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課文

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課題研究組長開展校本教研的常用方法參考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一.以提高教師專業理論修養爲主攻點的“學習式校本教研方法”

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課題研究組長開展校本教研的常用方法參考

有效、長期的教學理論學習能夠擴大教師的教學視野,提高教師發現教學問題的靈敏度,是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內涵”的基礎,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課題研究組長開展校本教研的常用方法。所以“學習式校本教研方法”,就是以學爲着眼點,旨在通過學習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理論水平和專業素質,從而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證,爲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當然這裏所說的“學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習,而是一種旨在研究教學、創新教學的學習。其學習對象和途徑包括讀書(教師勞動的重要特點是“以身示範”,唯有學而不厭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學習的學生;教師要通過閱讀和學習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讓學生百讀不厭的書)、讀圖(現代是讀圖時代,學習的對象不侷限於文字材料,還有具體的畫面和圖像,要多聽專家講座和報告、多觀摩名師授課或課堂實錄等)、讀人(多向同事、身邊的骨幹和全中國著名的小語教師學習,成功的人總是注重從別人的成功中吸取經驗。“學習式校本教研方法”的具體組織形式有:

1、自主式理論學習:在一時期內(一般以學期或學年爲單位),教研組或課題組有目的、有計劃、有主題、有要求、有反饋地組織教師開展自主理論學習活動,並通過採用檢查自學筆記、理論學習論文、開展學習交流等方式,對階段性學習效果進行檢驗評價。爲增強實效,可指導教師採用以下方式進行:①問題解決式理論學習----就是以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對教師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作爲衡量標準,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進行自我判斷梳理,找準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一定時間內的主攻方向,確立研究性學習的專題,以解決自身教學問題和困惑爲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實踐活動;②積累拓展式理論學習----面對新課程新的設計思路、新的目標要求、新的內容體系、新的實施策略,面對急劇發展變化的教育對象,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終生學習,努力成爲學習型教師。積累拓展式學習是“以完善人和豐富人性、充實文化底蘊和生活情趣、體驗人生爲目的”,這種學習雖然不直接指向具體的教學工作,但都有助於塑造教師新形象,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爲厚實的文化底蘊來支撐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薰陶和感染下一代。

2、合作式理論學習:就是教研組或課題組,以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多維活動、整體提高爲目的,分階段、有目的、有組織地引領教師學習教學理論。其有效可行的組織方式有:①頭腦風暴學習法----就是在自主或共同學習思考的基礎上,學科組或課題組成員就某一個問題(焦點、熱點、重點、難點)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思考,讓大家都獲得啓示,“頭腦風暴”是一個開放的發散的過程,運用時一要充分學習準備,二要創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②共同分享學習法----就是組織學科組或課題組教師,把自己平常學習積累所獲得的嶄新的理論知識、新課改中出現的成功經驗(或案例)和有關教改科研的新信息,通過專題講望或互動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換與共享,以此促進教改科研信息的流動和成功理論、經驗的推廣運用;③反思判斷學習法----就是組織學科組或課題組成員,就理論學習或經驗吸取中的某一個觀點或教學中遇到的熱點、焦點問題,站在反思批判的角度展開辯論(可舉行教學觀點辯論活動)或提出質疑,通過相互碰撞、充分摩擦,以達到高一層次的共識和昇華,工作計劃《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課題研究組長開展校本教研的常用方法》。

3、網絡式理論學習:就是教研組或課題組,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他們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的能力,並引領他們在“網絡大學”裏獲取營養、實現專業能力持續發展。對於廣大基層教師來說,網絡式理論學習主要有三種途徑或方法:①整合利用學習法----就是充分利用網上的文本資料(也包括部分圖像資料)作爲開發課題資源(校本課程)和進行相應課文教學設計的素材,並整合到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電子文稿(或課件)之中,或整合到學生的課程學習之中,讓網絡及網絡資源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②交流互動學習法----就是積極參與市教研室通過“利川教研UC平臺”和州教科所通過“小教天空UC平臺”,組織開展的全市、全州網上教研活動,在與同行、專家的交流互動、提問質疑等思維碰撞中,提升自己運用先進理論審視教學實踐、分析教學問題的能力;③發現吸收學習法----就是堅持從網絡這座“大書庫”、“大資源庫”中去發現、去識別、去吸收對於自己的教學有指導作用的理論、經驗、素材,並分類建立文件夾、下載存儲於相應的文件中,以方便隨時利用。這裏要特別說明的是:網絡信息浩如煙海,教師首要的就是尋找本專業的學科教學網站和課改培訓類網站(如北師大出版社網、人教社網、中華、湖北教研網、湖北網絡教研中心、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網、利川教研網等),使之成爲支撐自己學術成長的基石。

二.以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爲主攻點的“備課式校本教研方法”

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教學設計),是一種決策教學、尋求最優方案的教材教法研究,是決定課堂教學是否能實現優化、高效目標的最重要一環,各個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檢查都要把是否認真備課(教學設計)視爲最重要的評價內容。因此可以說,備課(教學設計)是一種最經常、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校本教研方式,堅持不斷地抓“備課式校本教研”,必將有利於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實際教學水平的提升。因爲備課(教學設計)涉及教學觀念、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等諸多方面,是教師運用系統的思想方法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繫的各個部分做出整體安排和有序建構,同時它也是教師調動經驗、自我梳理和資源儲備的一個過程。很顯然,這一個過程是一個深入學習、勇於創新的過程。長期以來,我們在備課上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僅僅把“備課”視爲一種常規工作,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在“應付差事”,缺乏“科研含量”,所以沒有帶來“常備常新、常教常新”的理想效果,而恰恰出現的是“越備越舊、越教越差”的難以置信的狀況;二是大多數學校只要求“個人備課”,突出的是它的個體性,忽視“集體備課”,丟掉的卻是集體智慧,這極不利於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學進度的統一、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和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我市從08年春季開始,要在改革和加強“個人備課”、提高常規備課的“科研含量”的`同時,狠抓“集體備課”形式的推廣,將它納入小語課改教研、校本教研的範疇進行推廣和引領。在實小、都亭一小、汪小等大型小學,要以年級語文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一般小學以語文教研組長爲“統領”,切實把“集體備課”研究落到實處。“集體備課式校本教研方法”的實施思路: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爲單位確立備課組(相同學科)→在備課組中分單元按教師的能力和風格分別承擔備課任務,研究課標、教材、學生,查找資料,定量主備(其他教師也要同時做備課思考),並要求高質量地完成備課的基礎工作→由主備人說課,備課組成員民主評議,充分發揮集體備課力量,讓教師們暢所欲言,使教師真正嚐到“採百家之長,釀自我之蜜”的甜頭。具體實施步驟和指導要領是:

1、個人自主研究(自備):教研組(或備課組)將本學期教材內容,按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分工備課任務表。教師個人自主研究(自備)階段,要重點研讀階段目標、研究教材特徵,探索如何優化教學過程(如情境的創設、實施過程設計、策略方法的選擇和創新等);同時還要設計好教學方案,寫出設計反思,列出自身感到困惑和無法解決的難題,以便在集體議課時交流、研討。

2、集體共同研究(議課):集體議課的着眼點是“議”,而不是“評”,以避免“只念講稿、泛泛而淡、研究氛圍不濃”的弊端。一般可採用“問--說--議”結合的動態議課程式,也就是首先由教研組的其他教師提問,再由說課人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解讀,然後備課組成員共同研討。如,可向說課教師提問:你認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什麼?爲什麼?你將如何突破?你設計的依據是什麼?議課時,大家還可以互相轉換角色,質疑問難,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很顯然,這種動態式議課追求的就是在爭論辨析中碰撞出智慧火花,便“備”、“說”、“議”、“研”一體化。

3、專人深入研究(整理):在集體共同研究(議課)後,要落實專人通過整理進行更深入研究。研究整理時對議課中不同的思路提出不同的方案,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選用。當然,經深入研究整理出來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學預案),要有一定彈性,留有適當空白,以便教師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再做個性化修改,實現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統一。

4、用前再度研究(完善):經過前幾個階段的研究所形成的教學設計方案,還不能算是可以直接進課堂的成品教學設計方案,因爲它一般是針對常規情況而設計的。在具體使用教學設計預案前,每一位教師都應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研究、補充和修改,如對教學環節的再設計、對教學情境的再創設等。通過受課者再度研究完善的教學方案,既能使自己的教學充滿集體智慧,又能體現自身的教學風格,實用性、實效性、創新性都會很突出。

三.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爲主攻點的“課例式校本教研方法”

課例研究,簡言之,就是基於“課”(以具體的課爲對象)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於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變課堂教學的不良狀況,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所以課例研究是一種實踐研究,重在回答“做什麼”和“怎麼做”。實踐證明,抓住具體的課堂實例搞校本教研,大家一起商量怎樣把自已天天都乾的事情幹好,教研組成員就會人人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