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俗世奇人》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1.41W人 

  《俗世奇人》教案

  [教學目標]

《俗世奇人》優質教案

一、情感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作品內涵,感悟作者對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技能目標

1、品味重點句段,學習人物速寫的方法

2、品味語言特點,方言的運用和多種寫作手法的運用,使文章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

情節分析 語言品味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和方法]

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爲主;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本文文字淺顯,故事生動,學生閱讀障礙不大,教學中採用學生自學爲主的方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課題“俗世奇人”,再用多媒體出示一組“泥人張”彩塑的圖片,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並對“泥人張”有一個直觀、形象的初步認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主要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讀,教師提問和引導探究,把握文章情節、人物、語言。

1.作者簡介

馮驥才(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了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後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菸斗》等。短篇小說《雕花菸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緻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2、引導性提問——想一想,“泥人張”、“楊七”、“楊八”各自“奇”在哪裏?

3、能力鍛鍊——他們各自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試着分別用一句話概括。

三、精讀課文——進一步品味語言,文中有一些傳神的字句,要引導學生品味其韻味。

1、動手找自己欣賞的語句與大家共同賞析。

2、品味下面的語句,研討括號裏的問題。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這麼說是不是太誇張了?你怎麼理解這種誇張的作用?)

三分活,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

教師引導分析、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歸納小結。

四、再讀課文——思辯研討

1、提問:“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手藝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度?你認爲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我們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講求與別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發展。

五、拓展訓練

1.說說你周圍有什麼“俗世奇人”?講一講,讓同學們聽一聽。

學生可以結合本地的風俗民情,互相交流。

六、小結

本文主要以兩位手藝人(泥人張、好嘴楊巴)的高超手藝爲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情節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並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

七、佈置作業

寫一寫你周圍的'“俗世奇人

提示:你周圍有絕活的人,比如能一筆畫出一個圓的數學老師,能生動模仿各種聲音的同學等,寫一篇人物速寫。要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的特徵,寫出他們的奇處、絕處。

這是一道學以致用的題目,有一定難度。首先要模仿得到位,而要避免生硬機械的模仿。因此,首先應使學生反覆誦讀本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其次,要把握文章只寫一事的敘事手法;第三,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注意選擇,力求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特徵展開描寫。

  板書設計

俗世奇人

馮驥才

泥人張            好嘴楊巴

人物奇

手藝奇 隨意拿塊泥就能捏得栩栩如生  把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

做派奇 面對羞辱應對從容       逢場作戲、八面玲瓏、見風使舵、左右逢源

以獨特的方式還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