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反對邪教崇尚科學手抄報資料內容

本文已影響 1.87W人 

導語: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反對邪教崇尚科學手抄報資料內容

  送牛奶的諾貝爾獲得者

清晨,德國柏林郊區的斯提立茲大街上,一輛馬車急駛而過。已是深冬時節,寒風陣陣吹來 ,刺得面頰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一般;拉車的馬喘着粗氣,團團白霧從馬鼻子裏噴出。

趕馬車的人50來歲,多少年來他一直爲這一帶的居民送鮮牛奶,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颳風下 雪,都準時不誤。

人們早已熟悉了這位送奶人,他再平凡不過了。和其他牧場經營者一樣,他養了許多牛,把 牛奶送給居民喝。但是在這條大街上居住的德國着名女畫家芙麗莎·班諾卻知道這位送奶人 有些不一般的來歷。好幾個早晨,她都等在客廳裏,只要聽見送奶馬車的聲音,就急忙打開 房門,請送奶人進家裏坐一小會兒,但是送奶人總是以不能耽誤送奶而加以拒絕。

又是一天清晨,班諾一聽見馬蹄聲便衝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她要爲送奶人 畫一張素描像。送奶人仍然婉言謝絕,說道:“很多人都在等着吃早餐,牛奶要按時送到, 等送完奶,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女畫家心裏明白,這只不過是送奶人的脫身之計。她再也不想“上當”了。她拉住送奶人的 衣袖不鬆手,“您不要再‘騙’我了,我知道您是個實驗迷,一送完奶就一頭鑽進化學實驗 室,誰也甭想把您拉出來。這次您一定得讓我畫一張像。親愛的教授,請把您寶貴的時間分 給我幾分鐘吧。”

送奶人?對,他還是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畫了一張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早,當人們打開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範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並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人們吃驚地看着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爲大家送奶的人竟是着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告,最終,送鮮奶的範特霍夫和化學家範特霍夫被人們合併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偷偷跳進化學實驗室做實驗,險些被開除;從此喜歡上了化學,成爲知名的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範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於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 醫生。範特霍夫的家裏7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上中學時,他看到在實驗室中做的各種變幻無窮的化學實驗非常有趣,因此總想知道其中的 奧祕。看別人做,太不過癮了,能自己動手那該多好呀。

一天,範特霍夫從化學實驗室外的窗子前走過,他忍不住往裏面看了一眼,那整整齊齊排列的實驗器皿、一瓶瓶化學試劑多麼誘人。他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要能進去做個實驗多好啊。”突然,他發現一扇窗子開着,大概是做實驗時爲了通風開的吧。小范特霍夫猶豫的片刻,便縱身跳上了窗臺,鑽到實驗室裏去了。他支起鐵架臺,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便開始尋找試劑。他全神貫注地看着那些藥品所引起的反應,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着。發自內心的喜悅使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成功了,成功了!”他默默地說道。

實驗室內的響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誰在實驗室裏呢?老師從窗口望去,好傢伙,範特霍夫正在那兒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呢。這太危險了!要知道這是校規所不允許的。老師沒有驚動範特霍夫,怕他在驚慌中出危險,便繞到門口,把門打開。聽到開門聲,範特霍夫才從“化學實驗夢”中驚醒,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

“快把實驗停下來!誰叫你來做實驗的?”老師再也不能忍耐了,這是重大的事件。“快,趕 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來的地方。”老師一邊命令範特霍夫,一邊自己也動起手來。

一切收拾停當,老師把範特霍夫叫到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今天犯了什麼錯誤嗎? 這件事是要報告校長的,那是要受處分的。再說出了危險你的父母也要責備學校的。趕快回家,把你的父親找來,我要對他說這件事。”

範特霍夫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爲很不贊成,雖然出發點是爲了求得知識,但是效果卻是很壞, 違反了學校的規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這位老師念及範特霍夫平時是一個勤奮好學又尊重老師的學生,也就沒有向校長報告。

範特霍夫的父親從這件事中得知兒子很喜歡化學,就從家裏讓出一間房子作爲工作室,專門供兒子做化學實驗。

從此,範特霍夫就開始“經營”自己的小實驗室。他把父母給的零用錢和從其他親友那裏得到的“贊助”積累起來購買了各種實驗器具和藥品,課作時間從事自己的化學實驗。

  萬有引力與光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爲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裏,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裏面的石頭,以及水桶裏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爲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鐘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制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着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爲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餘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準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