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人教版《望嶽》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一、教學目標:

人教版《望嶽》教學設計

1、識記文學常識知識。

2、理解詞義和句意。

3、能正確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4、理解詩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5、賞析詞語和句子。

  二、課前檢測:

1、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史”、“詩聖”之稱。本文選自《杜少陵集》。代表作《春望》、《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2、學生齊背《春望》、《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3、理解性默寫:(1)《春望》中表達作者盼望家中親人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 。(2)《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表達作者憂國憂民情懷的句子是 , 。

  三、導學達標:

1、教師介紹寫作背景: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後。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遊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嶽》詩。

2、學生初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1)掌握字音 (2)能正確書寫字形。

3、掌握詞義和句意:

(1)掌握重點詞語釋義,如:造化 鍾 陰 陽 割 曾 決眥 會當 凌 絕頂

(2)翻譯詩句的意思,①結合課下注釋翻譯句子,不會的句子先圈出來。②同學間解答不會翻譯的句子

③教師對同學不會翻譯或翻譯不準確的句子給予講解。

(3)說重點詞語釋義和詩句的意思,①同學間互相提問重點詞語釋義和詩句的意思,②教師問學生答重點詞語釋義和詩句的意思。

4、正確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1)同學自己根據詩句的意思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2)找學生有節奏的朗讀詩,其他同學仔細傾聽並找出不當之處,

(3)師生共同確定詩句的朗讀節奏,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人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4)師生共同朗讀詩並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5)學生有節奏的朗讀詩。

5、理解詩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1)學生依據標題分析作者是怎樣描繪泰山景色的。(全篇緊緊抓住一個“望”字寫景)

(2)學生分析前六句詩,找出遠望之景、近望之景、近看之景的詩句並體會這些詩句體現了泰山怎樣的特點?(2句遠望之景寫出泰山的綿延、高大的特點;3—4句近望之景寫出泰山高峻奇險的特點;5—6句近看之景寫出泰山的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點)

(3)學生分析第一句詩和2—6句詩之間的關係。(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2—6句詩)

(4)用一個短語概括泰山的景色。(雄偉壯觀)

(5)學生討論7—8句詩寫的是“望嶽”還是“登嶽”?襯托出泰山怎樣的特點?(最後兩句寫的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6)指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情感。(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

(7)學生自己總結詩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全篇緊緊抓住一個“望”字寫景,描繪了泰山雄偉壯觀的氣勢,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

(8)同學們在理解詩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基礎上齊聲朗讀詩。

6、賞析詞語和句子

(1)賞析“陰陽割昏曉”中“割”的表達作用。(“割”字寫出泰山高峻奇險的特點)

(2)賞析“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作者看到山上疊起的層雲,使自己的胸懷滌盪,眼光也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飛鳥也收入眼底。寫出了泰山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點突出了泰山感人的量)。

方法指導:賞析詩句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①修辭手法 ②歷史典故 ③詩句內容 ④情感態度 ⑤表達的哲理。

7、背誦古詩

  四、課堂總結:

1、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內容總結古詩詞閱讀的知識點及其方法。

2、教師補充還有一個考點“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寫法”,我們學習其它古詩詞時就會涉及到。

  五、習題訓練

1、詩中的“陰”“陽”分別是指 、。

2、對這首詩的賞析,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擬人手法把泰山比擬爲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一“岱宗夫”。

b、“造化鍾神秀”句,意思是說泰山是天地間一切神奇、秀麗的.結晶。“鍾”是“聚集”的意思,—個“鍾”字將大自然寫得十分有情。

c、“齊魯青未了”句,是說在齊魯廣大區域內都能望見泰山的青色,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d、“會當凌絕頂”中,“會當”是唐人口語,意思是“一定要”,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勇於攀登頂峯的雄心和氣概。

3、《登飛來峯》中與“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4、詩中加點的“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

5、名句恆久遠,千古永流傳。請談談你對千古傳誦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理解。

答:

6、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想嶽而望。距離是 ,時間是 ,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 。

7、賞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8、對《望嶽》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

a、“齊魯青未了”是說泰山廣大,青青之色,綿延不絕,齊魯大地都能望見。

b、“造化鍾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鍾”是聚集的意思。

c、“陰陽割昏曉”中的陰陽指山的南面和北面,這句是說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別,判若昏曉。

d、“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一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參考答案]

1、山北 山南

2、a

3、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4、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偉

5、這裏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這裏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峯的誓言。(或“這句富有哲理的話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或“這句話抒發了詩人的壯志情懷: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勇於攀登、俯視一切……”)

6、自遠而近,從朝到暮,登嶽

7、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接着自問自答,以誇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鬱,綿延不絕。“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鬱,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氣勢。

8、c

六、板書設計:

(1—2)泰山的連綿、高大(遠望)雄偉

泰山之景(1—6)(3—4)泰山高峻奇險(近望)

(5—6)泰山山高、山腹之深(近看)壯觀

望嶽

想象中的登山之情(7—8):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