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傳統的補鍋手藝散文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在我兒時的記憶裏,經常能夠聽到村頭巷尾傳來:“補禍啦,誰家補鍋?”

傳統的補鍋手藝散文

在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的鍋都是鑄鐵做成的,一個鍋要用近20年。農村人做飯大都燒柴禾,每過半個月,鍋底就會積下厚厚的一層灰垢。這樣會影響做飯的速度,所以,必須將鍋底的灰垢剷掉。於是,灰垢越鏟鍋底越薄,有時不小心,就會把鍋底戳一個洞。即使鍋底有了洞,只要能補,農家人是絕對不會當廢鐵賣掉的,所以纔有了補鍋這個行業。

在我的記憶中,經常來村裏補鍋的是鄰村一位40多歲的駝背男子,人們尊稱他爲高師傅。高師傅每次來村裏,都挑着擔子,擔子看起來很沉,壓得高師傅駝背的腰更彎了。擔子的一頭是手搖式的戧刀磨剪子機,另一頭是一個大木箱子,木箱裏裝有不同型號的鐵錘、鑄鐵皮、鉚釘等物。

高師傅每進村裏,都會站在村中心的古廟門前,大聲吆喝:“補鍋啦,誰家補鍋?”

此時,村裏有需要補鍋的人就會提着有漏洞的鍋前來。

高師傅補鍋都是現場補,速度很快,補一個鍋大約10分鐘就能結束,我經常站在一邊觀看。高師傅會先將鍋的漏洞用搓子搓亮,然後用剪刀剪下比漏洞大一圈的鑄鐵皮,再給鐵皮上塗一層黃泥,然後用鉚釘連接上,再小心地用鐵錘敲打。鍋補好後,高師傅還會給鍋裏倒一盆水,讓主家檢查補好的鍋確實不再漏水,然後纔將鍋交給主家。

90年代末,由於小口徑鍋非常廉價,是熟鐵做成的`,而且樣式更美觀、更輕便,農村家家都開始用小口徑鍋,而且多數農家都用上了煤氣竈,那種大口徑鑄鐵做成的鍋基本上沒人再使用了。如今,時代在發展,傳統補鍋手藝或將成爲一代人的記憶。

如今20多年過去了,“補禍啦,誰家補鍋”的吆喝聲卻時常縈繞在我的耳畔,那補鍋人的身影也永遠定格在我童年的記憶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