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輪廓線表現螞蟻的結構,並通過頭和身體的方位變化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

2、創造性地想象螞蟻過冬的有趣情景,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張“螞蟻的家”、紅黑藍三色粗細筆。

2、欣賞作品三張:螞蟻搬花生、螞蟻宴會、蟻后生寶寶。

3、展示板背景:螞蟻過冬。

活動過程:

一、導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動物們開始準備過冬了。每種動物都有自己過冬的好辦法。今天我們來做地下考察隊,一起走到地下去訪問小螞蟻。

二、欣賞討論

1、出示背景“螞蟻過冬”。

小螞蟻的家在地下的洞裡,一個螞蟻洞有許多洞穴,四通八達,進出非常方便。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小螞蟻的家裡去看一看,好嗎?

2、開啟一號家。

這是一群工蟻的家,工蟻們在幹什麼呢?(工蟻們在搬一顆花生)小螞蟻搬的花生怎麼這麼大?(因為我們人很大,看上去這顆花生很小,可是小螞蟻很小,看上去這顆花生很大)這麼大一顆花生,工蟻們是怎麼搬的呢?(有的用頭頂,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還有的用手拉)你認為哪個工蟻用的力氣最大?(用頭頂的工蟻)(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螞蟻的身體哪一部分不是用圖形來畫的?(身體部分是用彎彎曲曲的線來畫的)螞蟻有三對足,第一對足是從頭和身體連著的地方長出來的,就像人的手一樣;第二對足是從腰間長出來的;第三對足是從身體下面長出來的。腿是筆直的嗎?(彎彎的,前腿朝後彎,後腿朝前彎。)大家一起用力氣,這群勤勞的工蟻從秋天開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還可以搬什麼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蟲子等)現在家裡的食物堆得滿滿的,足夠螞蟻們吃上一個冬天了。

3、開啟二號家。

這是一群兵蟻的家,兵蟻們正在舉行宴會,它們是怎樣開宴會的呢?(它們坐在桌子邊,有的螞蟻舉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著的螞蟻和站著的有什麼不一樣呢?(坐著的螞蟻第二段身體應該彎彎的,站著的是平平的)(演示頭和第一段身體)畫第二段身體老師也覺得有點難,該怎麼畫小螞蟻才會坐下呢?(幼兒:該把身體橫過來畫)兵蟻的家裡真熱鬧。

4、開啟三號洞穴。

蟻后生小寶寶了,螞蟻家族又添了許多新成員,螞蟻剛出生,蟻后正在照顧小寶寶呢!蟻后、螞蟻過冬。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

2、在購物中學習算賬,懂得貨幣面值的換算。

3、瞭解錢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對錢幣的運用產生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錢幣。(一元的人民幣十張和五元的人民幣兩張)

2、經驗準備:孩子已有一定的數的組成和分解及加法運算的能力。

3、燒烤店和快餐店學習資源中心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談論錢幣——老師出示錢幣,問問孩子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見過?家裡有嗎?它有什麼用?在什麼時候我們要用到錢?請孩子說一說自己身上的衣服、書包、鞋、家裡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2、認識錢幣面值

(1)教師:這些錢幣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2)引導幼兒觀察錢幣,從錢幣的大小、顏色、花紋、數字等方面分辨錢幣。

(3)引導幼兒認識錢幣,如紙幣——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幣——一角、5角、1元。能根據紙幣和硬幣正確的區分。

3、錢幣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師:這兩張錢哪張面值大?買點東西多?

(2)引導幼兒比較1元、5元、10元錢幣面值的大小,知道他們的兌換關係。

(3)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瞭解:5元比1元買到的東西多,10元等於兩個5元。

4、數數多少錢

(1)教師將錢幣隨意組合,引導幼兒觀察並數一數一共多少錢。

(2)多次組合錢幣,引導幼兒數數多少元錢,進一步認識不同面值的錢。

5、付錢的方法

(1)教師出示帶有價格標籤的各種物品,請幼兒取出相應的貨幣,加深幼兒對不同面值人民幣的認識。(操作活動可反覆進行)

(2)引導幼兒發現有不同的付錢方法。

6、分組遊戲活動

(1)場地有各種燒烤用具、物品,上面標有價格,有的幼兒做售貨員,有的幼兒做顧客,讓幼兒學習使用貨幣。

(2)快餐店。

(3)鞏固幼兒對錢幣的認識及應用。

7、師幼共同收拾學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大班的孩子,應該可以養成思辨習慣和能力了。

以下這兩個活動都是讓孩子在矛盾的環境中,通過議論,來養成積極思維的習慣,逐漸體會求異與思辨的樂趣。這對良好學習態度的養成,有直接作用。

內容與要求:

通過對周圍事物變化的瞭解,培養探索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會變化的東西:海綿、氣球、魔方、肥皂粉、粉狀果汁、彩皺紙、水等。

2、四季變化的樹、月亮、房子等圖片。

3、白紙、水彩筆若干。

過程與指導:

一、操作感受

這些東西會變嗎?

(幼兒各自選擇一樣東西,使其發生變化)

二、交流經驗

這些東西是怎麼變的?

(幼兒交流講述自己的發現) 孩子是天,我是雲

三、討論磨合

1、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會變的?

2、生活中有不變的東西嗎?哪些東西是不變的?

(引發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並最後達成共識)

四、遷移記錄

請你把一種會變化的東西是怎麼變的記錄下來,我們把它製作成一本書,取名就叫《會變的世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恆。

2、在操作過程中能積極嘗試,主動學習。

教學準備:

小長方形、三角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手指遊戲《看看誰的小手反應快》

二、進入課題今天老師要小朋友來比一比,看看哪一個的面積大呢?

三、過程

1、提出疑問師:小朋友,老師這裡有兩張紙,你們認為它們是一樣大的嗎?為什麼?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來驗證哪一張大哪一張小嗎?

師:那如果老師給小朋友一些小長方形,你們能利用這些小長方形比較出大和小嗎?

2、利用小長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積守恆概念

1)師:誰來用小長方形試一下?這張紙你用幾個小長方形鋪滿的?然後在試一下另外一張紙,需要多少個小長方形呢?

2)小結:如果兩張紙都用了相同的數量的小長方形,說明它們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鞏固概念。

1)請兩位位小朋友拿5塊小長方形,拼出一個圖案,老師把圖案出示在黑板上。

2)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兩位小朋友拼出來的圖案,他們都是用了幾塊小長方形呢?(5塊)那說明它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嗎?(一樣)

四、遊戲《數格子》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畫好的格子,格子上面畫有不同形狀的圖案,請幼兒來觀察,看看哪一個圖案佔用的面積最大。

五、課堂小結

六、課後延伸請幼兒完成生活數學p16-17頁的`內容。

七、活動結束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比較物體下落的現象,對物體的下落現象感興趣。

2、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物體落下的現象。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智慧蘋果6個、托盤5個、記錄單多於幼兒人數、相同的白紙人手一張、沙包、瓶子、紙杯、水果網、蛋糕盤、小手絹、瓶蓋等若干、彩筆4盒。

活動過程:

一、匯入環節

"這是一個沙包,請你仔細看,它怎麼樣了?"

1、教師操作沙包從空中落下。

2、談話: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什麼東西落下來,它是怎麼落下來的?

3、獎勵1個智慧蘋果

"你們真是一群認真觀察、大膽表現的孩子,獎勵你們1個智慧的蘋果。"

二、挑戰遊戲一-----探索兩種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有什麼不同

1、猜一猜

出示沙包和小手絹,幫助幼兒理解同一高度、同時的含義。

猜一猜,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會怎樣?

2、教師驗證幼兒猜想,引導幼兒觀察它們下落的速度及路線。

3、教師示範在記錄紙上用符號記錄結果。

如:用圓圈代表沙包,正方代表手絹,在它們下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他們下落的樣子與速度。

4、幼兒操作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你們也可以選兩樣不同的東西,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仔細觀察它們落下時有什麼不同,把看到的結果記錄下來。找一個碰不到小朋友的地方試一試。"

5、展示記錄單,學習多種記錄方式。

1)教師提問不明白的地方,請問:xx小朋友,這個表示什麼意思?

2)幼兒間提問

你對誰的記錄不明白,可以向老師剛才那樣提問。

3)小結幼兒的記錄方法。

6、獎勵智慧蘋果

為了表揚你們遵守規則、物歸原位的好習慣,獎勵你們2個智慧的蘋果。

三、挑戰遊戲二----探索相同的紙不同的下落方式。

1、教師示範一張紙飄落,提出問題。

誰能用同樣的紙和我比賽,讓你的落下的和我不一樣。

2、幼兒人手一張進行實驗,教師及時發現有創意的孩子和她比賽,鼓勵其他孩子創新出不同的方法。如:我只和第一位想出不同辦法的小朋友比賽。

3、幼兒回座位,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

4、獎勵3個智慧蘋果

5、為了表揚你們積極動腦,想出與別人不同的辦法去實驗,獎勵獎勵3個智慧蘋果。

四、由智慧蘋果引出牛頓的故事。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隨時觀察物體落下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教師應該去判斷每個幼兒忍受挫折的限度,當幼兒反覆失敗時,適時加以介入幫助、點撥,幫助他們縮短失誤的過程,才會不導致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的消失,為了鍛鍊幼兒的獨立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究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製作的興趣。

2、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在廢棄的材料中尋找探索的激情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難點:幼兒在與感興趣的內容和材料的互動中發現問題、進行探索、動手操作、討論交流,親歷製作的過程,使幼兒初步認識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活動準備】

1、果凍盒,一次性筷子,碗,瓶蓋,剪刀,繪畫紙,粘紙,雙面膠等

2、製作流程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見過小烏龜嗎?它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小烏龜有四隻腳,一個殼,一個頭,一個尾巴,殼上還有花紋。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製作一隻小烏龜?

2、出示材料,讓幼兒探討。

師:老師這邊準備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看看它們能做小烏龜的哪一部分?

幼兒1:泡沫盒可以做小烏龜的殼.

幼兒2:果凍盒可以做小烏龜的頭。

幼兒3:一次性筷子可以做小烏龜的腳

3、教師出示製作流程圖,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制作小烏龜,現在老師這裡有幾張製作小烏龜的圖,請你們看著上面的圖示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材料進行製作,好嗎?

4、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5、大部分幼兒完成了作品後,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小烏龜並進行評價。

6、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教學反思】

幼兒玩具“做中學”為幼兒的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對拓展幼兒思維性,培養幼兒創造力,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社會責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做中學要滿足幼兒求知慾,需要積極為幼兒的教學活動配套充足的物質條件,創設豐富寬鬆的探索環境。幼兒可以自由進入,獨立或合作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究。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在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的基礎上,與幼兒一起去發現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不懂的問題,在這次的《製作小烏龜》的活動中,因為提供的一次性飯盒,碗,果凍盒等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經常見到的, 所以對此幼兒非常非常感興趣,他們先探索這些材料可以製作小烏龜的哪一部分,嘗試了很多材料,最後才找出了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幼兒雖然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但他們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迸發出了探索的激情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在與感興趣的內容和材料的互動中發現問題、進行探索、動手操作、討論交流,親歷製作的過程,幼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旦孩子在製作中遇到問題,這個時候教師的評價對幼兒就非常重要,教師的鼓勵會讓幼兒更加有信心,反之幼兒會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孩子的探究不可能每一次都是成功的,但在孩子的眼裡永遠沒有失敗,關鍵是老師如何對待孩子的失敗,如何將孩子的失敗變為成功,讓孩子敢於在失敗中繼續探究。

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差之別,但在我們老師的眼裡、班上孩子都是能人,都是探究者、成功者。從以上過程中不難發現,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他必須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假設和驗證中,孩子的思維在不斷地發展,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也隨之養成。

幼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作為教師應該去判斷每個幼兒忍受挫折的限度,當幼兒反覆失敗時,適時加以介入幫助、點撥,幫助他們縮短失誤的過程,才會不導致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的消失。

幼兒是天真好動的,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他們就象一個“小小的哥倫布”,每天都在發現著“新大陸”,他們用自己的眼睛、雙手,探索著自然的奧祕、科學的神奇,建構著那一個個讓他們魂牽夢縈的問題。這種好奇與探究,是兒童的天性,那麼,作為教師就要保護兒童的探究慾望,引發他們進行“多解”地操作與思考,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與讚揚,使幼兒的自信越來越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發現兒歌中四種物體的形狀特點。

2、尋找發音相似的音節,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3、體驗雙簧詼諧、幽默的情趣,感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兒歌圖譜

活動過程:

一、找相同,發現兒歌中四種物體的形狀特點。(出示圖片:框、床、牆和樓房)

T: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來欣賞一下。

1、找形狀特點。

T:這是什麼?我們用一個字來說:框。

T:這四樣東西有什麼共同點?(都是長方的)

2、找發音特點。

T:小朋友仔細看看王老師念這四個字的時候嘴巴是什麼樣的?(張得大大的)

3、理解"亮堂堂"的意思。

T:現在我在這四幅圖上加了一樣東西,這個應該怎麼念呢?

T:聽老師來念一遍啊(長方的框,長方的床,長方的牆,長方的樓房亮堂堂)怎麼唸的?

T:誰知道亮堂堂是什麼意思?

T:很溫暖,陽光很充足,很亮,光線很好。

T:剛才我把這個念成了一句話,我們一起念一念。

二、看圖譜學念兒歌。

1、介紹兒歌名字《長方謠》

T:剛才說的四句話其實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做《長方謠》。

2、教師完整念兒歌,請幼兒回憶內容並填充兒歌圖譜。

T:這首《長方謠》的這四張圖我們看過嗎?下面還有三句話沒有圖形,原來他們藏起來了。用我們的小耳朵來把藏起來的兒歌找出來吧。

(老師念兒歌,幼兒找句子。)

T:這裡三句話講得是什麼?

(說出後出示圖譜。重點引導第四句,按照上圖的順序)3、看圖譜念兒歌。

T:我們一起跟著王老師來試試念念看兒歌吧。

T:你覺得哪句說起來有點困難,而且不容易記住?

T: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從小到大排列,練習第四句)

T:閉上眼睛想一想,再來說一說。

4、為兒歌配以簡單的動作,並嘗試邊念邊表演。

(1)教師做一遍動作,幼兒學習

(2)師幼共同表演動作。

5、"我說你做"鞏固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1)師說生做T:我來做你的小嘴巴,你們來做我的小手。

(2)師做生說T:現在交換,我來表演你們來說。

三、遊戲:雙簧形式表演兒歌。

1、請2、3對幼兒上前表演《長方謠》

T:我們玩過的雙簧遊戲還記得嗎?前臉要怎麼樣?()

2、教師示範速度快慢變化帶來的趣味性。

T:老師也來表演,看看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兩遍,第二遍加快)

3、請幼兒示範速度變化帶來的效果。

T:我們一起來試一遍,第二遍的時候加速度。

T:請小朋友來表演,在第二遍的時候記得加速度。(1組)T:剛才小朋友試了一下,速度加快是不是更加有趣了?回到教室裡我們也去試試看,希望你們能夠聲音更大些,表情更好,聲音更響亮。

附兒歌:

《長方謠》長方的框、長方的床,長方的牆,長方的樓房亮堂堂。

請你幫忙想一想:

除了框、床、牆和樓房,還有什麼是長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