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問答

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案?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教學目標】

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案?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腫脹、叮囑,恐懼、驪歌、花圃”等詞的讀音和字形並能正確運用。

⑵掌握作者、作品等相關資料。

2、能力目標:

⑴找出本文的插敘部分和伏筆,逐步提高閱讀記敘文的能力。

⑵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3、情感目標: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中有愛的深情,並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啓示,從而更深刻地認識生活,體味親情、理解親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父親對“我”的深情。

2、學習本文的插敘手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標題“爸爸的花兒落了”的象徵意義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揣摩文中的伏筆,理解文章含蓄的表達。

教學設計思路】

1、朗讀法:

教師宜引導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情感,自然能夠體會文章的感情。其次,通過讀,區分文章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是如何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的脈絡,整體上把握課文

2、美點尋蹤法:

尊重學生欣賞主體的地位,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品析鑑賞文章的美點。如結構美、含蓄美、情感美、語言美等,教師可適當點撥,但不可越俎代庖。

3、延伸拓展法:

重個人體驗,重真情表白,重情感共鳴,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成長。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歌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1、設計一:

童年因美好而令人難忘,童年也因不幸而令人傷神。讓我們走進林海音的記憶中,和她一起分享緬懷童年的心情。

2、設計二:

親情,是人類情感中崇高溫馨的部分,因此歷來是文學作品歌詠不輟的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體會深沉博大、純樸真摯的父愛。

3、設計三:

多媒體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片頭、主題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學生隨聲歌唱)

這是一首告別的歌,這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選自《城南舊事》(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1、林海音:

1983年,《城南舊事》被大陸著名導演吳貽弓搬上銀幕。那份美麗、感人的鄉愁和情思打動了當時大陸的每一位觀衆,影片上映後,林海音在大陸家喻戶曉。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都記得林海音並且有更多的人在認識、瞭解、閱讀林海音,因爲她的作品中蘊涵着她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那種淡淡的哀愁與濃濃的思鄉情懷可以感動任何一個閱讀她的作品的人。林海音的女兒夏祖麗說,母親喜歡別人稱讚她比“北平人還北平人”。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回到日本侵佔下的臺灣,其父林煥文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在北京生活期間即開始展露出細心觀察生活的特點,並且已經能夠寫出相當流暢的文章。林海音在北京學習、生活直至1948年返回臺灣。在北京度過的二十五年時間,被她稱作“金色年代,可以和故宮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衚衕、四合院,西山腳下的毛驢,以及脖子上掛着鈴鐺的駱駝……這些影像都給了她創作的靈感。20世紀50年代至今,林海音已經出版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等共四十三部。她以童年經歷爲藍本創作的《城南舊事》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出版。林海音這樣評價自己在臺北寫就的回憶北京的系列作品:“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2、《城南舊事》簡介:

20世紀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爲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學生快速閱讀文字資料,瞭解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加強對文章的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播放《城南舊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一段畫面,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知文意。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積累以下詞語。

多媒體顯示:

⑴辨讀音:

腫脹(zhànɡ)叮囑(zhǔ)皺眉 (zhòu)

驪歌(lí)僱(gù)花圃 (pǔ)

⑵辨字形:

玉 zān(簪)花雞毛 dǎn(撣)子氣 xiū xiū(咻咻)

2、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對文章圈點勾畫,找出記敘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

3、教師選三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述課文。

(注:教師暫且不做評價,學生能概述,初步感知文意的要求也就達到了)

四、品味鑑賞,美點尋蹤

1、教師要求學生精讀課文,以文章留給自己的最初印象爲話題,同桌之間交流閱讀體驗,然後選幾位同學面向全班交流,其餘同學評價。

2、教師歸納學生的看法,以板書提示課文美點所在。

板書如下:

情感美結構美語言美

五、師生共同賞析課文的情感美

1、教師設計相關題目,指導學生品味賞析課文純樸真摯的父愛:

多媒體顯示:

⑴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⑵重點品讀“我”賴牀遲到一事,其中表現了爸爸什麼樣的情感態度?

⑶請篩選小說中“爸爸”的語言,試品析它們表明了爸爸對女兒怎樣的深情。

2、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教師提示學生應從具體的事情中去感知,切忌架空分析,空洞說教。)

3、任選幾位同學發言,其餘同學點評:

明確:

⑴爸爸是個“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可親可敬的人。他讓孩子到銀行匯款,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能闖過去。爸爸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教師提示:要分析好爸爸這一人物形象,必須要認真閱讀課文,從具體事情的記敘中,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中去感知,不要“管中窺豹”)

⑵從爸爸不讓“我”上學遲到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爸爸多年對子女的嚴厲管教,對子女真誠的愛。孩子賴牀逃學,“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牀頭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角,從牀上打到牀下”,這確是夠狠的了。但出人意外,在“我”上學之後,爸爸竟到學校看“我”來了,“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夾花襖。他遞給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父親形象在此時此地清晰可感,爸爸對子女純樸、真摯而不加任何雕飾的父愛着實令人動容。

⑶爸爸的語言有以下幾句,如:

①“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兒勇敢,堅強,不被困難嚇倒。

②“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表明爸爸希望女兒自強、自立,並且要自己長大成人。

③“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着你媽媽,你最大。”表明爸爸鼓勵女兒,希望女兒不斷鍛鍊自己,早日承擔起照料家庭的重任。

④“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表明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

教師總結:文章寫出了父愛的純樸真摯,平淡而又醇厚,需要我們悉心品味。

4、由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美讀課文,師生共同沉浸在文章濃濃的父女情意中。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品讀文章,鑑賞文章的結構美、語言美;體驗與反思,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暢談自己的父親,感受父親嚴中有愛、純真質樸的深情。

〖教學步驟〗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師生共同賞析文章的結構美

教師設計相關題目,指導學生賞析。

多媒體顯示:

1、這篇文章是隨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的,文章採用了插敘的手法,仔細讀文章,看看文章中過去的事情是如何引出來的。

2、寫有什麼作用。

3、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試對此進行分析。

4、本文原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課文結尾重現了這句話。試結合全文進行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已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

學生分組討論,各組選代表發言。教師酌情給予點撥引導。

明確:

1、文章時而寫眼前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作者每次憶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發的。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回憶探病時爸爸說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講話,我們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一事;最後寫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這裏有現實,有回憶,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

2、有關花的材料摘錄如下:

小說開頭寫道: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裏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時一樣!”

小說中間寫道:爸爸是多麼喜歡花。……他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裏吹着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雞妹妹的頭髮上。

小說的末尾寫道: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爲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紮和施肥。……看着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

這樣寫,使作品一線串珠,渾然一體,充滿情味,嚴謹周密。同時借花的柔性來調和爸爸性格中的剛性,使爸爸的嚴厲和慈愛和諧發展。花的敗落,暗示父親已不在人間。

3、文中多次使用伏筆,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爸爸媽媽,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爲什麼紅腫着”,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內心極度悲痛。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也是一種預感,在文中也成爲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4、從“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等句子可以看出:“我”已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懂事了。英子在畢業時成爲優秀學生,代表同學們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她確實已經長大了。

教師總結:

1、插敘是敘述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在原來的敘述過程中,由於表達的需要,中斷原來的敘述,插入另一段敘述。插入的敘述結束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插敘的內容,或是過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它對情節的發展、內容的補充、主題的表達,都有積極作用。如課文中的插敘“不讓我上學遲到”一事重在表現爸爸教孩子熱愛學習,不要懶惰,要從小養成好習慣,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到銀行匯款”一事重在表現爸爸教孩子要敢於闖練,要學會生存。這兩件事側重點不同,對錶現主題都有積極的重要作用。

2、伏筆是指文章中對以後將要出現的人物、事件等所作的說明或暗示。巧妙運用伏筆和照應可以使文章脈絡通暢、線索分明、結構緊湊。本文的伏筆鋪設自然,使文章氣脈通暢。這是我們在以後寫作中應該學習借鑑的東西。

三、學生自主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提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請談談你對本文語言的認識和評價,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背誦。

2、學生自主品味,就本文語言樸素平實、富有情感、富含哲理談自己的感受。

四、體驗與反思,感受父愛,理解父愛

教師要求學生從下面話題中任選一題發言:

1、說說我爸爸。

2、爸爸的名言(即爸爸的話對你的觸動最大,影響最大,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3、父愛無言。

4、倔強害苦了我或“都是________惹的禍”。

(要求體現父愛的純樸真摯)

五、課堂小結

父親是一本書,記載了對子女的付出、關愛和希望;父親是一片海,寬闊的胸懷裏容有對子女深深的愛;父親是路,讓子女踏着走向未來。讓我們把發自內心的最美的歌送給我們的父親大人。我們要衷心地道一聲:父親,謝謝你!

六、佈置作業

1、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童年是一個謎,混沌初開,稚嫩好奇;

少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習運用插敘的手法寫一段文字,眼前事、回憶事相交織,因事及人或睹物思人、觸景生情皆可。

【板書】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油鞋、油紙傘、挪窩兒、雞毛撣子、咻咻、玉簪花、麻渣、驪歌、四眼狗、腫脹、叮恐懼、花圃。

2、理解文章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3、使學生能夠學有所思,有所得。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厚的父子情感。

2、體會文章中的“父親”這一形象。

3、使學生能夠把課文與生活結合起來,反思自己的親情和友情。

4、理解文章中的“花”這一形象。

5、體會文中的一些含蓄的寫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1、掌握文章的一些文學常識。

2、深入理解“父親”和“花”這兩個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形象。

3、讓學生具體體會一下作者巧妙的構思和細膩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對“父親”和“花”這兩個形象的討論,體會文章中父親與“我”的情感。

2、體會文章中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5分鐘)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上的是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寫的《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包含着濃濃親情的文章,非常值得我們共同來體會,共同來學習。那麼首先,我想請問一下同學們,從你們懂事起到現在,你們有沒有過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父母親,想一想疼你愛你的親人甚至是用你的筆寫下你的感受呢?(有)(沒有)

請看課文的題目,《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選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有關作家林海音及其《城南舊事》的一些資料課後會印發給大家,希望你們回去之後能夠仔細的閱讀,不僅能夠豐富文學知識,擴大知識面,而且對於你們理解這篇課文很有幫助。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討論:文章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10~15分鐘)

(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互相交換預習作業,給五分鐘時間討論,然後請各小組發言。)

學生交流:

1、爸爸表面上是很嚴厲,但實際上卻充滿着愛心。

2、他時時盼望着自己長大,鼓勵女兒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3、他很重感情,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後,便急得吐血。

4、他也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總結:由此可見,文章中的父親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又是一個能夠對我嚴格要求的好父親。這樣的父親你們羨慕嗎?有這樣的父親是很幸福的!其實,你們都有這樣一位非常慈祥非常愛你們的父親,我們的生活缺少的不是幸福,缺少的只是發現,只是我們對生活的細心的觀察。那麼作者林海音是如何將她的這種發現,這份通過細心觀察而獲得的情感表達出來的呢?(提問)──回憶

三、回憶

提問:請問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回憶了哪些事情?(5分鐘)

1、回憶了醫院探病的情形。

2、回憶了六年前遲到情形。

3、回憶了爸爸愛花的情形。

4、回憶了闖練匯款的情形。

5、回憶了滿院落花的情形。

總結:

這篇文章作者在表達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和自己對父親的深情是通過這些回憶的簡單的羅列(羅列,就是不加分析的一一列舉出來)嗎?不是的。有沒有一種記流水帳的感覺?沒有。它是貫穿着作者起伏的思潮(思緒的潮流),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這樣就使得文章更顯生動,使得作者的這些回憶具有更大的感情力量:作者首先用衣襟上的粉紅色的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父親的情形;通過回憶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了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於是又憶起了爸爸愛花的情形;還回憶起了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的正金銀行去給在日本的叔叔匯款的經過;最後寫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的意識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這樣的回憶過程,內容豐富,但不顯得繁瑣,不顯得零亂。這是一種作文的重要方法,希望大家回去之後能夠仔細的反覆地閱讀文章,這的確是一篇好文章!

四、深入探究

那麼,在作者的回憶過程中,貫穿着一件什麼事物呢?這件東西可是對整

篇文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花)

提問:花對這篇文章的構思所起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10分鐘)

1、文章一開始,通過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父親時的情形。

2、通過回憶探病時父親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我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而這時,禮堂裏的鐘聲又讓她想到了爸爸不會來了,“我”的思潮起了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於是又回憶起了爸爸愛花的情形。

3、最後寫從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聽到老高的話,使她清醒地意識到父親已經離開了自己,自己已經長大了。這也使得其與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花相互呼應。

五、品析、體會文章中的細膩和巧妙之處

不僅在“花”這一形象上,作者運用得如此的巧妙,如此細膩,在文章的其他地方,都體現出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巧妙的構思。請大家回去找一找,哪些地方你認爲作者寫得最精彩,下一節課我們再來共同討論一下這個題目。現在我這裏僅舉其中一例:文章中對父親的病情,作者一直是用很委婉、很含蓄的言語來表達,它多次使用伏筆,暗示爸爸的病已經很重了,可能將不久於人世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含蓄的?(含蓄:語意隱含不露。)

請同學們試着找出文章中對父親的病情寫得含蓄的地方。(約留兩分鐘的時間)

1、(P13)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裏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伏筆,最後的感嘆號“!”表明了媽媽的語重心長。也爲文章設置了懸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樣了,爲什麼不能來看她上臺?它所起的作用呢

,就是讓讀者有一種繼續往下看的慾望,這正是我們所說的“文章能吸引人”。

2、(P13)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着,聲音是低啞的。”

──“喉嚨腫脹着”說明了父親的病已經不輕了。

3、(P14)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同樣是一處伏筆,是父親要讓自己的女兒做好思想準備,同時也是父親臨終前的忠告,這裏體現了父親的那種偉大無私的關愛,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不忘給自己的兒女以深深的教誨;這裏更體現出了父親在即將

離去前的那種掛念和不捨。

4、(P17) “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牀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爲什麼紅腫着?”──“外面的天有點陰”,這已經是一個不詳的徵兆,將情與景緊密的聯繫起來。使情景交融。“媽媽的眼睛紅腫着”暗示了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

5、(P20)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繫着白紙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爲什麼呀?”

──這裏作者寫出了自己當時的一種預感,。而之後進了家門,看到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還有石榴樹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幾顆。

這些都是以花喻人,將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6、(P21) “大小姐,別說什麼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到了這裏,我們知道父親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這一羣他所關愛的兒女們,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悲傷和遺憾啊!作者也終於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之時,體會到了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

孩子了。

六、作業

1、找出課文中你認爲最精彩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理由。

2、從對課文中父愛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父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