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精品教案(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2.96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精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精品教案(通用7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1

【教學構想】

《橘頌》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詠物詩,是《楚辭·九章》中的一篇。整首詩節奏感強,文辭優美,但語言較爲深澀,而且還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有困難,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嘗試以下教學模式進行:

1.通覽全文,初步感知: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選擇朗讀、默讀、全文閱讀或是重點閱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疏通文字,邊讀邊想邊記,獲取初步印象題材、內容、作者思路、思想情感、藝術手法。

2.互動感悟:精讀全文,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詩句意思,試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並將自己理解中的難句梳理出來,在討論、交流時形成對文章內容、結構等全面深刻的認識。

3.局部突破:教師總結學生的感受後,針對學生異議或重難點,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進行引導分析。

4.鑑賞創造: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通過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達到閱讀淺顯文言文的目的,而且還應該學習文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寫作知識、領悟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掌握本文重要實詞,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2.掌握詩歌朗誦技巧,通過朗誦逐步理解詩歌主旨。

3.學習文章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4?把握橘樹的精神,理解作者借對橘堅貞品質的讚美所體現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本文重要實詞,辨析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

難點:學習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手法,把握橘樹的精神以及作者所體現的人生追求。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晏子春秋》記載: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橘樹的這種奇異特性本是一大遺憾,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讒被疏時,以南國的橘樹作爲自己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詠物名篇一一《橘頌》。

2.介紹屈原生平及本文寫作背景。

(通過教師的導入和介紹,可以渲染氣氛、加強體驗、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l.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對停頓,注意語氣。

2.由學生提出應該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且進行範讀。

3.同學們根據朗讀標準進行點評,教師適當進行指導。

3.全班齊讀。

(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課文,熟悉文中的詞句,爲疏通文意做準備)

三、學習課文

1.學生再次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查找工具書,試着理解課文,疏通文意。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字、詞、句劃出來,在小組討論時解決。

2.分小組討論,逐段翻譯課文。四人一組,由一人負責翻譯全文,其他三人邊聽邊記下和自己理解不一致的地方。

3.在討論時,學生將閱讀所得、所感以及困惑提出.與小組同學進行相互交流。

4.全班探討問題,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提出小組討論時難以理解的句子,共同解決。還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師答疑點撥。

5.學生反覆誦讀,達到一定熟練的程度,直至背誦。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思考課後練習和提出的問題。

(將課後練習作爲作業讓學生思考,是爲下一節課分析課文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教師出示重點詞句,學生解答

1.重點字詞。

徠服壹志曾枝剡棘摶文章類

姱廓淑離師長置

2.重點句子翻譯。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3.檢查背誦。

(複習鞏固上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掌握重要的字、詞、句,檢查背誦課文的情況,使學生養成勤背詩文的好習慣。)

二、探究、理解課文內容

1.詩中哪幾句寫了橘的生長習性?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2.在下文中作者又從哪兩個方面來具體頌橘的?

具體從橘樹的外形美麗動人和美好精神兩個方面來歌頌。

3.從哪些方面寫了橘的外形美?

①讀課文,從中勾畫出描寫橘外形的句子。

②將找出的句子進行歸納提煉。

葉一綠;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摶、精色、內白

4.這些外在美又表現了橘怎樣的精神品質,請在文章的後半段找出相對應的句子。

課文原句:獨立不遷、廓其無求、橫而不流、閉心自慎、淑離不淫、梗其有理。說明了橘淡泊寧靜、疏遠濁世、超然自立、豁達正直的精神品質。

5.作者僅僅只是在頌橘嗎?這種通過頌橘來表達自身品性的寫作方式是什麼?

作者看來是句句寫橘,但不是僅僅在頌橘,而是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繫起來,給予讚美。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6.作者是如何言志的?(結合課文分析)

無論是對橘樹的描述或對橘樹的頌揚,作者的目的是爲了言志。用橘的特性表達了自己紮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和特立獨行、懷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本環節教師引導學生理清詩歌盼內容層次,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句.瞭解全詩主旨、作者寫作意圖和精神追求。)

三、拓展延伸

1.屈原作爲一個愛國、追求崇高人格的詩人.借橘的特性表達了自己紮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感。那麼,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質?

(學生在此環節往往很活躍,很多學生都會想到我們曾經學過的一些名人和革命英雄的故事,以此展開話題,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

2.選擇一種植物,模仿本文的手法,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

(本文學習了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的寫作手法,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將這種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後記】

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篇目佔到近四分之一,教學大綱雖然對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學生讀懂,但這對初中學生來說,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針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讀字當先,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乃爲啓蒙,沒有文言文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要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讀法有多種,但我認爲,在教學中範讀、默讀、朗讀、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同我們今天語言中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老師的範讀,以加深記憶。通過老師的範讀,能使學生掌握住音節停頓,讀得琅琅上口。這時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注釋默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教師一面驗收讀的效果,一面評價讀的成效,使學生有興趣和信心去學習。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我在教學時從以下兩方面人手:一方面,讓全班同學把各自不懂的字、詞、句指出來,分組討論,教師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但不把結論強加給學生,允許有遺留問題,鼓勵學生課外通過其他的途徑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就課文內容,旬、段的含義,作者的思想感情、寫作動機,精美語言,獨特風格,人物形象等展開辯論。這一環節,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

實詞教學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詞義異同等,教師還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教師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和《楚辭》鑑賞的有關知識。

2、掌握課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3、理解詩文大意,並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4、瞭解詠物詩的基本特點。

5、培養學生鑑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詠物詩寓情於物的寫作特點和作者寄予詩中的愛國情懷。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爲橘樹的故鄉了。《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於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晏子春秋》所記“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不是一大缺憾嗎?但在深深熱愛着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閒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爲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

二、提問預習(小組討論積分)

1、本詩選自( ),作者( ),我國( )(時代)偉大詩人,開創了我國詩歌的( )風格。代表作有( ) 等。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深固難徙( ) 剡棘( ) 圓果摶兮( ) 梗其有理( )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徠: )

⑵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遷: )

⑶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壹志: )

⑷曾枝剡棘,圓果摶兮(曾: )

⑸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紛縕: )

⑹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廓: )

⑺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蘇世: )

⑻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離: )

三、師範讀課文、生用心體會作者的思路及情感。

四、誦讀領會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感情。

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歌大意。(小組討論)

(明確)天地間嘉美的桔樹,適應南方肥壤沃土。稟受天命不可遷植,只肯永遠生地南楚。根深蒂固難以遷徙,專心致志堅定不移。葉兒碧綠花兒素結,繁枝茂葉令人欣喜。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圓圓果實掛滿樹枝。青果黃果色彩斑斕,紋理花色燦爛絢麗。皮色鮮明內瓤純潔,猶如君子擔當道義。長得繁茂修飾得體,形象脫俗美麗無比。讚歎你從小立志,與世俗迥然有異。獨立於世不肯遷移,這志節多令人驚喜。節制自守虛心謹慎,始終不會犯過失咎。秉持美德公正無私,可也天地一樣不朽。我願與你生死相交,相與爲友天長地久。淑麗端莊終不淫逸,生性梗直知情識理。年齡雖小卻品高潔芳,堪作兄長可爲我師表。品行高潔好比伯夷,樹立楷模千古光照。

總結:

詩人以橘樹爲喻,表達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的堅定意志。“橘”與詩人屈原的形象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體現了詩人屈原忠於楚國,至死不渝的精神,體現了詩人高潔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樹讚美堅貞不移的品格。作者認爲橘樹是天地間最美好的樹,因爲它不僅外形漂亮,“精色內白”“文章爛兮”,而且它有着非常珍貴的內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長在南國,這是一種一心一意的堅貞和忠誠,再如它“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這使得它能堅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無私的品格。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願意以橘樹爲師,與之生死相交的願望,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達。

第二課時

五、討論

1、歌德說:“象徵的奧妙就在於每個情節必須本身就有意義,同時指向某種意義更大的情結。”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試着舉例子。

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鬆:敖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衆人謳歌的對象。

紅豆:借指 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菊:隱逸,高潔,脫俗。

桃花:象徵美人。

蘭:高潔。

月:人生的圓滿、缺憾,思鄉,思親。

2、本文的橘有什麼特質?請在文中找出原詩,它本身的'意義在哪裏?

3、在本文中橘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4、請同學們概括文章的主旨。

六、攙扶式鑑賞,教給學生詩歌的鑑賞方法。

明確(師生共同總結)

《橘頌》可分兩節,第一節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開筆“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響:一樹堅挺的綠橘,突然升立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它深深紮根於“南國”之土,任憑什麼力量也無法使之遷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氣,“受命不遷”的堅毅神采,頓令讀者升起無限敬意!橘樹是可敬的,同時又俊美可親。詩人接着以精工的筆致,勾勒它充滿生機的紛披“綠葉”,暈染它雪花般蓬勃開放的“素榮”;它的層層枝葉間雖也長有“剡棘”,但那只是爲了防範外來的侵害;它所貢獻給世人的,卻有“精色內白”,光彩照人的無數“圓果”!屈原筆下的南國之橘,正是如此“紛縕宜修”、如此堪託大任!本節雖以描繪爲主,但從字裏行間,人們卻可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祖國“嘉樹”的一派自豪、讚美之情。

橘樹之美好,不僅在於外在形態,更在於它的內在精神。本詩第二節,即從對橘樹的外美描繪,轉入對它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屈原在《離騷》中,曾以“羌無實而容長”(外表好看,卻無美好的內質),表達過對“蘭”、“椒”(喻指執掌朝政的讒佞之臣)等輩“委其美而從俗”的鄙棄。橘樹卻不是如此。它年歲雖少,即已抱定了“獨立不遷”的堅定志向;它長成以後,更是“橫而不流”、“淑離不淫”,表現出梗然堅挺的高風亮節;縱然面臨百花“並謝”的歲暮,它也依然鬱鬱蔥蔥,決不肯向凜寒屈服。詩中的“願歲並謝,與長友兮”一句,乃是溝通“物我”的神來之筆:它在頌橘中突然攬入詩人自己,並願與橘樹長相爲友,面對嚴峻的歲月,這便頓使傲霜鬥雪的橘樹形象,與遭讒被廢、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疊印在了一起。而後思接千載,以“行比伯夷,置以爲像兮”收結,全詩境界就一下得到了昇華——在兩位古今志士的遙相輝映中,前文所讚美的橘樹精神,便全都流轉、匯聚,成了身處逆境、不改操守的偉大志士精神之象徵,而高高映印在歷史天幕上了!

從現在所能見到的詩作看。《橘頌》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繫起來,給予熱烈的讚美。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雲銘所讚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楚辭燈》)的奇特境界。從此以後,南國之橘便蘊含了志士仁人“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而永遠爲人們所歌詠和效法了。這一獨特的貢獻,無疑僅屬於屈原,所以宋劉辰翁又稱屈原爲千古“詠物之祖”。

七、品位詩歌,鑑賞和體會藝術技巧。

再讀課文,仔細體會詩歌使用的高妙的藝術技巧,體會其妙處。

八、遷移延展,開拓視野,提高鑑賞水平。

狼子野心

[清]紀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爲狼。

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羣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僞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齧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

此事從侄虞悼言。

“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爲親暱,而陰懷不測,更不止於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註釋

①俟:等待。

②遁逸:深深地隱藏

九、作業:

請同學們仿照《橘頌〉的寫作手法,選擇身邊的一件事物進行描繪。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3

一、說校本課程

我校校本課程《柑橘文化》從2005年開始啓動實施,制定了校本課程實施方案、課程綱要,開發了各年級校本課程教材,校本課程《柑橘文化》申報市級課題於2018年12月順利結題。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校本課程,得到了縣教研信息中心的精心指導,全體教師認真落實校本課程教學,全校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中提升了素養,也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肯定與讚揚。《橘頌》課時是校本課程《柑橘文化》“開發柑橘”中《柑橘栽培歷史》單元的內容,適用於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1)能朗誦《橘頌》,,初步瞭解詩詞大意。

(2)從詩詞中瞭解中國古代柑橘栽培歷史。

(3)淺析愛國詩人屈原的《橘頌》,體會柑橘的優秀品質,從中感悟屈原精神

2、學習重點

通過淺析《橘頌》,從詩詞中感受中國悠久的柑橘栽培歷史,從中感悟屈原精神。

3、學習難點

理解楚辭《橘頌》的大意

三、說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通過展示學校教學樓主樓梯牆上的《橘頌》圖片導入新課。

淺析《橘頌》

1、通過試讀、聽媒體讀、自由讀、點名讀等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2、學生對照手中學習單中詩詞註釋初步掌握詩詞大意,教師適當點撥。

3、出示課堂交流(一),先小組內同學交流,再小組選派代表班上交流,瞭解中國古代柑橘栽培歷史,進一步理解詩詞大意

認識屈原

1、出示屈原銅像和屈原祠山門圖片,引出《橘頌》作者屈原。出示屈原生平簡介,讓學生初步瞭解屈原。

2、出示課堂交流(一),先小組內同學交流,再小組選派代表班上交流,深入感悟屈原精神。

課堂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和課後實踐,深化對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說板書設計

1、附板書設計

屈原

秭歸人

矢志不渝

榮辱分明

爲國爲民

上下求索

2、板書設計說明

板書內容有課題,“屈原,秭歸人”,以及屈原精神的關鍵詞。力求簡明扼要,抓住重點。

五、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淺析《橘頌》詩篇和感悟屈原精神,不僅讓學生了解柑橘栽培歷史,還讓學生初步學習《橘頌》,感悟屈原精神,受到屈原文化薰陶。小學六年級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對古文楚辭《橘頌》理解有較大難度,另外,對於屈原,時空跨度大,感悟屈原精神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因此,佈置學生課前蒐集屈原資料,課後閱讀屈原詩詞,能更深入的瞭解屈原。畢竟是小學生,只能讓學生初步瞭解,不能有過高要求。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

二、學習文章託物言志、詠物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掌握本文重要實詞,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提出朗讀要求:

①字字飽滿;

②把握基調,採取不同形式的讀。

2、小組合作,逐句翻譯。

3、檢查預習情況,幻燈片展示:

①重點字詞;

②重點句翻譯;

③通假字。

4、齊讀課文,指名背誦。

三、探究、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開篇作者用哪一個字來總頌橘?下文又從哪兩個方面來具體頌橘?

2、探究、質疑,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a、文章從哪些方面來寫橘的外形美?

b、橘具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質?

c、作者對這樣內外兼美的“嘉樹”抒發了怎樣感情?

d、詩中兩處用了“深固難徙”和“不遷”,這樣重複使用目的何在?

e、文章只是在頌揚橘嗎?若不是,又是寫什麼?

3、配樂朗讀,再次感受橘的內外美。

四、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具有“橘”的這種精神?

2、選擇一種植物,仿本文寫法,寫篇抒情短文。

3、全班同學一起賞析點評。

五、總結

六、板書設計:

橘頌

外形:綠葉素榮——託物言志

嘉樹

品質:獨立不遷—— 抒發情感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

2、體會作者以一滴水的視角去遊覽麗的新穎構思

3、抓住作者重點介紹麗四方街的景物特徵,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點)

4、體會作者化身一滴水經過麗,介紹麗的新穎構思。(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西南邊陲,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她的名字叫麗,因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聚的地方。作者阿來以一滴水的獨特視角,帶領我們去遊覽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今天就讓我們來賞讀這篇佳作。

二、作者簡介

三、關於麗

四、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

1、文章標題有什麼意義?

一滴水實際上是指作者自己。題目的含義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遊歷麗,向人們介紹麗這座古城。

2、文章標題中“經過麗”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具體體現是,順着玉河,我來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車轉輪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從水車上譁然一聲跌落下來,回到了玉河”,“我穿過一道又一道小橋”,“我經過—————經過—————經過—————經過—————進了納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黃昏時,三人再去打水澆花時,我又回到了穿城而過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來到了城外的果園和田地裏”,“黎明時,作爲一滴水,我來到了喧騰奔流的金沙邊,躍入流,奔向大海。”這些語句實際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蹤,可見文章的內容是按作者的遊蹤來安排的。

3、再讀課文,畫出文中重點詞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紹了麗哪些景觀?作者介紹了麗的四方街。

五、課文精讀

1、文章的這一滴水在形體上有什麼變化?

開始是玉龍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爲冰川的一部分,然後融化成一滴水。作者開始交代一滴水的來源,實際上是介紹麗源頭及地理位置——————玉龍雪山

2、這一滴水到麗經歷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龍雪山頂上的形體的演變,再是奔入麗卻跌入水洞中,經歷漫長黑暗與等待才冒出來,後又經歷水車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終來到麗,穿行於最美麗的四方街。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樣介紹四方街的?作者在文中對它進行了三處介紹。

一是第三自然段,簡單介紹了四方街的歷史沿革,因徐霞客揚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作者化作一滴水在水車上眺望,蒼勁的老柏樹,重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麗。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具體而詳細的介紹,有銀器小店,玉器店,字畫店,納西人家以及黃昏時的茶樓酒吧,喧譁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麼作用?

5、第13段中作者爲什麼介紹東巴文的水字?

6、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安排時間這一線索的?

7、作者爲什麼讓自己化作一滴水遊歷麗?

8、我們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紹自己曾遊覽的地方?

六、據以上問題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寫自己是玉龍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具體介紹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遊覽麗的經過,重點是四方街。

七、拓展延伸

八、教學後記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調動訓練學生聯想想象思維,身臨其境地閱讀文本。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句,細品文本語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

3、深入發掘解讀文本的個體生命意識及民族文化內涵,薰染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激發學生心懷天下的歷史責任擔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語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教學難點

深入發掘解讀文本隱含意蘊,理解其個體生命意識和民族文化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夜伏案,掩卷靜思,阿來筆下的麗喚醒了屬於我的詩和遠方。如夢如幻,多麼美好啊!沉醉之中,我頭腦中浮現出這樣的字句:“何妨去做個詩性的古城人呢?哪怕做一天,沾沾詩氣也值!”一位香格里拉的文人竟如此深知我心。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一滴水經過麗》,盡情暢遊在麗的詩情畫意裏。

二、浸潤經典賞畫意

作者筆下的麗,我心中的日月,是陶淵明筆下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聰慧的你漫步在作者筆下的麗,捕捉到了怎樣的風景呢?

請你選取形象鮮明或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物,進行合理的聯想想象,簡潔生動地描述畫面。

提示:注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

預設:

1、玉龍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瑩、霧氣繚繞,巍峨挺拔矗立在蒼茫雲海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2、四方街我赤腳輕踩在鋪滿五花石的老街,彷彿觸到千百年前麗的清涼,嗅到家家戶戶沁人的花香,聽到院落裏悠揚的古樂和鳴。“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馬幫行色匆匆的馬幫翻山越嶺,和着百靈鳥的歌唱,杜鵑和山茶的舞動,消失在落日餘暉中。“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

三、字斟句酌品詩情

麗風光無限,風情怡人。讓我們帶着初遇麗的歡喜,細細咀嚼這座古城的悠悠詩情。請細心的你字斟句酌地精讀文本,抓住重點字詞句,品析本文的語言之美。

預設:

1、“又”“想”“被”

2、“看見了”“來到了”“經過”“看到了”“喧譁”

“一滴水”“麗壩,麗壩”“麗,麗”

示例:“一滴水”一滴水的來之不易。它帶着美好的夙願,經歷着漫長的黑暗與等待,爲即將開始的長途旅行積蓄能量。

3、“這些人來自遠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他們的內心也很喧譁;在這裏,盡情換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示例:對比,讓你感受麗古城淨化心靈,安頓靈魂的靜謐純淨,也能感受到作者對麗古城的讚美和敬意。

4、“一些薄雲掠過月亮時,就像麗古城中,一個銀匠,正在擦拭一隻碩大的銀盤。”

示例:詩意的比喻,精妙的聯想,把薄雲掠過月亮的.景象比作麗古城的銀匠擦拭銀盤,突出薄雲掠過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飄逸之美、靈秀之美,讓人慨嘆並沉醉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彷彿能見到作者對麗之美的陶醉。

四、醍醐灌頂見真諦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家國天下在我心中。“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相關。”

我們旅行,讀書,並不是爲了從中訴求什麼,而是因爲:世界如此美麗,生而爲人,我們應該用心去欣賞它,觸摸它,更幸福地生活。我以我心映照此文,獲益匪淺,願分享給大家,請善思的你靜靜聆聽,希望拋磚引玉,讓你重新審視文本的意蘊之美。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已經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命題之一。它不僅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種對待世界的哲學態度,也是修德養性的關鍵,還是社會交往的準繩,更是國與國共處的原則。反覆閱讀文本,我在字裏行間讀出了傳統文化“和”。

(一)從個體角度來看

1、個體與自己的和諧。譬如,經過麗的這滴水,它執着尋訪四方街的夢想,經歷山高水長,激流淺灘,最終美夢成真,迴歸入海,完成了生命歷程,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2、個體與他人的和諧。譬如,遠方來的遊客和民居的主人親切交談,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鄰里和諧融洽的閒聊,歡聲笑語……

3、個體與自然的和諧。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順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間的亭臺樓閣……麗滋養了人們,人們也美麗了麗。人們在永恆美麗的大自然的懷抱裏像個純淨安然的嬰孩,返璞歸真,找到了心靈安適之所,建構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園。

(二)從民族文化角度來看

1、麗古城實現了傳統和現代的逐步融合。譬如,麗四方街白鬚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樂,也有華燈初上時燈紅酒綠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由此,得以窺見現代化進程中的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脈絡。

2、麗古城以其亙古不變的歷史積澱和文化魅力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們前來觀覽膜拜。麗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變遷的縮影,當下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樣堅定有力,彰顯了我們民族自信包容的博大胸懷和傳統文化中“和”的智慧。

五、情真意切詠家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走世間,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親吻大地。我們的生活的這片土地和麗一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一樣博大盛情,笑迎中外遊客,四海賓朋。

請熱情的你做一名古都洛陽的宣傳志願者,學習借鑑本文擬人的手法,爲美麗的古城洛陽一句話,爲美麗的洛陽花會添光彩!

示例:

1、我願意是古城河邊的一株垂柳,春風拂面,撫慰那遠行的天涯遊子。

2、我願意是古城花園的一隻夏蟬,守候在凋零的落紅身邊,初心不改。

3、我願意是古城天空的一朵雲,爲奼紫嫣紅的牡丹仙子送去一片陰涼。

作業佈置:

1、複習再讀《一滴水經過麗》,並參考課外閱讀書目,完成課外閱讀。

2、選擇課外閱讀的一篇文章,寫一篇讀後感。(字數不少於300字)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8課《橘頌》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字裏行間表達的濃厚感情。

2、欣賞優美的語言,體會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3、學習課文以小見大的寫法。

學習過程:

一、知識積累

1、回顧學過的《錯過》,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裝滿美好 的季羨林先生因爲燕園中的古藤蘿被毀,寫下了對靈魂 之人強烈不滿的《幽徑悲劇》。

宗璞先生沒有因爲紫藤蘿花架的一時被毀而心中 ,反而在紫藤蘿花瀑前 到生命的永恆。誦讀、_______這些充滿詩意和哲理的文字,我們能否感受到存活的. ?如果想要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我們應該學會觀察、思考和 生活 ,不 生活賜給我們的每一次良機。

2、收集有關作者資料,簡介作者。

3、將你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寫下來與同學討論。

4、課前熱身: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親戚( ) 波光粼粼 ( ) 分歧 ( ) 酷 冬 ( )

霎時( ) 熬 過 ( ) 桑樹( ) 嫩 芽 ( )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點是:

c、散步的季節是:

d、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e、本文的感情線索是 ;敘事線索是 。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再讀課文)

1、合作探究,把握課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讓一個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

b: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喜歡?(用一個詞來概括人物的特點)

2、細讀品味,感受親情之美。

a、從詞語的運用和表達的感情方面品味:

“我的母親老了,他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b、從句式和表達的感情方面去品味下面5個句子。

1.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2.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3.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5.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四、通讀全文,互動探究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2、你怎樣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3、本文敘述的是初春時節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寫着墨不多,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4、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五、用自己的話來小結課文的內容。

八年級語文鞏固案(矯正反饋)

二十二 散步

a: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酷冬( ) 熬過( ) 挺不住( )

分歧( ) 霎時( ) 水波粼粼( )

b:讀課文6—8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第六自然段中“強壯”、“高大”應如何理解?

2、家庭出現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其原因是什麼?

3、後來“我”決定委屈兒子的原因是什麼?

4、第7段第二句屬於什麼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5、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表達了怎樣的意思?

c:遷移應用

請以親情爲主題,寫一段溫馨的話語。

家是 ;

親情是 。

d、親情體驗

1、回家後,請爲你的父母做一件事,比如說捶捶背、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記住父母的生日,記得在他們生日時,送上你最真摯的祝福。

3、寫封信給你的父母,說說自己的心裏話,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