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三進敦煌散文

本文已影響 2.44W人 

從阿克塞方向過來,離敦煌市區還有二十多公里的地方,突然有一條嶄新的柏油路出現在眼前。路上方,一塊褐色旅遊大牌子上的箭頭,赫然指向鳴沙山、月牙泉。

三進敦煌散文

看來,這是爲下月即將在敦煌開幕的世界文博會準備的道路。

我毫不猶豫地拐上了這條路。

這是一條別具一格、讓人賞心悅目的景觀大道——中間兩車道是黑色柏油路面,兩邊寬闊的步道用赭紅色沙礫鋪就。從這裏開始,穿過郊外一個又一個花團錦簇的村莊,連接起新建的月牙小鎮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最後到達莫高窟遊客中心。

有的路段還沒有完工,滿身紅塵的工人們,正忙着給沒有鋪沙的路段兩邊鋪沙。我把車速放到最慢,工人們停下手裏的活計,靠邊打着手勢指揮我駛過。

道路兩邊是綠油油的村莊,綠油油的田野。一望無際的葡萄架下,掛滿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一片片金黃色的萬壽菊在微風中搖曳,一株株金黃色的向日葵笑彎了腰,一個個金黃色的金瓜從翠綠的地上探出身子……正是金秋時節,正是金色滿園!

路上車輛很少,我們很快就到了鳴沙山下。

這是我第三次到敦煌。

頭一次來,還是一九七九年。市裏文教局組織業餘文學作者到敦煌採風。轉眼快四十年了。那時的敦煌不過是一個土嗆嗆的小縣城,土房土路土氣十足。那時,到鳴沙山下沒有路,要趟過一片沙海;月牙泉比現在大,波光瀲灩,上面只有幾間破舊的廟宇土屋。當然,也沒有什麼人。

我記得,負責接待我們的,是敦煌縣文教局的一個工作人員。帶我們去鳴沙山的路上,他操着濃濃的當地口音,給我們講起鳴沙山和月牙泉的傳說。

他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沒有沙,也沒有泉,只有一座雷音寺。每年四月初八,寺裏都要舉辦浴佛節,各地的善男信女們都來上香拜佛。

有一年,佛事正進行到高潮。住持方丈從寺裏端出一碗祖傳聖水,準備潑灑給衆人消災避禍。忽然,一個外道術士跳出來,要和方丈鬥法。只見術士揮舞着手中寶劍,嘴裏唸唸有詞。霎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鋪天蓋地的黃沙,一下子把雷音寺埋了起來。奇怪的是,方丈手裏的那碗水卻紋絲不動、安然無恙。術士使出渾身解數,往碗裏填沙,但直到碗邊周圍填出來一圈沙山,碗裏卻始終不進一粒沙子。正當術士無計可施,想逃離而去時,方丈把碗一斜,水倒出來變成了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了一塊黑色的大石頭。原來,這碗水是聖水,佛祖釋迦摩尼所賜,專爲人們消病祛災的。因爲外道術士作孽多端,佛祖顯靈,碗傾泉涌,便有了這鳴沙山,便有了這月牙泉。

那時的我,才三十歲。我和小夥伴們攀上一座沙山,看到山下清澈的泉水,翠綠的蘆葦,由不得爭搶着飛身而下。衣服一扒,撲通撲通跳進泉水暢遊、打水仗。鬧夠了,爬上岸,溼漉漉的身子埋在滾燙的沙子裏,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樂趣!

那時,照相機是奢侈品,忘記了是誰帶了一部單位的海鷗照相機,給我拍了好幾張、洗出來只比郵票大一點的黑白照片,現在還寶貝似的.珍藏着。

去年十月,去額濟納看完胡楊,我第二次來到敦煌。那天也和今天一樣,到這兒也是下午四五點鐘;也是直奔鳴沙山、直奔月牙泉。

敦煌已經今非昔比,鳴沙山已經今非昔比,月牙泉已經今非昔比!

到鳴沙山已經修起了專門的大道,車子很遠就被攔下,都讓停在路兩邊的停車場。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很大的廣場。廣場上綠樹如茵,大門及遊客中心豪華氣派。從廣場到月牙泉,有車行的水泥大道,有人行的木棧道,有花壇綠地,有商店餐館,有公廁,有電瓶車站,有駱駝乘騎點兒,有滑翔機、直升機起降的機場……

雖然已是傍晚時分,遊客中心還是擠得水泄不通,每個售票窗口都排着長隊,後面還有人不斷涌進來。

我們拿着老年證,找到專門開設的窗口,換好免費優待票,排隊進入景區。

雖然還是酷熱難當,卻擋不住遊人如織。沙漠裏一個駝隊連着一個駝隊;沙山上一羣遊客接着一羣遊客;大門口、巨石旁、月牙泉邊、遊亭長廊、花壇前,到處都是遊客,到處都圍滿了拍照的人。

雖然乘坐滑翔機、直升機價格不菲,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頭頂上,還是震耳欲聾,一架接着一架起飛、降落;一架接着一架降落、起飛……

鳴沙山更加壯美多姿。沙峯起伏,有的靜臥如眠,如睡美人;有的彎彎相連,像月芽兒;有的棱角分明,似金字塔;有的逶迤起伏,蟒蛇一般;有的丘丘緊挨,猶如魚鱗……陽光下,一座座沙山金光燦燦,宛如一座座金山。最高的沙山上,有爲滑沙者架起的登山“天梯”,遊人可以順着“天梯”爬上去,再從山頂滑下來。這時,沙隨人流,嗚嗚作響,發出管絃鼓樂般的隆隆聲響,扣人心絃,鳴沙山就是因此而得名!

月牙泉還是清澈如鏡,就像一位窈窕淑女,靜靜地躺在沙山夫君闊博的懷抱中。上邊的山坡上,修建了一片錯落有致的古色古香的唐式建築,重現了昔日繁華盛世時的風采。半坡上,那棵千年老柳樹也被保護起來,更加鬱鬱蔥蔥。

我們頂着烈日,又在月牙泉轉了一圈。因爲一天舟車勞頓,便早早出來找地方吃飯住宿。

在我們停車的地方,立着一塊賓慶緣的客棧招牌,按着上面的電話打過去,說還有房間,且價格便宜,標準間一百元。年輕的女老闆娘騎了電動車,來接我們看了。房間乾淨敞亮,便辦好手續住了。

客棧就在大道旁邊,離停車的地方也就二百多米,整個一排,一家挨一家都是私家客棧,都是才建起來的,去年我們來時還沒有。

稍事休息,去外面吃了飯,又到觀景大道去看月牙小鎮。

小鎮也是新建的,去年來時也沒有。據說,它是上海、浙江和當地合作的項目,叫千年敦煌月牙小鎮民俗文化旅遊區。小鎮都是按着當地早年的民房、民居風格建造。一排排土裏土氣的土木房屋,一條條土裏土氣的小巷街道,看起來質樸、親切。設計頗具匠心,風味小吃、手工作坊、休閒書屋,甚至連財神廟、土地廟都規劃了進去。當然,設計者也沒有忘記給小鎮注入時髦的現代化元素,如酒吧、咖啡屋、網吧等等。

小鎮還沒有完全竣工,開門納客的沒有幾家。但我相信,全部項目建成後,一定會給敦煌——這個蜚聲中外的西部小城,又增加一抹繽紛靚麗的色彩!

眼看着夕陽西下,我們隨便轉了轉就回客棧洗漱歇息了。

翌日。一早起來,沿着景觀大道去莫高窟。在遊客中心買好應急門票——專爲沒有提前預定票的遊客準備、只看四個洞窟的門票——正好一輛去景區的大巴吆喝着要開車,我們趕緊上車。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也已經今非昔比!

記得,我第一次來時,莫高窟牌樓外面不遠處是一條小街,街上塵土飛揚,到處都是提着筐、挎着籃賣李廣杏的鄉民。李廣杏只有敦煌纔有,個頭不大,外皮細膩,極甜。傳說是大將軍李廣從外處引入。人們爲了紀念他,取名李廣杏。

進入莫高窟,洞窟也破破爛爛,可以看到,大塊大塊被外國人盜走壁畫的地方沒有處理,沙土撲簌簌掉落。連接洞窟的木梯歪歪扭扭,踏上去吱呀作響。可能是同屬於文教系統的緣故吧,接待我們的人拿着手電筒,領着我們參觀了幾十個洞窟,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壁畫故事。

如今,千佛洞也像鳴沙山景區一樣,開闢了廣闊的景區,建設起停車場、博物館、餐飲購物等功能區,還把景區打理的如同公園一般,樹滴翠、草遍地、花爭豔、鳥啼鳴,一切都煥發着勃勃生機。

鐵隔欄把洞窟圈護起來,整座山都經過了保護處理。木梯已不知所蹤,修建了永久性混凝土步道、護欄。洞窟內也都做了修復,洞窟的牆壁被一人高的玻璃罩住,避免遊人觸摸。遊人在導遊的引領下,最多隻能遊覽八個洞窟。

參觀洞窟就像趕鴨子似的,一撥人跟着一撥人,根本不允許你停下來認真觀摩洞窟裏的壁畫、更沒有時間琢磨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畫描寫的動人故事。因爲我們買的是應急門票,導遊的麥克又特別差,嗚嗚啦啦的一個字都聽不清。十一點多進去,不到半個小時就看完了94、96、98和148號四個洞窟。

印象最深的,一個是96號洞——九層樓。居莫高窟的正中間,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築,進入莫高窟首先看到的就是它。它依山崖而建,俗稱“大佛殿”,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室內盤腿而坐的泥胎彌勒菩薩的造像。我們看到的是一九八六年重新加固維修過的。

還有一個是148號洞——睡美人。主室的佛壇上,釋迦摩尼的涅槃像,長十五米。佛側右而臥,雙眼微閉,面容豐滿圓潤,左手自然放於左腿之上。佛身上的衣紋質地柔軟流暢,好像隨着身體的起伏而起伏,一副安然入睡的樣子。涅槃像後還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國王子、佛姨母、菩薩等舉哀像七十二身。

涅槃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滅”或“滅寂”。是說,佛八十歲時肉身雖已入滅,精神卻達到不生不死、永不輪迴、常樂我淨的最高境界。這也是佛教徒追求的終極目標。

離開莫高窟已是午後兩點了,沒有吃午飯就驅車上了高速,踏上歸程。

大約四十公里,到瓜州(以前叫安西縣)服務區。打開一聽隨車帶的午餐肉罐頭,泡了碗泡麪、嚼了點兒新疆買的饢,就算進了午餐。

然後,繼續出發。下午六時,回到此行的出發地——嘉峪關。

歷時十二天的南疆行結束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