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背影》人教八上26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背影》人教八上26
M
《背影》教學設計
趙冬蘋
〖教學目標與訓練重點〗
1、掌握“狼藉”“躊躇”“蹣跚”“頹唐”“瑣屑”等詞語的音形義。
2、領會本文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4、通過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難點〗 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有一篇題爲《兒子眼中的父親》的文章,流傳甚廣,我們一起來看看。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麼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確實如此,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後,纔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二、介紹背景及作者:
作者介紹:朱自清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到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內遷,任西南聯大教授。勝利回京後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羣衆運動和學生運動。他在貧病交加的處境下不買美國“救濟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爲國人所尊敬。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後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
寫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唸書,父子在浦口惜別。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三、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小黑板:
奔赴親人的喪事( ) 亂七八糟的樣子( )
有了空閒的時間,指失業在家( ) 精神不振作( )
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 細小而繁多的事( )
四、聽錄音朗讀,指導學生談讀課文後的體會和感受,合作探究。
文中共有幾次寫到“背影”?給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一次?
(1)四次寫到“背影”:點題的背影、買橘子的背影、分別時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觸最深的“背影”:買橘子的背影。
(3)“背影”貫串全文始終。
五、賞析“背影”描寫,理解父子深情。
朗讀第六段,展示問題組。
1、這裏,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着:(讓學生齊讀課文)“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a、爲什麼作者要細緻地描寫父親的穿戴?
(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爲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主旨。)
b、描寫父親的穿着突出了什麼顏色?(黑色)
c、爲什麼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2、作者接着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讓學生齊讀課文)
a、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
b、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蹣跚”形容了怎樣的狀態?
c、並想一想,作者爲什麼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3、作者又寫了什麼?(父親爬月臺)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課文)
a、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動作描寫)
b、這個句子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攀”、“縮”、“傾”)
爲何用“攀”不用“抓”?(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
用“縮”字有什麼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
同樣,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夥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4、“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這時,兒子的心中翻涌着哪些思緒?說說你的理解,儘量用一個詞概括。
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終於瞭解父親愛心的過程。淚水中交織着感激、心疼、愧疚等思緒。
六、問題研討:
這篇作品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於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着力於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緻的刻畫。作者爲什麼這樣處理呢?
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關係。因爲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父親在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地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而且反覆叮嚀一路小心。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那麼,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爲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裏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七、再讀課文,體會語言。
1.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面蘊涵的深厚感情。畫出文中父親所說幾句話,學生朗讀課文。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麼?(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爲什麼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啊!)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父親爲什麼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後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這是一個對兒子充滿無限愛意父親)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爲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擔心橘子買來之後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丟失,於是又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爲兒子想得周到。)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麼得體貼入微啊!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這句話說明了什麼?(說明父親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對兒子充滿關愛之情)
◆“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催促兒子回車廂去照看行李,事事爲兒子着想。)同學們看,這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2.四人小組討論,體會語言描寫的特點,體會話語包含的感情。學生大意理解即可。
3.全班交流,一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明確:
這幾句話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揭示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作者在此時寫出以上文字,可見他深切地理解了父愛。
八、我來感背影
你作爲旁觀者,從父親的背影中看出了什麼?那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明確:慈愛、迂執、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是一個慈父,是一個好爸爸。
我來寫背影
①訶夫“你忙着描寫人物的臉……這又是老一套,這樣的描寫是可以省掉的,五官描寫得很詳細的臉,會使讀者的注意力疲勞。”
②姜白石“文章有衆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衆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字不俗。”
如果讓你來寫背影,你會如何來寫,開動你的記憶儲備,回想你父母或其他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背影,也來寫一寫。
文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