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必備】

本文已影響 2.1W人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必備】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能圍繞濃濃的鄉情這個主題講清楚自己的活動安排。通過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能與同學就活動主題進行商討,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參與意識。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能大膽發揮想象,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寫出家鄉的變化,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教學難點:

根據主題策劃活動,列出節目表,並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在傾聽與合作中活動,表演活動方案,培養學生的策劃能力、表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進一步交際與習作的效率。

教學準備:

⒈收集與濃濃的鄉情相關的詩詞、歌曲、故事等。

⒉瞭解班級同學的特長,以便策劃活動。

⒊通過書籍、電視、網絡等媒介,瞭解怎樣策劃才能搞好一次活動,可以事先參閱一些好的經驗。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口語交際)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⒈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詩人李白用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鄉,是一個不管什麼時候,一想起就會讓人感到親切的名字。鄉情,鄉思,鄉愁,鄉音,家鄉始終是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葉落歸根告老還鄉鄉音無改鬢毛衰,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形式和行動,表達着同樣的情感──對故鄉的依戀和熱愛。你收集了哪些表達熱愛家鄉之情的詩句或歌曲?

[教師要以飽滿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濃濃的鄉情,激發學生參與表達的`慾望。]

⒉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暢所欲言,抒發情感

1.同學們,請你們來說說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吧。

2.現然大家都這麼熱愛家鄉,那麼我們就以濃濃的鄉情爲主題來策劃一次活動。既然是活動,形式就要豐富多彩,要通過豐富的內容、精彩的節目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⒊小組交流討論

⑴明確小組討論的內容:表演哪些節目;由哪些同學表演;怎樣表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

⑵重點討論怎樣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根據討論情況列出節目表。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指導,可以提示採取朗誦詩詞,演唱歌曲、家鄉畫展、我做家鄉小導遊、課本(詩詞)劇、編小報等形式進行活動。

[活動的形式,最好符合學生實際和當地實際,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

⑶根據課前自己收集的資料,選擇一個活動方案,選擇合作伙伴進行小組學習,彩排活動內容。

⑷小組具體商量內容、分工等事宜,並以小組爲單位展示活動方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突發其想,我突然想讓我教的六年級同學來考五年級的單元試卷,然後從“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個指標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如下:

五年級共三個班,選最好的一班評出這三個指標。我教的六(1)班語文功底還可以,我就想讓他們跟五年級比一下,看經過一年的學習,是不是能大大超過五年級的同學,還是無法超過。這樣做的目的:想試着調查一下,一張試卷到底能反映孩子多少語文能力?還有一個問題:考試相對一直不好的同學,他們到了社會上,工作與生活是不是仍是比不過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考試的綜合成績是不是與將來到社會上的生存質量成正比。

結果是我班(六年級)用五年級的一二單元試卷測試,效果比起剛測試的六年級的'一二單元明顯差得多,不及格多了四個(原來在五年級時只有一個),優秀人數也只有10個,(原來在五年級時近30個)。從與五年級對比來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字詞方面很差。

有很多常見的字,在五年級時,他們幾乎沒有錯,可現在再寫這些字卻錯了很多,如“俸祿”“歇腳”等,連平時成績很優異的同學也錯了。我們的生字詞有很多都是不太常見了,只有在課文中才出現,一學期後,學生見這個生字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他們也就忘了。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怎麼辦呢?學生只有多用,或多看,才能記住,否則當時學得太熟練,也會隨着時間的消逝而淡忘。

2、關聯詞語的應用很差。

這方面的運用比五年級強不了多少,我也很苦惱,學生在自己的帶領下,很注意讀書感悟,又讀了不少書,他們的理解能力一定會比一年前有所提高,可對這方面卻顯現不出來什麼特殊的才能,到底怎麼回事?錯的最多的兩題是:

1、( )星期天下雨,我們( )去秋遊。

2、查字典,( )能知道字的讀音,( )能知道字的意思。不少學生錯得和五年級同學一樣,填成“如果星期天下雨,我們就去秋遊。”有些同學甚至把原文改成“不去”。唉,都六年級了,爲什麼這樣的題還錯得那麼多呢?

3、背誦課文部分錯誤太多。

對《去打開大自然綠色課本》的默寫錯誤較多,這就令我很疑惑,要是一般的背誦課文,錯多或許也是正常的,可這麼美的韻文學生也默不出來。這到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很有想法。也許因爲學生當初背是爲了背而背,爲了考而背,而不是真正地喜歡這文字,發自內心地想把它背出來.我們是不是專門爲了考試而很生硬地要求學生的背誦。現在,我嘗試着改變以往的教法,試着讓學生們能達到自然的背誦,即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后,再情不自禁地背出來,因爲我自己平時就是靠這個本領去背誦課本中優美片斷的,但又不知這種方法能否成功。

現在,我一直想着,一張試卷,特別是一張語文試卷,是否真能檢測出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呢?五六年級的語文試卷又有多大的差別?上面講到兩個詞的錯誤,我現在覺得非常的正常。那兩個關聯詞填空,特別是第一個,我更覺得是個挖好等學生跳的陷井,其實如果我們再讓學生讀一遍,他也許就能做正確了。學生在平時寫作、說話等應用時,他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嗎?我們教師不也寫錯別字,不也會經常忘記了某個字如何寫?學會的都記住那太可怕了,遺忘是正常的,關鍵是一個重複度的問題,經常用的字,學生可以不會忘記,就在那學期學過,那學期考過,在以後的日子裏卻不用了,或者說不常用了,忘記那也是符合遺忘規律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新型玻璃》這一課是屬於說明類的文章。本課內容淺顯易懂,前五段結構基本相同。所以我採用質疑課題導入新課。在新課之始就與學生一起梳理出本堂課需探討的重要問題: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和用途?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合作學習”,在交流、表達中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欣賞各種玻璃製品來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讓他們也來設計新型玻璃。

如何才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說代練的效果呢?

一、話題生活化,創設和諧的空間

現代教學論認爲,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上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整個課堂洋溢着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個性的機會。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當然,只有學生對話題本身感興趣才願意說,纔有話可說,纔有可能說好。玻璃隨處可見,爲學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尋常的功能與特點,很容易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學生興趣,讓他們熱情地參與話題。

二、形式多樣化,調動全員互動的交流參與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瞭解後,讓學生當推銷員、推銷新型玻璃;扮演新型玻璃,進行“玻璃自述”;當裝修設計師,爲不同的房子選擇設計各自需求的新型玻璃。這樣爲學生提供多種形式,學生便有了更爲廣闊的練習空間,從而促使學生在思考、表達等活動中理解、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以讀代講、以說代練的效果。

整堂課上,學生參與熱情極高,只是口語表達效果不理想,仍存在着表達不完整、不條理等問題,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繼續加這方面的訓練與指導。

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在本節課中教師應該蹲下去與孩子平等對話,賞識孩子的閃光點,正面評價鼓勵。這樣有利於和諧氣氛的營造,並有助於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積極參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詞句理解的訓練。詞語和句子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含義也會有所不同,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是詞句教學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藏北的草原是溫柔的,……”對“溫柔”這個詞應該怎樣理解呢?這是文章的.重點。我問學生:“‘溫柔’這個詞我們一般用來形容誰?”學生很容易想到——形容媽媽。我引導道:是啊,一想起溫柔這個詞啊,立刻就讓我們的心窩裏有一種親切的、溫馨的、充滿愛意的感覺,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啊!那麼作者在這裏用溫柔形容誰呢?是草原!難道草原也像母親一樣嗎?你從這一段的哪些地方讀出藏北草原也有着那母親般的溫柔?這樣引導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學生再來讀整段課文,感受就不一樣了,他們結合文中的句子談到了小羊在草原上悠閒愜意地吃着嫩草、小夥子們自由自在地奔跑,在大草原上無論你做什麼都是那樣舒服、自由,這不就像是待在母親的懷抱裏一樣嗎?這樣也纔是真正理解了“溫柔”這個詞以及這個詞背後包含的作者的滿腔深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早》是一篇遊記散文,課文還是比較短小,語言樸實,課文從三個方面講述了遊三味書屋時的見聞以及感受,分別是三味書屋的陳設、蠟梅花開得早和魯迅“早”的小故事。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分段。(1)爲一段介紹了時間、地點、事件,(2-3)主要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4-8)爲魯迅的故事。

在教學第2小節時我重點圍繞“還沒進門,迎面先撲來一陣清香……蘭花卻還要遲些日子纔開”展開,讓學生理解作者未進門先聞到清香的驚喜,並通過反覆的朗讀明白昨天被這不知名的.香味所吸引決心要探個究竟的心理活動,也是爲下文教學揭開香味鋪墊。教學第3小節時,我組織學生找出方位詞及對應的陳設,畫出平面圖,再對應課文上的插圖認識理解。

第4小節是過渡段,指名讓學生回答照應前文的香味並引出下文描寫蠟梅花。在欣賞蠟梅花時讓學生找出蠟梅花的特點,即花開得多,開得早,開得美,開得香。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臘梅花的高貴品格。此後學習魯迅的小故事,圍繞“魯迅遲到的原因、遲到迫不得已、默默刻字”體會魯迅的優良品格。在通過課後習題3理解到作者花筆墨寫梅花的意圖是以花喻人。

課文內容較爲清楚,大部分學生也能理解,但我在教學上的銜接不夠協調,教學環節上不夠流暢,比如教學完蠟梅花這一段該如何回到魯迅書桌上,仍需加強對本課的研究。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教給看圖方法。

我告訴學生,圖有單幅圖和多幅圖之分。對於多幅圖,一般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即:

1、先整體觀察多幅圖,弄清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和事件。

2、仔細觀察每幅圖,注意背景、人物動作和表情。

3、再整體看圖,思考圖的主題。

二、例文引路,探究寫法。

我先帶領學生按以上順序看圖,然後師生共同總結例文寫法。

1、一幅圖寫一段話,層次分明。

2、可以展開想象,把人物的語言寫出來。

三、挑剔例文,共同修改。

我告訴學生,這篇例文要我評分只給70分,再看圖,你覺哪不足,該怎樣修改?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師生共同總結出以下幾點:

1、觀察得不夠仔細,重點不突出。比如,第三幅圖給小樹脫衣應是重點,但小作者僅一筆帶過,沒有把人物的動作和表情細緻描寫。

2、沒有張開想象的翅膀。比如,第一幅中的小鳥,中間兩幅圖中的小樹葉子的變化,及最後一幅中的太陽,畫畫的人絕對不是畫蛇添足,也應有一定的用意,都可展開想象,添加上去。

3、重點不突出。四幅圖平均用力,沒有詳略。最後,師生一同口頭修改。

四、運用方法,嘗試習作。

例文後面是本次習作訓練的圖《小猴遊公園》和《亡羊補牢》,學生紛紛拿筆任選其一練寫,一節課成文。教後思:在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這不僅是一個教學理念的轉變問題,而且是一個教學實踐的操作問題。任何教材都有取捨增補的空間,尤其是蘇教版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會和教學風格,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徵和實際學習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處理,合理分配課時,妥善安排教學順序和每一課時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得: 在教學一課後,我進行了認真地反思,認爲本課的亮點之一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通過對比閱讀,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誇張和烘托渲染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字裏行間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課的亮點之二是:我們能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讓學生通過雄偉奇特的畫面,走進了離自己生活實際較遠的浙江海寧,感受到浙江潮的壯觀,縮短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失:人們常說教學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一節課後總有讓感覺遺憾之處,如有些學生在學習古文過程中讀錯字較多,並不能按古文的節奏去讀,因本課容量大,爲了節約時間,我沒有過多地去關注他,忽視了關注每個學生髮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教完《白楊》一課後,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瞭解到文章的內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生根、發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願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於是課堂上我創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願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後,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紮根戈壁一樣地紮根邊疆,並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

2、爲什麼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爲什麼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覆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於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後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採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以教學的重點應該在“品味晏子回擊楚王的話”。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如果僅僅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效果肯定很差;而用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爭論,就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頓時就活躍起來了。我儘量讓學生嘗試着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後再讀課文,就使學生爲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讀晏子的語言,讓學生透過文字理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分析,再結合他們的'神態動作,使學生懂得了:楚王是多麼目空一切、傲慢無禮,而晏子的沉着冷靜和聰明才智又是那麼令人拍手稱快。對這些精彩的句子,我讓學生表情朗讀,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還拍手稱快,拍案叫絕。同時,對楚王有了憤恨之感,以至於分角色朗讀的時候,很多孩子都不願當楚王了。特別是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拂袖成雲、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後作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詞語,你根據這篇課文還可以聯想到哪些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槐鄉的孩子》這篇自讀課文,因爲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用一個課時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並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課後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覺得提問方式帶有一種強制性,就是讓學生去找,而且提問有點繁瑣,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以一個“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想,在對閱讀課文的教學中,以後要形成一個規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後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後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個讀和學生點評後,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後的`指導,這一點我沒有做到,我覺得在這時,老師也可以示範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

這堂課後,自己覺得上得不是很成功,有點懊惱,但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而且還聽到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去努力的實踐並且積極的去摸索,迅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

一《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

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啓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

二、這節課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體驗。

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我沒有抑制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認同我的想法,按原計劃一步一步進行教學(即引導學生學習花生的默默無聞,不炫耀,不張揚),而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即: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樣,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善於表現自己,像人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我執教時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我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己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課後鏈接叢書《塞上看柳》,作者借塞上柳指什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自學爲主,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適時點撥引導。爲此,在導入課題時,先板書灰塵二字,讓學生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然後讓學生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是怎樣?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將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相印證,看看有哪些異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檢查字詞,重點理解:“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這一諺語,讓體會到原來灰塵在人們心中的危害是那麼的大。再接着,讓學生默讀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2自然段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

最後,還引導學生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這讓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事物。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學《絲綢之路》這篇略讀課文,我根據教學目標放手引導自學,我想隨着課堂的結束孩子們也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課一得”文章結構、課文內容的把握還是我主要訓練的重點。回顧自己本節課的教學:

1、檢查預習,完成叢書一至三題。旨在透過這個環節,題一檢查孩子們課前是否讀通文章,字音是否讀準;題二是檢查是否藉助工具書解釋詞語,只有理解意思才能正確運用進行造句;題三檢查的是是否閱讀課後“資料袋”內容,瞭解與這條道路有關的著名人物。通過課堂作業環節得以落實。

2、質疑問題,資料輔助。看到這個課題,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絲綢之路是條怎樣的路?一讀資料袋,二看課件圖文結合,通過這個環節形象感知。

3、指導自學,梳理結構。

讓我們用這三把“鑰匙”走進這篇課文

今天的.第一把“鑰匙”——作者爲什麼寫這篇課文?“你能從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嗎?(相機品讀第一段,學習”倒序是開頭“。)

用的第二把“鑰匙”——寫得怎麼樣?問題引領1: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默讀思考,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好,你最有感受?找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相機品讀“迎候”“歡呼”“偉大的路“及場景描寫——表演魔術)

問題引領2:難怪中國使者這麼感嘆道“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繼續讀文13自然段,通過朗讀,在你眼裏,這還是一條怎樣的路?(“商貿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友誼支路…”孩子們紛紛而談,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問題引領3:齊讀14自然段,你發現了什麼?(首尾呼應的寫法)

此時第三把“鑰匙”——課文寫了什麼?結合板書,你找到了嗎?(看着板書,學生梳理結構說出內容簡單而輕鬆!)

努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從課堂有意識訓練開始!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蹟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闢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後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爲什麼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啓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後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着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採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情感感受阿慶嫂的智慧與勇敢。

3.學習通過語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表達方法,積累俗語諺語。

4.鞏固對劇本的認識,感受京劇的魅力,激發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抓住表現阿慶嫂的智慧與勇敢的句子,瞭解阿慶嫂是如何同敵人鬥智的。

教具準備:

京劇《沙家浜——智鬥》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簡單介紹京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聽一段京劇(播放京劇《沙家浜——智鬥》),聽後有什麼感受?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你們還知道哪些關於京劇的信息?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智鬥》就是京劇藝術的一個巔峯之作,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課文生字,並組詞。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章。

三、講讀課文

1.課題“智鬥”,講誰與誰鬥智?爲什麼“鬥智”、“智鬥”的結果怎樣?

2.小組互說,全班交流:哪些寫阿慶嫂智鬥胡傳魁,哪些寫阿慶嫂智鬥刁德一?

3.說一說阿慶嫂、胡傳魁、刁德一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情感。

2.瞭解阿慶嫂是如何同敵人鬥智鬥勇的,抓住關鍵語句,感受阿慶嫂的智慧與勇敢。

教學過程:

一、檢查生字複習

練寫生字詞。

二、學習阿慶嫂出場段落

1.瞭解人物之間的關係。

2.瞭解事件的背景。

3.抓住描寫阿慶嫂動作、表情的詞語句子品味,體會其內心世界。

三、學習阿慶嫂智鬥敵人段落

默讀阿慶嫂智鬥刁德一的第一回合。思考:刁德一和胡傳魁一樣也是來打探新四軍的傷病員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畫出表現阿慶嫂機智的句子,在旁邊做上批註。

1.揣摩句子的言外之意:

“這真是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們裏外不好做人!”

“阿慶嫂真不愧是個開茶館的,說出話來滴水不漏。”

2.分角色朗讀刁德一與阿慶嫂的對話,體會刁德一的`狡詐,阿慶嫂的智慧。

3.分角色朗讀胡傳魁與阿慶嫂的對話,體會胡傳魁的虛僞,阿慶嫂的聰慧。

再來看阿慶嫂和刁德一的第二次交鋒:

4.說說阿慶嫂是如何與敵人鬥智鬥勇的(兩次智鬥有什麼不同)?

5.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現在,你對阿慶嫂有什麼認識?。

四、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作業

課外觀看《智鬥》的錄像,感受京劇的魅力。

鞏固生字詞。

教學反思:

《智鬥》節選自京劇《沙家浜》,主要講1939年地下黨員阿慶嫂爲了掩護新四軍轉移時留在沙家浜的18名傷員,與敵人鬥智的故事。

本文是《沙家浜》的一個片段,作爲一篇獨立的課文,學生在沒有了解《沙家浜》這個故事之前,讀懂全文有一定的困難。爲了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課前,我佈置學生去查詢有關京劇的資料,看一看京劇《沙家浜》,再認真讀文。課中,我讓學生圍繞課題“智鬥”,思考課文講的是誰和誰鬥智?爲什麼要“智鬥”?“智鬥”的結果如何?在同學們一一找到“智鬥”的部分後,我讓學生加進自己的動作,分角色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特點。同時讓其他的學生認真聽,還要進行評價,如果你認爲別人讀的不好,你就來讀。這樣,阿慶嫂的沉着冷靜、思考周密、機智勇敢、有膽有識、能說會道的特點,刁德一的陰險狡詐、多疑狡猾的特點,胡傳魁的要面子、愚蠢的特點,都讓學生一一捕捉。課後,我要求學生和家人一起看京劇《沙家浜》,再把自己最喜歡的角色表演給家長看,激發學生對京劇這一傳統藝術的興趣和熱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