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2016元旦手抄報內容精選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元旦的來歷

2016元旦手抄報內容精選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 歡度元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爲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爲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爲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2天。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 公元19XX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 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爲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爲“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爲“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爲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元旦的習俗介紹

英國: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爲,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這一點跟中國的春節習俗相似。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除夕拜訪親人等元旦習俗。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着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爲“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麪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稱爲“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即在新年第一天,不許對人生氣,發脾氣。一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要相抱大哭。這是因爲,他們認爲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達自己對歲月的感嘆。更有些地區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爲止,這段時間都不進食。

巴拉圭:巴拉人爲了慶祝元旦的到來,在每年最後五天定爲“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元旦佳節。

蒙古:在蒙古,元旦一到來,蒙古老人就會裝扮成牧羊人,穿着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保加利亞:在元旦這一天,在親朋好友家用餐時,如果誰打噴嚏,他就會給主人一家帶來幸福,主人就會把自家的一隻羊、牛或馬駒送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西:在巴西,元旦這天舉行登山“尋福”活動。在這一天,人們高舉火把,蜂擁登山,爭先恐後不畏艱險地尋找罕見的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巴西農村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這天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特別,他們則以禁笑來過元旦。他們一年有18個月,每個月20天。每年的最後五天就是元旦,這5天時間是不準笑的。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天,人們手拿紅粉,出門見到親友,道喝新喜,互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新年吉祥如意。

阿根廷:阿根廷人則把水當成是最聖潔的。每逢元旦,便以“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阿富汗:每年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此外還有蘇格蘭、西班牙、比利時、土耳其、阿根廷、古巴、哥倫比亞、泰國、德國、埃及、朝鮮、新加坡、意大利、伊朗、法國、瑞士、希臘、羅馬尼亞等等的一些國家他們會做元旦放假安排,元旦習俗也都非常有特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