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七年級作文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1

寒假裏,我用了三天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寫的。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

這本書裏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劉備、孔明、關羽、張飛、曹操、劉備之子劉禪。劉備愛民如子,他是個有理想有野心的梟雄,最終成爲蜀國的皇帝。孔明是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傳奇性故事爲世人傳誦,如: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水淹七軍、收姜維……他還發明瞭木牛、流馬等山地運輸工具。關羽這個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內向少言,剛正不厄,重情義重承諾,不爲名利所動;這樣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謂是真英雄,令人欽佩。曾過五關斬六將,無人可擋。但最終因輕敵中了孫權的埋伏。張飛作戰勇猛,性格耿直,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曾在虎牢關一聲吼,嚇退曹軍20萬。他對士兵非常嚴厲,最終死於部下之手。曹操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擅長政治,但是他過於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亂殺人,最終失去天下。在這本書裏,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劉備之子——劉禪,他胸無大志,只知道吃喝玩樂,“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就是他“打造”出來的,最終投降於魏國。到了最後,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將魏改爲晉,三國時代就結束了。

我佩服關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劉備的愛民如子,我更佩服孔明的神機妙算。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勇無謀的人永遠受制於人,而智勇雙全的人才會統治天下。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2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着名、最傑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僞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爲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爲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閱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收益匪淺。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我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它是我國古代着名作家羅貫中寫的,主要講述了三國時期,劉備、孫權、曹操三人通過努力各自創建了蜀、吳、魏三國,三分天下,從而展開了長久的紛爭。後來,由於劉備之子劉蟬整日不務正業,軟弱無能,孫權之孫孫皓大量消耗國家物資,最後都歸降於魏國的司馬炎,被晉國統一的故事。

這本書刻畫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如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諸葛亮了。他原本住在隆中,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相助,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答應出山。諸葛亮出山後對劉備忠心耿耿,多次用計謀打退了魏、吳兩國的進攻,就連臨死前也用計嚇退了魏國的兵馬,他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書中也有許多情節讓我感動,當我讀到劉關張三人打敗呂布時,我爲他們能打敗呂布而感到高興;當我讀到關羽被殺時,不禁爲關羽感謝到難過;當我讀到張飛爲了給關羽報仇卻因打了手下而被殺死時,我巴不得立即進入書中把那兩個手下打死;當我讀到劉蟬整日只知花天酒地,敵軍來到城下時,不僅沒有想到對抗,反而想投降時,我爲蜀國有這樣的君主感到惋惜,又爲蜀國這樣的滅亡而感到遺憾。

讀完《三國演義》後,讓我大開眼見。諸葛亮的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劉備的寬厚仁愛;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深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我希望我長大以後也能像書中的英雄一樣,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幹出一番事業。我相信,只要我從現在開始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就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4

九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我一套半白話版的四大名着。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着中的《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妙筆生花以《三國志》爲基礎,記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刻畫了兩百個多鮮活的人物形象。當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思想在字裏行間穿梭,像身臨其境一樣用心去觸摸那段歷史。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武羣臣爭權奪利,有時候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好像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在講述着一個個或是美麗動聽、或是激動人心的故事,深深地沉浸於故事情節,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也忘記了這是歷史。

三國演義裏面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劉備的善良仁厚,急性子暴脾氣的張飛、英勇善戰的趙雲、還有那個被稱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最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深謀遠慮,扭轉乾坤,呼風喚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啦!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赤壁之戰七擒孟獲……一個連一個的故事讓我有點熱血沸騰,好像自己隨着戰鼓加入了他們的戰爭中,我自己問自己,如果我要在三國時代我會是誰?孫尚香?小喬?貂蟬……哈哈,這是一種猜測而已,生活在這個現代文明的年代裏人們不可能回古代的啦!

讀完《三國演義》,有趣的故事情節,回味無窮的歷史典故深深打動了我。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隨時都在腦海浮現。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我感覺《三國演義》也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寶蓮燈,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還激發着我的鬥志。《三國演義》你是我心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5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沒法執着,有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這首歌很好聽,我在想它到底要告訴我什麼……

擡頭看看窗外,雲灰濛濛的。心情很糟,是的我的考試考砸了。我要學習堅強,堅強是很重要的,也許吧,大家都這麼說。

哼着歌,我打開練習本,是談談曹操。清平之奸賊,亂世之梟雄。比起他我更崇拜“義字當頭”的關羽。我不喜歡一副仁慈樣的劉備,當皇帝的哪一個是仁慈的,不用手段帝位能是他的嗎?被火燒七百里連營就一病不起,堅強這個詞到不適合他。孫權會用人,卻僅僅守着父兄的基業,沒有帝的霸氣。這個曹操很狠,不得不說帝王這個詞在他身上貼切的很!

我拿來《三國演義》尋找曹操的身影,驀地我心頭一觸,原來曹操纔是真英雄!這位大將軍在宛城折軍喪子後痛定思痛;這位漢丞相敗走華容道時嘲笑諸葛亮、周瑜;這位魏王割須棄袍後巧施反間計。連遭挫折卻不忘一統天下的抱負!曹操把堅強演繹到頂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公的詩好不令人痛快。

伸了個懶腰,此時已近黃昏。我好像知道了什麼是堅強,困難打不敗,挫折打不倒這便是堅強。

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的江山是繼承下來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打下來的!”

三國演義的文筆偏向於漢室,正如歌唱的“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亂世之中有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呢?可在這亂世之中卻有真英雄!曹操雖然“奸”,這是作爲軍事家應有的“奸”!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6

前段時間,我讀了古代四大名着之一——《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裏》,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諸葛亮在吳國的時候,周瑜覺得他太厲害了,想方設法想要除掉他,便說軍中缺箭,便叫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可是諸葛亮只要三天就能造出箭來,還下了軍令狀在三天之內造不出十萬支箭來甘願受重罰,說完便告辭了,周瑜聽了,心裏樂開了花。

周瑜手下魯肅去拜見諸葛亮,諸葛亮讓他私拔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人,再在船邊立上成束的草,用青布蓋上,而且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可是,借船給諸葛亮後,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見諸葛亮有反應,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叫魯肅去取箭,還叫人把那二十艘船用鐵索連在一起,向曹操水寨開去。五更時分,船就到了水寨諸葛亮又讓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排開讓將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由於是大霧天氣,曹操不敢出兵,只好射箭。天快要亮時諸葛亮又叫將士們一起喊到:“謝丞相箭!”這時船已經開出去了十多公里了,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諸葛亮回去一清點,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隻箭,還多出了幾萬支呢。這讓周瑜非常生氣。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心眼不要太小,因爲在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看不得別人比他強,諸葛亮就利用這一點來對付周瑜,讓周瑜氣得箭傷裂開。周瑜臨死時長嘆三聲:“既生瑜,何生亮?”,說完就一命嗚呼了。

雖然我很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我最佩服的還是羅貫中能寫出這麼好的作品!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7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想着杜甫的《蜀相》詩,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諸葛亮的忠貞智慧、關羽的神威勇武……,每一個人物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羅貫中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

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一個英雄。他足智多謀,有膽有識,忠心耿耿。他的軍事才能無與倫比。火燒新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智算華容、定計捉張任、智取漢中、巧布八陣圖……偉大的戰役赤壁之戰,諸葛亮立了大功,“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因爲他熟知天文地理,這場戰役才以如此懸殊的力量取得勝利。”空城計”更是絕唱,他知道司馬懿瞭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諸葛亮不僅智慧而且忠貞。他忠於劉備,劉備死後,繼續盡忠於阿斗(劉禪),爲了報答“三顧茅廬”和“臨終託孤”的知遇之恩,他“親理細事,汗流終日”,以至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英傑忠於主公的時代,多少英傑爲了自己的國家獻出了一生,諸葛亮更是一個代表。掩卷沉思中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國家,作爲祖國的花朵的我們從小應該好好學習,刻苦鑽研,長大以後爲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8

昔日,高祖斬白蛇起義,當年的戰場激欲橫飛,戰兒們英勇搏殺,人們之間心機重重,難以猜測。《三國演義》這部名着就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戰爭時期的真實寫照。

想當年,本來一個太平盛世,可是因皇帝懦弱無能,整日遊手好閒,所以民心破碎,那些叛逆之人就趁機造反。卻說半路殺出個“陳咬金”,天公作美,好在當時社會人才濟濟,他們有遠大的抱負,自從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後,他們兄弟三人齊心協力,忠心耿耿,慈悲善良,他們先後招賢納士,有許多俠義之人莫名前來。其中遇見了趙子龍,勇敢質樸的愛國這共同打擊惡勢力,他們一點一點地踏平荊棘,共闖一片天下,話說爲了造就大業,不甘落後的劉備,帶着兩兄弟“三顧茅廬”,不辭辛苦,禮賢下士,也許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天地,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造就大業,曹操屬於魏國人士,因民心散亂,所以領兵攻打各國,他手下精兵蓄銳,謀士多才,所向披靡,聽說劉備得諸葛亮輔助,嫉妒心日益增強,處處針對劉備,卻說劉備得諸葛亮像尊師那樣待他,處處問計與諸葛,使曹操的詭計未曾得逞,講到這,人人都知劉備爲仁義之人,他和兄弟智勇雙備,前面曾打敗董卓,平定中原,曹操也心知杜明,爲此更加痛恨劉備。故事的另外主人公就是孫權,吳主三個人都想獨吞皇位,爲此征戰不休,說來東吳的大都督也是多才多謀,他害怕諸葛亮搶他功勞故此多加陷害,卻未得逞,恨之入骨,從中可見人心之險惡,戰爭就是這樣,整天都是捨命廝殺,勾心鬥角。

全書情節起伏跌啓,故事情節頗有趣味。但是最有代表性的點睛之筆要數火燒赤壁。孔明氣周瑜,以及孔明七擒孟獲了。一一來說,杜牧《銅雀臺杯古詩》詞”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從這裏可以悟出兩點。一點從二喬與東吳人物的關係,諸葛亮激起周瑜心中燃燒的怒火,堅定了他破曹的決心,二點“火燒赤壁”的心肺莫過於東風了,非有東風,絕非難勝,而東風只有諸葛亮能祭,所以破曹首功,當然推諸葛亮,所以足可以見其雄才偉略,但也這是剝奪周瑜的元曲中有隔江鬥智,於是《三國演義》有“三氣周瑜”,不但剝奪了他的東西,簡直把他的性命也結束了,讓人情不自禁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雖然這裏不存在什麼好壞,但終會讓人惆悵迷離。只是針對我個人來說,這部書的情節確實有點戲劇化,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着實令人驚訝,他一寬容大氣服人,也着實讓人感慨萬千。七擒七放孟獲,也屬歷史上乃自古以來的一大奇蹟了。也許某些人會說孔明是個十足的白癡,因爲哪有把嘴邊的食物放回的道理啊?並且是七個來回,這確實讓人難以置信。而我卻說,這也是一種以理制服的方法,你爲別人付出了,貢獻了,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回報你;相反,你只會用”刀槍“來解決問題,只會留下遺憾和仇恨。所以說用這種充滿愛的方式去欣賞或看待一個人,反而可以深入主人公的角度,更加了解他,悟出告訴人們的哲理,這也是我在讀書中所悟出的一大收穫吧!

萬物有其利,必有其害。一般來說,人們都喜歡那些聽話的、乖巧的孩子,而卻忘卻了頑皮的孩子往往思維能力是最敏捷的。所以結合“三國”來說,諸葛亮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所以人們稱之爲“神機妙算”;可卻不知,他幫助劉備創就大業,害死了多少人馬,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民,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人民百姓是無辜的可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罪孽深重”所以他也有不利之處。反而讓人痛恨的曹操,也有他的謀略,如果仔細讀得話,曹操的心胸也不是那麼狹小,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曹操也有他的寬厚仁慈,所以,萬物都有兩面性,要在看見它的利的同時,看見它正確的一面,積極對待。也正有了這些壞人的反襯,才能突出好人的優點。所以說,如果花園裏全都是紅花,沒有綠葉,哪能顯出花的高貴與美麗?

全書以人與人之間的計謀與打仗的輸贏引進,描寫了衆多豪義之士的勇敢與智慧,故事中人物,情節讓人們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儘管它與現實社會遠遠不相同,可是,刻畫以及要表達的中心意象仍然是相同的,名着中董卓與現代的“勢利眼”不是成正比嗎?董卓野心勃勃,見錢眼開的情景此刻彷彿在我眼前浮現,難道現實社會中沒有這樣的現象嗎?官員們有的腐敗最終還是難逃法律這個大網的撈捕;相反,叢書中也有積極的一面:劉、關、張三人之間純真的友誼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孔明的學識淵博,想問題的周密無縫,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五虎大將以及那些愛國將士爲了和平,在戰場上勢死如歸的這種大無畏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是啊,做人(學習)就應該這樣,善於發問,勇於改善。

讀三國,品味三國演義中的風情與豪邁,在我心中豁然開朗。我愛三國中人們身上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愛國之士(熱血男兒)骨子裏所擁有的堅貞不屈!願經過無數人的辛勤勞作之後,這片土地會更美好!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寫的,這本書給我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那我就說幾個來個你們聽聽吧。

其中有一個章節是這樣的:關羽被俘虜後,曹操想把這名虎將佔爲己有,心想關羽可能會像其他將領一樣,貪戀金銀財寶,迷戀於美色,重色輕友的人。便一直厚待他,贈給他不少金子銀子,也送了他許多美女,但關於全都一一退還了。曹操送給關羽的戰袍和新衣裳,他卻將新的穿在舊的裏面,表達自己無論受到再高級的待遇也不會忘記桃園三結義,背叛劉備。打聽到劉備的消息後,關羽立即決定去尋找劉備,他帶上嫂嫂,過了五個關卡,分別是:東嶺關,洛陽關,汜水關,滎陽關以及滑州黃河渡口並斬了曹操六名大將,這就是流傳至今有遠近聞名的著名成語—過五關,斬六將。

這讓我聯想到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我們爲了抵抗日本侵略軍,組成了八路軍。但是傷亡慘重,雖然有些同志在抗日戰爭中死去,但他們是因爲保衛國家而犧牲,是因爲早日趕走日本侵略軍,讓中國人民過上平定,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他們死的光榮。他們,將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永生。可是,也有一些人,因爲覺得抗日戰爭死傷慘重,爲了要活下去,便去給日本侵略軍告密,從此背上了漢奸的名義。他們雖然活着,但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價值。因爲要活下去,背叛了自己的祖國,忘記了是祖國哺育他們長大成人。這兩個事例讓我明白了就算別人給你多大的好處,都不可以像漢奸一樣忘恩負義,這樣纔會體現出你人生的價值。

三國演義,這本書記載了許多歷史故事,每個故事都說明了不同的道理,它就在書裏等待你去發現哦。

初一《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作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