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72W人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反思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並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於這個教學目標,通過朗讀感悟,很容易就能達到。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如何攻破這一難點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操作的:

我讓孩子們進行比較,一個小夥伴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這時別的小夥伴、司馬光分別是什麼反應?

板書:

別的小朋友 司馬光

慌 不慌

(嚇哭了,舉、砸 叫着喊着找大人)

通過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當時的反應的比較,孩子們都感受到了司馬光的沉着冷靜。但是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讓孩子們想象: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個什麼辦法去救這個掉進大水缸的`小夥伴?經過討論:

方法1:我叫小夥伴們一起把水缸推倒。

生1:可是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裏面裝滿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們只有幾個小朋友的,推不動的。

生2:而且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哪還有力氣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找跟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生3:他們在花園裏玩,不一定有繩子的,有可能等繩子找到了,那個小夥伴也淹死了。

生4:而且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給他繩子他不一定抓得到。

孩子們還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就這樣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覺得還是司馬光的方法最好!這樣,難點也就基本解決了。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上了一節小古文教學研討課,這也是教學過程中首次接觸到小古文教學。對於古文,我的感覺是又愛又怕。古文更好地展現了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有時在與人交流時想引用幾句古文,但是在別人眼裏到成了另類。這也深刻地讓爲感受到了古文文化的缺失,作爲語文教師,我覺得我們也有這個義務讓學生能更多的接觸古文,更好的從古文中獲取文化的養分。

這次我展示的是《鐵杵磨針》一文,《鐵杵磨針》寫的就是李白幼年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選擇這篇文章,我是覺得文章中的主人翁學生有過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也都接觸過,首先在教學時就減少了難度。在指導時,我是結合我自身學習古文的經驗來指導。我中學時接觸小古文首先學會的就是記住每個字的意思,特別是古今異義的字,比如“易”在古文中是交換的`意思,但是在現代文中是簡單的意思。把這樣的古今詞義不相同的字記住也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望文生義的現象。在教學本文時我則是重點抓住了“媼”字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到“媼”是老婦人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理解“嫗”“叟”“翁”的意思。當然文中其實還有一些難以理解的如 “欲作針”中的欲;“方磨鐵杵”中的方,但是時間緣故我則有意識的帶過了。另外我學習古文時還很注意古文翻譯的幾個方法,在教學本文時我着重指導了“留” “補”和“調”。我之要着重指導古文這樣的學習方法也是相對我原來學習古文的漏洞進行指導。我之前學習古文時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就比較欠缺。因此我想在自己指導時能在這些我覺得重要的方面多下點功夫。

當然我這堂課最大的漏洞就是缺少趣味性,趣味小古文還是要抓住他的趣味性,抓住了趣味性才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興趣永遠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的“我會讀”中出現了“第五食品加工廠”,“紅星路小學”,“六一幼兒園”“人民醫院”,“一年級一班”等這些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如何能讓孩子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並且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學會生活識字,激發孩子的識字積極性。 在上課前我做了一些工作。

上課時,我故作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這裏有幾個詞語,看看大家認識不認識?”我先出示“丹尼斯”,這是孩子最喜歡購物的地方,孩子們喜笑顏開地大聲嚷嚷:丹尼斯,丹尼斯!緊接着,我出示了“德克士”,這下教室裏像炸開了鍋似的,小手如林,有的孩子甚至趴到了桌子上,他們齊喊:德克士,德克士!看着孩子們這麼高興,我順勢引導:“孩子們,你們是怎麼認識這些字的?”“媽媽經常帶我去那裏吃飯……”緊着着我又出示了“人民醫院”,“中國農村信用社”,馬上有孩子舉起手來:“老師老師,我認識,我爸爸在農村信用社,我媽媽在人民醫院上班”,說到這裏,馬上有小朋友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最後一個詞語讓班裏的氣氛達到了高潮,那就是我們的班級名稱“一年級七班”。所有的孩子都大聲地喊着:“一年級七班,一年級七班”,並且還用大拇指指着自己。呵呵,看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因爲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哦,你們是這樣認識這些字寶寶的`,也就是說我們在街上走就能認識字……”

就這樣利用社會大課堂,通過參觀、遊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時空,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引導學生利用上街玩、旅遊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寫的是什麼呀?那個店叫什麼名字呀?不知不覺學生不但認識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利用秋遊、春遊等活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識字。

案例反思:

採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識字,既能激發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又能讓孩子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快樂地認識常用字,那段時間,我班孩子的識字興趣高漲,有許多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就對我說:“常老師,我家孩子現在可愛學習了,在來學回家的路上就經常問我那些招牌上的字,真好!”面對這樣的發問,我心裏暗暗偷樂,這樣的識字方法挺好的!因此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們應該學會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常用他們喜歡的方式教學,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人有兩個寶》這首兒歌是根據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主要講了雙手和大腦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腦相長,纔能有所發明創造。課文語言通俗,寓意豐富。第一句先講了人有哪兩個寶;第二句講了這兩個寶的作用;第三句說明只有把這兩個寶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幫助兒童理解兒歌內容,形象易懂。第一幅圖是幾個小朋友高舉雙手,一位小朋友十分珍愛地注視着自己的雙手,另一個小朋友託着大腦袋正在思考問題。它形象地反映了課文第一句的內容。另一幅圖畫的是小朋友們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情景,具體展示了用手又用腦,纔能有創造的含義。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一個組織、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釋疑,讓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究。開始時,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教師將學生的疑問集中歸納爲“人到底有哪兩寶呢?”、“爲什麼說它們是寶?”、“我們怎樣用這兩個寶?”三個有效性問題,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讓他們在自讀課文時十分認真。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答中,漸次將課堂教學推向深入。此外,學生每次讀過課文後,教師都組織學生展開互相間的評價,讓學生做學習活動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一年級學生易於接受、理解具體、形象、直觀的東西,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溝通。如讓學生說說“××的雙手會……”、“自己做事時大腦會想些什麼?”、“自己曾經創造了什麼新東西?”這幾個問題都以學生的主體經驗爲基本點,強調學生主體的感受與體驗,幫學生具體化、個性化地來理解感悟課文,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內化,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在山裏,那裏山峯高,水清,屋前屋後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裏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讀文感悟,並激發學生髮揮想象,畫出自己的家鄉,讓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在課堂中迴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我選擇精讀第二段,讓學生明白學習方法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裏。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觀察大海時,引導學生通過讀“……那麼……那麼……”,體會出海更藍,更寬。接下來,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學生們說的不夠理想,我覺得可能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還有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覺得沒指導到位。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能樹立師生平等合作的觀念,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樂學氛圍:《基礎教育課程改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我在課堂上時刻謹記這一點,始終以學生爲本,師生之間像朋友,是夥伴,課堂始終以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爲主體,在課堂上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願望和要求,就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爲學習的主體。首先,我設計了遊戲:小青蛙過荷葉橋,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識字願望。其次,我注重創設樂學的情境。我由課文內容入手,讓學生通過上臺貼板書、一起表演等形式深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使學生感到既輕鬆又充實。最後,形象美觀的板書、生動有趣的課件,給學生以多感官的綜合刺激,爲學生創設了一個活潑生動的樂學氛圍。課堂上,孩子們個個踊躍發言,你爭我辯,愛讀、想說、會演、敢評,個個興趣盎然,樂學氛圍由此產生。

《荷葉圓圓》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麼聲情並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說一說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內容較爲簡單,學生一讀就懂。教學時,識字是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時還有一些詞語的理解是難點。在今天的課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學,抓住幾個重點來突破,使得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整堂課上笑聲陣陣,每個人都在快樂中收穫着。一年級語文下冊9.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笑點之一:我是壞蛋!

學習“蛋”字,我讓孩子們組組詞看,一隻只小手舉了起來,於是乎,一連串與“蛋”有關的詞語就撲面而來:雞蛋、鴨蛋、恐龍蛋、鳥蛋、鵝蛋、龜蛋、蛇蛋……“炸蛋!”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教室裏一下子靜默了下來,也就1、2兩秒的時間吧,馬上有人說:“不對!不對!炸彈不是這個?蛋?。”也有人說:“對的,炸蛋!”爲了事態不至於發展成爭論,我馬上示意孩子們看着我,並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炸彈”二字,一本正經地說:“不好意思,?炸彈?應該這樣寫。”

接着,孩子們繼續爲“蛋”組詞。有個孩子說“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陣鬨笑。我連忙說:“這個詞我們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個孩子說:“滾蛋!”再一次引起鬨笑,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翻過生字卡片說:“我們再來讀讀卡片上的詞語吧。”於是,學生們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鳥蛋、蛋白、壞蛋。孩子們讀完,我笑眯眯地說:“嗯,壞蛋。我們這裏誰是?壞蛋?啊?”想不到孩子們幾乎同時用手指指向我,還一臉的壞笑呢。

“原來我纔是那個?大壞蛋?啊!”——我只能這麼自我解嘲地說了。

笑點之二:捧、擡、投

“捧、擡、投”這三個生字都是帶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動作的詞。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間的相同點:一都是動詞;二都是帶有提手旁,說明與手有關。但如何區別這三個動詞呢?我採用了讓學生模擬練習的方法來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動作,再問孩子們都捧過些什麼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鳥蛋、雞蛋、飯碗、書……我繼續問:你爲什麼要捧着呢?孩子們說着各種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髒,等等。於是,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得出:原來,“捧着”的東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歡的,很珍惜的東西。

【擡】:你在什麼情況下要用“擡”?第一個爽爽迫不及待舉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達清楚,說是小的東西要用“擡”。馬上被顥顥反駁,說:“小的東西還需要?擡?嗎?你一個人就可以拿了。?擡?的東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個人拿不動的,就需要兩個人一起來擡嘛。”一番話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臉的激動樣,我忙說:“那你都擡過些什麼呀?”他接着說:“我幫爸爸擡過電視機。”“嗯,電視機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個人搬不動,需要有人來幫忙。”然後,其他孩子還說道:來客人了,幫爸爸擡餐桌;全家人一起擡鋼琴……

看大家說得起勁,我話鋒一轉,說:“那麼?擡頭?是怎麼?擡?的呢?”孩子們馬上一個個擡起頭,我問:“擡頭,你看到了什麼?”“天花板!”“電燈!”孩子們喊成一片。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整堂課下來。

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

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爲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爲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爲學習上的親密夥伴。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

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爲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爲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古詩。

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爲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啓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

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爲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接着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爲中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爲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

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1、教學時,我先讓同學們看文中插圖,說:圖中有哪些小昆蟲,它們正忙着幹什麼?有了感性的認識,再讓大家自由拼讀兒歌,說說有哪些收穫。一些細心的同學發現這些小蟲很可愛,“蜻蜓、蝴蝶”等這些小昆蟲的名字左邊都有個“蟲”字旁,它們的讀音都與右半部分有關。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指導,讓學生掌握:“形聲字、左表義、右表音”的特點,並學會了識記形聲字的方法,培養了他們識字能力。

2、藉助現代教育手段,巧妙地“引”教學內容

①上課伊始,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抽象爲形象。

②組織學習重點知識,識記生字,朗讀兒歌時介入多媒體,活化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③鞏固知識,檢查效果,拓展延伸中介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教學效率。

寓教於樂,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積累成功的體驗,在活動中感悟知識爲生成、發展與變化,由生活引入課堂,由課內遷移到課外,在拓展中延伸,在建構新知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片斷一]

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後

師:夜裏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麼不同的?

生1:白天的大海非常鬧,晚上的大海很安靜。

生2:晚上的大海睡覺了。

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讀這首詩歌?

生:我們讀的時候,聲音應該輕些,不要把大海吵醒了。把大海吵醒了,是很不禮貌的。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小朋友。

師:(點擊課件,出示句羣:“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裏,大海睡覺了。”)試着讀讀這句話。

生:(讀)

師:誰能給大家讀讀這句話?其它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

生1:老師,我覺得他讀書的時候,姿勢很正確。

生2:老師,我補充一點,他在讀的時候,把“不”字拖得很長。

生3:他在讀的時候,聲音很輕,這樣就不能把大海吵醒了。

生4: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我覺得他在讀“大海睡覺了”的時候,聲音太小了,我們有點聽不着。如果,他聲音再大一點,會更好。

師:聽了這麼多小評委的發言,請大家試着再讀一讀。

生:(讀。但是對於詩中的“大海睡覺了”一行,處理得不是很到位。)

師:小朋友們,給老師一個機會,讓我也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讀)

師:小朋友們,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讀得好不好,你們能給我評一評嗎?

生1:老師,我覺得你的聲音很輕柔,很美。

生2:老師在讀這一句話時,臉上的表情很好,還加上了動作。

師:你連我的表情都注意到了,你這個小評委可真不簡單。

生:……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邊讀這句話,一邊加上動作表演,好不好?

生:(表演讀)

[教學評析]

1、評價。在教學中,我用評價來指導朗讀,用評價來促進教學。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還能夠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師與生,生與生互動起來,互相補充,互相啓發,共同體驗,共同分享,思維和情感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活動。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情感活動活躍,有很強的表演慾望。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簡單的舞蹈動作,這些動作不是生硬的,它來源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想像,對於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一定幫助的。

3、自主、合作。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在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發揮班級羣體的功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教師和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共同閱讀,共同斟酌,通過合作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片斷二]

師:小朋友們,大海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點擊課件,出示“大海沉睡圖”,配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師:看了屏幕上的畫面,聽了叔叔的朗誦,你想到了什麼?你覺得大海怎樣?

生1:我覺得大海很可愛。

生2:我覺得大海像一位老奶奶,她懷裏抱着一個,背上揹着一個,一定很累了。

生3:我看到月亮姐姐的眼睛閉上了,還笑了,我想躺在大海的懷裏,一定很舒服。

生4:老師,我想晚上到海邊,去聽聽大海睡覺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大海的確很迷人,很可愛,讓我們拿起書,再把這首詩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美是無處不在的:畫面美,聲音美,意境美。心理學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好感,內心的積極情感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效果也會大爲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形象、直觀的“美”的情境,讓學生身“迷”其中,浸潤其中,充分地感受着美,體驗着美,表達着美,創造着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了他們閱讀的樂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心靈得以淨化,情感得到昇華,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學片斷三]

師:小朋友們,晚上,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多麼安靜啊!老師告訴你一個成語,這就叫“風平浪靜”。那麼,白天的大海又是怎樣的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晚上的大海是怎樣的,已經有人編成了一首詩歌,寫到書中了。既然白天的大海也是這麼有趣,我們能不能也試着編幾句?

生1:風兒又鬧了,浪兒又笑了。

生2:大海醒來了。

生3:太陽公公出來了,海鷗也在歡叫了。

生4:天亮了,大海起牀了。

生5:她抱着海鷗,她揹着海燕,那海浪聲啊,是她歡樂地笑聲。

師:小朋友們,老師將咱們一起編的這首詩歌寫在黑板上了,給它起個名字,好嗎?

生1:大海醒來了。

生2:大海笑了。

師: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我們一年級四班的全體師生(教師將“一年級四班全體師生”幾個字板書在詩歌題目下。),讓我們一起再來把我們編的詩歌讀給在座的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學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教學設計時,要注重教材自身資源的開發性使用,注重語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配合,注重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教師必須具有開放意識和課程意識,在教學設計時,力求做到開放教學目標和內容,不受教材制約,突破教材極限,使課堂教學富於時代氣息。

本節課中,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表演,是能夠體會到詩句所描繪的大海夜景,感受到語言的優美,大海的靜謐的。然而,學生對白天的大海也極爲熟悉,因此,我利用課件,從聲音、形象、色彩等方面展現大海的動態,將白天的大海的一些特色展示出來,爲學生提供了說話的素材。學生在仿說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在動靜的對比當中,能夠更加理解晚上大海的柔美、可愛,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比較好理解,我做了頭飾讓孩子們扮演烏鴉,在讀的過程中抓住一句話,“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中的到處,讓孩子們帶着頭飾,表演到處是什麼意思。孩子們通過跑到東,跑到西,體會到到處的意思,同時理解烏鴉找到半瓶水的興奮。還通過一個細口的瓶子,半瓶水,及烏鴉嘴伸不進去,體會烏鴉此時的無奈。這時我們進行了下面的教學,讓孩子自主的說一說,爲什麼石子可以幫到烏鴉喝到水,並請他們給我們演示一下。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的轉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漲,並且學習效果很好。還讓孩子們替烏鴉想辦法。有孩子說,讓烏鴉找一根吸管;有孩子說,把瓶子推到,水就會慢慢的流出來了,同學們想的辦法五花八門,但彰顯了孩子們的智慧,也說明了孩子們更好的理解了烏鴉的聰明。

這節課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想到了很多辦法,課堂因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一個個不甘示弱,爲自己想到的辦法自豪。最後,我讓學生模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驗證了烏鴉的辦法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這種親身經歷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喜歡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

但由於我們平時的訓練不太到位,孩子們的表演節奏有點快,我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探索,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識字7》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學生通過“對子歌”的學習,不僅完成識字的任務,還要初步領悟“驕傲”、“虛心”、“熱情”、“誠實”等詞語的'含義,從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於學生年齡尚小,對課文中所表現的情感,領悟起來有一些困難,只憑教師的說是不夠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遵循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藉助圖片把學習語言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並充分利用文本這個範例,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生字、學語文。但這一點也需要自我反思,如果能"以讀代講",可能比只看畫面效果好些。

課中鞏固生字的環節我採用了學生喜歡的“寵物小精靈”卡通圖片(每個圖片後面都有生字),讓孩子們爭卡片讀生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預期效果。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認爲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太準確,學生對“驕傲”、“虛心”、“熱情”、“誠實”等詞語的含義還沒能做到加深理解,在加深學生理解詞語方面還需要加強努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教材分析:

本單元讓學生了解寫字的意義,認識筆畫、筆順、田字格,學習拿筆的姿勢,爲學生學習寫字做準備。

教材安排認字;我、們、本、寫、字、筆、皮、用、心,認識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

讀一首兒童詩《寫字很有用》,這首詩很淺顯,讓學生讀後知道學習寫字很有用。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聽讀詩歌,瞭解寫字的用處,激發寫字的興趣。

2、 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3、 認識生字條,識字9個,複習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

教學重點:

識字9個,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文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你們想聽嗎?(播放課件)

二、指導看圖

1、出示插圖:有幾幅圖?(3 幅) 指導看清楚表示順序的“點”。圖上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蜜蜂和螞蟻)

2、螞蟻和蜜蜂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聽讀詩歌

1、師示範讀課文(生端起課本,坐端正,認真聽,聽準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麼事情?學寫字有什麼用呢?

生:可以給朋友寫信,可以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幫助我記很多生字……

3、師帶領生讀全詩。

寫字這麼有用,孩子們想不想學寫字呢?

四、學習生詞。

1、出示:鉛筆、橡皮、田格本、我們、寫字、很用心 (師範讀)

2、誰願意和老師一起讀?師利用拼音正音,複習拼音。

3、指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詞語。

五、理解詞語

1、出示文具:我們一起來認識鉛筆、橡皮、田格本、這三種文具,鉛筆是用來寫字的,但是我們寫錯了怎麼辦?(擦掉)用什麼擦呢?對,用橡皮,下面我們再來認識田格本,我們在寫字時注意字在田字格中佔格。

2、 遊戲:找朋友(師拿出生詞卡片,學生讀,舉起對應文具)

3、我們寫字的時候要怎樣做纔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師是怎麼寫的;生:寫字時不要亂畫,要一筆一劃……

4、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寫字,希望你們不僅學會寫,還要寫乾淨、整齊。

六、認讀生字

1、從詞語中剝離出生字,單獨認讀,請小老師帶讀生字。

2、“筆、皮”口頭組詞

3、開火車認讀生字,有困難的用拼音幫助。

七、讀書,認識生字條。

學習在課文中將生字條裏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實物展臺演示,

生評價圈得是否正確、美觀。

板書:鉛筆 橡皮 田格本

我們 寫字 要用心

教學反思:

進行本課教學時,我從學習《寫字很有用》入手,引出問題:寫字需要哪些工具?認識這些文具後,認讀“鉛筆、橡皮、田字格”。反覆帶讀6個詞語,用聽讀法使學生整體認讀它們,然後抽出單字讓學生識記。比如從第一個詞中抽出“筆”字認、讀、記、用(口頭組詞)。先出示帶有音節的生字,結合剛纔讀詞語的積累,幫助學生識字。將複習拼音和學習生字有機結合,更發揮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學生學習,當多數學生會讀後,全班齊讀,帶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對常用的“筆、皮”,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擴詞,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引出“我們、寫字、要用心”三個詞語,進行初步認讀。提出問題,怎麼寫字纔是“用心”?學生有寫拼音字母的經歷,所以很容易體會,結合識字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本課還進行了在課文中圈出生字條中生字的訓練,爲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打下基礎。

反觀本課教學,我認爲做到了三個結合:

1、複習拼音與認識生字相結合,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

2、有效使用教材,識字與學習習慣養成相結合。

3、聽讀識字方法與拼音識字方法相結合,拓展學生識字途徑。

注:本單元中涉及寫字姿勢的訓練部分已經在拼音教學部分相機完成。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巧用示範,體會積累好詞

採用“又( )又( )”的詞語教學,利用卡片進行情境引導,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最後以進行擴展訓練進行收尾。

首先告訴學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這些好東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詞語來描寫,出示“又大又多”,給學生一個示範,然後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詞。然後學生開始以小猴子的心態去細讀課文,找到這些好詞,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接着讓學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學生說教師貼,並進行朗讀指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們的積極性甚高,最後在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度下進行了拓展訓練,並抄寫“又( )又( )”的詞語在課本相應的插圖上 ,以此來結束“又( )又( )”的詞語教學。

二、遵循規律,歸類識字更高效

學習動詞的使用,讓學生們能夠區別“摘、扛、捧、抱、追”等詞語的正確使用。這是這堂課的教學難點所在。在課堂上是這樣進行處理的

師:爲什麼要用“扛”

生:(因爲玉米很大很重)原來是這樣啊!

師:孩子們,能得到這麼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興。那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吧!

師:小猴子看見玉米,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這樣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啊課文裏還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筆圈一圈。

師:唉呀,小朋友說得那麼快,我都不知道把動詞貼在哪裏了,看看吧,這些動作的位置我貼得對嗎?

師: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嗎?和玉米呢?怎樣的東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來抱會掉了,應該用捧;西瓜大用來抱。

師:“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師:小猴子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個“扔”寫在中間。

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特點,從表示動作的字詞入手,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動作的詞,將動詞卡片隨意地貼在黑板上。經過整理,孩子們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結構、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動作有關。”學到這裏,孩子們圈了生字,觀察了生字的特點,他們從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這時,我又讓孩子們分別做做這幾個動作,從字義上進一步鞏固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在熱烈的氣氛中,孩子們開開心心地學着、做着,這樣歸類識字既有規律可循又生動有趣,孩子們比較喜歡。

三、注重運用,迴歸文本更紮實。

在字詞教學上不但要善於發現規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從識記到運用的落實。在通過不同途徑理解了動詞的意思後,我讓學生把動詞卡片放到相應的圖片旁。此時,學生思維火花閃現,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結有些動詞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 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 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 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爲什麼這樣讀,老師爲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 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爲設計》內容上課。

1、佈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後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後在回到家裏觀察家長是怎麼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