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七年級作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選19篇)

本文已影響 1.29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選1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選19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後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並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軍隊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軍隊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凶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採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着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着他。他很榮幸的成爲第一個俘虜。”

實現理想之後的藍玉任意妄爲,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2

這本書分兩個部分來寫,第一個部分寫的是徐階、高拱、張居正三個政治家的故事,第二個部分是援助北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這其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不是什麼大的事件,而是發生在抗日援朝這件事當中的一件小事。當時,明朝大將李如鬆用計,想請日本人談判,然後使詐,攻克城池。當日本人的使者來到大營內時,李如鬆的部下李寧,見到日本人,就拿起刀來,砍死了日本使者,差點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李寧去砍日本人的緣由是什麼?歸根結底,還是李寧太沖動了。由此可以知道衝動是一個極爲不好的性格,衝動時,就一切都不會顧慮,也不會考慮後果,因此我們千萬不能衝動。

記得有一天,我在看新聞時,看到了一則消息。有一個年輕人,因爲他的父親對待他很不好,所以就在一時衝動之下,把自己的父親給殺了,最後被判處了11年的有期徒刑。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就是因爲自己的一時衝動,而把自己送進了班房,毀了自己的前途。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衝動可以帶來極大的傷害,我們一定要剋制衝動。

切記,衝動是魔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3

剛看完第一步明朝那些事兒,把裏面的人作爲研究主體,可以發現,其實就是前期朱元璋帶領一大堆將領攻城略地,後期朱元璋將他們一一屠殺的故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高度概括了飛鳥和良弓的前半生輝煌和後半生落寞。讀完之後,不滿足於現象的概括,而志在追求現象背後的根源,於是做了如下思考。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性格決定命運,在常遇春屠殺投降的士兵的時候,在常玉立了戰功驕奢狂妄的時候。但是,真的是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嗎?

將所有的大臣作爲一個全集,搜索他們的交集,會發現性格迥異,真正的共同點是——在前期打敵人的時候表現過於優秀,被朱元璋懷疑一旦自己不在,這些人要反起來,新皇帝hold不住。

所以決定他們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結構性衝突。他們前期的表現,就決定了後期的結局,不管是清廉,或者腐敗,總是可以找個藉口幹掉的。

我想,唯一可能解決的方法大概也是從結構性衝突入手,只要將自己徹底廢掉,變良弓爲廢柴,比如成功之後突然生活腐化,天天沉迷低級趣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4

前段時間迷上了這本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書。勾起我讀書的興趣的是網絡,是一個叫林子的網友,她最近正在讀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在網上也很火。於是,我便對着我的同學說,誰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果然有同學向我推薦這本書,而且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於是乎,我抱着好奇的心態來讀書。讀這本網友寫,網友讀,網友藏的書。

讀歷史書,向來是枯燥的。特別是那些正史,資治通鑑我看過幾個章節,二十五史我有臺灣文白譯本,但都沒有通讀,因爲看着看着就升入半空的煙花,在墜落中熄滅。

不過《明朝那些事兒》例外,我可以不上網,可以不吃飯,可以晚上讀到十二點以後,可以早晨四點起來接着讀,可以讀着讀着就咧開嘴笑,可以讀着讀着就皺起來眉頭,可以讀着讀着就眼睛溼潤,情感都在其中。

這是一部正史,以《明史》、《明實錄》爲藍本,用口語化的文字來解讀明史。如果說一般的正史如一具屍骨,那這部書就是神奇的復原專家,把這些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展現在你的面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5

歷時六個月,終於讀完。

有明一代,歷時276載,帝祚終。

17年12月初至今,這本書陪伴了我每一個清晨和夜晚。還記得玄武湖畔和某人聊起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那場激戰,涼風習習,夕陽晚照,畫面就此定格。還記得明孝陵細細看每一個皇帝的簡介,在陳舊的500年前的明磚下,百感交集。還記得興城袁崇煥塑像前和某人討論袁崇煥功與過,還記得再去景山時心裏的那種另一番滋味,還記得杭州和北京的于謙祠裏感受到的那種坦蕩與日月同輝,還記得軍事博物館裏那些先進的大小火炮,對知行合一心學粗淺的理解,那每次回家都經過的關寧錦防線,對明末衰敗的不忍往下看,對朱棣胡宗憲的複雜情感,楊慎唐寅楊繼盛楊漣海瑞,太多太多了……

這些都是關於權利、希望、痛苦、憤怒、猶豫、冷漠、熱情、剛強、軟弱、氣節、度量、孤獨、殘暴、寬恕、忍耐、邪惡、正義、真理、堅持、妥協、善良、忠誠、慈悲與仁義、溫柔與坦蕩。

事有成敗,人有生死,國有盛衰,皆有定數。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生即是死,結束也是開始。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6

這是一本有趣的歷史讀物,流暢的文筆,有趣的語言,良好的歷史觀,清晰的思路,值得多刷,明朝的人物是最有特點的,也是最複雜的,朱元璋,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朱棣,姚廣孝,鄭和,王振,朱瞻基,楊一清,于謙,海瑞,張居正,戚繼光,申時行,劉謹,魏忠賢,王陽明,嚴嵩父子,袁崇煥……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明朝,這個無數人爲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朝代,無數人爲一己私利爾虞我詐的朝代,既有人才輩出,燦若星河,又有奸臣當道,妖孽橫行,仁人志士與奸佞小人輪番登場,似乎很矛盾,然而這便是歷史的真相,歷史,總是壞人當道,總是讓人遺憾,即便如此,在我看來,明朝是最有氣節的朝代,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文死諫,武死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無論什麼情況,絕不認輸,然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大廈將傾,無人能力挽狂瀾,歷史正是有無數個偶然構成的,人力有限,天道無常,這是歷史規律,最後看到明朝滅亡,想起一句話,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莫名的心疼,心酸。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7

這是我在這兒讀完的第300本書,也是我讀了最久的書,裏面的內容,讀進腦海中的不到10%,這裏面記得住的又不到10%。我總覺得自己與歷史有緣無分,永遠都是此刻讀,下秒忘。好吧,安慰自己一句,書讀得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讀得透,讀得清。

歷史多有趣,帶我去經歷過去的風風雨雨,見識前人的豐功偉績,又看盡殘酷的國破家亡。

歷史多無趣,死死地被記載在課本里,不像科學能做實驗,不像數學能被換算,更不像語文可以寫得天花亂墜。

歷史多偉大,揭露各式各樣的人性,讓偉人的理念與事蹟流芳百世,教育我善惡因果。

歷史多渺小,永遠都是被擱置在後方的文字,現在的人們如若只向前衝而忘了回頭望,就會慢慢忘了何謂歷史。

歷史多主觀,多少內容,觸不着,摸不透,都是靠想象與推斷出來,那些所謂的證據,其實多麼的無力。

歷史多客觀,就算曾經是至高無上的帝君,其赤裸裸的人性也被揭開,只有真正爲國爲民的領導者,

纔會被稱爲偉人。

歷史無法被人改變,但是歷史可以改變人。通過閱讀與領悟,看見曾經與人性,改變現狀與未來。

歷史是什麼?千言萬語說不清,心血來潮就挑本書讀讀,讀到什麼就是什麼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8

感謝!感謝當年明月!

讀《明》前,我是個對歷史毫無興趣的孩子,不知道究竟是當年讀書時歷任歷史老師心照不宣的古板無趣,還是自身本就對於歷史不感興趣,總之結果就是歷史考試成績始終徘徊及格線上一點點,永遠是拉分科目,偶爾能考到80分以上,就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

讀《明》後,才首次知道原來歷史可以很精彩,至少,可以讓我這個理科生讀起來很精彩。原來講歷史的人,也可以不是古板教條像個老學究一樣的!

另外,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自身的轉變了。

我的性格中有着很幼稚的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很講究黑白分明,世間萬事萬物,一定要分出個清晰的是非對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絕不存在什麼中間地帶。長大後這種極端的認知稍稍有了些許改進,可是我性格中另一部分幼稚的表現就是喜歡給理論找實踐支持,沒有活生生的案例拍在面前,就算我天天讀《相對論》也不能完全徹底地接受“相對黑白”,而《明》就是那個活生生拍在我面前的案例。於是,我從一個凌厲極端的小孩子,漸漸心甘情願地向着成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感謝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9

這件武器,從一道命令開始。佈置完防務後,袁崇煥叫來下屬,讓他立即到山海關,找到高第,向他請求一件事。

這位部下清楚,這是去討援兵,但他也很迷茫,高先生跑得比兔子都快,才把兵撤回去,怎麼可能派兵呢?

“此行必定無果,援兵是不會來的。”袁崇煥鎮定地回答:“我要你去,不是討援兵的。”

“請你轉告高大人,我不要他的援兵,只希望他做一件事。”“如發現任何自寧遠逃回的士兵或將領,格殺勿論!”這件武器的名字,叫做決心。

我沒有朝廷的支持,我沒有老師的指導,我沒有上級的援兵,我沒有勝利的把握,我沒有幸存的希望。

但是,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不會後退,我會堅守在這裏,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即使同歸於盡,也絕不後退。

這就是我的決心。

所以在正月二十四日的那一天,戰爭即將開始之前,袁崇煥召集了他的所有部下,在一片驚愕聲中,向他們跪拜。他坦白地告訴所有人,不會有援兵,不會有幫手,寧遠已經被徹底拋棄。但是我不想放棄,我將堅守在這裏,直到最後一刻。然後他咬破中指寫下血書,鄭重地立下了這個誓言。我不知道士兵們的反應,但我知道,在那場戰鬥中,在所有堅守城池的人身上,只有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0

在我的房間裏有各式各樣的書。例如《格林童話》、《十萬個爲什麼》、《三國演義》……不過要說到最喜歡的,那就得數《明朝那些事兒》了。

要說這一本書,可不得不提示我認識到它的一個“巧合”。那是一年前在大姨家的時候,因爲能使萬千中小學生神魂傾倒的電子產品——電腦已經被表哥殘忍的“霸佔”了,我只好無聊地帶着隨便看看的心情翻起房間裏的書來。有看着能使人睡着的歷史書,還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英語詞典……看着看着,一本不同尋常的書闖進了我的眼簾,作者“當年明月”用白話文講述大明朝三百年曆史,語言詼諧有趣,吸引眼球,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我被這內容不凡的書吸引着,不停地讀了下去。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由一介布衣成爲帝王的故事一直讀到景泰時期(公元1450)楊善將太上皇朱祁鎮從異族接回家鄉。我同時也在這過程中佩服起了直言不諱、剛正不阿、機智勇敢的于謙;憎恨起傲慢自負,因爲個人的慾望置國家於危難之中的小人王振;歡呼起鄭和下西洋進行外交的偉大壯舉……在看的過程中,我甚至快要忘記了時間,腦子裏滿是那些歷史人物做了什麼樣的事,這些事蹟就像一部十幾年才能拍攝完的電視連續劇一樣,在我的腦海裏不停地播放着。

《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許多的知識,也讓我在收穫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但我知道,一本書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自己也應該有自己的觀點,不要拘泥於書本所含有的範圍。這,纔是看書的境界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1

這個星期,我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心血之作《明朝那些事》。本書以通俗小說的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喜劇演員的幽默,來爲我們展示幾百年前的風風雨雨。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這本書裏,自始至終都蘊含着一種力量,一種永恆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持着戚繼光抗擊倭寇,不畏困難;支持着于謙打響“北京保衛戰”,力挽狂瀾,延續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歷史;支持着海瑞冒着殺頭的危險,“擡棺罵嘉靖”——這種力量,叫愛國!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育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我有責”。我開始只是懵懵懂懂地懂一些,可自從拜讀了《明朝那些事》後,我看到了張居正、徐階、夏炎等人的愛國事蹟,才真正懂得了愛國的含義,我從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我希望大家能喜歡《明朝那些事》。因爲,我從這套書中,我不但看到了大明王朝三百年間的風雨飄搖,還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不滅的精神,經過歷史與時間的沉澱,讓後人爲夢想不停奮鬥、努力的精神。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生動幽默。也許有人說,歷史不能幽默。但我認爲,讓老百姓看得懂的讀着輕鬆的歷史,纔是優秀的歷史書。

《明朝那些事》,爲你歡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2

最近,班裏《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特別火,聽同學說好看的不得了,我經不住誘惑,也買了一套看。

這本書語言風趣幽默,時不時蹦出來點《三國殺》之類的小插曲也讓人覺得十分親切,這才促使我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明朝從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軍入關,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興衰,在這條長河中有于謙、楊漣這些忠臣,有死太監王振、魏忠賢這些奸臣,有浙黨和宦黨、東林黨和庵黨的明爭暗鬥,有嚴嵩和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在忠臣裏,我最喜歡于謙,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會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可當他站在城樓上決定與也先決一死戰的時候他還是沒帶兵打仗過得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敵衆我寡,于謙絕對不會贏的。可是當他報出自己的作戰計劃時所有人都團結一心,最終大獲全勝,也先不知道,這叫決心和信念。

在皇帝裏我最喜歡朱元璋,從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貧農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領地一點點的收入囊中,最後建立了明朝,表現出了他過人的能力。

在奸臣裏,我最討厭魏忠賢,沒有他,明朝可能就不會滅亡。這都是因爲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遲滅九族了。

當然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歷史就是是用來借古喻今,告誡後人的。總之,《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3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直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豔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爲基礎。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餘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並沒有看完,但是我已經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餘年發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直被震撼着。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裏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人物,應該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歷痛苦和艱難的磨鍊之後,方纔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鍵在於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判斷,而這也體現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範,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但是,這是他爲了維護鞏固自己的政權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麼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4

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套書叫《明朝那些事兒》,20xx年起在“天涯社區”連載的一篇歷史小說,耗時三年連載完畢。因網絡反響強烈,作者就邊寫作邊集結成書出版發行,據說當時還掀起了明朝熱。

作爲一名普通女子,我也不喜歡歷史,甚至有點厭惡學生時期的歷史課,因爲總是死記硬背那些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如今,就成了一個“歷史盲”。但這本書早有耳聞,於是趁着某次活動,在網上以優惠價買進了這套書。最近,才得空翻閱此書。

當讀到明英宗因聽信王振之言,草率帶兵親征蒙古瓦剌最後導致土木堡之變時,對王振這個死太監恨得咬牙切齒,又爲二十萬明軍慘敗而痛心疾首,也爲明英宗被俘悲憤交加。蒙古也先帶兵大舉進犯北京,爲于謙於危難之中挺身而出誓死保衛京城的勇氣和謀略而振奮,最後卻又因明英宗復位含冤遇害而悲痛,但從此卻成爲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九千歲魏忠賢一手遮天殘害忠良、禍害天下,爲曾經如此輝煌的大明王朝終於走進了最黑暗的時刻而感慨萬千。盧象升求援被拒、彈盡糧絕,明知此戰必敗,依然奔赴戰場與清軍決一死戰、以身報國,卸下盧象升屍體上的盔甲,底下卻是爲父親所穿的麻衣,此時我已淚流滿面……

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甚至是網絡用語,使原本在明朝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作者以史料爲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所以讀此書毫無普通史書般那麼枯燥乏味。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太多歷史人物與故事。相信你讀完此書,必然也會喜歡此書,同時驅使你去讀更多的歷史……(顧治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5

明朝的文官集團十分猖狂,朝政官員、皇帝的私生活,啥都要干預,尤其是言官,沽名釣譽,沒事兒找事兒的太多了。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一個於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匡扶社稷的能臣,事成之後還要被一羣“戰時未見其功,閒時但見其罵”的小人們彈劾,心裏真是憤懣難平。但自古以來最不缺的就是嫉妒心強的小人,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公道自在人心。下次去杭州,一定去于謙祠拜祭下這位在污濁世界裏依然堅守操守的英雄。

當年明月花了很大篇幅寫徐階,說他如何忍辱負重,鬥倒嚴嵩爲自己的恩師夏言報仇,我不敢苟同。嚴嵩掌權20年,下臺的'時候已經86歲高齡,在我看來嚴嵩的倒臺更多來自於氣數已盡,徐階的所爲不過是順應形勢。嚴嵩貪污,徐階也不乾淨;嚴嵩的兒子受賄,徐階的兒子佔地;嚴嵩獨攬大權,徐階也是如此;但嚴嵩怠工,徐階幹活,所以徐階比嚴嵩好得多。可是在嚴嵩掌權的那些年,他未替忠臣言一語、未救百姓於水火,所謂的隱忍等待有什麼意義?相比之下,我更敬佩戚繼光和胡宗憲這類人,在昏暗的世道下竭盡所能尋找救濟天下的方法。

還有張居正,他不是個道德品質多麼高尚的人,他是個缺點很多的俗人。但他靠着自己的天資和努力,好不容易從平民爬到了最高位時,本可以佔土地、聚錢財、養黨羽,趁機搜刮一波,也爲將來留好退路,但他沒有,他選擇了改革(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將矛頭對準了能給他帶來巨大利益的階層,給百姓帶去了福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6

在五年級的時候,我看到班上同學那幾天都捧着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我留意了一下!原來他看着的是一個名叫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我認爲是一部歷史書,一定很難懂。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市圖書館也有這套書,借來看看的。啊!受益匪淺!

《明朝那些事兒》以通俗的方式,很幽默的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講述至明末的幾百年歷史。特別是第五本之《帝國飄搖》,主要講的嚴世蕃入獄,嚴嵩倒臺,一直到明朝將領領導沿海人民一起抗擊逶寇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儘管是明朝從富強走向衰退的過程,但她也是奸臣倒臺,人民生活重新安定的一個階段。特別是打擊日本鬼子侵略的事情,聯想到中國的抗日戰爭的歷史,真的解氣!

一直之前我聽說的都是中國的八年抗日戰爭,原來我們的鄰居國的日本一直在欺負我們中國,殺戮搶劫我們的人民。書中有一句話叫“不打不服”,對日本人的強擄,只有硬起來反抗,把他們打回老家去,一直打到他們服氣,從戚繼光到李舜臣等將領,打得日本人氣焰消滅,狼狽而逃!痛快!我看得很是感動,爲我們中國的前輩們的英雄氣概!

同時《明朝那些事兒》之《帝國飄搖》,語言很幽默詼諧,通俗易懂,很多事情打個比方過了我也很明白了!原來歷史上是這樣爭爭吵吵的!老百姓很辛苦,整天爲生計煩惱!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值得去珍惜!原來我們是這樣的幸福安定!

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去看看。我真的很喜歡這套書,更喜歡這第五部的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7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實與經歷。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法王朝,那些真相隱情,那些明爭暗鬥,那些議論雜說,都是十分精彩的,這都在《明朝那些事》中表現出來。

從一個貧農朱重八,到後來的太祖朱元璋,其間還有一段艱苦的造反過程。我本並不知道其中的過程與艱險,但讀了這套書後,我便了解了包括這段歷史在內的大明二百年的榮華富貴、兇惡奸邪、創立與毀滅。

對於我們而言,史書枯燥而難懂,對我們的興趣不大,但由當年明月創作的《明朝那些事》是有趣生動及通俗易懂的,好像歷史的一幕幕就在我們眼前放映,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歷史是燦爛的,它孕育了許多愛國將士、著名人物;歷史是殘酷的,有許多正義人士爲真理而死,奸詐小人卻一手遮天;歷史也是公正的,因爲到最後一直是正義戰勝邪惡;歷史可以借鑑於當今社會,如今官員的貪污之風,也不是如同古代官員那般?

歷史是篇精彩絕倫的小說。人物、出場及爭鬥都把握得準確、淋漓盡致。八股的死板不能套用它,散文的形散不能把握好它。它也是議論文,古今中外,議論紛紛,衆說一罈,百家爭辯,有多少政治家就是在言官的唾沫星子中倒下的啊!

歷史絕不是單一的黑白色,它如黑白混和的灰,如彩虹五彩的繽紛、真假難辨、興盛衰敗。

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正確地意識到了對待歷史的態度和參考。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篇18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九本,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前7本,有很多的感受,分享一下。

首先,朱元璋不想反,最開始,他是一個乞丐,他只想活下去。但是,當時的元朝的政府太腐敗,地方戰亂四起,他不得不反。不反,也是死,反,還可能生。當只有這個選擇擺在他面前時,他只能選擇反。換作是你,你也只能選擇反。

既然選擇了反,那就只能一路反下去。後來,他面對了很多次九生一生,與陳友諒,張士誠和王保保。但是朱元璋最終還是贏得了天下。這一路下來,並不簡單。

朱棣一開始並不想反,因爲他一開始就是藩王,他有錢,有權,但爲何他還要反?因爲他不反,當時的建文帝也不會放過他。他起兵造反,反了四年,甚至差一點放棄,最終勝利。朱棣每一次戰爭,基本都是身先士卒。

與朱元璋和朱棣相反的,寧王則沒有那麼好運,他想反,但是他並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家。沒有去攻下南京,沒有直接去攻打當時的首都北京。

後面的幾本,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幾位首輔大人之間的鬥爭。徐階打到嚴崇,然後徐階被高拱打倒,然後高拱又被張居正打倒,然後張居正死後也被抄家。

看到裏面各位首輔鬥來鬥去,我看到了人性的惡,也看到了人性的善。

我發現,每位首輔都有他的目的,但是,我也發現,可能前幾頁紙還很牛的人,後幾頁就很慘。比如嚴崇,你能想像,最後他兒子被徐階借皇帝之手殺掉,嚴崇一家被抄家。最後80歲了嚴崇上街討飯。

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我讀到了太多的人性的惡,也讀到了人性的善良。

但歷史其實並不像小孩子感受到的那樣,只有黑與白。中間還有很多灰的部分。

瞭解人性,對於我們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是很有幫助的。

希望大家都來讀完《明朝那些事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