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課程解讀教案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一、編排結構

九年級上冊語文課程解讀教案

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中,九年級上冊主要以文學作品(包括古代白話小說)和議論性文章爲主,仍以專題、文體爲內容安排,以單元形式進行閱讀教學,並另有文言文單元,集中學習文言文。在九年級,文學作品作爲單獨的內容形式出現,不再像以往那樣混雜在記敘文和說明文的文體之內,以培養學生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本冊教材分編有詩歌、小說、古代白話小說三個單元,詩歌單元以大自然的頌歌爲主題,小說單元以少年生活爲主題,古代白話小說單元主要以古典名著爲主。議論性文章作爲本冊教材的重點,編有兩個單元。一個是演講和書信單元,以思想風采爲主題,也兼顧議論的方法;一個是純粹的議論文單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議論文文體安排的單元。以求知爲主題,學習立論和駁論的特點和方法。文言文單元以史傳爲主題,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並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編有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

二、教學目標

整套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設置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本冊教材側重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閱讀議論文的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一)文學作品

1。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瞭解詩歌、小說等文學樣式。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二)議論文:

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三)文言文: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誦讀和背誦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編排宗旨

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本冊教材在選文、練習、活動等方面的設計主要貫徹以下幾個意圖。

(一)編寫主旨

1、人文性

這套教科書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爲線索。按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組織單元。本冊教材在選文、練習等編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比如《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週年的演說》中對自由和平等的呼籲;《孤獨之旅》中對少年成長的關注:《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視;《陳涉世家》對暴政的反抗等等,都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

2、多樣性

由於讀者的成長環境、人生閱歷、文化修養的不同,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也就是讀者再認識、再創造的過程。因此,對文學作品理解的多樣性,是應該允許並予提倡的。教材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多樣的閱讀趣味。在閱讀提示和練習的設計中,也儘可能地引導學生得出自己的認識,避免標準的統一的答案。如對《故鄉》主題的分析,對《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婦的評價,對《范進中舉》中范進的悲喜劇內在意義的認識等。多樣性也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教學中要予以重視。

3、探究性

進入初三階段,學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發展,思維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個性的形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入。所以,教材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逐漸增加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深度。無論是閱讀還是綜合性學習活動,都需要學生透過語言表達等表層的東西,探究深層次的問題。如《敬業與樂業》中對“有業”“圓滿”等人生問題的思考;《智取生辰綱》中對敘述角度的研究;《詞五首》中“酒”在古代詩歌中的意義等。探究性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單方面地訓練某些語文技巧。

4。開放性

開放性的含義是溝通教材內外,課堂內外和學校內外,使教材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使學生豐富自己的學識、經驗,並對社會人生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前四冊更加註重教材的開放性。尤其是在研討與練習中,幾乎每課後都有一定深度、廣度的擴展性題目。如《心聲》中對當前教育某些現象的觸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對學生思維的啓迪;《唐雎不辱使命》對人格與歷史的引申等。綜合性學習更是以某種活動,擴大學生學習的範圍和形式,讓學生開闊視野、加深思維、關注社會生活。如《笑着面對生活》《青春隨想》《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等,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讓他們在活動中豐富人生經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和觀念。

(二)學生素質

1、自主意識

整套教材的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積累和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本冊教材以文學作品欣賞和議論性文章閱讀爲主,比前四冊更注重使閱讀成爲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提示、研討與練習主要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激活思維,激發情感,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並積極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實踐延伸。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語文能力,完成教學目標。教材中閱讀提示主要給學生指出深入探究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給出明確的答案。練習也有比較多的討論性題目,如《致女兒的信》中對幾句重要語句的理解,《短文兩篇》中對讀書方法的討論等。有些練習雖然沒有以討論的形式出現,但是具有形成討論的基礎,教學時可以靈活掌握。

2、創造精神

本冊教材因爲內容題材的特點,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文學作品閱讀更強調個性、創造性,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以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去感悟和思考,得到情感薰陶、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寫作上更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爲他們提供自由和想象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尤其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創造性是讀者閱讀的必要的活動。如詩歌單元對意象的理解,小說單元對人物的解說等,都爲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提供了廣泛的空間。

3、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既要重視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要重視學生羣體的討論切磋。合作精神不僅對學生提高語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品格,也有一定的意義。本冊教材強調學生合作性學習,綜合性學習活動不必多言,如《好讀書、讀好書》《青春隨想》中的許多活動,都明確合作學習的內容、方式;課後各項練習也多有合作交流的要求,如《雨說》中的交流,《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借鑑他人的探索經驗等。教材爲學生合作學習提供機會和空間,教師要多注意引導、鼓勵。

4.整合能力

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所以,教材注重整合性。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綜合聽、說、讀、寫以及實踐能力。並且溝通課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綜合性學習中,口語交際。寫作和專題活動整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如《好讀書,讀好書》中搜集名人讀書經驗(閱讀),說說自己“讀”的體會(口語表達),寫評論、報告(寫作),辦沙龍、做書探(實踐)。全面整合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閱讀教學中,也注意把各種知識技能結合起來運用,課後練習有讀有寫有說有聽,有交流有實踐,改變以往單一、片面的教學模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