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粵教版選修《白居易詩四首》優秀教案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教學目標:

粵教版選修《白居易詩四首》優秀教案

知識與技能:瞭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詩歌理論。

過程與方法:概括《輕肥》的思想內容,指出其對比手法的特點;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運用;理解《杜陵叟》中通過人稱轉換來加強社會批判性的手法;掌握《問劉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白居易憂民傷時,同情貧苦人民,控訴統治者的博大情懷;體會他重視友誼的精神。

 教學重點:

概括《輕肥》的思想內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運用;掌握《問劉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指出《輕肥》中對比手法的特點;解《杜陵叟》中通過人稱轉換來加強社會批判性的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鑑賞、背誦、討論、比較。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基本閱讀。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輕肥

  【導入語】

唐朝有三大詩人,我們已經學習了其中兩位詩人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剩下一個是誰呢?他就是被稱爲“詩魔”的白居易。現在我們來學習白居易的詩歌《輕肥》(備註: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看完了學習目標,然後講解生字詞,齊讀)。

【作者介紹】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屬山西),祖上遷居下邦(今陝西渭南東北),生於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登進士第,歷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元和十年(815)因上書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被貶爲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官終刑部尚書。晚年閒居洛陽,皈依佛教,自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

2.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詩歌創作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一生有詩近3000首,自分爲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其中諷喻詩以《新樂府》、《秦中吟》爲代表,感傷詩以《長恨歌》、《琵琶行》爲代表。白居易詩善於敘述,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開中晚唐淺俗詩風,影響深遠。

  【寫作背景介紹】

此詩爲詩人《秦中吟》十首組詩之七,約作於元和三、四年(808、809)。《秦中吟》自序雲“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爲《秦中吟》”。唐代中葉以後宦官專權越來越嚴重,而且過着驕奢淫逸、豪華糜爛的生活。他們結成一團,操縱朝政,甚至敢於廢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難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間有人人相食的慘狀(學生齊讀一遍課文)。

 【題目解析】

1、“輕肥”是什麼意思(教師陳述:是“輕度肥胖”?“減肥”?還是其他意思)?

明確:輕肥:用《論語·雍也》句:“乘肥馬,衣輕裘”之意,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喻指豪華生活。

2、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皮衣的人是誰?請從詩中找出。

明確:指內臣,即宦官(備註,這兩個問題不在幻燈片上打印出來,而是在幻燈片上打上“題目解析”內容。學生回答完後,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內容解析中的1和4問題)。

  【譯詩】

一羣神態驕橫的人充滿在道路上,鞍馬之光照亮塵土。請問這是些什麼人?有人說是宮中的內臣。用紅色絲帶繫着佩玉的那些人都是大夫,用紫色絲帶繫着印章的那些人是將軍。他們意氣洋洋地趕赴軍中宴席,騎馬飛馳而過,像雲團一樣離去。精美的酒器中盛滿了醇美的酒,桌上羅列着水中、陸上的各種精美食品。用手掰開洞庭橘,切開大海中的魚。吃飽了飯內心安然自得,喝夠了酒神氣更加高揚。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地區人吃人(備註,我們解決這三個問題之前,先看看本文的大致內容,放“譯詩”幻燈片,學生看)。

  【內容解析】

1、 這些內臣要去做什麼?(備註:問題沒有出現在幻燈片上,所以不要切換幻燈片,解決這個問題時幻燈片仍停留在“譯詩”幻燈片上)。

明確:這些內臣要去軍中赴宴。

2、 他們赴宴前是怎樣的情況?從哪些字詞可以看出來。(由上個問題引導而來)

分析:先寫神態,驕 、照 → 寫出了宦官們驕橫跋扈之狀。後點身份:內臣 →令人驚異,也令人憤憤不平。揭示原因,皆、或→大權在握,怎能不驕。進一步描繪,誇 → 寫出了盛氣凌人,耀武揚威之態。如雲 →一大幫人,旁若無人的驕橫之態,令人觸目驚心。

明確:他們赴宴前驕橫跋扈,盛氣凌人,耀武揚威,從“驕”、“照”、“誇”、“如雲”等字詞可以看出來。

3、 內臣們赴宴時的場面如何?

分析:鋪陳菜單 九醞、 八珍 、 洞庭橘 、天池鱗 豪華奢侈。誇張、渲染氣氛:溢、羅、擘、切 大吃大喝。“食飽”二句:呼應首句,由奢到驕酒酣足食,不可一世。

明確:作者用了鋪陳、誇張和渲染來描繪內臣們所赴宴會豪華奢侈,大吃大喝,酒酣足食。

4、 詩人對此是怎樣評價的?(這個問題不在幻燈片上打印出來,而在幻燈片上直接打

印“思想內容”)。

明確:全詩中,詩人沒有作一處評價,但那不代表詩中不包含詩人的評價。(如果學生答成“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要給學生指出,這不是詩人的評價,而是陳述事實)。

5、 你能讀出詩人的評價嗎?請用“本詩通過……表達了……”的方式,進行概括。

明確:本詩通過寫宦官的驕橫之態並與江南天災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官場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

6、 杜甫有一句名句,將統治階級和勞動人民進行了強烈的對比,是哪一句?(這個問

題不在幻燈片上打印出來)

明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教師補充,白居易這首詩與杜甫的這句詩可以說有着

異曲同工之妙)。

7、 由此可見,本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本詩運用對比手法。詩人不作一句評說,不發一句議論,把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並列寫出,讓讀者悟出應有的結論,這比主觀議論更有說服力,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教師誘導過程,師:由此可見,本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生:對比。師:大家認真想想,本詩的對比有什麼特點?如果按高考的要求來答這個問題,該怎樣回答?剛纔講到詩人在詩中沒有直接發表自己的意見,請問這是不是特點?生:哦,是的,本詩對比的特點就是,詩人自己不評說,不議論,並將兩種現象並列寫出,讓讀者自己去評論。師:這樣回答很好了,但如果是考試,本題是5分的題,這樣答該給多少分?3分。怎樣才能得滿分呢?還應該答出這樣對比的好處。這樣對比的好處是,比詩人主觀議論更有說服力,有“四兩拔千斤”的效果)。(備註,全班齊讀)。

8、 對比閱讀:白居易的《輕肥》與《賣碳翁》一樣,都是對上層統治階級罪惡的揭露,

請分析兩詩在語言及表現手法上的異同(課堂上不講,作爲作業佈置給同學們)。

《賣炭翁》“苦宮市也”: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語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詩均是充滿了感情,作者以賦體直陳事實;不同的是《輕肥》詩中律句多,對偶句多,而《賣炭翁》間有散句和口語詞句。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詩都用賦體,敘述詳細,描繪逼真;不同的是《輕肥》全詩採用了對比方法,主題明顯但不明說,而且對人物神態描寫相當傳神。《賣炭翁》開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題,詩中對賣炭翁有外貌描寫,心理描寫,還有對比手法,通過炭和綾,這些價值不等的對比,表現了宮市的殘酷掠奪。

 花非花

  【導入語】

同學們都知道,白居易的詩歌是以通俗著稱,那麼,是不是他所有的詩歌都是這樣的呢?其實不是的,他個別詩篇寫得相當的朦朧,跟李商隱有得一比。現在我們來學習一首他的朦朧詩《花非花》

 【譯詩】

是花又不是花,是霧又不是霧。夜半時分來了,天明時分又離去了。來的時候像春夢一般,能有多長時間呢?去的時候像朝霞一樣,很快就無處可尋了。

【內容解析】

1、本首詩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來描繪事物(比喻),用了幾個比喻(四個),本體有幾個(1個),這叫做比喻當中的哪一種比喻(博喻)。

2、本首詩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來潤飾,這些喻體分別是什麼東西,各自有什麼特徵?暗示了本體有些怎樣的特徵?

明確:喻體是“花”、“霧”、“春夢”、“朝雲”,“花”很美麗,但容易凋謝;“霧”很輕靈,但很朦朧,捉摸不透;“春夢”很美,是美夢,但時間短促,容易醒過來;“朝雲”燦爛,但容易幻滅。所有的這些喻體都暗示了本體有這樣的特徵:美麗多姿,但卻容易消逝。

3、我們只是大概知道,白居易所寫的這個東西美麗多姿,但卻容易消逝。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明確:①有人以爲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編集時,將此詩編人“感傷”部分。這部分中另有兩首詩與此詩情調極爲接近:一首是《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識真娘鏡中面,惟見真娘墓頭草。霜摧桃李風折蓮,真娘死時猶少年。脂膚荑手不堅固,世間尤物難留連。難留連,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首是《簡簡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二詩均爲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雲”,與《花非花》詩末的比喻如出一轍,音情逼真,都表現出一種對已經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與惋惜之情。《花非花》緊編在《簡簡吟》詩後,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達的一種意思吧?

②有人認爲這首詩是感傷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變故,對其打擊頗大,再加上其病眼幾至失明,故此詩寫其難言的傷痛。

③今人施蟄存認爲此詩“是爲妓女而作”。“花非花”兩句比喻她的行蹤似真似幻,似虛似實。唐宋時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纔來,黎明即去。因此,她來的時間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個春夢。她去了之後,就像清晨的雲,消散得無影無蹤。

 杜陵叟

  【導入語】

前面我們講過,白居易把自己的詩歌分爲四類,即諷喻、閒適、感傷、雜律。他這四類詩中,成就最高,最有價值的是諷喻詩,而諷喻詩中的代表就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前面我們學過了《秦中吟》當中的一首詩,現在我們來學習他諷喻詩中另一部精品《新樂府》當中的一首詩《杜陵叟》。

  【寫作背景介紹】

此詩屬於《新樂府》五十首,自序說是“傷農夫之困”,作於唐憲宗元和三年前後,當時江南和長安周圍遭受嚴重旱災,詩人時任左拾遺,上疏奏陳民間疾苦,請求“減免租稅”,“以實惠及人”。皇帝批准,並下了罪己詔(實際上不過是籠絡人心的把戲而已)。爲此,白居易寫了《輕肥》和這首《杜陵叟》。杜陵,在今陝西西安東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爲杜縣之地,漢代宣帝葬於此處,故稱杜陵。

 【譯詩】

杜陵老頭,居住在杜陵,每年只耕種一頃多的薄田。三個月沒有下雨,整體颳大風,麥苗不能吐穗揚花,大多數都枯黃乾死了。才九月份天就降下霜,秋寒早至,禾苗的穗子沒有成熟都青乾死了。官吏們明明知道乾旱卻不奏明皇帝,反而強行徵收租稅以求得好的官聲和政績。百姓典當桑樹、出賣田地來繳納官府的租稅,明年的衣食將怎麼辦?剝去我們身上的衣服,奪掉我們口中的糧食。虐害人傷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是有鉤一般的爪子、鋸齒般的牙齒才吃人肉!不知什麼人奏明瞭皇帝,皇帝生了惻隱之心,知道人民的困苦。白麻紙上書寫着皇帝免稅的恩詔,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稅。昨天里長纔到門口來,手裏拿着免稅公文張貼在鄉村中。十家之中有九家租稅已經被收去了,白白地受了我們君王免除租稅的恩惠。

 【內容解析】

1、 杜陵叟是什麼身份?他遇到了什麼難題?

明確:杜陵叟是個農民,今年乾旱,禾苗大多枯死。

2、 禾苗枯死,官府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明確:官吏們爲了“考課”,不僅不奏報朝廷,反而變本加厲地加緊搜刮,使得農民在死亡線上掙扎。

3、 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由第三人稱客觀描繪改爲第一人稱控訴,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明確:改第三人稱爲第一人稱,用“杜陵叟”的口氣,語氣更加強烈,寫出了詩人難抑憤怒之情,痛斥了那些爲自己升官而不顧百姓死活的“長吏”,極爲精練地概括了封建時代千百萬農民的悲慘處境和體現在他們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

4、在封建社會中,百姓遇到饑荒時,通常由帝王下詔免除租稅,而由地方官加緊勒索,這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慣用的詭計,說說你對本詩“雙簧戲”的認識?

分析:“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 “十家租稅九家畢”,之後 “白麻紙上書德音”、“昨日裏胥方到門”→“虛受吾君蠲免恩”,說明君恩虛僞。

明確:表面上是歌頌了皇帝的仁德,實際上語含諷刺,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長吏”明知天災卻不奏報,仍然強徵暴斂;一個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稅九家畢”才慢騰騰地宣佈“免稅”的“德音”,背後明顯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報後才下詔“免稅”,此前卻一直不聞不問,裝作不知,虛假僞善。“帝心惻隱”是虛僞的,而用考課的辦法鼓勵各級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纔是真正的目的。這種“雙簧戲”封建統治者演起來駕輕就熟,時機控制得恰適其時,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這樣的把戲不止一次上演,極具諷刺意義。

 【小結】

白居易用極其悲憤的情感,寫出了農夫之苦,揭露和控訴了統治者玩弄權術,剝削人民的罪行,極爲精練的概括了封建時代千百萬農民的悲慘處境和體現在他們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對“雙簧戲”的揭露,增加了詩的諷刺力度。

  問劉十九

  【導入語】

釀酒與飲酒在我國有着悠久歷史,古往今來也傳誦着許多與酒有關的詩歌和故事。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就是一首與飲酒有關的美麗詩篇。那麼這首詩是寫愛情、親情還是友情?下面就來詳細鑑賞一番。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817),詩人當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劉十九,名不詳。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有句“唯共嵩陽劉處士”,可知其爲河南登封人。有人以爲即隱居廬山的劉軻。十九,兄弟間的排行。

 【譯詩】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細小如蟻。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是用紅泥燒製成的。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是否能和我來共飲這一杯酒?

 【情景交融】

《問劉十九》是邀請人喝酒的小詩。雖然簡短,而景與情相得益彰。請說說詩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結合的。

明確:詩中寫景,有新釀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燒着的紅泥小爐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熱一冷,溫馨親切。此種情境,相約友人,如何會不來?邀的真誠,來的高興,定會一醉方休。全詩更透出兩人的友誼比美酒還要醇厚。

 作業佈置:預習《杜牧詩三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