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3.56W人 

識字教學一定要與學生認識事物、發展學生語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結合起來。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1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爲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學期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口耳目》《日月明》這兩課時,我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繫,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祕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如我上《靜夜思》這篇課文時,我板書了課題後就問: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讀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和“夜”,給他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意外的是學生都很快的明白了“靜”和“夜”的意思。

5、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中蘊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識字教學中我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整合。開學時我就讓學生自己準備了喜歡的識字本,每天回家進行生活識字。識字的範圍很廣,可以是大街上廣告牌上的、店鋪名稱、食品的包裝袋、課外書上等等,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注意收集,隨時隨地進行識字訓練。學生把自己生活中認識的字帶到學校,和小朋友們交流,識字量就更加大了。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2

學生能在一定的語境中認識或猜認生字,但識字量大了以後,單獨出示某個生字學生有時就拿不準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亂次序,如葡萄,單獨出示時把“葡”當成“萄”或把“萄”當成“葡”。因此,讓學生精確分清字形,特別是字形的細微之處,正確建立起音形義之間的聯繫是這一階段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具體可以採取的策略是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記生字。

如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遊戲、活動中鞏固識字;課堂上把生字編成一段文字,讓學生認讀,如學了《識字7》後,有位老師自編了這樣一段話:孔嬉是錦州市靈鷹小學的學生。這學期他參加了“紅領巾護鳥小分隊”。一天,他正在樹底下聽黃鸝和百靈唱歌。一位小弟弟走來了他撿起一顆石子往樹上扔去,嚇得小鳥們急忙往叢林深處飛去。這段話中蘊涵了8個生字,學生在語境中進一步認識了這些生字。

當然,我們還可以提倡課外閱讀,在課外書中生字不斷復現,得以鞏固。總之,孤零零地記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們要多爲學生創設一些語言環境,幫助他們記生字。另外,本冊教材後面只有生字表沒有詞語表,但我覺得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識記效果更好,詞語的積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師應該及時補充或藉助文本劃一些詞語讓學生掌握。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3

《語文課程標準》關於識字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作爲教師,不僅教給學生方法,更教給學生一種思想,那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用事實說話。

本課是形聲字歸類識字,在一年級時,我們就接觸到這類字。課文由插圖、5個形聲字和由這幾個形聲字組成的詞語及兒歌組成。

課始,我拿出自己製作的轉轉盤,我請了一位學生到講臺前來轉轉盤,其餘學生看轉盤轉出的字,如果你認識,就大聲地讀出來。因爲有事先的預習,再加上這幾個形聲字除了“錨”字,很多學生一年級時就已經認識,很多學生自信地讀出了它們!爲了考驗學生是不是真正掌握,我又採用了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同桌開雙軌火車讀等方式,鞏固這幾個形聲字的讀音。

接着,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識字,並學會分辨這幾個形聲字,尤其是區分“貓”和“錨”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貓是動物,所以它是反犬旁,而“錨”的理解,學生不是很懂,於是,我讓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並且進行語言描述,告訴學生:這長有兩個角的就是錨,學生就知道了“錨”是鐵做的,跟金屬有關,所以它是金字旁,“錨”是在船上的,它的尖尖角很厲害,停船時能深深的紮在路旁的泥土裏或是石頭的縫隙間,使船能安靜的呆在港灣裏。顯然學生樂於接受這樣的描述,既區分了字形,又瞭解了字的含義。

所以,有了前面的教學,接下來在學習兒歌的時候,學生便能很快地理解了,並且在整個課堂裏,學生說話的氛圍非常熱烈,課堂中,他們都能立足文本,豐富自己的語言,也增長了見識。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誦讀兒歌,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分清字形,培養語感。 因此,我發現,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只要通過一些有趣、生動的情境教學,學生便很快領悟,而且目標的達成度很高,關鍵的還是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課堂的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4

下面,我就我及我們大多數語文教師存在的識字教學問題,跟字理識字教學進行對比,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讓自己的識字教學方法手段在字理教學的指導下開展得更好。

我的識字教學現狀:

(一)機械教學,死記硬背,錯別字多。

這也許不只是我個人所存在的問題。我多年來主要從事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並不熟悉,更談不上經驗了。今年,我不得不從一年級語文教起。我最怕的就是識字教學了。但是,怕是不能躲過的。爲了上好識字課,我也想了許多辦法。上網看一些識字教學課堂實錄,向多年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教師請教,還通過對以往去聽識字教學優質課的經歷,於是乎,把這些所謂的經驗都集合起來,用到自己的識字教學課堂中去。可是,我發現識字課特別累。學生學得累,我教得累。正如許多語文教師做的一樣,先借助

拼音讀準字音,然後觀察字形,接着根據情況說一說字的意思,再講一講結構,還得教數字的筆畫,組詞,然後這樣讀一個漢字:(以“山字”爲例)“聲母sh,韻母ān,shān。‘山’字這樣寫:一畫豎,二畫豎折,三畫豎,‘山’字共三畫,‘山’字獨體字,‘山’,‘大山’的‘山’。一個漢字教下來,累個半死,還得趕課,真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可是我也沒辦法啊,這都是學別人的呢。這樣累人的識字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學生對漢字的識記主要靠反覆讀寫來增加對漢字的記憶,但是學的漢字越多,寫錯別字就越多。面對這種情況,我也很着急。通過字理識字教學的培訓,我知道了這都是由於沒有給學生講清楚漢字的字理,沒有進行生動有趣的字理辨字析詞造成的。

(二)沒有充分考慮漢字的特點,識字教學效率不高。

我目前的識字教學方法,大多根據教學參考的提示,根據教學要求來進行操作的。在識字教學當中,很少考慮到漢字的特點,而是把漢字的教學分成幾個步驟來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讀起來困,寫起來易錯,記得不牢,分辨形近字同音字不清,造成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在教象形字“火”字時,雖然課本上有“火”字的演變歷程,但是這個演變的歷程僅僅成爲我講述這個漢字變化的經過,而沒有把形成這個字的原因和寫成這個形狀的特點給學生講清楚,結果學生對“火”字的最後一筆容易寫成點,這都是在教學之前,沒有充分考慮到漢字的特點造成的。

(三)在識字過程中,沒有讓學生領悟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很少也不知道怎麼說明漢字的文化內涵。只是爲了識字而進行教學,更沒有要文本教學中把漢字所包蘊的深厚文化內涵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識字教學,往往停留在語言文字的理解的淺表層面上,學生對漢字在文本中的作用就不會進入深層次的理解,更不會運用到自己的語言訓練中去。例如在上《雨後的森林》這一課時,認識“林”這個字時,只是讓學生體會到了樹多了成林,認識“森林”一詞時,只是啓發學生知道許許多多的樹木在一起,形成很大很大的樹林,就叫森林。卻沒有利用字理,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的教學體驗,現在想起來真可惜。

(四)識字教學缺乏“規律”意識,識字量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

我的識字教學與大多數教師的識字教學一樣,都只根據每一節課的識字教學目標,要認識幾個漢字就認識幾個漢字,沒有對漢字運用字理知識進行串字教學。在這次培訓課中,黃亢美教師給我們上的串字教學,利用漢字的偏旁和字理,進行串字教學。先把一個漢字的字理,偏旁部首的含義弄清楚,再根據相同偏旁相同進行歸類識字,這樣的識字是根據漢字的規律進行識字教學的。而且非常有趣,學生印象深刻,學生一節課的識字量,大大超過了課文的要求,爲後來的識字打下良好的識字基礎。

那麼,針對我目前識字教學存在的以上問題,結合這次字理識字教學的培訓,我對今後的識字教學作出如下打算:

首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字義以及在語境中運用的能力。那麼,要進行字理識字教學,我自己就先得弄清楚什麼是字理識字。這次培訓,讓我知道了 “字理識字”主要是根據漢字本身的字理,將字的音、形、義充分的講解,使學生從漢字構造意義上理解字的音、形、義。我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要抓住字形這個重點,以漢字形、義、音的關係作爲切入點,讓學生站在理性的高度來學習漢字,讓他們不僅知道漢字怎麼寫,而且知道爲什麼這樣寫。這樣,讓學生把握漢字的組構規律,加強對漢字的理解識記,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具體地說,每節識字課的教學程序可以借鑑別人的一些成功的定理識字教學模式,比如按照“明理—辨形—發散—運用”這一基本模式展開,始終貫徹“立足字理,訓練思維”的宗旨,有意識的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 3 思維習慣,逐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從一年級起就嚐到定理識字的甜頭。

第二,根據字理識字的特點,採取多樣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必須重視象形字的形象,豐富學生的形象感知,促進理解,強化記憶。利用實物、圖片、幻燈和簡筆和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展示象形字的形象,並按“溯源——對照”的基本模式進行了字理分析,給學生大量、系統的直觀刺激,使其在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感性認識。

第三,結合豐富多彩的教學教學方式,活躍課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今後的字理識字教學中,我要結合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通過猜字謎(老師編學生猜或互編互猜)、利用實物把抽象的漢字具體化、動作表演、編兒歌、比賽等形式,可以使學生進入各種各樣的角色,既活躍思維,又激發了興趣和潛能。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全神貫注,爭先恐後,積極思考,從而主動的學會生字。

第四,遵循漢字的構形規律教學生字,可以進行“串字”教學。 通過培訓和學習,我知道了字理識字教學要重視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象形字、指事字是最基本的字,教好了這些字再教會意字、形聲字。如:“日、月、水、火”等字用象形規律來教,“上、中、下”用指事規律教,“塵、歪、明、衆”等用會意規律教,“睛、清、蜻、睛”等用形聲規律來教。如學習會意字“明”,因爲學生先學生了象形字日、月,知道這兩字的意思,所以學到“明”字,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字義,記住了字形。漢字字字有理,運用字理識字,大多數漢字要解析字理。在講解字的構形理據時,我還將用富有獐兒童情趣的形象生動的語言,字字句句送 4 到孩子們的耳朵裏,讓學生有想象、思維的過程,從中學到根據字理理解字義,分析字形的方法,提高識字能力。

總之,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必須按其發展的規律來辦,這樣纔會收到最好的效果。採用字理這樣的識字方式,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和心理規律,孩子們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當然輕鬆。依據漢字的構字原理和規律進行識字教學,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識字方法,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到清代的諸多識字教本,都非常注意從構字原理上析解漢字,如今的字理識字更明確、更直接、更集中地強調“字理”,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提供了更多易於聯想的線索,使學生更快更牢地識記漢字。“減負”從某種意義上說,實際上是要求轉變一種學習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是提高學習質量,指導學生建立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我應該抓住這種有效的識字方式,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5

歷時一週半終於把識字一學完,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基本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一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同桌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請教老師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同桌。所以現在孩子們的座位還在不斷地變化着,儘量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還在育人方面讓孩子們知道助人爲樂的快樂。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我今年擔任的是個寄宿班,家長直接管不上,面對這樣的學生,要檢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字情況存在一定的困難,我採用了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3、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真正體會到識字教學本身的枯燥、乏味,再加上剛入學孩子的心理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識字課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滿快樂體驗的課堂。

我運用了變字魔術師(利用“加-加”“減-減”等方法,變幻出新字。例如:“口、日、人、了”等字,請學生加一筆或兩筆,這樣學生既鞏固了舊字又認識了新字)。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觀看那充滿神祕色彩的文字,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踐證明利用課件進行識字教學,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慾望。

通過閱讀課標我知道低年級字詞句的訓練直接關係整個小學階段學習語文能力的獲得與發展,科學研究也表明兒童年齡越小,語言發展能力越強。因此,低年級語言文字水平訓練的高低,關於小孩一生的語言能力,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方式,構建愉快識字教學,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化被動爲主動,體現在課堂中“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這纔是開展識字教學的真諦。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6

識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相比傳統教學,統編教材在識字方面,無論是內容編排,還是教學策略,都有所調整。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新增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基本字表,提出了識字要講究先後序列的問題,不是盲目地認爲越多越快、越難越好。昨晚7:30-9:00,中國教師報“課改中國行新解新教材”第十三場在線直播,特級教師史春妍帶來《統編教材識字板塊編寫特色及教學建議》!史老師從當前識字教學的誤區及問題診斷、統編教材各年段識字板塊的編排特點及教學目標、“雙線”並進科學識字策略展開講解。

根據漢字的特點、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二十多年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研究和經驗,史老師提出了“雙線”並進的識字高效路徑。講座中,她重點解讀“雙線”並進策略如何教會科學識字。

衆所周知,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我們一年級全體老師都把識字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到底什麼樣的識字教學效果最好?確實在這個摸索階段我們也走進了一些識字教學的誤區。聽了史老師的課,我也反思了自己初次任教一年級時的識字教學。

當時我參考教學資料,借鑑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發現識字教學的一般模式是:當出示一個生字時,先讓學生拼讀音節,然後說說在讀音上要注意什麼,接着交流識字途徑:“你是什麼時候認識這個字的?”“你是怎麼記住這個字的?”最後,讓學生找生字朋友(組詞)。我也按照這種模式來進行嘗試,效果卻不盡人意。比如,我問:“你是怎麼記住這個字的?”有的學生說,讀熟了就記住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教我的;有的說,我在幼兒園裏就學過的;有的甚至說,我在夢裏夢到這個字的。每次交流識字途徑,學生的回答如出一轍,毫無新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固然重要,但是這樣的交流有必要嗎?學生哪方面得到發展?爲了字字落實,我按這樣的步驟引導孩子們識字,自己上得口乾舌燥,手忙腳亂,學生表面上參與積極,氣氛熱烈,但是費時多,收效少。在檢查鞏固識字階段,學生卻卡殼了。有時我想,我自以爲已經教得比較周全,學生怎麼還不認識這個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缺漏到底在哪裏?

爲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把教學方式改變爲先出示有生字的詞語、詞組,帶領學生認讀,然後讓學生自己圈出生字,再練讀,最後我用“做動作猜字”來激發學生識字興趣。例如:我做開門的動作,學生馬上猜出“開”;我做打傘的動作,學生猜傘;我做穿衣的動作,學生猜穿;我做縮身子的動作,學生馬上猜出是“冷”字。我做得有意思,學生猜得也開心。我想,這樣的識字方法可能還不錯吧。可結果也不是特別理想。中下生也沒有全部掌握本課的十個生字。哎,又一次識字教學的尷尬!應該來說,集中識字省時高效,但是我卻顯得步履維艱,多次遭遇識字教學的尷尬。看來,我還得多學習,多嘗試,多摸索。

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將學習史老師的“雙線”識字。即:1.探究識字的邏輯線,將漢字的構字思維和兒童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引導兒童關注漢字構形構意的規律和聯想線索,科學、有趣的分析漢字,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2.探尋識字的情感線,引導兒童發現漢字形義之中的文化內涵,識記字形,瞭解字意。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7

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輕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錶現。在教學中,我嘗試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繫起來的遊戲,引起學生的學習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進步識字教學的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1)編字謎識字

學生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複,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二年級識字教學時,我經常根據字的外形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往猜,往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步識字愛好。比如,我教"毯"字,謎面編成"一堆毛,兩把火,躺在上上面很熱和"。小朋友猜對後,愛好來了,我趁機教"店"字謎,編成"慶而不大,站而不立,街邊一間房,天天顧客忙"字謎,小朋友猜對"店"字謎後,學習愛好更大。再如,我教"講"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經過不斷啓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答案"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答案"人";"筆"字,"上邊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田"字,"四周不透風,十字在當中";"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愛好。

(2)玩遊戲識字

如在教學形聲字時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很多卡片分給每個學生,請某個學生舉着手裏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着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着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即是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3)編童謠識字

童謠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爲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留意捉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謠,"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4)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慾,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草)。"草—草頭=?"(早)與此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三點+同=?"(洞)"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常用的遊戲有:開火車(各種形式)、接龍,摘蘋果,放鞭炮,叫號,猜字,排字,搬磚頭,舉字……多種多樣的遊戲給學生帶來了樂趣也使他們記住了生字。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8

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一、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我今年擔任的一年級四班的語文教學,共有學生78個,面對這麼大班額的學生,要檢查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字情況存在一定的困難,我採用了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比如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麪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記下等等,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9

星期二的第二節課,因爲萬老師要參加演講比賽,我臨時被通知去他班代課。接到任務後,馬上拿來語文書開始準備。《識字6》是一篇識字課文,以對子的形式對舉了一連串的反義詞,課文如詩歌一般,讀起來和諧、富有韻律感。

通過一節課的準備,我的教案初稿出來了,雖然說不上準備充分,但至少心裏已經有底了。課間休息時,我趕緊去教室做課前準備——把要學的生字抄在黑板上。擡頭一看,發現上節數學課的板書還沒擦,寫着“鏡面 前後 上下 內外”,正準備擦,突然靈光一閃,我的“導入”有了。本來“導入”計劃是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反義詞。我就隨機改成了:這是你們上節課學的數學內容,有沒有誰發現這裏也有語文知識?問題一拋出,教室裏一片寂靜,孩子們都集中了注意力,認真找起來,有的學生說有“漢字”,有的學生說“前後、上下、內外”都是反義詞,我就順勢轉入到了新課的教學。接着我結合課文創設情境: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兩個世界: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光明世界的人們待人真誠、熱忱……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興趣,我感覺到了學生熱切的目光。接下來,我把教學環節“我會讀”、“記字形”、“我會寫”設置成闖關遊戲,讓遊戲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大部分學生多能跟着我的教學節奏走。在“記字形”這一塊,學生能夠較好地結合以前的識字方法和熟字來幫助記憶。如“恨”與“很”、“奉”與“捧”等,特別是把生字編成字謎來讓學生猜,如“富”(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家中還有許多田地)、 “飢”(只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飢餓了)、貧(分寶貝)等,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看來,要把識字課上出效率來,還得多動腦筋,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認字的速度和強度,鼓勵學生在衆多的識字方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最便捷的方法,這樣記憶效果纔會更好。

回顧整堂課,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的一點就是情境的創設和教學環節的設置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期待,激發了他們潛在的學習動機。但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未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爲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整個課堂有點趕,當然這也與自己不熟悉教案有關,導致教學環節銜接不是很流暢,教學語言有點零碎。最遺憾的是沒有讓學生動筆去寫一寫,讀寫結合才能體現語文課堂的語言實踐。俗話說:課堂的精彩來自細節。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及時地肯定學生、促進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語、過渡語的使用等等,這些我都做得還不夠好,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磨鍊,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篇10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識字教學時,教師除通過讀、寫等方法幫助學生強化記憶,更要幫助學生掌握識字方法,使識字成爲學生的樂趣。

“加減法”尋規律,識字有效率。利用學生熟悉的部首,我們可採取“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幫助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去學習新內容。例如,在學了“青”字後,我讓學生用加部首的方法,加上“目”字旁、“日”字旁等,這樣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生字,提高識字效率。

“想像法”記住字形。運用想像法進行識字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童趣,很受學生歡迎。例如學習“竹”字,讓學生了解“竹”的樣子,可以把漢字想像成一幅畫。許多樹木在一起就成了“林”,一個字竟是一幅畫,多神奇啊!而會意字“休”,是一個人依靠在“大樹”旁,這不就是在休息嗎?而類似的還有“把手搭在(眼睛)的上邊向遠處望”就是“看”字,“一人前一人後”就是“從”字等。

“換位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對於生字大致的輪廓能分辨清楚,但是辨析相近字對學生來說就有些困難。此時,老師可以和學生“換位”,讓他們成爲“小老師”。例如:“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你想怎麼教同學?”等等。角色的轉換,激發了學生的“主人”意識,更樂於把自己的發現、自己的理解表述出來,有利於挖掘孩子的潛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