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高中語文《祝福》難句分析

本文已影響 3.83W人 

  1、不如走吧,明天進城去。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現在不知增價了否?往時同遊的朋友,雖然已經雲散,然而魚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個……

高中語文《祝福》難句分析

這是小說中的人物“我”的一段內心獨白,“進城吃魚翅”是“我”爲自己逃離魯鎮而製造的一個所謂藉口。這段話充分暴露了“我”這類知識分子世界觀的一個側面:逃避現實,迴避鬥爭的弱點。“我”雖然很同情祥林嫂,但無能爲力,愛莫能助;同時又怕負責任,只好用進城吃魚翅的辦法來逃避現實。魯迅《二月小引》中說:“濁浪在拍岸,站在山崗上者和飛沫不相干,弄潮兒則於潮頭且不在意,惟有衣履尚整,徘徊海濱的人,一濺水花,便覺有所沾溼,狼狽起來……”《祝福》中的“我”猶如這裏所說的後一種人。這是魯迅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世界觀無情地解剖和批判。

  2、可惡!然而……

魯四老爺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講理學”且具有“監生”的身份,是個封建文化“水”頗深的人。在小說中,他那爲數不多的話語十分令人震驚,兩個“可惡”“然而”就是典型代表。

祥林嫂首次到魯家做工,中途被婆家劫走後,魯四老爺說了第一個“可惡!然而……”。區區四個字,即道出了其冷酷、自私及以封建衛道士自居的性格內涵。說“可惡”,主要是恨祥林嫂的婆家劫她回去有損自己的家門體面及尊嚴;說“然而……”,是其一轉念覺得在婦女“出嫁從夫”的禮法面前又無話可說:婆家將她弄回合乎禮法。第二個“可惡”“然而”是分兩次說的。完成了劫持任務,衛老婆子來魯家“說說清楚”了。她還未開口,魯四老爺先甩出了個“可惡”。這兩個字顯然是對着她來的:罵她既當“介紹人”又當劫持者的鄙污,憎她介紹“逃婦”來又合夥劫其去,敗壞了自己的門風。

  3、我因爲常見些但願不如所料,以爲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所以也恐怕這事也一律。

從句子結構上看,這是一句因果複句。句子的前一部分表明:“我”觀察事物是很準確的,對現實是很瞭解的,“我”的判斷往往是正確的,儘管“但願不如所料”、“以爲未必竟如所料”,然而“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這就證明:血淋淋的客觀現實是不依“我”的善良的主觀願望爲轉移的,所以對現實社會不能存在任何幻想和僥倖心理。句子的後一部分表明:“我”對祥林嫂的命運非常擔心,怕她就要死去,深懷憐憫與同情。結果怎樣呢?祥林嫂“恰如所料的起來”了,“這事也一律”了,就是:祥林嫂果然在有錢人的祝福之中默默地死去了。

全句表明:“我”對祥林嫂寄予無限同情,對富人及當時的`黑暗社會極表憤恨。

  4、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爲人爲己,也還都不錯。

意思是: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指舊社會),活着而沒有生趣的人死了(包括祥林嫂之死),就使討厭看見他的人再也看不見他的,這無論對自己或對別人,也都還不錯。

這是激憤的反語,感情深厚,含義深刻,令人深思,充分表達了“我”對祥林嫂及勞苦大衆深切的同情,對以魯四老爺爲代表的封建勢力的痛恨,對當時黑暗的封建社會的極度不滿。這種感情充分地體現在“在現世”三個字上。“現世”,指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會。這一方面是對這個封建社會憤怒控訴和有力的鞭撻,另一方面,是對苦難的中國人民深切同情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魯迅在《墳》的《題記》裏說:“我的可惡有時自己也覺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盡是爲了我的愛人,大半乃是爲了我的敵人——給他們說得體面一點,就是敵人罷——要在他們的好世界上多留一點缺陷。”這是多麼執着而頑強的態度。以上兩句反語可以相互參讀。

  4、只覺得天地聖衆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熏熏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這是魯迅無比激憤的諷刺性的反語。據迷信傳說,每逢舊曆年時,天地間的衆神降臨,來到人間享受人們的祭品和香火,豫備給有錢的人們以幸福。而在這時,祥林嫂卻被封建禮教害死了。想來“天地聖衆”也是不會給祥林嫂這類窮人以幸福的。這就有力而深刻地否定和批判了“神權”的虛僞,同時也對有錢人的“祝福”給以辛辣嘲諷。歆享,歆與享同義,謂衆神享受祭品香火。牲,祭祀用的牛、羊、豬。醴,祭祀用的甜酒。香菸、香火。蹣跚,本來是形容跛腳的人走路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天地聖衆”喝醉了酒搖搖擺擺,東倒西歪的樣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