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散文:又見蓑衣

本文已影響 2.51W人 

很多年前,沙地的土地上最多的是麻林和竹園,這大片的麻林和竹林掩映在一起,把沙地的草舍包裹的嚴嚴實實。即使你進麻林,鑽進竹園,看見一幢東側西屋的草舍,可能也見不到你要找的人,只有草舍旁竹園也處理的棕櫚樹默默訴說着什麼。

散文:又見蓑衣

草舍們裏掛着一把鎖,表明主人出去了,這男女主人正鑽進馬琳中,施肥、拔草,他們厚實的衣服已浸溼了,女人的辮子頭髮和衣服溼漉漉地打在了一起,這裏沒有讓人見羞的地方,而泥土,沙地女人是麻林裏是爬着除草的。

只有秋高氣爽的日子,沙地才顯得空曠起來,天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這藍天白雲下的麻林已開始收割完畢,露初了黑黝黝的土地。土地上矗立起一堆堆潔白的馬子,那是絡麻剝掉以後生下的,太陽西墜,太陽的餘暉已經顯得沒有威力,草舍上的煙囪裏升起了一縷縷炊煙,看得見舍後的竹林在搖曳,哦,竹林中間還挺立着一棵或二棵叫不出名的樹,它的葉子像豬八戒長長的耳朵,“耳朵”間長着一嘟咯一嘟咯,黃色的果實,這果實有巴掌大,晃晃的,蠻像橡膠,我們飽死了,在那個結的年代,但大人告訴我們不能吃,這樹的軀幹是那麼停止,這樹下局佈滿着疙瘩,越到上面佈滿了網狀樣的“布”,這叫“棕衣”,有這剝下來的棕衣布經過撕裂開來就叫棕絲,這棕絲的動用蠻多,我們,用棕絕棚成的叫棕棚牀用棕絲搭成襪叫棕襪,冬天既保暖又防溼,可以行走無數棕絕結成的球叫棕球,行走在大江大河的`船也都掛着大而結實的棕球,人靠岸,貨船與船相碰,船隻都不會碰掉;這棕絕前程的絕來,據說千年不爛……那樹就叫棕櫚樹。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我沒有看見過綠色的蓑衣,我知道老百姓的想象的豐富,一位綠蓑衣便是,芭蕉葉或者是甘蔗葉曬幾個太陽製成的。

插隊落戶的那些年,我渴望有件蓑衣,因爲請教世界爲江南水鄉,多的是與,都是農村再忙的季節,絡麻刪苗,穀子下賤,有才收割特別是圍墾更需要蓑衣遮風擋雨……沙家的農家,幾乎是每戶都會拿出一件或幾件以上的蓑衣,八十歲的老婆婆,缺牙少肉,頭髮稀疏;有的星亮如新,發出的光輝,那是自字棕櫚樹上則剝下不久新剝作而成的,至此我明白每戶農家的草舍胖、竹林裏,溝渠旁種上一二棵棕櫚樹給自足的增長經濟啊!

沒有蓑衣的我們,只得用在身上,頭上買一頂竹笠,碰到陰雨紛紛的時候,根本解決不了,偶來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學會了用的本領,我可出盡了風頭。

我的母親會做衣服,蓑衣母親先把像一幅那樣好,然後交給我。我要特別小心,否則會把“衣服”燙出洞來,這“雨衣”“雨報”就了。當然這燙出來的雨衣是不牢的。一個不小心,腋下部分就裂開了,村裏人穿着我燙的雨衣會擡起胳膊對我說:“有空再幫我加工加工。”說完大家都會大笑起來。

後來,我知道這棵棕櫚樹上剝下來的綜衣,看起來很大的一塊,堆起來像木山的一堆。,反正要剝製一件蓑衣遠遠不夠。

會做蓑衣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我們當地人叫他們“墮民”,相傳是明初朱元璋消滅了張土誠的軍隊,這軍隊的士兵是投降了。但和這個上皇帝卻不放心他們,作爲懲罰就叫他們在錢塘江的船上生活,一年四季不能隨隨便便上岸。但他們有自己的活法,學做吹鼓手,給人做半年,給女人洗臉,收廢品,打棕繩,糊布夾,後來這些人中成了廢品收購的大王,成了也很多。

看他們做蓑衣,做棕帽,是一種享受,他們把“棕衣剔華,清除雜質,棕絲,有的打出的棕線,這轉車搖啊搖,手中的架子不斷轉斷,這的絕有幾百米長,就是六縷棕絲擰結而成的,然後就用這上的棕線把棕衣一件一件縫了起來,做成蓑衣和蓑衣裙,這蓑衣做的頗有科學道理。蓑衣古代女穿的坎肩兒,圓圓的領導,前開襟;下面的叫“蓑衣裙”很像現代美眉穿的吊帶裙,有兩條棕線供吊在肩上。但裙腰很大,隨意捏動,方便主人甩開大步走路,攢是力氣挑擔,蓑衣的縫製特別講究,下面的棕毛卻隨意披散着,爲的是讓雨水迅速墜落,這蓑衣能傳代,經爺爺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子子孫孫無有窮矣!現在很多人熱總班沙地文化展,拿不出蓑衣就不是買正有品位的沙地文化。

隨着時代的前進,街上多了一種叫塑白衣的東西,五顏六色,下雨天像盛開的花朵,取代了老師本分的蓑衣,這塑料雨衣是然輕便,但不透氣,更有一種怪怪的味道,像塗脂抹粉的嬌豔女人。而且時間一夕就過去了,就像現在的不像蓑衣經久耐用。

蓑衣一些老農民是堅守着自己的蓑衣,像堅守着同甘共苦了一輩子的結髮夫妻。

雖然,蓑衣從我們的生活中退休了,但我讀到《徵文》尤其是區政府要我們研究殺人文化時,我就想到了蓑衣,從它那兒讀了歷史,讀出了滄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