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本文已影響 2.03W人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5篇)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

11月9日,有幸在湛江市第二中學參加了湛江市鄉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已立冬的湛江,仍是和風暖陽,美好的天氣、美麗的二中使我們求知學習的心情更加美好了!

8時30分,在主持人薑桂芳老師的温馨提示下,所有培訓的老師在二中操場集中參加開班典禮。出席典禮的領導有湛江市教師繼續教育中心段亞東主任、湛江市第二中學李小鋒副校長、嶺南師範學院李繼波博士。李校長對學員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湛二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特色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段主任以詳實的數據指出了鄉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希望學員們能珍惜學習機會,學有所得。段主任激情四射的講話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學習之旅充滿了期待。

簡短的開班典禮後,學員們按分班回到教室。李繼波博士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講座是《專注力與情緒穩定性——基於正念的干預》。李博士先是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現在最奢侈的事情是什麼?”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而我內心的回答是: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用管,好好睡上一覺!李博士的答案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單純地、温和地和自己呆一會兒。接着,李博士讓大家跟着音樂做了一個放鬆練習,大家舒服得昏昏欲睡。是啊!在這快速發展的大時代,你有多久沒能這樣放空思想、放鬆心情讓自個單純地呆一會兒了。李博士又以坐飛機發生緊急情況母子戴氧氣罩為例,讓學員們明白了正念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照顧好自己是照顧好別人的根本。他生動地詮釋了“念”字——讓心回到今天、回到當下。你的身體在這裏,你的心在哪裏呢?想着昨天,糾結過去,會讓人感到抑鬱;而過分想明天,擔憂未來,則會讓人感到焦慮;此刻,現在最好,應專注於當下。如何才能做到“要活在當下”?正念是一種工具,一種方法,能教會我們如何真正做到這點。接着,李博士通過豐富的案例讓大家理解正念的定義、作用,通過不同的訓練讓大家體驗正念的方法、效果。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如何運用正念於教育”,李博士給大家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練習,如打開感官之門的“空中的聲音”、“神祕袋”、“小狗的鼻子”,訓練內在身體的“吹氣球”、“種子變大樹”,訓練情緒、想法的“小小助推器”、“頭腦中的小聲音”等等。這些富有童趣的正念練習能讓學生提高專注力,提升煩亂時的平靜能力、衝動控制、對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最後,李博士給大家推薦了幾本關於正念的學習書籍,以卡巴金的“你已然完整,本已美麗。追求的一切,你早已擁有。”結束了本次的講座。李博士的講座為我們打開了瞭解“正念”的大門,讓我們懂得可用正念去修煉自己、提升自己,更好地生活、工作。兩個小時居然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學員們回味無窮,唯感遺憾的就是給李博士講課的時間太短了,否則有關正念的更多知識我們還能細細去了解。

下午,薑桂芳老師給學員們帶來的是一場非常接地氣的講座——《高效溝通技巧》。與李博士不謀而合的是,姜老師也是用問題拉開了本次講座的序幕。“您還記得最近一次找學生談話是什麼時候?您和學生當時説了什麼……”學員們紛紛陷入回憶當中。姜老師聯繫實際分析了談話與溝通的區別,又從“職業人成功的要素”(態度、知識、技巧)巧妙導入溝通的定義。要做到高效溝通,首先要了解溝通的人際風格。常見的人際風格溝通主要有四類:分析型、支配型、和藹型和表達型,姜老師通過生動的例子讓我們瞭解了不同人際風格溝通的特點。從對待孩子開關櫃門,家人與姜老師不同的溝通處理方式對比中,我們體會到了傳統的溝通方式與高效的溝通方式的區別;從姜老師對待孩子類似早戀問題的溝通處理中,我們明白了高效溝通的步驟;從姜老師的班規“先告訴我”以及對學生“網癮”問題的溝通處理中,我們窺視到了高效溝通的祕訣……以處理生活、工作中司空見慣卻又頗棘手的問題為例,姜老師侃侃而談,高超的溝通技巧使得問題迎刃而解,令人佩服!我們常為工作中無法與某些學生溝通而煩惱,而姜老師生動鮮活的講座可謂是冬日的暖陽,照亮了我們疑惑的心房。

美好的一天以滿載而歸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以正念修煉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從而更好地照顧好身邊的人;常運用同理心,掌握高效溝通的技巧,拉近心與心的交流,相信我們與學生、家人甚至陌生人的相處都能變得更加融洽!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21日至22日,我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老實説,我去之前真的有點猶豫,甚至有點抱怨。當時想,我又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去能有多少收穫呢?怕是一種折騰吧!然而培訓完,我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感受:不虛此行。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顆心,每顆心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反覆着摸,耐人尋味。的確,每個人的內心是廣闊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豐富而神祕的內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內心世界何嘗不是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呢?我們只有從“心”抓起,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思想的引領

通過良辰教授的講解,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能平衡過去。

聽了良辰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並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包容和幫助的對象,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我們老師應該不嫌棄他們,而且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症下藥”時,就能耐下心來想辦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動干戈。如此一來,我們教師的心理問題不是也緩解了嗎?另外,對我們的具體行動也很有指導性。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新時代人才是學校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也是學生今後全面發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礎。作為教師,應該首當其衝去為他們做些什麼。

二、意識的呼喚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教師的事,它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學生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

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健康的人。

三、心靈的歸因

幫助學生確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擁有健康心理和快樂生活的關鍵。因此坦然地自我悦納,即以積極、讚賞的態度來接受自己,並設法消除各種附加於上的“不良信息”,不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只有在心理上承認和接受了自己,才能進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歡自己。我們在生活中總有如意和不如意,但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同樣有半杯水,消極者説:“我只剩下了半杯水。”積極者説:“我還有半杯!”同樣擁有,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與價值判斷,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教師要時時給學生一個積極進取的心理暗示,告訴他們:我相信我能行,加油!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在我的心理卻激起了層層漣漪。我相信這次培訓給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3

通過2個小時培訓,我學到了許多方面的知識,使我對自己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好的心情是培養出來的,培養好心情就是播種心田。既要播種施肥,也要除草除蟲。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幸福就是一種心態,只要我們始終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自己認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也其樂無窮。老師們,讓我們一起播種美麗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吧。

由衷感謝教育部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每位教師都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匪淺。

本次培訓按照遠程研討與課程資源等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積極展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實現了教師與課程專家的面對面交流,既利於課程專家的專業引領,更利於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培訓主體的作用,將理論指導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專家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培訓中,講座、課例、網絡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穎、豐富的形式,為參訓教師打開了一扇學科理念、理論、實踐活動的窗口,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

課程內容實在,培訓檔次高,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培訓內容對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特別有針對性,各位專家的講解使我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感覺這次培訓比以往的培訓都好,我們從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本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通過這一週的培訓,我發現了自身視野之侷限,猶如井底之蛙。我隨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陳舊僵化的理念,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完整的社會人,不僅僅是接受知識,還需要我們瞭解學生成長需求,創造各種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條件。培訓是我更進一步地明白了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角色。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

通過學習,讓我茅塞頓開。我深深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時代同行。我們的課堂變革與學校變革,都與社會變革血脈相連。通過學習,我的思維方法與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轉換。希望今後的我能夠立足課堂,跨越時空,讓我的課堂更能體現時代性和社會性。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4

寒假我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培訓過程中,就厭學、網癮、早戀等問題展開討論,讓我受益匪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當今社會的教育工作中佔有很大的地位,那麼如何看待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又如何就學生的心理去開展各項工作?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

在學校裏,每個學生的都有着自己不一樣的地方,有的個性十足,有的卻沉默不語。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只對學習好的學生加以培養而忽視了對後進生的關心,那麼這算是教育工作的一個失敗。每個學生都渴望被關心,被重視,得到別人的肯定。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學生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温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特為重要。特別在對後進生的培養,在瞭解了學生的心理活動後,我們可以對症下藥,引導其走向更好的轉變方向。其實並不是每個所謂的調皮學生都一無是處,每個身上都有着自己的優點,我們應該從他們的優點出發,為了創造機會,讓他們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樹立信心,相信這些學生也會有好的成就出現。同時,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先備人再備課,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不同特點,儘量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在進步,這樣也就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建立良好的工作心理

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每個老師在教育工作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更不可帶着情緒工作。所以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這次的心理培訓課讓我感受很深,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面,爭取業績進入一個新的台階!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5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方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潛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潛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構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超多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潛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能夠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料。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資料及途徑,探索並構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樣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忙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用心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潛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職責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務必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6

聽了本次心理健康的專題系列講座,使我更進一步理解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聽評課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是個體的一種持續的積極的內部狀態,個體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並充分發揮其身心的各種潛能,在應付各種問題和環境時更多表現出積極的傾向。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體育鍛煉通常是指那些有計劃、有規律、重複性的以增強體能為目的的身體活動。“無身體疾病即是健康”的生物健康觀已經不再是公眾認可的健康標準,取而代之的以“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為基礎的健康觀。

對於專業從事體育工作的我來説,體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中發揮作用更大。體育運動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為方式,因此也能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活動,心理健康發展,必須以正常健康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為重要條件。

通過《團體心理輔導》一課充分證明遊戲和競技體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價值:(1)能增強安全感和自發性;(2)能提高獨立性;(3)能解除緊張;(4)有助於形成友誼;(5)能提高自己的價值觀。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運動相比,無論內容和形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滿足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較短的反應潛伏期、良好的運動距離知覺和運動速度知覺;又如籃球中的帶球上籃,由於要了解隊員位置,要求有較大的注意範圍,又要防止對方攔劫,需要善於分配注意。幾乎任何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員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就一個籃球比賽中既要帶球前進,人的自然發展水平來説,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學生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説,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心理的發展。

今後在學校應該着力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習慣,引導學生關注內心積極的因素。體育課上應該從關注學生積極情緒入手,打造積極的心理習慣,幫助學生從消極情緒中找積極的一面。當學生遇到挫折時,體育教師應該引導其向積極一面思考,勇於面對生活,這樣才會使學生有更大的動力投入後面的學習。因此,養成積極的心理習慣有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體育教師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只有自身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傳授給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學生更願意與這樣的老師交流,表露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激發體育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能。體育教師只有通過不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開發心理潛能,學生才能超越不健康的心理,培養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樹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心理,才能自覺地投入到體育教學中來,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7

此次,我再次學習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深深感受到教師心理健康對於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是一個普通的社會人、自然人,也同樣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因為教師要用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而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源於教師的心理健康。而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一)讓教師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一個心理健康教師應具有的特點。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並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優點,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相應的尊重。

(二)不斷改善教師的心理環境:

一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對幼兒感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反之,當一個教師的心理環境處於消極狀態,她的情緒、教育行為就會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在工作評價方面,重視客觀、公開、公平、公正,為教師積極地工作創設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注意將“獎懲性評價”逐步轉變為“發展性評價”,使每位教師看到自己每個階段的進步與發展,讓教師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從而激勵教師不斷努力進取。

(三)重視改進教師人際關係:

教師與其他各行各業的人一樣,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之中。幼兒教師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教師與幼兒、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等之間的關係。這些人際關係構成了教師工作、生活的特殊環境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教師與家長是“平等”的,他們是“教育的合作伙伴”;領導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是同一條戰豪裏的“戰友”。教師要用兒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兒,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教師之間應建立互幫互學制度,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形成一個團結、健康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教師的心態處於“平穩”的狀態。

(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防衞:

雖然學生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較單純,園內的人際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並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所困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應該開展心理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講座,組織一些社會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8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和其它職業一樣需要心理疏導。教育是一門藝術,它和生活一樣,不論酸甜苦辣、不論喜怒哀樂都必須去面對去接受。生活需要修行,教育也是一樣的需要修行。

通過這學期學校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我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需要教師經常檢查自己、反思自己。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

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知道了教師必須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質工作,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9

這次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二、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為學習,為人際關係等等,且有增長的勢頭,這就説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所以,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這一課程越是學習,我越是感覺自己對很多知識的瞭解還很膚淺,我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同時我也希望這樣的培訓能夠堅持進行下去,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水平。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0

8月22日——8月26日,我在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光澤縣首期小學村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培訓,期間認真聆聽了黃國才、黃英琳、黃淙濱、官紅梅等老師的講授,受益匪淺,感受頗深,反思如下:

一、加強了學習

以前培訓也較多,對新課改也有一定的認識,但通過這次培訓,我才發現自己的認識不繫統、不全面。特別是黃國才老師的《小學教師做研究寫論文與專業成長》《在教學實踐中改進教學,在改進教學中提升境界》、黃英琳老師的《農村小學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思考與策略》,黃淙濱老師的《幸福人教幸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加強了學習,學到了知識。

我特別喜歡黃淙濱老師關於幸福的言論:早上想上班,晚上想回家,一定的活動是生理幸福的必要。是啊,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穫幸福。我想,我會在今天的工作中享受着教育的幸福,把一堂課精彩地演繹,把每一句話精心地鍛造,把校園變成追求卓越的教育夢工地。,你的那一杯杯清涼的水滋潤着我的心房;你的那一絲絲微笑讓我懂得了享受教育的快樂幸福,你的那一一句親切的話語為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如果讓我給你評個級,我會毫不猶豫地寫上“優”。

實驗小學林遐老師的《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我學到了許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

(1)把孩子的學習以外的事放在心上。

(2)賞識學生是良方。

(3)講究批評的方式。

李坊中小的曾立軍老師讓我明白了片斷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教學方法。

二、找到了差距

培訓其實是一個反思、進步的過程,與授課老師所講的標準、與優秀老師、與教學大師相比,自身不足很明顯。今後只有快馬加鞭,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才能不虛此次培訓。

三、解決了一些不惑

當老師的確有些問題總解決不好,我也一樣,如新理念的實施,怎樣減輕壓力,當好老師等問題也讓我困惑不解,這次培訓使我在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認識,解決了很多疑惑。

華美英教師談到在古詩“初聞涕淚滿衣裳”教學中,“裳”的讀音為“cháng”,而我們日常教學中卻讀成了輕聲,聽了這堂課後我受益匪淺。

四、作了反思

通過培訓,我認識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一定離不開反思。反思讓我認識了自身在教育教學上的不足,反思也讓我認識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好一名教師。作為語文教師,不是隻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強自身修養。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教師與作者及學生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上,通過交流來感受對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薰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師要身正為範。在言行上要有風度。言的風度即指教師的語言有感染力,這主要包括語言的運用和表達上要有藝術性。“行”的風度主要一點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行為的表率。最後,語文教師要學高為師,有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

好的語文教師是一座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橋。在教學中,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並把這些知識遷移,運用到自身發展中去,教師這座橋就是為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汲取知識養分而鋪設的一條通道。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運用好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給學生髮揮的餘地。同時也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教材交流。也就是説,教師應該是學生與教材聯繫的紐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出現,而不是主導者。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1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在享受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同時,健康問題已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為心理疾病輕身離開人世,讓人痛心疾首,因此心理將康教育這門學問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花季少年,我們必須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呵護祖國的花朵為己任,為學生的心靈打開一扇明亮的窗。

5月11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縣心理健康教育協會年會,並聆聽了師大心理專家教授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年會上方局長作了簡要講話,強調此次年會的重要性,並對參訓教師提出了期望。接着校長總結了20年度心理健康協會工作,他從背景和人員進行了介紹,還特別提到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上升為品質問題和道理問題,並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展望,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範疇。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協會教師的工作,還應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職責。趙老師、新會長吳、廖老師紛紛暢談在心協工作的點滴收穫和美好展望,其中廖老師提出了“德育導師制”,每週德育導師要和3~5位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心情愉悦,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最讓我受益的是聆聽了師大心理專家#教授的《青春飛揚,狂飆突進,驕傲自戀的00後》講座。#教授今年已經67歲,可她卻是站在台上講座,時間長達2個半小時,不由得讓我們敬佩,她的激情和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了#教授思想的深邃和火熱的激情。#教授主要講述了青春期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高發期,詳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症狀、危害和可防控,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要早發現早治療,耽誤不得。小學階段是學生多動症的高發期,主要特徵表現為注意力缺失、多動、易衝動。#教授還為我分享了許多得病孩子的案例,呼籲我們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動態,經常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發現學生有心理疾病症狀就要及時尋求藥物治療。最後#教授以實例讓我們明白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只要配合治療,是可以治療的,如美國游泳冠軍菲爾普斯就是多動症患者,1994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雖然是心理疾病患者,但他們積極治療,控制病情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參加此次培訓,聆聽了#教授的精彩講座後,深深覺得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我們應該做一名健康的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他們自由描繪、哪怕是塗鴉;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中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明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又不畏懼心理健康疾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2

最近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各個老師的講課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負面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

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3

16、17日兩天,在貴陽市第六中學舉行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方法創新”培訓班。作為班主任的我和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學習。專家們的報告,內容精彩生動,個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時常迎來陣陣掌聲。可掌聲之餘,更多引發的是大家對自身常規教育與管理的感慨和共鳴。

一、把最大的煩惱變成最大的樂趣。

張久祥教授以“把最大的煩惱變成最大的樂趣”的主題報告,結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諮詢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通過典型案例分別從“什麼是煩惱”“煩惱一定是還的嗎?”,幾個方面分析,如何把煩惱變成樂趣。

二、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

鄭學志老師的“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專題報告,詳細的介紹了班主任應如何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這是做好班級工作的必需條件。就班主任如何與家長聯繫溝通的問題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服務意識

2、有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識

3、與家長聯繫溝通要有理性的意識

4、與學生交往時應多考慮家長所處的困難,多提管理孩子的建通過專題報告,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説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説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4

xxxx年5月,我有幸參加了海口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專業專題培訓。通過培訓,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我來説,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以及對於未來的一些所思所想。

一、教師本身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比如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等狀態。出現考試焦慮,考試沒考好,做了錯事或受了老師批評,不公正待遇,與同學之間矛盾等。一般來説,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老師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脱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作為一名教師,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本次學習涉及的案例和青少年人格構建讓我從新思考教育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温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通過本次心理學習,我明白了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做基墊,自如的交往能力為橋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充分的知識儲備為先導,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為理念,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5

中小學教師承擔着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小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當前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還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療醫生。教師的工作就是研究學生個性規律,按其獨特的規律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 “ 陽光 ”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最顯著的表現是,難以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大多不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更不會根據這些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甚至有的教師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長差異,使用過激語言,冷淡對待成績落後的學生,致使學生心理受到傷害。教師的不健康心理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害於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消極、暴躁、緊張的心理傾向會被學生仿效,最終潛移默化地演變為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輕者表現為無故遷怒、惡語謾罵、以罰代教等等,嚴重者則發生虐打學生致殘致死的極端行為。

那麼,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師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產生心理問題呢?我粗淺的把它歸納為:教師心理問題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師無法對來自社會、家長、學校的壓力有效應對,就容易產生心理行為問題,從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現象的發生。在當前鉅變的社會和教育改革的環境下,家長和社會比以前任何時候對學校尤其是對教師的期望都高,要求過多,因此賦予教師很多的角色,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當前環境下,社會要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 1 )要根據一定社會規定的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特點培養人才,他便擔負起社會的代表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的角色。( 2 )要在教書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針對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 3 )還要言傳身教,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他需要擔當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與學生進行全身心的接觸。( 4 )從實際需要出發,培養當前和未來需要的實用人才,希望教師能成為研究者和人際關係的協調者等等。

教師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往往是以上諸多之類的社會、家長寄予教師過高的期望,賦予教師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師產生角色衝突,從而引起了心理問題。

首先是社會、家長對教師角色互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衝突。

一方面在考試評價制度、課程、中高考制度沒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長對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會對高升學率、高學歷的要求,以及對教育投入和教學資源的不足,迫使教師不敢過多考慮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而以最高效方法,將最標準答案最直接向學生灌輸,以提高課堂效率,獲取應試高分。另一方面,社會也清楚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主要是靠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動力,他們又抨擊應試教育,要求實施以發展創造力和個性的素質教育。因此,中小學教師處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夾縫中,腹背受敵,尷尬不堪。

其次,教師自身利益與教師的角色責任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現代社會的一員,他和別人一樣,有體驗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師角色卻要求與特定的學生維持一種持久(一學年或一屆的時間,而且很慢很難出成果)的關係,這樣就必須使教師較持久地投身於一種特定的情景。但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總想去找一個工作條件、福利條件更好的學校執教。希望自己經濟上豐裕,並且社會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這種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選擇的衝突中,育人者和個人事業成功者的角色衝突,必然使部分教師惶惶不安,對自身工作不滿,直到對教育工作產生厭倦、輕視的心理。

再次,教師偏低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與教師職業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衝突。

新時代要求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而且還是心理工作者、學者、專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教師這個角色確實是不好當的,尤其社會上還存在對教育事業的不理解和對教師的偏見,教師經濟待遇和職業地位偏低,使教師心理感到不平衡,發牢騷,逐漸失去對教師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還有教師角色定勢的衝突,以及教師角色的彌散性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知識的權威者和傳授者。但事實上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教師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學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師有時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教師權威受到挑戰,教師心理受到衝擊。教師們強調的誠信、真實、寬容和遵紀守法,往往被學生以大量的欺詐性的商業廣告和某些靠違法、狡詐而發達的成名商人的事實駁得體無完膚,以至教師對如何扮演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產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為、態度和價值觀等廣泛的責任裏,很難甚至無法證明取得什麼成就。許多成果的“無形性”,使教師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們的工作是一個無底洞,似乎永遠做不完,永遠看不到盡頭,從而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甚至對教師職業失去興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進。又因為教師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這種職業的神聖感在客觀上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如此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便會導致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鬱症和失眠等等時有發生。據報載,青島市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在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於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後竟抓住學生的手在牆上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多年累積下來的“ 心理疲憊素 ” 併發所致。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規律: 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過分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 “ 好老師成惡人 ” 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及自我調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出現偏差。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節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對教師而言,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負擔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問題就如同常見病 “ 感冒 ” 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教師也不例外,因為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現實問題。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 “ 零存整取 ” 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