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1.34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精選6篇)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

1、藉助註釋工具書瞭解課文大意。

2、查閱資料,瞭解陶弘景的生平。

課時安排: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齊背酈道元的《山峽》

2、教師導言:同學們,我們無不爲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實,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嶽,千流百川,我們偉大的祖國哪兒不是神奇如畫呢?不信,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讀完後你一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呢!

  二、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的題目“答謝中書書”應該怎樣讀?如何理解兩個“書”的含義?

2、給謝中書的這封信是誰寫的呢?(陶弘景)學生交流所查到的資料,教師補充。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爲“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爲歷代的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爲“山中宰相”。陶一生好鬆。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3、朗讀課文

(1)、反覆朗讀課文,指名讀,評價。

(2)、齊讀課文。

4、疏通文意

(1)、自主翻譯

(2)、以同座爲單位交流自學情況,疏通文意,提出認爲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

(3)、班級交流,教師補充並檢查掌握情況

(4)、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有人評價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畫中爲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呢?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探究描寫景物的視角變化和時間變化,教師適時板書,小結:

先仰視“高峯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2、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勝收,作者是怎樣寫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1)、師生互動,探究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爲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峯爲靜,流水爲動(形體)。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光色)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史鳴爲動;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聲響)。

(2)、這裏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請你任選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這裏有之美,你看(原文+翻譯/描繪)

3、也有人評價本文“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請你朗誦詩中描寫山水美景的句子,體會整齊的詩歌形式,品味語言特色。

明確:句式整齊,語言凝練,對偶修辭,朗朗上口。

品析:將、亂、欲、競,體會語言凝練,表意豐富的特點。

4、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景物的共同特點?關鍵詞是什麼?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板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點明中心。)

5、作者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發出了怎樣的感嘆?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研讀後兩句話,明確:沉醉山水的喜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

6、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上對你有什麼啓發?和大家交流一下。

7、教師小結: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只有區區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他狀寫的都是一些常見之景,但寫得清麗自然,自有一股渾然天趣,文章清秀雋雅,如詩如畫。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歡樂、愉悅、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誦默寫

1、怎樣才能背得又快有準?推薦方法。

2、自背、互背。

3、當堂默寫,同桌訂正。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幾句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2、上網蒐集美景的圖片,配上本文恰當的文句,製作一套圖文並茂的幻燈片。製作文成後發送到老師的郵箱:

3、借鑑本文寫景的方法,以霧爲描寫對象,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

陶弘景

總領全文:山川之美,古來同談

仰視:高峯入雲、層次井然,敘議結合

俯視:清流見底、語言凝練,句式整齊

具體描繪: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沉醉山水的喜悅

昏: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

感嘆抒懷:欲界仙都、與其奇者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2

  教學目標: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寫景的巧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擡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二、題解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謝中書即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爲謝中書。

三、作者與背景

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

作者簡介: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爲“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爲歷代的寫景名作。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奏。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3)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質疑答疑。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並向全班質疑問難。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與:參與,欣賞。

3、指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佈局,全文可分爲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纔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繫?

教師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共談”概說人人皆愛“美”點明文章中心。第2~5句:具體敘述山川之美。寫景部分,先以概括總結全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

五、合作探究

1、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什麼?(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美)

3、全文爲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寫了什麼時候的景物?(四季,晨昏。)

4、寫了哪些景物?(有山、水、石壁、魚、樹木、猿鳥、夕陽、霧.)

5、這些景物是雜亂無章的嗎?作者按什麼樣的順序來寫的?

(由仰視到俯視再到平視。由早到晚。)

6、活動:這短短的幾句話裏蘊含着多少美呢?請你帶上發現美的眼晴,當一次小導遊,用“我從_______,看到______之美,尤其是___字用得好。”的句式造句。

明確:這裏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峻峭的山峯直入雲霄,嘩嘩的流水澄澈清明。尤其是“入”字用得好,(體現出一種向上的氣勢)。

這裏有色彩搭配之美,你看山青水綠,石壁五色交輝。尤其是“交輝”用得好,(交相輝映,共增山色)。

這裏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早晨白霧繚繞,猿啼鳥鳴;傍晚紅日西沉,沉魚競躍。尤其是“將歇”、“將頹”用得好,(展示出慢慢消失的過程,不乏擬人化色彩)。

這裏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峯的靜,流水的動;你看青林翠竹的靜,五色交輝的動;你看曉霧將歇的靜,猿鳥亂鳴的動。尤其是“亂鳴”、“競躍”用得好,(再現一種生機和活力,營造熱鬧的氣氛)。

六、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想想此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七、總結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3

  學習目標

1、朗讀,理解文意,背誦課文。

2、研讀,品味語言之美、意境之美。

3、探究,體會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

  教學過程

  教學設備:

錄音機和磁帶課件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釋題,簡介作者、寫作背景,明確學習目標

答:答覆。謝中書:謝徵,作者的朋友。中書,是謝徵的官職。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樑時期思想家、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徵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爲“山中宰相”。

寫作背景簡介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二、初讀,正音並解釋重點詞語。翻譯句子,整體感悟。

1、正音:

頹:tuí

與:yù

2、釋詞

四時:四季。俱:都。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指人間。

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3、翻譯句子:

每人任選一句翻譯,看誰譯得又快又好。

4、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山:青、高水:清、秀

  三、分析課文的結構。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結構。

  四、朗讀,入文入景,品味語言之美。

1、複習重點字詞:

四時、俱、歇、頹、沉鱗、欲界、仙都、與

2、你體會到本文的語言特色了嗎?

句式很整齊,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對偶修辭手法的運用,讀來朗朗上口。

  五、分析課文意境美。

1、思考:本文美在何處?

2、描寫景物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1、抓住景物的特徵;

山:青、高水:清、秀

2、按照一定的順序;

總分總

3、注重圖畫美:色彩的搭配、觀察的視角、感觀的衝擊、動靜結合……

  六、小結

這篇山水小品廖廖68個字,就概括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美動人。表達作者親近自然的喜悅。

  七、鞏固練習

(一)根據課文內容,填上恰當的詞,並解釋它的意思.

1、兩岸石壁,五色()。

2、青林翠竹,四時()備。

3、曉霧將(),猿鳥亂鳴;

4、夕日欲(),()競躍。

5、未復有能()其奇者。

(二)本文運用了什麼結構?運用了什麼寫法來表現山川之美?

總—分—總的結構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寫法

(三)文中哪句話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山水景物的讚歎?

實是欲界之仙都。

(四)課後任務:熟練背誦全文。

  八、詩句積累。

同學們可別忘了要注意積累啊。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一點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1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4.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5.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6.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7.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唐.杜甫《望嶽》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4

  教學目標:

瞭解《答謝中書書》中的優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文章字詞的梳理。

2、瞭解《答謝中書書》中的優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

3、朗讀訓練。

  教學難點:

瞭解《答謝中書書》中的優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極其短小精悍,而所蘊涵思想深度卻比較深刻。要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從作者個人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等來領悟文章對中學生來說顯得過於苛刻,所以教學上準備以讀爲方法,以品爲重點,以練習爲手段。

  教學課時:

1~2課時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卻給人一種啓示:被世人譽爲“山中宰相”的作者,對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獨到的見解。作者所寫的是其隱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見,這裏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諳心中,而凝聚於筆端的定是反覆觀賞、飽覽勝景後的精闢之見。

分析:這三句是寫靜景,寫得形色俱備,精彩紛呈。作者先以“入雲”表示山之高峻與雄偉,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接着移步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可寫之景物必定多不勝數,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給人以具體的視感:五彩繽紛的石壁,鬱鬱蔥蔥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點。

分析:這一句是動態描寫。所寫之動態,時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別,可謂多姿多彩,豐富無比。這裏有晨霧將散時的山猿啼叫,林鳥相鳴;有夕陽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魚出沒,競相跳躍。表現了萬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襯托這裏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分析:最後,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於此景——高峯、清流、石壁、翠竹、曉霧、夕陽、猿鳥、沉鱗等景物之中,能不發出由衷的讚歎嗎?難怪作者以“人間仙境”譽之。作者似乎還意猶未盡,於是又舉出詩人謝靈運。表示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美妙,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文章主旨和結構

這是作者寫給樑中書鴻臚謝徵的一封信。信中以清麗的文辭,極力稱道江南山水之美,並抒發了對這些秀麗景色的酷愛之情,爲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全文可以分爲四層。

第一層(第一句),總起句,以感慨發端。

第二層(從“高峯人云”到“四時俱備”),描寫山川中靜景之美。

第三層(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描寫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層(最後兩句話),感慨自然之美景。

完成班本教材相關練習:略

板書設計:

第1句:總起全文:“共談”概說人人皆愛

“美”點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體敘述山川之美。

仰視:高峯入雲;俯視:清澈見底

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第6~7句:先以概括總結全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

  附錄資料:

【篇目七】《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物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謝靈運)以來。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1、解釋下列詞語

(1)五色交輝:這裏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爲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陽。(5)頹:墜落。(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7)欲界:佛教指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慾的衆生所處的境界,即人間。(8)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爲康樂公,故稱之爲謝康樂。(9)與:參與,這裏指欣賞。(10)奇:指奇山異水。

2、重點問題:

⑴、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⑵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

答: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⑶、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從形態、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⑷、陶弘景是怎樣讚賞謝靈運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⑸、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摹寫的?

答: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峯爲靜,流水爲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鳴爲動,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

⑹、“高峯入雲,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答:描寫了高山、白雲、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淨;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⑺、“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並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這幾句描寫,爲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3、全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歎的.啊。巍峨的山峯聳人云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嗚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5

  整體把握

文章以感慨發端,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具體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視俯視、平遠高遠的視角,動靜結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本文寫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問題探究

1.作者描寫景物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觀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顯而微;景物狀態:由靜而動;時間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諧、完整、統一。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含作者什麼感情?

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什麼?

“高峯入雲,清流見底”

4.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什麼?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

5.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什麼?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6.“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7.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8.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歇”“頹”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爲,有過程,激發人的想像,充滿生命氣息。“鱗”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語言表現力,文學色彩濃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試分析美在何處。

(1)意境美。風光綺麗,融入感情,形成優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變化之美。④動靜相襯之美。

(2)結構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以“美”點明全文中心。中間部分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後以感嘆總括前文,首尾呼應,議敘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爲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仰視再俯瞰,復平看,最後又分“曉”與“夕來寫,次第井然。

(3)語言美。言簡意賅,多用對稱四字句,配以長句收束;修飾詞語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表露無遺。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

以上就是初二語文上冊知識點:答謝中書書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答謝中書書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朗讀、想象、體會中理解文章,感受山川之美、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情趣。

2.讀讀背背,積累文言詞彙和篇章

3.培養優美自然地表達的意識,提高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設想通過讀、說來落實。

  教學難點

本文佈局的巧妙。設想通過學生再造想象來突破。

  一、導入

(一)漢字中有許多象形文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兩個古代象形字,請學生看一看是什麼字。

瞧!這兩個字多美,就像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山――山峯、山谷、峭壁;川――河流蜿蜒,奔流不息。“川”的一個字義就是――河流,比如成語川流不息;“川“還有另一個字義――平原,比如成語一馬平川,這個字義我們今天暫且不說。

(二)古往今來,有不少詩歌都吟詠了山川之美,我們學過的也有不少。同學們能否在記憶中搜尋一下,背出一句兩句呢?

(三)這樣的詩歌真是不勝枚舉。看來,山水之美,是古往今來人們共同談論的話題(內容)啊!這就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板書: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請同學把書翻到136頁《答謝中書書》,我們一起把註釋1朗讀一遍。於是,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回給謝中書的一封信”,第二個“書”是書信的意思。

今天,我們就與古人一起,神遊山水之間,共談山川之美。

  二、學習、欣賞

(一)初讀

1.聽讀課文。教師範讀,學生注音。

板書:頹tuí與yù,並點一點這是“與”意“參與”時的讀音。

2.學生齊聲朗讀課文,讀準確,讀順暢。兩遍。

(二)理解“高峯入雲――沉鱗競躍”大意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水之美,是古往今來人們共同談論的話題。究竟如何之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高峯入雲――沉鱗競躍”。全體朗讀這一部分。

2.藉助註釋理解大意。可以同桌合作。有疑問先做記號,待會兒提問。

3.質疑、釋疑。

板書:交――交雜歇――消散競――爭

(三)欣賞“高峯入雲――沉鱗競躍”所描述的山川之美。

1.朗讀這一部分,發揮你的想象力,腦海中出現畫面。朗讀兩遍。

2.有這樣一種說法:詩也好,文也好,作者寫完,還只是完成了一半,只有加上了讀者的創造性閱讀,讀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穿越時空碰撞出了火花,這篇作品纔算真正完成。

那麼,就讓我們與陶弘景一起完成這篇吟誦美麗山川的文章吧。

請同學們再次自讀這一部分,朗讀默讀都可。邊讀邊想象,眼前浮現文中所描繪的美景。然後,選擇你覺得最美或最有感受的一句、兩句,用“詩一般的語言”,簡潔、流暢、優美地描繪一下你眼前浮現的畫面、或耳畔聽到的聲音或心中涌起的感受。(眼前之景、耳畔之聲、心中之情)可以先打一打草稿。

3.學生交流發言。

板書景物:高峯石壁曉霧夕日

清流林竹猿鳥沉鱗

注意抓住學生“詩句”中的閃光點點評(比喻、用詞、想象、聯想等)。可請學生重複最美的“詩句”。用詞恰當的問題要注意點撥。

重點:猿鳥亂鳴――“亂”並非形容混亂一片,毫無秩序。而是一種充滿生機的熱鬧。猿啼鳥鳴,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靜謐。沉鱗競躍――“競”,爭着,競躍,同樣極具動感,充滿生機。

4.總結:看來,古人筆下的山川之美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時光流轉不停,可是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卻是人類永恆的情感啊!全體朗讀“高峯入雲――沉鱗競躍”,讀出美感。

(四)簡單學習最後兩句。

朗讀,藉助註釋,師生一起串講大意:

山川之美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讚歎:這實在是人間仙境!陶醉在這山水之間,他不由得想起當年的山水詩人謝靈運,自從謝康樂以來,不再有能融入到這奇妙美景的人了,而我,無疑就是第二個謝靈運了!快樂自得,陶醉滿足的心情溢滿了字裏行間。

朗讀全文,讀出山川之美,讀出陶醉、快樂的情感,興之所至,甚至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朗讀。

  三、當堂背誦

(一)學生熟讀成誦

(二)師生共背(老師背上句,學生背下句)。

(三)個別背誦展示、全體背誦

  四、佈置作業

(一)抄一抄、背一背、默一默

(二)用現代詩一般的語言改寫“高峯入雲――沉鱗競躍”這一部分(不要求拘泥於原文)。

(三)有興趣的同學查閱陶弘景、謝靈運的資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