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 《端午的鴨蛋》教案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教學目標】

八年級下冊語文 《端午的鴨蛋》教案

  知識目標

瞭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瞭解作者閒適自由的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2、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家鄉的熱愛的感情,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

解讀文本,品味經典。

 【課時安排】

一課

 【課前準備】

1. 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 瞭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說風俗

從2008年開始 ,我國的法定假日將作調整。(調整草案展示)

新法定節假日調整草案

黃金週:“五一”黃金週法定假日從過去的3天變爲1天;“十一”黃金週法定假日保持不變;春節黃金週放假日期提前至除夕。

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日各放一天。

我們的政協委員們爲什麼要提出這個提案?難道是爲了多休息幾天嗎?不是的,其實是爲了讓大家都記住這些節日,爲什麼要記住這些節日呢?

師小結:因爲這些傳統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體現,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就像烙印打在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上,我們甚至可以透過這些傳統節日,去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炎黃子孫。

1、我們今天來學習的一篇回憶性文章是關於端午的。我想在中國沒有多少人能在學這篇文章時,比我們更親切,因爲這個作家是我們高郵人,他寫的是發生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的事,他是誰?有沒有同學幫我們介紹一下他?

(學生簡要介紹汪曾祺)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發表小說《受戒》、《大淖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

2、我們再看看大家字詞的預習情況:

 二、讀文本

1、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其中哪些是高郵所獨有的?

明確: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2、最與衆不同的是吃“十二紅”,你知道這個名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3、既然希望“紅紅火火”,那麼汪曾祺的家鄉當時的經濟條件怎麼樣?從那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來?

(好象我們那個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小結:文章第一小節講的是什麼內容?(端午的風俗)--板書

4、作者先介紹端午節的一般習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貼五毒④貼符⑤喝雄黃酒。

而後又詳細介紹了家鄉特有的風俗:'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進而引出家鄉的特產--高郵鴨蛋。所以文章第二部分寫的內容是?(家鄉的鴨蛋)--板書

 三、談鴨蛋

1、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這麼多的習俗?他爲什麼偏偏要挑選鴨蛋來寫呢?換句話說,高郵鴨蛋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值得作家大寫特寫呢?

(高郵鴨蛋:好、奇、名。)

特色:多(鴨多蛋多)、奇(盛產雙黃蛋)、好(質細而油多),名聲遠揚

2、作者對家鄉的鴨蛋情有獨鍾,表達什麼樣的思想?

(“與有榮焉” “曾經滄海難爲水”)

3、有人認爲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你的看法呢?你認爲有趣在哪裏?

掛“鴨蛋絡子”、蛋殼裝螢。

概括一下,文章第三部分寫了什麼?(端午的鴨蛋)--板書

 四、品鄉情

1、小結:作者爲什麼對小小的鴨蛋及像挑鴨蛋這樣的小事如此津津樂道呢?在這些東西的背後是不是還有更深刻的內涵?

明確:熱愛家鄉,懷念童年。

其實,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並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纔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鹹鴨蛋裏嚐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五、論風格

先學會感受,再把它寫出來,這是所有寫作者的共性,老汪是怎麼寫的?我們先來看這篇文章的結尾:

1、文章的結尾爲什麼要引囊螢映雪的故事?是否離題太遠?

講囊螢映雪兩個故事是由孩子們把螢火蟲裝在蛋殼裏自然聯想到的,而且認真地把三種做法比較來談,鄭重其事地說要是現在的五號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氣,完全是以一種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氣去敘述,顯得童趣盎然、自然純真,正是對美好童年往事的無限遐思與眷戀。

另外引用歷史上讀書的名人軼事,更是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藝術氛圍,有一種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

教師小結:端午的風俗——和外地一樣的風俗——家鄉獨特的風俗——十二紅——鴨蛋——雙黃鴨蛋——鴨蛋的特點——掛鴨蛋絡子——挑鴨蛋——吃鴨蛋——鴨蛋殼——裝螢火蟲——囊螢映雪的故事

2、這就像是騎着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亂了套,而是始終圍繞着一箇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文章的題目。題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

所以汪的散文風格是:閒適自由

3、總結汪曾祺閒適自由的寫作風格。

作者行文如同隨意聊天,於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作者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爲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寫“端午的鴨蛋”變得水到渠成。

4、像這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結構,你還能從文章中找出一例來嗎?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

 六、評經典

1、除了結構上的閒適自由,汪曾祺語言也比較有特色。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麼感覺。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

口語(短句)、方言、文言、成語

A、感嘆句。

(1)哦!你們那裏出鹹鴨蛋!(2)還不就是個鴨蛋!(3)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4)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5)這叫什麼鹹鴨蛋呢!(6)有!(7)好看極了!

B、問句

(1)這就能辟邪嗎?(2)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3)這有什麼好看呢?(4)這能行嗎?

C、短句

短句的朗讀——文中短句非常多,有時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後再接着說的神態,朗讀時要注意停頓。如:“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鹹鴨蛋於是出了名。”

(1)系百索子。(2)貼五毒。(3)貼符。(4)喝雄黃酒。(5)出鴨。

D、文言詞

文言詞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如:

“這一條我看後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

“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就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爲別處所不及。””等等,它們與極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朗讀時要讀出從容中不乏詼諧、得意之態。

E、口語

大白話的朗讀——文中時時穿插樸素的“大白話”,這使文章生活氣息更爲濃厚:

“有一個風俗不知別處有不”

“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

“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鴨蛋有什麼可挑的呢?有!”“這有什麼好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朗讀時尤要注意語氣語調。

“造型”語的朗讀,如寫吃鹹鴨蛋“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那種繪聲繪色,那種動感、快感,一個“吱”字就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F、方言

“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 “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

教師小結:在這裏,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樸的口語相映成趣,讓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和諧地捏到一處的藝術功力。

(口語化:短句,方言)

雅俗共賞---板書

(文學性:文言、成語)

2、總結

《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包含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家鄉鹹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後,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不管一個人走多遠,它都將是引導一個人的方向。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飽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平淡以及詩意,纔算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從小小的鴨蛋裏嚐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

 七、練習題

1、創意讀寫活動。

.假如你是高郵市長,你要舉辦“中國高郵·雙黃鴨蛋文化節”,你怎樣向大家推薦高郵的鴨蛋文化;

2、質疑

高郵的鹹鴨蛋很聞名,可是爲什麼題目是“端午的鴨蛋”而不是“高郵的鴨蛋”?

作者花了不少筆墨盛讚故鄉高郵的鴨蛋,但爲了突出端午節的故鄉風俗,同時,端午的鴨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時候,所以用了這個題目。

3、作者在文中說“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是爲什麼?這句話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由於異鄉人只贊鴨蛋,會給人一種高郵只有鴨蛋,別無他物之感,所以不滿。這表作者熱愛家鄉的真實情感。

 【板書設計】

端 行文 語言

午 端午的風俗 口語(短句)、、

的 家鄉的鴨蛋 方言

鴨 端午的鴨蛋 文言、成語

蛋 閒適自由 雅俗共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