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敕勒歌》導學案

本文已影響 1.3W人 

  【二年級上冊語文《敕勒歌》導學案】

二年級上冊語文《敕勒歌》導學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瞭解樂府;會認“勒”、“籠”、“蒼”“茫”“見”5個字。讀懂詩句,能夠想象詩中所描繪的風光。

2、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遊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 激發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朗讀背誦詩歌;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定去過不少地方,看過不少的美景。什麼樣的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師:看樣子,大家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你們去過美麗的大草原,見過草原的美麗景色嗎?播放騰格爾的《天堂》,聽了歌曲看了畫面,你有什麼感受。

今天,咱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師(板書詩題):誰來讀讀詩題?

師(給“敕勒”註上拼音):看看拼音,再來試試。

師:(請學生讀,齊讀詩題)詩寫得可美了!我們一起來讀讀吧!(生立刻翻書93頁)

 二、初讀古詩

1、師:大家自由地讀一讀古詩,藉助拼音把每個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生字,出示:敕勒 籠蓋 蒼茫 見(xiàn)牛羊

3.這些字誰會讀?(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指名讀、 “開火車”讀!

4、師(出示整首詩):字音都讀準了,我相信古詩也一定會讀得很棒的!誰來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仔細聽,聽聽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指名讀)

5、師:誰來評一評?

6、師:分組賽讀吧,看哪組的字音讀得最準,讀得最流利。

三、背景資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錄在《樂府詩集》中。樂府,是漢代設立的一個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是制禮作樂、蒐集歌辭和訓練樂員。所蒐集的配樂的詩歌,就叫樂府詩,有的出於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數民族,今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時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南部)一帶。這個民族在北方遼闊的草原上,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住隨時可以搬動的“穹廬”(今俗稱“蒙古包”)。

 四、品讀詩文

結合文中註釋,同桌間自己理解詩中含義。看你讀懂了多少?( 藍藍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邊, 風吹過來,草低下了頭, 露出了一羣羣肥壯的牛羊。 )

(一)、前四句

1、師(課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麼?

2、師:你們說得真好!詩中哪句是描寫圖中的內容?(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3、生說含義:(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像圓圓的大屋頂,籠罩在原野上。)這就是陰山,多麼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讀讀嗎?大家趕快試試吧!

4、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師: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還有誰想讀?

5、師:說說他讀得怎麼樣?(他讀得又流利又有感情。聽了他的朗讀,我覺得草原很大!)

6、師: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

7、師:你們讀得真棒,老師真高興!下面咱們進行男女生賽讀這兩行詩句,好嗎? (男女生賽讀)

師:男生把陰山的`雄偉高大讀出來了,女生把草原的遼闊無邊讀出來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後三句

1、師:詩人還看到了什麼呢?(詩人看到了藍藍的天空遼闊無邊,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長滿了綠油油的草,而且草長得很高,很茂盛。風一吹把草吹彎了,露出了成羣的牛羊。)

2、師:你們把這個畫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從圖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先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一下。(學生在四人小組裏交流。)

生1:我體會到這兒非常美。

生2:我覺得這兒的牛羊肯定長得很肥,因爲這兒的草長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長得壯!

3、師:牛羊長得這麼壯,這兒牧民的生活怎麼樣呢?

生2:他們每天能看到怎麼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覺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們養的牛羊這麼壯,一定可以賣很多錢。

4、師:對呀,能生活在這麼美的大草原上是多麼幸福的事呀!誰願意把最後三行詩句讀一讀?

(生搶着舉手,請一名學生讀)

5、‘‘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別爲人稱道,請你分析這句詩的意境?

6、師: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詩中只寫了景色,沒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裏?(風吹草低見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說有一雙發現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現在詩裏。)

7、欣賞着自己美麗的家園,看着水草豐美之處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還有誰來讀讀?讀出生機感、喜悅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讀)

(三)寫法指導:

看全詩,看板書:景物描寫中有動態和靜態描寫,天空、草地是什麼狀態的景物描寫?(靜態描寫) 風吹草低見牛羊呢?(動態描寫)動靜結合的寫法 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後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

 四、誦讀古詩

1、這首古詩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呢!據說,在公元646年,統治中國北部的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之間爆發一場大戰,東魏喪師數萬。軍心渙散,主帥高歡爲安定軍心,在宴會上命大將斛律金唱《敕勒歌》,羣情因之一振。

2、聽範讀錄音

3、看節奏,朗讀時應注意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

4、學生先自己反覆練習朗讀,再指名朗讀,集體評議是否讀出詩中天地曠遠宏大的氣勢。

5、師:誰先來試試?讀得好,你們就把掌聲送給他!(請3—4名學生配樂讀)

4、師:看到你們讀得這麼美,老師也想讀一下。

5、師:我們來齊背這首詩,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你們會比老師背得還要棒。如果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着書讀。(學生配樂齊背。)

 五、畫中展示:

1、師:“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地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遼闊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蒼蒼茫茫的天地之間,風吹拂着豐茂的草原。時而在這裏,時而在那裏,露出遍地散佈的牛羣和羊羣。” 交流: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2、師:大草原就是一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學生作畫,師巡視。) (展示繪畫作品)

3、師: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我們有56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我們以後要多關注古典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纔是最真實的,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板書:

敕勒歌

蒼蒼 茫茫 靜

(遼闊無邊)

草低 見牛羊 動

(茂盛肥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