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魯教版語文必修三《都江堰》教案

本文已影響 2.11W人 

《都江堰》教案

魯教版語文必修三《都江堰》教案

  [教學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理解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

2、品味含義深遠、意蘊豐富的語言,學習並掌握文本的創作特色。

  [教學重點]

1,體味作者的寫作意圖

2,揣摩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閱讀文化散文的技巧

  [教學方法]

誦讀法 點撥與探究結合 讀寫結合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歷史遺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如果說故宮是皇權政治的符號,那麼周莊則代表平民生命的形態;如果說布達拉宮是虔誠宗教崇拜意識,那麼揚州個園則是淡泊雅緻文人情懷;如果說天一閣能讀出文化保存和流傳的悲壯,道士塔能讀出文明被銷燬的悲哀,那麼都江堰呢?一項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的文化精義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都江堰》,去體會“都江堰”的文化內涵。

  二 作者簡介

餘秋雨(1946—)浙江餘姚人。當代散文家、藝術理論家,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並且擔任過多所大學教授。12歲離家到上海求學,入上海晉元中學,學業成績優秀(該校90週年校慶時,他與丁關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該校英才榜)。後考入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因成績優秀留校執教。

他治學嚴謹,著述宏富,早年寫有《戲劇理論史稿》65萬字,後又撰寫《中國文化史述》和《藝術創造工程》,從戲劇理論研究轉入人類文學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開始了散文的寫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文化苦旅》表現了餘秋雨散文獨特的文化特質。評論家說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三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課文,瞭解內容。

(1)正字音

頹壁殘垣 (yuán) 驚悸 (jì)庇護(bì) 修繕(shàn)卑處一隅(yú) 魅力(mèi) 強悍 (qiáng hàn) 鐵戟(jǐ)遴選(lín) 韜略 (tāo) 怦然心動(pēng) 詰問(jié) 儺戲(nuó) 袞袞(gǔn)諸公

(2)積累詞語

衆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這。

膜拜:跪在地上舉兩手虔誠地行禮。

圭臬: 指圭表,比喻準則或法度。

煥然:形容有光彩,如煥然一新。

渙然: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如渙然冰釋

2.梳理文章脈絡

本文篇幅較長,但卻以標題形式將文本劃爲四大部分,請同學們瀏覽各部分內容 ,劃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後給每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

標題: 一、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強悍,規整而又馴順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四、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傳。

 四 品讀課文

1 第一部分: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

1)思考:在這一部分主要採用了對比手法,從多方面進行比較,那個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爲什麼?

作者從修建時間、社會功用、延伸舉例、文明特徵諸方面將長城與都江堰作比較,其中社會功用方面大比較釋最根本最重要的。這不僅因爲延伸距離。文明特徵等方面大內容依附於社會功用,而且因爲對社會功用的評價使文章的核心內容,這裏是在爲第三部分展開文化反思張本,所以重在社會功用比照兩大工程,從而表達了作者的見解:“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

2). 運用的手法:對比。

角度:規模、社會功用、歷史、品格。

目的:從各種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長城的區別,讓人們認識到都江堰的偉大(注意:並沒有否定長城的偉大)

結論:第一段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2 第二部分: 都江堰強悍,規整而又馴順的水。

這裏的水卻不同,……但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着飛奔的力量,踊躍着喧囂的生命。這種比賽又極有規矩,……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這樣越是顯現出一種更壯麗的馴順。

(1)美讀課文第二段,應讀出“聞其聲”的層次感;美讀第三段,要傳達作者緊張喜悅豪邁讚歎的豐富感情。

(2)作者通過描寫都江堰強悍而又馴順的水,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怎樣?

這一部分主要寫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偉氣勢,強悍和規整。寫水強悍撒野,以見其兇瞞,說明工程艱險;水的規整馴順,則見治水人的氣度手段不凡,將水化害爲利。字裏行間激盪着作者對都江堰的熱愛和對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蘊含着對都江堰巨大社會功用的讚歎。

( 3)這一段很明顯是結合上一段進行的,目的是告訴別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樣的美,怎樣的偉大。

手法:欲揚先抑,層層推進。

作用: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震撼。

目的:本節最後一句:要看水,萬不可忘了都江堰。

3 第三部分: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但因有過他,中國也就有過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會消散,李冰的兒子會代代繁衍。轟鳴的江水便是至聖至善的遺言。

如此激動人心的都江堰,這樣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誰,賦予了它們無盡的生命,千百年來唱着動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遙遠的看不見面影就把歷史的厚度和滄桑推到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走進了李冰生活的那個時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爲:實踐

目的:浚理、消災、滋潤、濡養

品格:具體、質樸

--->冰清玉潔.

(2).辯論中的李冰。

長鍤<――>金仗玉璽、鐵戟鋼錘

A.長鍤:實踐。

守, a:郡守; b:四川最大的困難是旱澇,所以要守住江水;c:爲民造福,守住百姓的心。

B.金仗玉璽、鐵戟鋼錘:權力象徵,政治武器,暴力工具。

(3) 辯論

失敗:治水的韜略很快被人替代成治人的計謀;灌溉的沃土時時成爲戰場;沃土上的稻穀有大半充作軍糧。

勝利:沒有人能活得這樣長壽。

(4)勝利原因:

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有什麼樣的延續.

延續:漢代水官、今天。李冰的偉大精魂一直延續下去。

--->李冰的偉大精魂:爲民造福,守住民心。

(5)作者的思考:

向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着或死了應該站在哪裏?---立場問題:民心向背(此即辯論內容)

作者態度:某種樂觀。

4 第四部分: 都江堰的精魂代代相傳。

實實在在爲民造福的人升格爲神,神的世界也就會變得通情達理、平適可親。儺戲本來都以神話開頭的,有了一個李冰,神話走向實際,幽深的

精神天國,一下子帖近了大地,貼近了蒼生。

思考:

(1),爲何寫橫江索橋? 明確:突出李冰的自信

(2),李冰爲何自信? 明確:爲民造福

(3),自信的結果如何? 明確:被人膜拜,成爲神

(4),什麼樣的是神? 明確:實實在在爲人民造福的升格爲神。

(5),儺戲中的神變成了李冰意味着什麼?

明確:人們拜神的目的是祈福,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那麼神的作用是爲民造福。李冰的身份是官,父母官。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只有真正爲百姓造福的父母官纔能有資格成爲神,成爲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寫自己遊覽都江堰和二王廟表達作者深刻的歷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對李冰精魂、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感悟,也體現了作者對承傳這種精神的樂觀和對膜拜這種精義的欣慰。

  五 品味文中含義豐富的句子。

①如果說,長城佔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邈遠的時間。

提示:長城的美在於規模宏大,氣勢的宏偉,給人一種巨大的驚悸,但時過境遷,它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都江堰,卻直到今天依然在造福人類,給無數民衆輸送汩汩清流,滋潤濡養了天府之國,永久性的灌溉了中華民族。所以說它的美具有長久性。

②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

提示:“靈動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將一直延續下去。將都江堰比喻爲鄉間母親,顯示了它不炫耀、無所求、默默地奉獻的精神。這一比喻生動形象的地刻畫出都江堰的本質特徵:它像母親一樣滋潤和濡養着中華民族。

③這裏明顯地出現了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來,政治的含義是浚理,是消災,是滋潤,是濡養,它要實施的事兒,既具體又質樸。

提示:參考課文第三段和第九段,政治走向,在這裏指與政治理想相關聯的實施政治的方案。一種是一些官場醜類的政治走向,他們或無所事事,無所專政,根本無視百姓的疾苦,或互相傾軋,玩弄權謀,不惜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另一種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擁有利民富民的胸懷與責任感,認定在旱澇成爲百姓最大禍患時,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應該成爲水利家。顯然持第一種政治走向,隨之而來的是死氣濁味乃至腥風血雨;而正是基於第二種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④沒有證據可以說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過他,中國也就有過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

提示:從表面看,李冰顯示的只是水利方面的才能,但是當治水成爲政治家的首要任務時,政治家對水利工程的傾力投注就成了一種晴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實績就成了他的第一政績。因此,當李冰出於利民富民的考慮而要求自己成爲水利家的時候,它確實是向世界宣告了一種冰清玉潔的政治綱領。

⑤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長鍤,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覆辯論。他失敗了,終究又勝利了。

提示:這種政治辯論,就是兩種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辯論,就是兩種政治綱領的辯論;李冰手中的長鍤說:政治要做事兒,既具體又質樸,就是要像長鍤這樣爲百姓消災,給百姓濡養;金杖玉璽和鐵戟鋼錘自責在爲權勢、征戰和鎮壓辯解。他失敗了,因爲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邊,他終又勝利了,因爲在今天的中國長鍤象徵樸素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的政治品質,不但爲世人首肯,而且與當代社會學政治發展的基本思想相通,與當代社會所要求的人格品質相融,從而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

⑥他的這點學問,永遠水氣淋漓,而後於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卻早已風乾,鬆脆得無法翻閱。

提示:其一,因爲他的這點學問是水利界的重要成果,說“水汽淋漓”顯得形象生動。其二,是爲了與厚厚的典籍“風乾鬆脆”對舉。這裏的典籍,是另一種政治綱領的代名詞,它們貌似堂皇威嚴,卻早已腐朽不堪,失卻了活力;而李冰的學問,滲透着利民富民的不休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輝煌,當然“水氣淋漓”。

⑦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提示:大愚大拙似說李冰極不擅長無所專政或蠅營狗苟的爲官之道,而只是具有田間老農的思維;大智大巧是說政治家正是由於具有了田間老農的思維,才具備了可貴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纔有了民本思想,從而能夠清晰而透徹地關照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⑧他以田間老農的思維,進入了最澄徹的人類學的思考。

提示:田間老農的思維,是李冰治理故講演的出發點:人活着,必須要有清泉和米糧,要想達到治理的目的,就必須使人民富足。他的治理就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落實到實實在在具體的工作上,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智慧的。

⑨這個設計竟然沒有遭到反對而順利實施,只能說都江堰爲自己流瀉出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

提示:都江堰矗立着李冰的精魂,營造着一種爲民造福的浩蕩氛圍。在這種強大精神的投射下,李冰雕像置於水中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甚至不應或不該有其他選擇,因爲只有這樣才符合李冰的心願,纔不悖李冰的精神。在官僚權貴們死後也要榮華富貴這種層層相因的腐朽觀念的襯托下,李冰死後的歸宿的確令人耳目一新。我們應當感謝那位漢代水官,是他將李冰的生命延續了,是他將李冰的利民富民的精神表現到了極至。這樣都江堰不但流瀉着馴順的江水去豐富物質世界,所展現的精神世界,也是樸實清新獨特高格的。

⑩在這裏,我突然產生了對中國歷史的某種樂觀。

提示:李冰通過轟鳴的都江水傳達的遺言是:政治家應當完全拋棄一己私利,盡心盡意地去爲百姓謀福利,中國歷史上有這樣傑出的人物,這樣璀璨的精神,當然值得驕傲,當然應當產生某種樂觀。另一方面,作者相信這個遺言會長留人間,李冰的精魂不會消散,繼承其精魂者會代代繁衍,這當然是更加值得樂觀的。

  六 李冰精神的實質是什麼?

爲民造福,務實求真,淡泊名利,貼近蒼生。

  七 課文是如何來表現這些內容的?

對比手法的應用。第一部分把都江堰與長城作比較,突出都江堰的偉大:默默地永久性的灌溉中華民族,滋養中華文明;第二部分通過作者看到都江堰前後心情的變化,來突出都江堰水強悍的生命力;第三部分將李冰與其他封建官僚作比,比出李冰人格的魅力,將長鍤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對比,彼處長鍤的守持,即將治水經驗與後後的典籍作對比,比出治水經驗的長久生命力。

本文無處不在對比,形成文章的骨架,將都江堰雕刻成一座文化紀念碑,精神的豐碑,歷史因它而閃光,今人因它而自豪,它不僅滋潤了中華大地,也流淌着中華文明,光照千年,啓迪後人。

課堂小結:

與其說《都江堰》是在寫都江堰,不如說是在寫李冰;與其說是在寫李冰,不如說是在寫一種文化。

都江堰是樸實無華的,宛如一位只知奉獻,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李冰是求真務實、爲民造福的一任太守,他有着堅定的信念,執著的精神和一份令人欽佩的責任感。在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上,正是有了都江堰這樣默默無聞的大批工程,有了李冰這樣爲民請命的無數仁人志士,我們的民族才得以延續,中華的文明才得以延續。

 九 佈置作業

考查你附近的名勝古蹟或民居建築,探尋其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寫一篇短文,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都江堰

餘秋雨

文章脈絡及大意

①都江堰的價值

②都江堰的水勢 ① 聯繫語境

③對李冰父子的評價 ② 抓關鍵詞

④李冰父子的影響 ③ 緊扣主旨

[教學後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