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開學季,大一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本文已影響 2.4W人 

大學,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是為人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一年級的大學生,他們處在從中學階段普通教育到大學階段的高等專業教育的轉變時期,由於環境的變化、教學方法的改變以及人際交往的多樣性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在思想、生活和學習諸多方面不適應,因此充分了解大一新生在生活、學習和心理方面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新生儘快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便成為了高校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開學季,大一新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一、新生不適的表現

(一)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目標迷失

一直以來,考上大學就是大一新生的目標,這也是他們中小學階段奮鬥的最大動力。而現在目標實現了,進入大學後,新的目標沒有樹立,學習生活失去了重心,沒有了動力,就會出現情緒低落,茫然彷徨的現象。還有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對大學生活以及環境抱有着無限的憧憬,在他們心目中,大學生活是美好的、無拘無束的、浪漫的,等到進入學校以後,他們發現現實的大學和想象的大學有所不同,這種反差又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失落感。

(二)社會角色變化上的不適應

新生在當地的高中階段,在學校基本都是榜樣、學習成績都是班中的皎皎者,自信心強。而進入大學後,都重新走到同一個平台,羣英薈萃,強手如林,從高中的階段的優秀學生到一個普通的學生,失去了昔日同學的羨慕、老師的青睞、父母的照料,心理上必然產生一種失落感;並且在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中,看到身邊的同學有的能説會道,有的吹拉彈唱等,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挑戰,自信心倍受打擊。

(三)生活環境的改變

中學為升學率而造成緊張的生活環境,大學卻是自主的生活環境,絕大多數新生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平時只需專心搞好學習就行,這些新生早已習慣了父母的呵護與關愛,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而進入大學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突然產生一種陌生的感覺,入學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都特別想念家,學校距家近的可以在國慶節回家重温一下熟悉的家鄉,但距家遠的只能在電話裏跟家裏訴説思念之情。許多學生面臨的是孤身一人在外地求學,導致其不適應集體住宿生活、不同的人對食宿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標準等現象,很難適應獨立自主的生活現狀。

(四)學習方式的改變

由於一級年的新生剛進入大學,許多同學尚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熟悉大學的學習規律,未能及時找到行之有效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方面表現為:對大學的上課時間少,自主時間多不適應;由中學時期單純的基礎課學習到大學的專業知識學習的轉變不適應;面對課程速度快,內容廣,理論深且要自我督促的學習現狀不如中學具體直觀不適應;對由中學的死記硬背到大學強調加強理解不適應;對中學時代老師的監督學習到大學的課上記筆記、課下自主學習不適應等。

(五)人際交往的困惑

在中學階段人際交往同學習相比較,更多的偏向於學習,同學之間的交際相對較淡。但在大學生活中人際交往卻是很重要的,擅於交際的同學,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更易於融人社會。孤身一人在外地求學,面對並不熟悉的一切,新生們很容易產生迷惑與疑慮的情緒,嚴重影響了新生的正常生活,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發展。

  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對策

對於剛踏進大學門口的新生來説,幫助他們儘快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對於他們的人生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引導大一新生樹立良好、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使他們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早日融入到集體當中,成為每個學生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探討一年級大學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對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入學教育,幫助新生確立新的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

沒有奮鬥目標就沒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上大學以前,學生們的目標比較明確――高考,而進了大學後發現目標突然沒有了,於是開始迷茫,導致心理落差,為幫助大一新生儘快適應新環境,以至於會影響到自己的學業,我們應引導他們儘快確立大學時期的奮鬥目標和的人生目標,因此我們在幫助新生建立和發展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還要從輔導員、班主任和同學等各方力量幫助新生增強自信心,促進新生儘快完成角色轉變、明確目標。

大一新生入學後,我們應當利用參加軍訓的時間,集中進行校史、校訓、校規校紀、行為規範的教育,再通過對舉辦新生入學教育、年級大會、新生説明會等活動,使其儘快熟悉周圍環境、瞭解學校的歷史及發展情況、學校的校風校紀和精神理念、專業的介紹、國防教育、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等知識。鼓勵新生積極思考應該怎麼度過大學生活,應該主動去“上大學”,而不是被動的“被大學上”,通過各種講座及活動,引導新生根據高校的培養目標,並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重新制訂適合自己發展的遠大目標,並通過在校期間的短期目標來逐一實現,比如:成績爭做專業前幾名、一次性通過四六級、努力過計算機等級考試、參加校級、國家級各科競賽等目標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培養新生實事求事、勤奮刻苦的精神。

(二)通過舉辦學習經驗交流會,幫助新生儘快地適應大學學習

由於新生們一直保持初、高中教育的思維模式,在中學的學習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因此我們教育人員應主動幫助和引導大一新生制定出大學的學習計劃,明確出學生在大學中的奮鬥目標。針對學習狀態低迷的同學,我們應該重點注意,讓學生看到未來的形勢,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不僅要教他們“為什麼學”,還要教會他們“怎樣學”,如大學裏主要靠自覺,大量的課餘時間靠自己安排;大學老師只是輔佐引導同學們去學習知識;學習不能僅限於聽課和看教材,應多與同學、老師交流和溝通;多跑跑圖書館查閲相關資料;也可以請教高年級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介紹一些學習經驗。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要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嘗試着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三)促使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交往是大學培養大學生的一個重要任務。大學是以集體生活為特徵的,來自五湖四海、興趣愛好各異、生活習慣不同的同學共同生活,難免產生人際關係上的矛盾,尤其對許多沒有過住校經驗的大一新生而言,這是個很大的變化。由於大學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師的制約,交往的範圍擴大,但是心理的閉鎖性特點使得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交往不如中學融洽,處理人際關係相對困難。

培養新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應當適時地組織多種形式的團體活動,如文藝、體育、演講、辯論等,為同學們提供了充分交流、溝通的平台,讓新生在活動與交往中增加了解,也使得每個同學都能有機會表現自己的長處,感受到集體及其成員的熱情,從而增強人際交往的信心。在與新同學的交往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形成尊重別人,真誠交往的人際交往原則。引導新生增強人際交往信心,勇於展示自己的長處,使他們在積極接納別人的同時也使自己被別人接納。

(四)培養新生心理適應能力

首先,我們要充分認識大學新生心理問題的複雜性、多變性、時代性和獨特性,認清新時期新生心理素質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大學生面對新環境、新生活的所帶來的不適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引導大學生構建開放、成熟、穩健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心理的良性轉變,保持身心愉快、健康、順利地投入學習中去,為以後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做準備。

其次,還要引導、鼓勵大學新生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承受挫折的能力,100%的成功=2O%的IQ+80%的(EQ+AQ),而這裏的AQ指的是逆商,即能夠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在鼓勵新生積極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來適應新環境的同時,還應儘量調動起他們的積極主觀的能動性,通過與老師、同學等相關人員的溝通協調,努力為自己創造更加適宜的環境,將消極適應與積極適應並用,使自身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總之,大一新生能否儘快適應大學生活直接關係到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以及將來的發展,針對大一新生的特點,採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使他們走過人生的第一個過渡期,健康成長,為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創造良好的條件。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