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設計

關於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教學目標

關於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闢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捧、抱、扔、檢、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說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卡片,並組詞讀。

(2)看了課題《小猴子下山》,你有什麼想問的?(小猴子下山幹什麼?最後結果怎樣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9課,學完了課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講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猴子下山路過哪些地方?看見了什麼?(讀後討論,師貼板書)

小猴子圖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玉米圖桃子圖西瓜圖

白兔圖

(指圖)又( )又( )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點,前後調一調意思不變。

出示課文作業4,誰能很快填一填。

地裏的玉米又( )又( )。

樹上的桃子又( )又( )。(指名回答,填在作業本上。)

地裏的西瓜又( )又( )。

(2)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看見這些東西是怎麼做的呢?請看(出示圖1)

①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畫着誰?在於什麼?(指名回答)

②找找,寫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課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想一想:小猴子先來到什麼地方?心裏覺得怎麼樣?(高興)從哪句話中看出來?(非常高興)該怎樣朗讀?(指名朗讀)小猴子是怎樣做的?(板書:掰)“掰”什麼意思?(兩手把東西分開)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東西分開,也可以是把東西折斷,課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從玉米稈上折斷。(插圖)

④小結:小朋友們,第1段告訴我們什麼?(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 ),看見( ),就( )。

什麼地方什麼怎麼做

(指名回答)

(3)①剛纔學習第一段時,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板書:看圖),說說圖上畫着什麼?再請你們(板書:找節),找一找在課文的第幾小節,最後請小朋友們學文(板書:學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麼地方,看見什麼,怎麼做。看圖--找節--文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根據這個方法學習第二段。(出示圖畫)要求學生照學法自學第二段。

②師生討論:小猴子又走到( ),看見( ),就( )。(板書:摘-扔一)

這時候的小猴子會說些什麼?

③這一段該怎麼讀?(指名朗讀一評讀一齊讀)

(4)小猴子捧着又紅又大的桃子高高興興地向前走,你看,它又於了些什麼?(出示圖三。四)

①我們已經學會了一種學習方法,首先幹什麼?(看圖)指名說說圖上畫着什麼?接着怎樣?(找節)指名回答畫的是課文中的哪幾節?(第三、四節)最後怎樣?(學文)

②請小朋友同桌之間一起讀讀這二節,再按剛纔小黑板的問題進行討論,請學得最認真的小老師來教。(學生同桌學文)

③第三節請小老師提問,(內容見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板書:摘-扔)齊讀這一節。

④第四節通過提問朗讀教學:小猴子走到什麼地方?(讀文回答)看見什麼?(讀文回答)它怎麼做?(讀文回答)在“小猴子怎麼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板書:追)齊讀這句話。(評讀)

(5)小結板書。

從小猴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麼?(小猴子見一樣愛一樣,做事有始無終。)(板書:有始無終)

(6)①我們看見小猴這樣做結果怎樣?(一無所獲)從什麼地方看出來?(板書:空着手)

比較句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爲什麼要加上“只好”?

②這時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樣?(板書:難過)看圖五,從圖上什麼地方看出來?(齊讀最後一節)

(7)你看(指圖)小猴子下山時高高興興,課文中還一連用了四個“非常高興”,回去的時候卻那麼難過。這時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會怎麼對他說?

(三)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小猴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有始無終,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我們可不能像j、猴那樣,老師多麼希望你們在學習、生括中能夠有始有終,做任何事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把事做好。

(四)課堂練習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課堂作業本第三題:看圖選字

扛、抱、扔、撿、摘

①說說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②誰能表演一下這些動作?

③填在作業本上。

(3)做個摘桃遊戲:

教師板畫:長滿桃子的桃樹

老師這裏有許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每個桃幹都有一個祕密,誰能開動腦筋,解答問題,就能摘到桃子。

題1,葡萄又( )又( ),梨又( )又( )。

題2:小猴子下山走過哪些地方?

題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麼事?

題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邊走一邊。

(板書)

29.小猴子下山

學法

1.看日

2.找節

3.學文

小猴子走到( ),

什麼地方

看見( ),就( )

什麼怎麼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