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周莊水韻》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7W人 

  【《周莊水韻》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周莊水韻》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知識與技能: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

2、學習全文清新優美又刻畫精準的寫景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學習作者按照時間轉換而寫景的遊記創作手法。

2、領略全文的境界和情韻之美。

3、使學生在嘗試寫作散文時善於抒發真實的感情。

情感與態度:

培養美的情操,細心體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移季換景的遊記創作手法。

2、掌握文中大量的生字生詞,增加詞彙積累。

教學難點: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文中的真實感情及學習以“情”爲文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裏。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爲周莊鎮。

周莊爲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裏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並藉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 教師檢預習效果。

斑斕 顔色錯雜燦爛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瑩 光亮透明

參差 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 仔細聽

嫺熟 熟練

搖曳 搖動

如訴如泣 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 形容極短的時間 內變化多

稍縱即逝 稍微一放鬆就會消失

3、 自讀課文,並思考:

(1)“我”曾經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麼?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遊記有什麼不同?

  三、精讀課文

1、 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麼,“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 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爲動人。

3、 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並細細品味。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二、講解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讀第5處自然段,並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盡頭看到的節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後順序

空間順序:

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遊,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的歡呼。

2、 歷史與現實相聯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悠遠的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聯繫起來?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總結。

3、 提問:文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一個古鎮爲什麼要這樣寫?

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後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並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三、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麼不同?

四、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 ,~~~~~~~~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佈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思考練習

板書設計:

作者三次遊覽周莊的情景及感受

次 數 時間 觀察角度 作者印象 景物特點 詳略安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教學反思:

《周莊水韻》講過之後,我腦中的記憶好像也沒有多少,回過頭來再讀這篇散文,覺得這麼優美的文章,還應該讓學生學習其好的寫作方法,應該讓學生在朗讀中閉眼體會優美而又有詩情畫意得特寫鏡頭——文章的開頭。

1、文章開頭安排特寫鏡頭,獨具匠心。

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是周莊,而是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隨着這攪動的木櫓,我們也不知不覺走進了這個世界。原來這個世界裏還有這麼多豐富的東西:橋、樓、樹、雲、鳥,還有那美麗的似綵綢一般的水面,真是讓人浮想聯翩,無限嚮往。達到了這個目的,作者才筆鋒一轉,告訴你這就是周莊,而且是富有詩意的周莊,於是牽引着你不斷隨他的文字探索。這種獨特的`開頭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們學習。

2、文中寫景語言清新優美,抒情性強。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也像周莊水鄉一般讓人賞心悅目,“天下着小雨,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着,古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打着傘坐船遊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小雨中,“飄動的雨霧”、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的古橋和屋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帶面紗的少女形象,朦朧、綽約、富有魅力。“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則使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和視覺融合起來,很形象,彷彿水聲的熱鬧伸手可及。而且,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水聲比喻成“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水聲彷彿也有“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用“江南絲竹”和“萬般柔情”表現水聲的輕婉、柔媚、悠揚。這些清新可人的語言不僅將當時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同時也告訴我們作者對這些景色是多麼喜愛,因爲他的感情在這些抒情性的語言中已溢於言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