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相信未來》評課稿

本文已影響 2.9W人 

9月10日這天,我們去徐州的一所重點中學聽了一節語文課,一位年輕教師執教《相信未來》這篇課文,《相信未來》是朦朧派詩人食指的成名之作。憑着《相信未來》一詩,食指(即郭路生)名滿天下。他的詩在當時的青年中間祕密流傳甚廣。無論是在山西、陝北,還是在雲南、在海南島、在北大荒……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祕密傳抄食指的詩。《相信未來》表達了一位身處灰色年代,卻心懷希望的青年對生命的熱愛,對信仰的執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信未來》評課稿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着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爲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着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這位老師通過情境創設,教學對話以及語言品味,意圖引導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驗作者的心情,從而去感觸那個時代青年的理想。作爲一個聽課者,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旁觀的看客,我努力的想進入老師所營造的場景之中,但是整節課我的思緒都遊離在教學之外。我知道作爲一位理論工作者,對於具體的教學我們應該承認自己的“無知”,我不能完全憑藉自己感性的理想去苛求那些有勇氣展示自己課堂的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用理解的.、理性的眼光去分析課堂,找到這個老師的發展方向。

這節課我關注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課程目標的設計與落實情況。曾經聽一個教師講過這樣一句話,“三流老師教知識,二流老師教方法,一流老師教態度”,這種觀點雖然有點偏激,卻也不無道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應是課堂教學本身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次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三維目標的設立就很好的體現了情感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們有些老師在課堂目標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我們總是意圖通過一節課培養某種情感,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其實情感、態度、價值觀更像一個調控系統,它是更有效輔佐知識、技能的獲得一個因素而已。這位老師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處理的很好,他通過情境創設喚醒學生探究的慾望,他通過意象分析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以情促知的目的。

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情況。自從80年代開始,我們一直提倡要讓課堂教學活動起來,新課程改革啓動以後,我們更是把“活動”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如何理解活動呢?當下某些老師認爲活動就是讓學生的身體動起來,因此我們在公開課上隨處可見五花八門的活動形式,事實上這是對活動的一種誤解。我理解的活動是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哪怕教師就是用講授法進行教學,但是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我們就認爲課堂教學是活動的。從這種理解來看,我認爲這位老師的教學是比較務實的,他沒有設計過多花哨的東西,而是力圖通過提問、提示、追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這一節課師生問答大約用了14分鐘時間。略顯不足的是問題的開放性不夠,教師存在過度引導的問題,譬如,教師問道,作者爲什麼要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一位女同學回答說,“孩子是不加雕飾的,是純真的,保衛孩子,就是保衛未來”,這是多麼精闢的解讀啊!可惜,教師因爲要凸顯某種宏大主題,告知學生,正確的答案是“路還很長,我們要有追求”,無形當中破壞了詩歌的意境,也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有畫蛇添足的感覺。

第三,教師的教學風格。評課的目的不是批評、不是定性,而是幫助教師發展。我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一個老師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在聽課的過程中就意圖通過分析教師的教學行爲以及教學表徵來發現這位教師的教學特點。通過統計這位教師一節課以語言爲主的行爲大約佔了30多分鐘,其中背景介紹花了14分,文章內容解析花了6分鐘,語言品味花了10分鐘,可見這位教師更善於運用語言這種形式開展教學,今後應該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的素養。

第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通常理解的有效性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多的知識、技能。我認爲這種認識有點偏狹,課堂教學有效性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其二,儘可能促進人的綜合素質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上展示課的時候,更喜歡凸顯後者,這本身沒有錯,教育說到底應該是育人的,是促進人發展的,但是人的發展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知識和技能爲載體,人的發展就是鏡花水月。因此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者都不能偏廢,今天這位老師在這個問題上的平衡是值得肯定的,他一節課緊抓教學的主要任務,沒有刻意的灌輸做人的大道理,只在結尾的時候水到渠成的引出,“我們要低下頭思考,擡起頭走路”,有機的實現了知識獲取和人的發展的結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