3. 本文是寫“愛蓮”,按道理只要寫蓮花就行了,而本文卻還寫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4. 文章僅僅是寫花嗎?採用了什麼寫法?花與人有什麼關係?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精講,學生聽講批註相關知識 通過學生討論、質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通過回答讓學生領會“託物言志”、“襯托”的寫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圖,文章意在託蓮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點,並突破了難點。

五、小結梳理,佈置作業

1、再讀課文。

2、小結: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將花的形象比擬爲人的品質,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讚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3、隨堂練筆:你喜歡什麼花?你覺得它有什麼可愛之處?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1、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2、在領悟作者精神的同時,把這種託物言志的寫法運用到寫作當中。

1、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爲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2、 讓學生在學習中 積累,在積累中遷移,學以致用。

3、 讓學生動筆加深 理解。

六、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純真自然,不媚於世

體態 ---中通外直 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權貴

香氣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 高潔獨立

風度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託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對比烘托

《愛蓮說》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12

教學目標:

1、 理解、學習蓮花“亭亭淨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做蓮花一樣正直的人!

2、 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3、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脫俗,她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

2、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並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比如:《詠蓮》

池塘一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3、學生朗讀以上有關“蓮花”的古詩文句 。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不錯,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讚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說》(投影課題:愛蓮說)

二、解題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裏寫到,如《飲酒》詩裏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爲名句。

三、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多媒體.播放圖文並茂詩朗誦,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 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四、翻譯課文

(一)查閱註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1)。晉陶淵明獨愛菊(2)。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3)。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漣而不妖(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香遠益清(7),亭亭(8)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9)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0)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11);蓮,花之君子(12者也。

噫(13)!菊之愛(14),陶後鮮有聞(1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6)衆矣!

(二)、指導翻譯

(1)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爲“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裏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裏說:“京城貴遊,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裏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 池塘裏積存的污泥。

(3)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裏洗過卻不妖豔。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裏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4)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5)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6)亭亭:聳立的樣子。

(7)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8)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9)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0)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1)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2)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13)宜乎:宜,當,這裏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三)、[譯文]

水上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單單愛菊花。從李氏的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很愛牡丹。我卻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裏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裏洗過卻不妖豔,它的莖中間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氣味越遠越清香,它又端莊又潔淨地挺立在水中,可以遠遠地欣賞它,卻不能輕慢地玩弄它。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愛菊花的人,在陶淵明以後不大聽到了;愛蓮花的人,象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的了!

五、分析課文,品味語言,領悟課文

1、師:爲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 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2、我們把課文讀好了,也翻譯了課文,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明確] 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3、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爲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①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爲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4、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明確:託物喻人)

5、這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 對比 、襯托(正襯、反襯)

6、教師小結: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歷,還要體現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把周敦頤爲什麼要借蓮花來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六、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 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繫;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我們作爲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七、背誦積累,積澱語感

1. 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八、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爲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爲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就是寫一篇託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淨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啓示。

附:板書設計

愛 蓮 說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生長環境

濯清蓮而不妖——質樸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態香氣 潔身自好

香遠益清——芳香

風 度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亮

託物——喻人

蓮花 花之君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