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01W人 

  教學目標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設計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初步瞭解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目標

1.默讀。在快速高效的默讀中,篩選信息,初步領會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瞭解議論文中常用的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體會本文語言嚴謹平和的特點。

3.理解體驗設問句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真的不止一個,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區分觀點和材料的關係,認識本文的論證方法。

2.體會周密嚴謹又親切平和的語言風格。

突破方法:抓住設問句和過渡段,找到作者的觀點,體會論證過程,識別論證方法。再通過語文活動嘗試提出觀點,並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的論證思路。靜心閱讀課文,沉浸於字裏行間,聆聽智者親切教誨,領會課文意旨。遇到疑難,師生討論探究。語言體會除默讀外,全文朗讀,學生指出重點疑難的句子,師生互動品味探究。

 難點

1.理解文章思路、設問句的作用。

突破方法:模擬一個“對話”節目。組織學生分別扮演主持人、作者、觀衆。強調和作者平等對話、互動參與的意識,活躍課堂氛圍,激活第一次學習議論文的興趣。在主持人的不斷追問中,作者和觀衆體驗設問引領思考的作用,並在不斷對話互動中一步步深入進去,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探究到文章的論點。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和對話交流能力。對話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的鍛鍊,可以獲得最大化的課堂效益。

2.培養創造性思維。

突破方法:通過語文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引領學生關注生活細節,通過設計“自創名言”“異想天開”“我是小發明家”等語文活動,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嘗試。

 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文本並不艱深,淺易的文字卻極富有思維價值的底蘊,通過情境設計,師生共同思考,着力提高思維品質。

2.對話討論。通過對話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思路。

3.語文活動。根據所學內容,設計“異想天開”“我是小發明家”等活動,使創造性思維的命題不落空。真的使學生慢慢建立自信,踏上創造性人才成長的起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講智慧小故事。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曹衝稱象》《魯班發明鋸》等,引導同學們跳出平庸,激發出奇制勝的思維狀態。創新是一個球隊、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立足不敗的保證。獨闢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那麼怎麼才能走一條獨創的道路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心神沉浸在字裏行間。

默讀是較快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傾談,字句比較容易進入學生頭腦,啓發學生心智。九年級學生已能較好地把握一般默讀要求,自然會標好段號,勾畫出給自己啓發、留下深刻印象、有疑問的語句。爲進一步對話討論作好準備。

(1)字詞積累。

A.讀準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鍥而不捨(qiè) 淵博(yuān bó)

B.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議論文章成語較多,引導學生恰當地使用成語,可以使文章行文簡潔,表達凝練,語言典雅有濃郁的文化底蘊。可以採用在具體的語境中猜讀的方式,根據上下文體會成語的含義,領會運用之妙。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勤勉的樣子。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反饋默讀情況:說說閱讀收穫。

問題設計:我的收穫:文中____________句子,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交流: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哪些語句給你啓發?你有沒有疑難?圍繞這些語句大家談看法,有助於理解作者想法。教師點撥,交流明確:

A.“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在今天的語境中,這個說法已經不具備振聾發聵的效果,但作者明確地提出來,依然可以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如果對以往生活、學習、工作的經歷適當“覆盤”的話,就會知道,作者所言不差:“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深蒂固。因此,打破固有思維模式,解放思想並不很困難。只要明白:正確答案可能有若干個。

B.“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

這個句子把思路引向深處。不僅僅知道“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還要有“不滿足”的心態,有“不放棄”探求的精神。

C.“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我認爲這句話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最有意義的。十五歲左右的學生,很容易接受“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但他們急於創新,認爲靈機一動就可以完成創造性的偉大事業,因此輕視知識積累,不肯耐心學習人類經驗,所謂“創造性思維”往往流於淺薄,甚至是胡思亂想。

D.“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

這點在今天的教學環境中更應該着重討論。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並日新月異地進步、完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知識的擁有量已經不再是衡量標準。“運用”應該更爲重要。

E.“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細小”的想法,教師點撥:這些不起眼的“細小”,原來就是智慧的光芒,是很珍貴的。

當然學生可以發現更多的句子。齊聲朗讀這些句子,讓它們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2.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喜好,創造自己的“創新格言”。

這個環節本身就是創新思維的極好鍛鍊。鼓勵原創,教師點撥師生一起評價,把同學的智慧成果記錄在筆記本上。

3.回讀課文,重新閱讀,看有沒有新的體會。併爲下一個環節“對話”作準備。

  三、探究寫法,理清思路,明確本文思路。

在對話的基礎上,交流明確本文思路:

課文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說起。先用四個圖形提出一個問題,然後通過對幾種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原因是,“由於看圖形的角度不同,四種答案全都正確”。推而廣之,“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

接着,作者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引申出“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原因是,“由於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現在往往不靈了”,“如果你認爲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

既然不滿足於一個答案,需要尋求其他答案。怎樣尋求呢?課文於是順理成章地提出“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論述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這要素是:(1)有淵博的知識,因爲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意。(2)有探求新事物,併爲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3)持之以恆的毅力。課文特別提出“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並舉出兩個例子加以證明。

緊接着,又引申出如下問題:“不過,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接着的論述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先引用某心理學專家小組的結論,並對這個結論進行分析。實際上,自以爲不具備創造力的人,是自我壓制;而認爲自己具有創造力的人,則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並對它反覆推敲,逐漸充實。像貝多芬、愛因斯坦和莎士比亞等傑出的人物也都如此。總之,“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並使之變爲現實。

最後,課文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只要具備幾個關鍵性的要素,就能成爲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四、佈置作業。

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請同學們課下尋找這方面的理論依據和實例依據。提示:名言和事例。

(爲下節課理解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作準備,也培養學生專題蒐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第2課時

  一、聚焦論證方法。

1.交流名言。

檢查作業,交流分享蒐集的資料,引入對論證方法的認識。

名言(教師可以示範出示名言):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之一。(塞繆爾·約翰遜)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法朗士)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爲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陸登庭)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同學們交流各自查找的有關名言。

2.聚焦論證方法。

 二、問題設計:

觀點: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於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捨地把它發展下去。

請選擇一則格言作爲論據,寫一段文字來論證上述語段中的觀點。然後小組交流。

啓迪學生,這就是道理論證。道理論證是通過講道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