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5篇)

本文已影響 3.66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5篇)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誇張特點。

2、學習本文描寫爲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瞭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瞭解時代背景及、賦

1、阿房宮,秦始皇所建造的宮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滅亡時猶未完成。阿房者,一說:“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四阿旁廣也。”(《史記·秦始皇本紀》索隱)爲了建築阿房宮,秦發“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工程浩大,耗費民力財力極多,加劇了當時的社會危機,促使農民起義的爆發。秦亡後,此宮爲項羽所焚,現尚存夯臺基。這個歷史教訓,就是杜牧在賦中所表現的諷喻意義。

《阿房宮賦》作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啓》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遊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爲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先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爲鑑,不能哀而不鑑,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

2、賦

何爲賦?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賦”。賦:是古文中介於韻文之間的一種特殊文體。也就是要運用鋪陳誇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用新奇美麗的辭藻來描摹事物(體物),抒寫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寫、鋪陳、誇飾等文學手法的運用,賦又發展爲“文賦”,它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賦在結構上一般可分爲三個部分

前面有序,說明作賦的緣由,用不押韻的散文或駢體文;

中間是賦的本身;

後面有“亂”或“訊”的部分,對全篇作小結。

三、學習重點

1、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築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築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鋪敘阿房宮建築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建宮背後的巨大背景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宮之宏偉規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佈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2段:鋪敘統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荒淫、奢靡。宮中生活

三層(餘下各句)從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珠寶陳設

第二部分(第3、4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槽,的罪行。

橫徵暴斂,揮霍無度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以致衆叛親離。

縱慾紛奢

三層(餘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後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秦皇無道

第4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勿蹈覆轍

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

一是寫阿房宮建築之奇,

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衆

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

寫建築

全貌

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

細繪極盡鋪陳誇張體現了賦體的特色

寫建築、宮中樓、廊、檐、長橋複道、歌臺舞殿之奇;

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

寫珍寶,既寫六國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體的特色。

鋪陳阿房官規模大,宮室多、美女衆、珍寶富並非作者作賦的目的?

通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爲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徵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爲後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爲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築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築的?爲什麼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

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覆壓三百餘里”,言其佔地之廣,

“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

“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

外觀

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再以長橋如龍、複道似虹(精巧工緻)

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精巧。繁多)

內部歌舞盛況

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燦”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衆多,又爲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4、問題,此處說曖後來又爲何說冷?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①由“暖響”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覺,由“冷袖”引起“風雨悽悽”的感覺,這是一種“通感”的現象,這樣來理解是大家同意的。

②有人回答第一個問題,說用“冷袖”,是因爲古人常用“舞袖”來詠“雪”,或用“雪”來“舞袖”,如:“舞袖迴雪,歌聲遏雲”(舒元輿詩句);“據似飛燕,袖如迴雪”(張衡詩句)。

③我的看法是,前一句的“歌臺”、“舞殿”和“暖”、“響”,實際上均爲互文見義,寫“歌”時同時包括“舞”,寫“舞”同時兼指“歌”。後一句的“氣候”,不是現代漢語的“氣候”,在古代常用來指“節令”,或用來指環境氣氛(均見《辭海》)。這兩句合起來,意謂:在一個宮中,正在演奏歡快的歌舞,在另一宮內,則正在演奏淒冷的歌舞,這就給人一種“在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節令不同或環境氣氛有異的感覺。

④還是以歌舞盛況寫宮殿宏偉

讀並體會其中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四、詞語、句法,等基礎知識探討

1、指導自讀課文1、2兩段。

要求反覆研讀三遍。具體進程是:

第一遍,藉助註釋和工具書仔細自讀,着重點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讀完後,教師對一些重點詞語和疑難語句進行點撥;

第二遍,藉助教師提供的內容提綱仔細自讀,着重點是弄清兩段各自的內容層次,讀完後,教師指導學生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一題;

第三遍,藉助教師提供的韻腳輕聲朗讀,着重點是通過朗讀體味文辭的優美和驕散兼行的和諧韻律,讀完後,指導學生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三題。

關於重點詞語和疑難語句的點撥。

重點詞語:

“廊腰縵回”——“縵”的本義是沒有文來的帛,又通“慢”,“慢”有“寬緩”、“遲緩”等義;這句的“縵”,註釋爲“索繞”,是由“寬緩”義引申而來,下文“縵立遠視”的“縵”,註釋爲“久”,是“遲緩”義的引申。“回”,註釋爲曲折。按“回”,《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爲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它的本義是“轉”、“掉轉”(“回車叱牛牽向北”),引申義有“旋轉、迴旋”(“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曲折、迂迎”“迴轉、返回”(“碧水東流至此回”)、“取回、拿回”(“添酒回燈重開宴”),等等,要仔細分辨。

①兩段分別從哪一方面描寫阿房宮?

②兩方面又各從哪些方面鋪陳誇飾?目的是什麼?

③從思路看,這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兩段分別寫

宮殿建築、

所鋪陳誇飾的一些方面,是要極力寫出亡秦統治者所追求的,是規模的宏大壯偉,樓閣廊檐的精妙密集,長橋複道的美麗冥迷,歌臺舞榭的繁多美盛,而這一切,是不惜傾“六王”的財富,“四海”的人力、物力來興建的,可見他們“紛奢”到了什麼程度。

宮內生活,

主要寫宮人,其次寫珍寶。寫宮人,所鋪陳誇飾的,是要突出她們來源之衆廣,生活之空虛,命運之悲慘,來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惡到了什麼程度;寫珍寶,所鋪陳誇飾的,是要突出秦皇奢糜的罪惡到了什麼程度。這兩段屬於“體物”部分,是後面議論部分的基礎,它的作用,是爲秦皇荒淫奢靡自取滅亡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預作鋪墊,給讀者以充分、具體、形象的感受。

關於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先提示兩點:

①基本上按上面兩段內的層次(即提綱所列要求要點)押韻,其所以不完全按層次用韻,是因爲還須兼顧駢散結合相比喻、排比的運用等具體情況;

②所用韻腳依據的是中古音韻,不是明、清以來的音韻,和現代語音更有區別;押韻的方法也和律、絕句詩不同,不是一韻到底,而是中途轉韻。

具體用韻情況如下:

第1段:“畢、一、兀、出、日”押韻;“陽、牆”押韻;“閣、啄、角、落”押韻;“龍、虹、東、融”押韻;“悽、齊”押韻。

第2段:“孫、秦、人”押韻;“妍、蔫、年”押韻;“營、英”押韻;“年、山、間”押韻;“石、礫、惜”押韻。中間“明星熒熒”至“查不知其所之也”六個分句是一組排比句,迭用“也”字代韻,增強了排比一氣呵成的氣勢。

④第2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燦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爲強烈。“綠雲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誇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誇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誇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藉助於開鏡、梳摸、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啓下文。所以,作者緊接着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揮了賦的長處,着意鋪陳誇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爲後文的議論張本,爲表現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2、指導自讀課文3、4兩段。

這兩段難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讀。具體進程是:

第一遍,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讀,讀完後教師提出若干詞語、文句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並略作點撥;

第二遍,默讀、輕聲朗讀、斷續朗讀均可,邊讀邊體味結構思路和表現手法,讀前教師提示用韻情況,讀後教師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解答,並略作點撥。

關於詞語、文句的考查和點撥: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註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後巡行天下,分天下爲九州的記載。“獨夫”,語出《孟子》,特指衆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嘗不這樣。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念”,顧念。按“念”,《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爲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思念”,引申爲“念頭、想法”、“惦念顧念”等,這兩句是緊承上句具體說明。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後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樑之椽(chun)”——指在屋樑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絃嘔啞”——“管絃”,管樂器和絃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嘔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暇”的本義是“閒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哀”,哀嘆、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爲本課應注意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爲“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後人”均指秦亡以後的入,但第三個“後人”是指另三個“後人”更後的人。後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爲鑑戒,將使更後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關於這兩段的押韻情況:

第3段:“奢、家、沙”押韻;“女、縷、語”押韻、“怒、固”押韻;“舉、炬、土”押韻。

第4段:“人、秦(拒秦)、人、君”押韻。典型地反映初期“文賦”特色的一段文字。從內容上看,作者從“宮人”、“珍寶”兩方面對秦皇荒淫奢靡進行了充分的鋪陳誇張的描繪。這種鋪陳誇張的手法,表現在句法上,是基本上採用了駢文的四言句式(駢文主要是交替使用四言、六言兩種句式),但又不像駢文那樣講究嚴格的對仗,句與句間只有跳躍性,而是具有散文的意脈,一氣貫通,文意鮮明,有時又參用純散文句法,如虛詞“也”、“焉”的運用和用少量長句來收束鋪陳,加上靈活的用韻、換韻,這就使語句既具駢文的鏗鏘音調,又使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具有散文靈動多變的特點。表現在修辭上,不但用語凝練,而且靈活,綜合地運用了排比、誇張、比喻等修辭方法,特別是用“明星”來比喻妝鏡的繁、多,用“綠雲”來比喻頭髮的美感,用“煙橫霧斜”來喻指香菸的濃郁,不但奇特新穎,而且能給人以充分的美感。由於具有上述句法、修辭、押辭、押韻等方面靈活運用的特色,全段文字雖極力鋪陳,卻不顯得枯燥;雖極力誇飾,卻不顯得浮靡,有着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反覆誦讀,就會體會到作者運筆行文的美妙。

2、指導自讀課文3、4兩段。

這兩段難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讀。具體進程是:

第一遍,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讀,讀完後教師提出若干詞語、文句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情況,並略作點撥;

第二遍,默讀、輕聲朗讀、斷續朗讀均可,邊讀邊體味結構思路和表現手法,讀前教師提示用韻情況,讀後教師提出若干問題要求學生解答,並略作點撥。

關於詞語、文句的考查和點撥:

“錙銖”、“庾”、“九土”、“獨夫”、“舉”、“族”——這些詞語,文言中常用,課本中均有註釋,要牢牢記住。其中“錙銖”、“庾”要注意寫法;“九土”,即“九州”。用“九州”代指中國,源出《尚書》中大禹治水後巡行天下,分天下爲九州的記載。“獨夫”,語出《孟子》,特指衆叛親離的殘暴君主;“族”,作“滅族”解,是封建時代的一種嚴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嘗不這樣。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紛”,多;“紛奢”合用,指豪華、奢侈。“念”,顧念。按“念”,《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爲本課應重點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思念”,引申爲“念頭、想法”、“惦念顧念”等,這兩句是緊承上句具體說明。

“南畝”——即“田畝”。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注家謂古時農田多在南面向陽之處,以後文言中就常用“南畝”代指“田畝”。

“架樑之椽(chuán)”——指在屋樑上的承瓦木條。注意“椽”的讀音和寫法。

“管絃嘔啞”——“管絃”,管樂器和絃樂器的合稱,古詩文中常用來代指音樂。“嘔啞”,形容樂聲嘈雜聒耳。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暇”的本義是“閒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哀”,哀嘆、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實詞表》列爲本課應注意掌握的實詞,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爲“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嘆、悲悼”。4個“後人”均指秦亡以後的入,但第三個“後人”是指另三個“後人”更後的人。後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爲鑑戒,將使更後的人來哀嘆他的自取滅亡。

明確:第3段側重於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導致農民起義,阿房宮毀滅;

第4段側重揭示秦與六國自取滅亡的教訓,諷勸“後人”要引爲鑑戒。後一段是對前一段的拓展、推論。

(2)兩段的表現手法有什麼區別?爲什麼寫法不同?

明確:第3段的表現手法是夾敘夾議,重點仍在鋪敘,但以議論爲框架、脈絡;

第4段則純爲演繹、推斷。兩段之間,前一段是後一段的鋪墊,不採用鋪陳的方法淋漓盡致揭露就缺乏力量;後一段,道理已明,再寫就成贅疣,話說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嘆。

(3)第2段是怎樣緊承上兩段的?句法和表現手法有何異同?

明確:第3段用“嗟乎”緊承上兩段的鋪敘,轉入對秦亡教訓的議論,並領起後文一嘆再嘆的筆調。這一段,同前兩段一樣,也運用了駢文的四言句法,採用了鋪陳、誇張,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筆法更多,散文的氣脈更足,“文賦”的特點更爲鮮明。

(4)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爲了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朝政。但爲什麼寫阿房宮被焚,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裏作者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現代文中的“可憐”是“值得憐憫”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釋“值得憐憫”外,還有可愛、可惜的意思。這裏的“可憐”解釋爲“可惜”。作者用這二字,使無窮感慨充溢字裏行間。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衝擊下土崩瓦解,迅速滅亡;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也在一場烈火之中化爲灰燼。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無視歷史教訓,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爲安。歷史興亡,激盪胸中;目睹現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之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壬朝毀於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後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可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於言表。辭賦不同於論文,許多地方並不直說,讀時需細加玩味,方能體會作者的用心。

3、指導通讀全文,歸納、拓展。

關於思想內容。

提問: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與《六國論》比較,有何共同特點,各篇立論的獨創性表現在哪裏?

點撥: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過阿房宮營建的極盡豪華,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對人民殘酷壓榨的鋪陳描繪,揭示秦皇的自取滅亡,諷喻當朝切勿重蹈覆轍。二篇的共同點,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爲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爲而發,規勸當朝要引爲鑑戒。

不同點:

②蘇洵《六國論》立論的獨創性,表現在作者沒有像舊時代許多作家那樣,總是從鞭撻強秦暴行的角度立論,而是第一次從“六國破滅”的內部因素的角度來立論,對內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諸方面,而且處處顯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③《阿房宮賦》是一篇“賦”,但議論的成分就佔了一半,可以說是用賦體的形式來寫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獨創性;其次,它的獨創性還表現在作者是選擇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爲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爲秦皇驕奢淫逸的象徵,作爲秦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爲秦王朝覆滅的標誌,這種立論方式更是獨具特色的。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2

(板書課題:阿房宮賦。行書如行雲流水,給學生強烈的視覺美感。)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

生(齊):阿——房——宮——賦!

師(指一生):你剛纔讀什麼?

生1:啊防宮賦。(讀音)

師:對麼?

生2:不對,應該讀E1PANG2。

師:你怎麼知道這正確讀音的?

生2:初中學《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時候,其中“護官符”裏有“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老師是教我們這樣讀的。

師:聽話的孩子才能學到真本領啊。我今天再教你一招:阿房宮這命名稱除了因爲其選址在阿房村,我想還與“阿”“房”這兩個字意義有關。讀E1的“阿”除了山陵的意思外,也有房屋的意思。讀PANG2的“房”,本身就是房屋的意思,這裏作爲建築的名稱,自然十分妥當。

生2:哦。

師:上篇文章我們根據題目《師說》知道它的體裁是?

生:說。

師: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

生:賦。

師:誰講講“賦”是怎樣的東東?

生3:詩經六義中有風雅頌賦比興。那個賦就是鋪陳、鋪排的意思。所以這文體應該大段大段記敘和描寫。

師:不錯。

生4:你以前講漢賦的時候還說這種文體“勸百諷一”的內容上的特點。

師:冒昧打斷一下,請你把你說的這句話重新組織一下,因爲你說出的是病句。

生4:恩……你以前講漢賦的時候還說到這種文體內容上有“勸百諷一”的的特點。

師:(點頭)

生4:就是說它內容上有許多關於豪華園林、打獵陣勢的描寫,最後才往往來一句“請皇帝注意身體”或“請皇帝愛護百姓”之類有勸戒意義的話。

師:你的記性真好,我自己都忘記了。呵呵。

生5:課本註釋上也有杜牧的賦有“氣勢雄渾”的特點,也可以來說明它的特點吧。

(師點頭表示默許)

生6:我摘抄本上抄過蘇軾的前後赤壁賦。應該也算賦吧?

師:當然算了。你還能記得其中什麼句子吧?

生6: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其他學生做驚奇狀)

師:不錯,不錯。關於賦,我想說幾句,這種文體經歷了騷賦—大賦—駢賦—文賦四個階段(板書)。騷賦的代表人物是屈宋,也就是屈原和宋玉。大賦我們知道了,漢代的,主要是西漢的時尚文體。駢賦在漢末興起,篇幅短小了一些,形式上多用四六駢句。我們在初中好象學過一篇《與朱元思書》的,是吧?

生:是。

師:風煙俱淨——

生: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

師:唉,浙江真是個好地方啊!至於文賦,那是受了“古文運動”的影響,現實意義得以強化,名篇有這《阿房宮賦》,還有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到了宋代,賦的諷諫意義近乎沒有了,個人化色彩增強了,那是散文自覺的時代。好了,下面我們專題說說杜牧。先把註釋齊讀一遍,選自12——

生:選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

師:杜牧,字——

生:牧之!

師:韓愈,字——

生:退之!

師:XX,字——

生:潤之。

師:程老師,字——

生:

師:混之!

生:哈哈!

師:註釋上說杜牧的詩清新自然,你還記得杜牧的什麼詩?

生7: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師: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寫的是什麼?

生7:封建統治者窮奢極欲,勞民傷財。

師:勞民傷財的勞和傷屬於什麼活用?

生7(思考,有學生說“使動”)使動。

師:好。還有誰知道杜牧的其他詩篇?

生8:〈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師:這首詩好象很哀傷,是不是啊?

生8:是的。清明節是上文祭奠祖先的節日,所以作者抒發了一種悼念先人的哀痛之情?

師:不是吧?

生8:是的。

師:依我看,第一句寫到雨,即是寫到愁苦之情,淋雨的滋味不大好受,何況是清明那細細密密的小雨呢。第二句中有“路人”一詞,什麼意思?(學生說“路上的人”)我看是出門在外的人,離家的遊子。還有那麼一種思家思親之情呢。怎樣撫慰這愁苦的飄離之情?喝酒!但是酒家卻又找不到,沒關係,問人吧,牧童隨手一指,酒店在黃色或白色的杏花中時隱時現。至於酒喝了多少,感情有沒有得到慰藉,還是交給讀者去想象吧。我說的有道理吧?

生:恩。

生9:我們初中的時候學過他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我覺得他是站在曹操那邊諷刺周瑜的?

師:何以見得?

生9:他說,如果不是東風的功勞,周瑜和孫權的夫人就要被俘虜。好象周瑜成功是老天幫助他的,自己倒沒什麼能耐一樣。

師:恩。杜牧只是評價周瑜,而沒有和自己命運情感建立聯繫嗎?據說杜牧自詡精通軍事五項全能的!

生10:我記得老師是這樣理解的,杜牧所關心的已不再是赤壁之戰這段歷史,他只是借之抒寫自己懷才不遇的身世感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周郎尚有東風之便,成就功名,自己滿腹才華,卻沒機會。可見壯志難酬。

師:VERYGOOD!

生11: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師:什麼是後庭花?

生11: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指沉於享樂的亡國之音。

師:作者寫這詩的目的是——

生11:借古諷今,勸戒當朝統治者不要花天酒地,應該勤於政務。

師:說的很好,每當我來到南京秦淮河邊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卡拉並不OK時候,我就想起了這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還有什麼要推薦?

生12: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師:初中學過吧?

生: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12:我的一本書〈古代小詩選讀〉裏有。

師:哦——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生12:很多人都注意後兩句,因爲那是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我想第一句寫得真好,千里,寫江南的廣闊的空間,鶯啼,從聽覺的角度寫江南之美,美在音樂,綠映紅,從視覺角度寫江南的美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大片大片的紅花綠草,給人視覺上強烈的衝擊,像公園一樣美麗。

師:想象得好。不過,我們常州也是江南名城,好象與這詩句的美景毫不相關啊?

生(亂):我們的運河污染嚴重。城市高樓太多了,很壓抑。到處是水泥路面,沒有植物。公園最有名就算恐龍園了吸引人的已經不是自然,而是一些人工的恐龍造型。……

師:悲哀啊,我的城市!不提也罷,接着說杜牧的詩。

生14:〈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師:是“坐看”還是“臥看”?

生(齊):坐看!課本上這麼寫的.?

師:我想請你們想想那個詞好?

生14:臥看好,自由自在,閒適的樣子。

生15:坐看好。想一想那小孩子挺直身體,不,是坐直身體數星星的樣子,天真無邪。

生:臥看好!

生:坐看好!

師:學術問題可以爭辯,不要吵架,有理不在聲高。你們這一吵,我也不知道說哪個好了。這樣吧,民意表決,認爲“坐看”好的,舉手!

師(數)坐看16人支持。不到三分之一,還是臥看的支持者多。其實我心裏也認爲“臥”形象些。還有要推薦的嗎?

生16:〈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我認爲它寫景寫得很好。

師:好在什麼地方?

生16:色彩多樣,青色、白色、紅色搭配得好。

師:恩,白雲深處還有人家,是什麼人家?

生(亂):隱士、道士、仙人!

師:我想說那就是普通的山裏人家,你說可以嗎?

生17:(思考),可以,更好一些,更能表現民風淳樸。

師:我說那就是我的家,好不好?

生:哈,好!

師:我記得我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堂上就掛着一幅以〈山行〉立意的山水畫。山石嶙峋,谷水曲折,白雲悠悠,楓葉火紅。不過現在的我還是覺得缺少一種精神在裏面,大概是畫家沒有表現出“霜葉”燦爛中彰顯的旺盛恣肆的生命力吧。

生:(默許狀)

師:看來,無論繪畫還是爲文,我們要在精神的底子上認真打磨才成。還有補充的嗎?

生18:我記得杜牧有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好象是說他很那個的?

師:哪個?

生18:風流,西西。

師:風流不是罪過,罪過的是在風流中喪失方向。

(生笑)

師:不過,杜牧還算是反省過來了。在煙花盛開的大都市揚州,他只是呆了十年,十年之後,他還是去考自己的進士去了,雖然沒有擔任過要職,實現過自己偉大抱負,但在文學上卻開創了另一方天地,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清新自然卻又關心時政的作品。也算是憂國憂民了。課外還請同學們多讀讀他的詩。下面我來深情朗讀《阿房宮賦》,請同學們在注意字音的同時,注意我對其語氣的處理。

(師朗讀全文。幾名學生鼓掌,因符合者少,掌聲漸稀)

師:怎麼樣?

生19:很有激情!

師:你說。

生20:把杜牧的文采讀出來了!

師:評價得好!下面我們就自由朗讀,看誰也能把杜牧的文采讀出來!

(生讀書)

師:整體上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寫了什麼,接着我們看課後練習一中關於理解文章內容提示背誦技巧的問題。1、阿房宮的來歷——

生21: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師:2、阿房宮的外觀——

生22: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師:3、阿房宮的構築——

生23: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師:從“長橋”開始,已經不是建築的內容了吧?應該是作者由此生髮的想象和宮殿生活吧?

生:是的。(鈴響)

師:課後再結合註釋仔細讀讀,下節課檢查背誦第一段。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3

教學目的:

1、瞭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寫作目的。

2、瞭解唐代文賦的特點及與駢體文的區別。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背誦全文。

一、導入

六百三十年前的元代,濟南名士張養浩來到潼關,面對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心中傷感無限,於是一聲長嘆便化作千古名曲《山坡羊》: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當其時,千年古都咸陽早已荊棘遍地,蔓草叢生,已經一千一百年不復見三百里阿房宮了。

遙想當年,始皇登基,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大業已成,意氣風發。據史書上說,秦始皇每吞併一個諸侯國,便令工匠仿照該國的宮室式樣,再造於咸陽。將虜獲的各國美女、珍寶,納入其內。昭示自己掃六合,混天下之豐功偉業。據《史記》載,秦代宮殿,關中有三百座,關外有四百多座。如此猶嫌不足。統一中原後第九年,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和他功過三皇,德配五帝的身份大不相配。於是,他在昔日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都城之間,大興土木,開始興建一座規模空前絕後,壯麗無與倫比的不世之宮。此宮還未正式命名,有人稱爲朝宮。阿房宮僅僅是此宮的前殿。

這是一座怎樣的宮殿啊!《史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漢書》載阿房宮東西五里,南北千步。換算成現代計量法,阿房宮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我們一個標準的教室大約是56平方米,我們一整個學校才8萬平方米,而阿房宮的一個前殿就有我們一個學校那麼大,容納萬人綽綽有餘。而在西安的阿房宮遺址,地基面積竟達54萬平方米,堪稱震爍古今的第一大宮!遙想其曾經的雕欄玉砌,朱粱畫棟,我們真恨不得掀開歷史的重重面紗一睹它的風采,或是坐時光機器去攔下楚霸王那野蠻的一把火,保留下這千千萬前人無數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可惜,如今的我們,也只能透過杜牧的一篇辭賦,來尋覓其往昔的絕世風采了。

朗讀

杜牧,晚唐詩人,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見書)他最有名的是他的詠史懷古詩和七言絕句。大家熟悉的有:

懷古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河湟)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七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泊秦淮)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夕)

賦:劉勰《文心雕龍詮賦》 :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賦的內容是體物寫志,是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情志的目的,而在藝術上注重鋪陳,語言上使用華美的詞藻。此外,賦很講究聲韻的美。它藉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了一種自由而又嚴謹、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於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二、整體感知

1、讀完文章,我們明顯的可以發現文章可分爲幾部分?

[明確]兩部分:[幻燈]

第一部分1-2節 體物,阿房宮的雄偉壯觀和宮中荒淫、奢侈的生活。

第二部分3-4節 寫志,交待作這篇賦的本意,向當世統治者發出警告。

梳理第一小節

(1) 下面我們先來看體物中的第一小節。這一節介紹了阿房宮的雄偉壯觀。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結合課後練習一的1.2.3看看第一小節。

(2) 請同學回答第一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來歷?

[明確][幻燈]六王畢阿房出

請同學回答第二題,哪幾句寫的是阿房宮的外在形勢?

[明確][幻燈]覆壓三百餘里流入宮牆

請同學回答第三題,阿房宮的本體構築

[明確][幻燈]五步一樓而氣候不齊

這樣一理,大家很清楚這節可分爲幾層呀?(三層)

(3) 第一層

我們請位同學來翻譯第一層

強調:畢:完了,指被秦國所滅。一:統一,數詞動詞

兀:山高而上平,這裏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盡。形動

我們說第一句四個三字句,短短的12個字寫得非常好,對的十分工整,增一字嫌多,減一字嫌少。既寫出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李白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大家想想,要把蜀山上所有的樹木通過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運到關中,阿房纔出,這是多麼勞命傷財呀。這12個字實際上已經涵蓋了作者的感情基調,是褒是貶呀?(貶)

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六王爲什麼會畢,四海爲什麼能一。等我們學完本文,將請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4) 第二層

阿房出了,那麼它的規模怎麼樣呢我們來看第二層。請同學翻譯。

強調:構:構造,建構。折;轉折。走:奔向,趨向。注意走在古時是指跑,如《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本文這裏是奔向,趨向。

這四句交待了阿房宮的地理位置,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接着又由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牆,過度到第三層對阿房宮建築特點的介紹。

(5)第三層

同學翻譯

強調:五步一樓的一:數詞,和前面的不一樣。

縵:縈繞。回:曲折,迂迴。象我們今天所說的迴廊、峯迴路轉都是此意。

檐牙高啄;比喻,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

抱:環繞。

鉤心鬥角:古今異同。古:宮室建築的結構錯綜精密。今:各用心機,明爭暗鬥,互相傾軋。

落:量詞,猶座。

霽:和《滕王閣序》中的雲霄雨霽的霽意思相同,本指雨停,引申爲風雨停,雲霧散,天放晴。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通感修辭。用觸覺去狀摹聽覺,象《荷塘月色》中的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氣候:古今異同。古: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今:天氣(雨雪陰晴)

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用了誇張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寫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現象。

在這一層裏,大家看看一共寫到了哪些建築?

〔明確〕樓,閣,廊,檐,長橋、複道

(6)從剛纔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節從三個方面寫了阿房宮的宏偉瑰麗。我們齊聲朗讀一遍。

7.梳理第二節

(1) 第一節說到歌臺暖響舞殿冷袖,這些載歌載舞的是誰呀?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小節。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看看這節說了什麼。

〔明確〕這節寫阿房宮裏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治者奢侈的生活,上文所說的唱歌跳舞的是妃姘媵嬙,王子皇孫。

(2) 請同學翻譯前兩句

妃姘媵嬙;注音讀音。

王子皇孫:這裏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不包括男性

下:方位名詞動詞。輦:原義:人拉的車,這裏名動,乘車。

朝歌夜弦:歌、弦:名動。爲:成爲

妃姘媵嬙,王子皇孫這些人爲什麼要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明確〕因爲六王畢。這既迴應了六王畢,又暗示秦統治者的前途,再次顯露了作者的貶義。

那麼這兩句寫的是什麼?(寫妃姘媵嬙的由來)

(3) 下面我們從明星熒熒讀到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這幾句寫的什麼內容?(宮人的生活情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

請同學翻譯。

強調;明星:明亮的星光,而現在專指有名的電影演員,運動員等

綠雲:比喻女子烏黑的頭髮。膩:脂膏。

杳:狀語,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杳然的意思。之:動詞。到去。

盡、極:互文,極力,儘量。

縵:同慢,遲緩的引申義。縵立:久立。和前面廊腰縵回的意思不同。

這裏不直接寫宮人衆多,而是用明星、綠雲、渭漲間接寫出宮人的衆多,手法十分高明。寫宮女,是爲了寫秦始皇的荒淫無道。宮車天天過,尚且還有宮人不得見者三十六年,在表現宮女命運悲慘的同時,揭示了秦始皇驕奢淫逸的生活。

(4) 接下來,由寫人到了寫物,同學翻譯。

這裏的收藏、經營、精英指的都是金玉珠寶等物,大家看看經營和我們現在的意思一樣嗎?

鐺:名作動,把它當作鐺。

這些六國的珍寶,在秦人眼裏,卻不愛惜,這裏由寫人的被欺辱寫到物的被踐踏,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對秦始皇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5) 那麼,大家看看這節可以分爲幾層呀?(三層)

(6) 讀第二小節

8. 總結一、二節

在這兩小節裏,作者以精練、生動的筆墨寫了阿房宮的興建、規模、用途,雖然沒有發議論,卻已寓議於敘中,至於作者究竟怎樣議論的我們下節課再講。

第二課時

一、 教學要點

講解第三四節,完成課後練習

二、 教學內容及其步驟

1. 昨天我們講了課文的第一、二節,我們知道這是體物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寫志的三、四小節,首先請大家讀三、四小節。

2. 昨天給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題,爲何六王畢,四海能一,請同學回答。〔明確〕第二節中燕趙之收藏倚疊如山這段描寫寫出的六王的驕奢荒淫,不愛惜自己的人民,我們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到了篇末,更明確的指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拘秦。這就是六王畢的原因,而秦能一統四海的原因就不言可知了。如果秦能耐吸取六王的教訓,那麼就不會迅速族滅,可是它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來看第三小節。

3. 講解第三小節

(1)嗟乎一詞經常在文言文中出現,什麼意思?(唉)表示感嘆,一個嗟乎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2)請同學翻譯嗟乎用之如泥沙

強調:秦:秦朝統治者。愛:喜歡。念:顧念。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省略主語秦,之代搜刮到的東西。

錙銖;這裏用它的引申義,指細微。

盡錙銖和如泥沙狀語後置。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個人的心思啊。這是什麼心思呢?(想要過得好的心理。)

這句話說的是什麼?

〔明確〕斥責秦統治者只圖私利而不顧人民,橫徵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幻燈〕

(3)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連用了六組使多於的比喻排比句,盡情得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幻燈〕

同學翻譯

使:致使。南畝:不是指南邊的田畝,這是個典故,語出《詩經七月》洗彼南畝,因爲古時農家田畝多向南面向陽之處,後來文言文就常用南畝代替田畝。

磷磷,參差:定語後置。

九土;九洲,泛指全國。

城郭:城牆。城市。古代的城指內城,郭指外城,兩字連用表示城。

嘔啞:象聲詞。這裏形容樂器聲嘈雜聒耳。市;鬧市,集市。

秦統一四海,功不可沒,然而卻不思如何鞏固政權,橫徵暴斂,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們反覆強調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4)同學翻譯

強調:獨夫。驕固:驕橫頑固。歸納固的用法:頑固;穩固(《諫太宗十四疏》固其根本本來,誠然(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叫:吶喊,引申爲起義。舉:被動,被攻佔。一:數詞。

可憐:這裏指可惜。古今異同。今:值得憐憫。

這裏概括寫出了秦始皇的無道,導致農民起義,宮殿被毀,進而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可憐焦土中的可憐二字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確〕流露出作者無窮的感慨,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農民起義的土崩瓦解下,迅速滅亡,而覆壓三百餘里的阿房宮也在頃刻之間化爲灰燼,唐朝當時正處在秦的景況之中,杜牧目睹現實,感慨萬千,不安和憂憤溢於言表。

(5)讀第三小節

4、講解第四小節

同學翻譯。

強調:族:名作動,滅族。天下:指代天下的人民。

使:假使。 愛:關愛,愛護。

這裏總結了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叫雲,並且向當世統治者發出了警告。最後一句:秦人不暇自哀。後人指的是誰?(唐朝的統治者) 鑑:意動,以之爲鑑。

後一個後人指的又是誰?(唐統治者之後的人)

這裏作者以四個哀警示世人,提醒當權者一定要愛其子民。

5、學完了整篇課文,我們請位同學總結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明確〕〔幻燈〕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6、那麼再請位同學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1)想象。整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之上。

(2)比喻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都是比喻。

(3)誇張 一日之內,..而氣候不齊使負棟之柱

(4)排比 第二三節用了大量的排比〔幻燈〕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4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誇張等藝術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賦的特點。學習本文描寫爲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三)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徵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瞭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喻的目的。

二、難點、重點解析

(一)作者寫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阿房宮賦》作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啓》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遊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爲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玉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爲鑑,不能哀而不鑑,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築到人物活動,鋪敘阿房宮建築宏偉、豪華,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一自然段:鋪敘阿房宮建築宏偉、豪華。

一層(段首前12字)兩句偶句,交待建宮背後的巨大耗資。

二層(“覆壓”……“直走咸陽”)寫宮之宏偉規摸。

三層(“二川溶溶”……“不知西東”)渲染宮內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四層(“歌臺暖響”……“氣候不齊”)宮中人物活動。

第二自然段:鋪敘統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層(前6句)寫供玩樂的宮人來源。

二層(“明星熒熒”……“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極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層(餘下各句)從珠寶陳設寫荒淫,揭示搶掠行徑。

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議論分析,指出“秦愛紛奢”、不恤民力自然會導致滅亡的命運,規勸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轍。

第三自然段:指出秦必亡之命運。

一層(“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統治者只圖私利不顧民情,橫徵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

二層(“使負棟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縱慾紛奢,以致衆叛親離。

三層(餘下各句)簡練概括地寫出了秦皇無道,導致了農民起義、宮殿被焚的後果,進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

第四自然段:諷諫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轍。

一層(開頭到“誰得而族滅也”)引歷史教訓,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二層(餘下各句)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

(三)杜牧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彩章句爲之兵衛。”他強調思想內容的重要性,認爲形式要爲內容服務。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分析:細讀全文,不難看出作者旨在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第一自然段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第二自然段敘寫宮中美女之衆,珍寶之多。第三自然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於秦王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民起義,一舉亡秦。第四自然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秦朝覆滅,其根本原因都在於不能愛民。篇末4句言簡意賅,暗寓諷諫之意,含蓄地告誡後人,如不以歷史爲鑑,還會重蹈覆轍。

由此可見,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用以敬誡“後人”是全文主旨。聯繫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啓》中所說的“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以看出這“後人”指的應是當時最高統治者。

(四)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錶達中心有什麼作用?

分析:課文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築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衆,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宮。寫建築,課文先展開廣闊而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廊、檐、長橋複道、歌臺舞殿之奇;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備加渲染;寫珍寶,既寫六國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淋漓興會,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充分體現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官規模大、宮室多、美女衆、珍寶富並非作者作賦的目的。透過樓臺殿閣、脂粉金玉這一畫面,作者旨在說明秦統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爲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徵暴斂,正是導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觀止》的篇末總評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可見,文章前面所進行的動人描繪乃是爲後面的正義宏論張本,爲篇末歸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諷諭現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五)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築的宏偉壯麗,僅用了一百多字,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阿房宮的建築的?爲什麼會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分析: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總寫和細寫相結合的寫法。

總寫部分,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覆壓三百餘里”,言其佔地之廣,“隔離天日”,狀其樓閣之高;“驪山”兩句,寫其倚山傍水,氣勢非凡。

細寫部分,作者工筆重彩,精描細繪。先寫重摟疊閣、長廊高檐,不計其數;再以長橋如龍、複道似虹映襯宮宇之宏偉、摟閣之高大。上面所述,寫的還只是建築之外觀。接着,作者的筆觸,又深入建築內部。歌臺舞殿是互文的寫法,臺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謂宮內處處皆是輕歌曼舞。“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則承“暖響”“冷袖”兩句,進一步從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這幾句,既是以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衆多,又爲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

這一節中,作者由遠及近、由外及裏逐一介紹了阿房宮之奇觀。敘述中時有前後照應之妙筆。如寫樓閣“各抱地勢”就與前文“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這一廣闊背景相連。敘述中時有貼切生動之比喻,例“長橋臥波,複道行空”,用筆經濟,形象生動。敘述中也間有動態描寫,像寫“二川”,寫歌舞,狀聲摹形,引人入勝。再加上大量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致使文句音節鏗鏘,兼有音韻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幾十個字,阿房宮之丰姿盛態就顯現於讀者眼前。

(六)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星熒熒”等四句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在哪裏?

分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熒熒”是比喻句的喻體,“開妝鏡也”是本體。以璀璨晶亮的明星來比喻紛紛打開的妝鏡,既貼切又形象。將喻體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鮮明的畫面,令人驚奇,再出現本體,解釋原因,讀者印象更爲強烈。“綠雲擾擾,梳曉鬟也”,與上一句的表達方式相仿。第三句說丟棄脂水竟使渭流漲膩,用的是誇張手法,極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寫焚燒椒蘭竟至煙斜霧橫也是誇張,效用同第三句一樣。四句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加之新鮮的比喻,巧妙的誇張,讀來使人有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藉助於開鏡、梳妝、棄脂水、焚椒蘭這些生活細節形象地寫出了宮中美女之多,宮室之廣。寫宮室,是承接上文;寫美女,則是開啓下文。所以,作者緊接着便是寫美女望幸。這一層都是寫美人,但是從美人的生活遭際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無度。漢代大賦不少作品鋪張揚厲,堆砌詞藻。杜牧則發揮了賦的長處,着意鋪陳誇張,但所有的鋪敘又都爲後文的議論張本,爲表現主題思想服務。從這一節對美人的描寫可見一斑。

高一語文教案:阿房宮賦5

教學目的

1.領會本文駢散兼行,音韻流暢的藝術風格。

2.理解本文詳略適宜的寫作特點。

3.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和代古諷今的作用,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誇張。

4.理解並歸納“一、愛、取、族、焉、而、天”等詞語的用法。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明確運用想象,誇張等多種手法具體描寫阿房宮這一藝術形象,描寫爲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加強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2.理解文章內容並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秦代時,秦始皇嫌都城咸陽人多,原來的宮廷狹小,就在謂南營造新宮,面積龐大,隔離天日,到秦之都沒有完工。直到項羽帶兵攻入咸陽,一把火將它燒燬,據說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不滅。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築羣現在只剩下夯工和臺基,它就是阿房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

二、解題

1.文體

“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是介於散文和詩歌中間的一種體裁。《文心雕龍詮賦》中說:“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是賦的內容;鋪採摛文,指鋪的手法。

賦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描寫事物時注重鋪陳和誇張;結尾多發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多個階段。本文屬於文賦。

2.背景

本文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公元825年),此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遊獵,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總結秦王朝驕奢遙逸終政亡國的歷史教訓,從而向唐朝統治者發出警告,希望唐朝統治者引以爲戒,不要重蹈覆轍。

三、整體把握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例文,劃出疑難。

四、指導學生自讀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五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寫了阿房宮的背景。

重點詞:

兀:形——動,被砍光。

一:名——動,統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餘里。

寫阿房宮的面積。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寫規模氣勢。

重點詞;北構而西折:北、西名——狀

直走咸陽:趨向。

學生背誦。

4.第四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鬥爭:古今異義。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5.第五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複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雲、龍、名——動,出現之出現龍。

不霽何虹:虹名——動,出現彩虹。

學生背誦。

6.第六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榭。

重點詞:

氣候:環境氣氛。

學生背誦。

總結: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模,樓閣廊檐,宮內的長橋複道,歌臺舞榭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規模的壯麗。

(二)第2段

1.第1層:妃嬪媵嬙……爲秦宮人。

寫宮人的來歷。

重點詞:

輦名——歷乘車。

學生背誦。

2.第二層: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寫宮女衆多。

重點詞:

綠雲:綠即青,不用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梳曉鬟也:曉梳鬟也。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雷霆飛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寫宮人的命運。

重點詞:

縵之:長久地。

而望幸焉:寵幸。

學生背誦。

4.第四層:燕趙之收藏……亦不其惜。

寫宮內奢侈的生活。

重點詞:

鼎鐺玉石,金塊縷礫: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石當作石頭,把金子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瓦礫。

學生背誦。

總結:本段從宮人的情況和宮人的生活來寫阿房宮內奢侈的生活。

五、佈置作業

1.背誦1、2段。

2.預習3、4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自讀三、四段

1.重點詞:

(1)秦愛紛奢:豪華

(2)直欄橫檻:欄杆

(3)可憐焦土:可憐,可惜;焦土:名——動。變成焦土。

(4)族:滅族

(5)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鑑,動——意動,以……爲鑑。

2.段落大意:

第3段:寫秦始皇的荒淫導致秦國滅亡。

第4段:總結歷史教訓,希望當世統治者引以爲戒。

3.總結:

第3段用“嗟乎”緊承上兩段的鋪陳,轉入對秦之歷史教訓的議論,並領起後文一嘆再嘆的筆調。使用了六組“使……多於……”的比喻句排比,盡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最後寫民衆的反抗,迅猛異常,摧枯拉朽。

第4段諷勸後人引以爲戒,是前一段的擴展。作者連續慨嘆,情不自禁,“嗚呼”之後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最後用“後人”,委婉提醒唐朝統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轍。

三、借古諷今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借回領歷史來向當地統治者進行諷喻,希望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提醒唐敬宗不要爲自己享樂而勞民傷財,最終落得亡秦的下場。

四、佈置作業

1.背誦3、4段。

2.完成練習二、三、四。

附:板書設計

阿房宮賦

杜牧

一、解題:

1.賦

2.背景

二、分析

第1、2段:鋪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