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活見鬼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1.64W人 

《活見鬼》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破除迷信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見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活見鬼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1

今天,學習了一篇小古文《活見鬼》。由於篇幅短小,且有譯文,孩子們讀起來,不會太吃力,都能理解古文意思,所以在理解古文上沒有佔用過多的時間。

我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解文中字義上,在教學時,我提出個別難懂的字,讓學生根據譯文來理解這個字的意思,並讓學生及時做批註記錄。在理解字義時,我重點讓學生理解並區分了“值”字的意思,同時,強調了“俄頃”的“頃”的讀音,“號呼”的“號”字的讀音。

最後,讓學生討論交流課後問題:兩人爲什麼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呢?孩子們很快便說出了原因:因爲他們都覺得對方是鬼,而事實是世上根本就沒有鬼,他們這是自己嚇自己呢!最後歸納原因,學生做批註。

小古文,內容簡單,理解較快,課後作業完成較好,只有張耀傑一人完成有困難!

反思這堂課的不足:對於作者馮夢龍瞭解甚少,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對學生進行過多的介紹;對於相關單元主題沒有進行拓展閱讀。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2

南懷瑾先生說過,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都藉由古文保留着,要堅守中國文化的立場,就必須學習古文。學習與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個華夏子孫的責任和驕傲。

一、輕鬆學習文言文

說起古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古文與青春共鳴、交織回憶。隨着年級的升高,升學壓力的增大,教師對於古文的教法已經完全不同。曾幾何時,那有着韻律美的古文在題海戰術中變成了一個個被肢解得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古文一字多義的特點更是反覆出現在測試中成爲無數考生的噩夢、這種只重灌輸不重情感,只求死記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讓無數學生失去了古文學習的興趣。

如何讓學生快樂、得法地品味古文,產生對古文的興趣?張中行先生在《文言津逮》一文中提出了“先嚐後買”的觀點。他說:“兒童上學之前,文言是什麼,不知道,願意學不願意學,更不知道,所以選定之前,應該讓他們先嚐嘗,辨別一下滋味。這嚐嚐的機會,主要是由學校供給。怎樣供給?當然要以課內爲主,但也不可輕視課外,就是說,不只課內要講一些,還要指導學生在課外讀一些。”張先生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方面作了精闢論述,對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該很有啓發我想,小學階段文言文的教學就應該是讓學生“嚐嚐”,目標不要定得太高,難度不要太大,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即可。

二、教材分析與目標設定

《活見鬼》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破除迷信”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文字簡練形象,內容幽默風趣,寓意深刻明瞭。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爲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讀,藉助教材的編排特點(即古文同譯文同時出現),讓學生藉助譯文疏通古文文意,在學習中對比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教學巾設計大量不同形式、層層遞進的朗瀆,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發展思維。本課爲學生提供一個交瓦式的平臺,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充分調動,從而做到“在樂趣中學習知識,在樂趣中明白道理”。

1.學習本課生字,讀準讀通課文

2.藉助譯文,瞭解文言文大意,在反覆誦讀課文中,能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領悟文言文語言的凝練,吸收我國古文的精華,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

4.體會文章含義,明白世上本無鬼,而心疑生鬼的道理。

三、情趣兼得,讀中感悟,學法滲透

文言文學習離不開情與趣,教師要讓學生接觸文言文,被中國漢語的魅力打動,讓他們情不白禁地觸摸它、品味它、模仿它,把它像糖一樣融化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我定下了教授文言文《活見鬼》的三個基調——情趣兼得,讀中感悟,學法滲透。

定下基調,再來揣摩編者將《活見鬼》這則文言文放置在小學語文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破除迷信”這一單元的目的。從單元整合上來考慮,本單元的單元主題爲破除迷信,文言文《活見鬼》符合本單元破除迷信、相信科學的單元目標。但爲何採用的是文言文而不是與其他幾篇課文一樣現代文的形式?這裏有從單元教材古今兼顧的考慮。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的文言文,那麼選擇怎麼樣的敲門磚是需要考量的。編者選擇的是一篇文言文笑話,文章短小淺近,小篇小幅、小人小事、小清新小好玩,適合兒童閱讀。這篇文言作品適合教師用輕鬆好玩的方式進行教學。爲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讀,編者將古文同譯文同時出現,讓學生藉助譯文疏通古文文意,在學習中對比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

(一)古文爲“珠”,情趣爲線

1.生動有趣的課前談話

教學伊始,學生們坐在數千人聽課的現場,心情一定是緊張的。如何既讓學生放鬆心情?我將課前的談話與課文聯繫起來,由一則笑話《賊》拉近了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我將笑話有意說得口語化、生活化些,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逐漸轉移至與我的交流中,他們緊張的心情得以放鬆。笑話講完,我讓學生用一個詞評價笑話中的“賊”,“倒黴”一詞從學生口中脫口而出;進而我引導學生將“倒黴鬼”“小氣鬼”“煙鬼”“酒鬼”這些帶鬼的描寫人物特點的詞語一一說出;最後引出課題中的“鬼”字,爲接下來正式上課作好了充分的鋪墊,爲課題《活見鬼》的正式登場埋下了伏筆。這樣的課前交流,讓學生心情得以放鬆,如在大餐之前未見美食卻先嗅其香氣一般,使學生輕鬆自如地走進了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

2.韻味十足的朗讀示範

古人云:“以吾身人乎其中,方能識其真味。”教師範讀是教師對文章的二度創作,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認識和情感傾向。優秀教師的範讀,會一下子把學生們帶人課文的意境之中,帶入作者所描述的美麗神奇的藝術世界之中。

“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老師毛遂自薦,大家認真聽,我是怎麼讀出文言文的韻味的。”在學生初次接觸課文之後,我進行了韻味十足的示範朗讀。根據文言文情節發展進行的有聲有色、抑揚頓挫的誦讀以及配合着的表情、動作,使學生置身於富有魅力的古文化殿堂,感受到這則文言文笑話的有趣。

3.身臨其境的模擬表演

模擬表演是體驗教學法的常用形式。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成了馮夢龍筆下的撐傘者,與扮演躲雨者的教師一同體驗“久之不語,以足撩之”而又“偶不相值,愈益恐”。臺上的學生人情入境地表演,臺下的學生捧腹大笑,課堂趣意濃濃。正是模擬表演讓文言文由陌生變得熟悉,由晦澀變得易懂,由遙遠變得親近。

(二)梯度朗讀,昇華理解

梯度朗讀是指“讀懂、讀流利、讀熟”。讀通,即將語句讀通暢,將字音讀準,讀出停頓、語氣、重音、節奏,學會斷句;讀懂,即瞭解文意。這裏強調的.是“瞭解”而非“理解”,二者有着明顯的差異;讀流利,即讀出情趣,讀出文言文的味道;讀熟,即朗朗上口,熟讀成誦。一句話,小學文言文教學離不了讀,我以爲應以“趣”爲引導,以不同層次的“讀”爲主軸,讀的要求層層遞進。

1.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通,語句讀通暢

文言文中有許多生僻字、多音多義詞。文言文教學首先就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揭示課題後,教師提出明確的讀書要求:“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完成後再組織全班齊讀課文。此爲初讀,意在讓學生形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本篇文言文中存在着一些多音字,學生會難以判斷。教師要順學而導,設計爲多音字正音環節,通過出示多音字不同讀音所表達的不同意思,引導學生掌握“聯繫上下文判讀多音字讀音”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達到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的目的。如此,初步達到了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的朗讀要求。

2.藉助譯文進行對比,讀懂,瞭解文意

文言文教學的“讀懂”,僅僅要求能夠“疏通文意”,大致瞭解課文的意思,不要求深入理解,更不需要挖掘文本的內涵。北師大版教材與其他版本有一個顯著的不同,不是出示文言文單個字詞的註釋,而是將譯文附在原文下方。如此編排的用意是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進而激發學,芒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爲今後再次學習文言文埋下興趣的種子。教師設計“文白對讀”這一朗讀形式,採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對讀原文、譯文,達到了解文章大意,加深對文章中關鍵詞句理解的目的。

3.抓關鍵詞品讀,昇華對文章的理解

《活見鬼》語言簡潔、用詞精妙,寥寥數語將撐傘者遇鬼時的心理描寫得活靈活現。既然是笑話,必然有笑點,而文中的一個“撩”就是這妙趣橫生的點睛之筆,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帶領學生進入馮夢龍筆下的雨夜,抓住一個“撩”字進行角色體驗,擴展想象空間,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到文章用詞的精妙,體會文章含義。

(三)學法滲透,以點帶面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學知識,更要學方法。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文言文《活見鬼》同樣如此,教師要以篇帶面、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凸顯語文教學“舉一反三”的功能。教師始終堅持學法的滲透,歸納文言文學習的四部曲,即藉助拼音,讀準讀通;對照譯文,讀懂意思;把握節奏,讀出韻味;抓詞品讀,昇華理解。這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就像是學步的柺杖。隨着學生閱讀文言文數量的增加,相信他們能根據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活見鬼》的教學是教師對如何“有情有趣教古文,學法滲透學古文”的一次探索,課中教師牽引的痕跡比較重,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得不足;梯度作業中的仿寫,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創作的時間,學生剛剛有想寫的慾望,上課時間就結束了,希望《活見鬼》的教學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發大家對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的思考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3

《活見鬼》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雨夜,兩個人鑽到同一把傘下走,互不說話,互疑爲鬼,走到橋上時,一個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兩人都認爲遇到鬼了,天亮後,兩人互相看看大笑起來。在那個信鬼神的年代,人們懷疑有鬼是很正常的。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幹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否則會鬧出笑話!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風趣共有三個層次:一是雨夜兩人同行;二是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後把“鬼”擠下了水;三是兩個人相遇後相視笑了。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藉助《活見鬼》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併爲今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北師大教材在古詩文教學方面始終堅持的觀念是:注重朗讀、誦讀和吟詠,而不是傳授文學史知識,也不是分析古詩文的思想資料、表現手法。注重整體感受,不搞一一對譯。

所以,在教學中,我應充分重視對文言文語言的整體感知。如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文中的譯文,讀懂課文,並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此一故事,然後結合人物的心理,去體會人物的情緒,“赴飲夜歸者”因“久之,不語”而“疑爲鬼”,隨後“撩之,不值”而“愈益恐”,乃“奮力擠之橋下而趨”,這其中作者雖用幾個字便把“赴飲夜歸者”心理髮生的巨大變化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透過師生的分析,學生對人物心理變化有了必須的瞭解,爲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打下基礎,同時,也到達理解整體課文資料的目的。

同時,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滋味爲學習文言文的起點,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懂後,再讓學生透過反覆誦讀,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到達熟讀的效果,爲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最後到達熟讀成誦。

爲了幫忙學生把課文讀得更好,我還讓學生透過表演來創設情境。“亟奔入其門”的“亟”字、“踉蹌”和“號呼”這三個地方是學生讀不出味道之處,而這幾個疑難之處卻能夠透過表演的方式輕而易舉的讓學生感受到這二人此時此刻的情緒,看到這二人驚慌失措的樣貌,聽到他們說了什麼,怎樣說的。在表演的基礎上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4

1、想象人物的心理,幫助學生把課文讀得更好。

文言文的學習應以讀爲主,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課文中“夜歸者”的心理髮生着巨大的變化。當“久之,不語”的時候他會怎麼想,當他懷疑對方是鬼,而用腳去小心試探對方的時候,卻沒有碰到,這讓他更加害怕了,這時,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對人物的心理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生就會較好的讀出這種由“疑爲鬼”到“愈益恐”的心理變化。

2、通過表演,創設情景,幫助學生把課文讀得更好。

“亟奔入其門”的“亟”字、“踉蹌”和“號呼”這三個地方是學生讀不出味道之處,而這幾個疑難之處卻可以通過表演的方式輕而易舉的讓學生感受到這二人此時此刻的心情,看到這二人驚慌失措的樣子,聽到他們說了什麼,怎麼說的。在表演的基礎上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5

我執教了北師大五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破除迷信”中的《活見鬼》一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先引導學生誦讀全文,發現閱讀中的困難,再借助有關的工具書,解決生僻字並能流利朗讀課文,並嘗試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古代語言的優美以及我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爲五年級的學生,在之前已接觸過文言文,並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自學、合作的基礎上能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困難,爲了結合“學案導學”,我先通過CAI課件出示理解古文意思的一些基本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原有譯文的基礎上理解重點詞語,瞭解每句話的意思,並進一步理解全文,領悟短文的中心,受到反對迷信和熱愛科學的教育。通過教學使學生通過自學加合作的探究模式,已基本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相對而言,因課後有譯文,朗讀變成了教學的重點。在朗讀的教學中,我重點在針對學生古文不會斷句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引導與練習。古文斷句對學生理解短文意思具有重要的意義。我通過教師採用不同形式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尋找正確的斷句形式。現在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因時間的關係,該環節並沒有讓學生充分體現自主探究、全班參與的預定目標,只有少數同學參與進來能正確斷句。如能讓學生結合課後的譯文反過來自主斷句劃分節奏,並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再適時引導,也許效果會更好。本堂課,我個人覺得學案導學的主體思想體現還不夠明顯,導學方式只採用問答及課件展示,形式太過於單一。如果能以學生爲主體,採用諸如討論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性,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也許,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學生,精心地做了準備,較爲成功地組織了本堂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成功之處

1、比較成功地運用了“定標——自學——導學——訓練”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有效地組織教學。在第一個環節“激活積澱,定標導向”,通過回顧學過的文言文、總結學習方法,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爲學習新課做好準備;在理解課題後,師生一起制定學習目標,爲後面的學習作了導向。第二個環節“運用學法,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根據制定的學習目標,運用已經總結的學習方法,獨立自主學習。有問題先獨立思考,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在小組內討論;實在不懂的,等一下提出來,全班討論。第三個環節“彙報交流,導學釋疑”,在學生的交流彙報中,檢查指導學生的讀通讀順、理解文句、探究明理等方面的問題,抓住重點進行點撥、指導,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訓練和語言文字訓練。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紮實訓練”,安排了總結體會,說話訓練等內容,深化了寓意,紮實了學生的基礎。

2、重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是爲了不教 ”,我幫助學生總結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並且讓學生根據制定的學習目標,按照總結的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彙報交流,教師導學釋疑,爲學生以後自主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3、紮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把重視生字教學,讓學生帶讀生字,提醒學生注意間架結構,書寫時的注意點。到位地指導朗讀:先自讀,畫節奏、確定重音,然後範讀,學生對照,再個別讀、齊讀;指導時有整體上的把握,又抓住重點句進行個性化的朗讀指導。還安排了複述課文活動,力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訓練富有層次性,複述故事時,第一個學生可以看書,參照註釋,第二、三個學生就要求其複述,要求逐步提高,富有挑戰性。

4、重視課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如引導學生讀懂“笑”字的教學,讓學生明白這笑聲中有笑自己傻,爲什麼沒有多加考究就斷定對方是鬼;笑自己鬧出笑話,疑心太重,疑神疑鬼,這世界哪有鬼啊;這笑聲中有對封建迷信的譏諷。再如,對“活見鬼”這個詞語的意思的理解,要求學生運用“活見鬼”說一句話等。

5、在語文課堂中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組織學生圍繞爲什麼“疑爲鬼也”、爲什麼要“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爲什麼“兩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等三個問題的探究,最後得到結論: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二、努力方向

本節課教學,雖然取得較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問題:

1、學生間的互相評價應該加強。雖然教師動用了多種評價方式,起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效果。但是由於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對缺乏,造成學生主體地位落實不夠的問題。

2、學習目標的達成度要進行檢測。可以在課堂的結尾進行回顧,對照開始確定的目標,是否達成;也可以通過小測驗,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7

《活見鬼》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講了明代人們信神信鬼,就在這個貴的年代。就發生了一個故事:一個雨夜,一個人持傘獨行,有個在檐下避雨的人鑽到傘下一同走,也不說話,懷疑是鬼,走到橋上時,持傘人把另一個人推下了水,然後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裏,說自己與到了鬼.過了一會兒,一個人渾身是淋淋的也跑了進來,說遇到鬼了.兩個人都說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感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否則會鬧出笑話!教這篇文言文時,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通讀全文,初步瞭解意思.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把全文讀通順,接着,讓學生藉助有關的工具書,初步瞭解每一句話中難理解的詞的意思,理解了重點詞語後,我讓學生試着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理解,個別難以理解的句子,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2、原文與譯文對比,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在學生初步瞭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後,我讓學生試着翻譯一下這篇短文的意思.翻譯完後,再對照着下面的譯文,看看自己的翻譯有哪些好的方面,還有哪些不足.,感受古今語言的不同及古代語言的凝練和優美.

3、領悟中心.當學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後,我引導學生聯繫全文思考:兩人爲什麼“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8

《活見鬼》這篇文章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八單元主體課文中的第二篇。這篇文章是明代的作家馮夢龍寫的一個文言文,內容是兩個趕夜路的人,因爲途中遇雨,其中一個打起了傘,他冒雨急走,這時猛一擡頭,他看見一個人立在別人的屋檐下避雨。那個人恰好也看見了他,於是跑過來鑽到了他的傘下,他們共用一把傘,走了很遠的路,可是這個人一句話都不說,於是他心底嘀咕:這個人會不會是傳說中的鬼呢?想到這裏,他擡起自己的腳試探了一下,沒有想到,他的腳試了空。這下他更覺得這個人一定是鬼無疑,這樣想着他的心裏更加恐懼不安了。

這樣並肩走了一段路,來到一座橋下,他奮力把那個人擠下橋去。於是他一路狂奔,一直走到一家糕餅店,他驚恐萬狀地說:天哪,我遇到鬼了。這時一個渾身溼漉漉的人也踉踉蹌蹌地跑了起來,失聲大喊:天哪,我遇到鬼了。

這時他們發現了彼此,兩人非常愕然,相視大笑了起來。

教完這篇課文,我認真做了反思,覺得在一些方面做得比較到位:

1、夯實字詞基礎。在這篇文章中有幾個多音字,我通過注音和組詞,反覆地讓學生讀,然後又讓學生寫在書上,經過這樣的讀寫結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由於是文言文,語言習慣和現在不同,所以我在教學時很注重幾個文言詞語,把它們跟現代文做了比較,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古今差異,又加深了印象。

但是也有一些遺憾:比如說,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或者以編排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閱讀和輕鬆閱讀中,感悟到文章所蘊含的道理,理解文章的主題。這樣把課堂變成一個輕鬆愉悅學習的場所,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許多學生都覺得這個故事很好笑,卻不能從學習寫作的角度裏把握人物的心理變化,我做了這樣的處理:當孩子們讀到 “以足撩之?”時,我啓發他們,爲什麼他要以足撩之,當時他是怎樣想的,你能揣摩他的心裏嗎?我相機寫下這個詞語:疑竇頓生。當孩子們讀到“心益恐”時,他的神態表情會怎麼樣,他的動作又會怎麼樣?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我寫下了:戰戰兢兢。當學生們讀到“號呼有鬼”的時候,我啓發他們:你們能想象他是個什麼樣子嗎?總結了學生們的發言後,我寫下了:失魂落魄。

經過這樣的啓發梳理,使學生們在以後的閱讀和寫作中,能讀住或者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同時輔以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人物就這樣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

如果我再來重新教學此文,我會在以下方面進行嘗試:讓學生充分自讀,讀通古文,讀熟譯文,然後老師在做檢查指導字詞,設計一些簡單的聯繫;組織學生編排課本劇,讓學生依據對課文的理解,自由發揮,加以表演;最後指導學生在讀演的基礎上,擴充成一篇生動豐滿的現代文。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9

《活見鬼》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講了明代人們信神信鬼,就在這個年代,發生了一個故事:一個雨夜,一個人持傘獨行,有個在檐下避雨的人鑽到傘下一同走,也不說話,懷疑是鬼,走到橋上時,持傘人把另一個人推下了水,然後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裏,說自己遇到了鬼。過了一會兒,一個人渾身是淋淋的也跑了進來,說遇到鬼了。兩個人都說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感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沒有鬼的,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否則會鬧出笑話!

教這篇文言文時,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通讀全文

初步瞭解意思。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把全文讀通順,接着,讓學生藉助有關的工具書,初步瞭解每一句話中難理解的詞的意思,理解了重點詞語後,我讓學生試着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理解,個別難以理解的句子,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2、原文與譯文對比

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在學生初步瞭解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後,我讓學生試着翻譯一下這篇短文的意思。翻譯完後,再對照着下面的譯文,看看自己的翻譯有哪些好的方面,還有哪些不足。,感受古今語言的不同及古代語言的凝練和優美。

3、領悟中心

當學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後,我引導學生聯繫全文思考:兩人爲什麼“相視愕然,不覺大笑”?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活見鬼教學反思 篇10

我執教了北師大五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破除迷信”中的《活見鬼》一文。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先引導學生誦讀全文,發現閱讀中的困難,再借助有關的工具書,解決生僻字並能流利朗讀課文,並嘗試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古代語言的優美以及我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爲五年級的學生,在之前已接觸過文言文,並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自學、合作的基礎上能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困難,爲了結合“學案導學”,我先透過CAI課件出示理解古文意思的一些基本方法,並引導學生在原有譯文的基礎上理解重點詞語,瞭解每句話的意思,並進一步理解全文,領悟短文的中心,受到反對迷信和熱愛科學的教育。透過教學使學生透過自學加合作的探究模式,已基本到達預期的教學目標。

相對而言,因課後有譯文,朗讀變成了教學的重點。在朗讀的教學中,我重點在針對學生古文不會斷句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引導與練習。古文斷句對學生理解短文意思具有重要的好處。我透過教師採用不同形式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尋找正確的斷句形式。此刻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因時間的關係,該環節並沒有讓學生充分體現自主探究、全班參與的預定目標,只有少數同學參與進來能正確斷句。如能讓學生結合課後的譯文反過來自主斷句劃分節奏,並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再適時引導,也許效果會更好。本堂課,我個人覺得學案導學的主體思想體現還不夠明顯,導學方式只採用問答及課件展示,形式太過於單一。如果能以學生爲主體,採用諸如討論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主動參與性,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也許,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