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18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要求:

訓練學生掌握多音字的讀音。通過對形近易混字的辨析,,正確讀寫成語。擴充學生的詞彙堂。豐富語言積累。積累各詞,體味做學問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懂得感恩和關愛他人。提高能力。

教學時間:

4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教學過程:

完成1——4題

學習第一題

1讀題

2準確掌握多音字的讀音的方法:就要多讀、比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

學習第二題

訓練學生通過對形近易混字的辨析,正確讀寫成語。提醒學生根據成語的意思或成語中相關字的意思,瞭解一些構詞的方法,可以不寫或少寫錯別字。

學習第三題

讀題,說說詞義,積累,儘量把詞語背下來,抄寫。

學習第四題

讀題,瞭解各句的意思,體味做學問的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自我感悟,說說大意,分不同形式度,抄寫在積累本上。

教學反思:學生對蒐集整理基礎知識的方法掌握比較紮實。積累語言素材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對於一部分學生方法欠紮實的,教師應加強。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第五題

1默讀短文,不認識不明白的字詞查字典,邊讀邊批註,把好詞語、好句子畫下來。

2齊讀的回答這篇短文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人物什麼品質?

3交流討論短文後作業。

口語交際:

1老師請學生說自己父母的工作、生活、工作中的快樂和辛苦是什麼。

2分組去交流。

3根據預習作業,說說這次習作於平時寫人的記敘文有何區別。

寫信:從打動自己的事入手,向對方說說自己的.心裏話,注意寫信的格式不要出錯。

專訪:要有具體的事例及自己的評價。

反思:在講解閱讀時請同學們先畫一畫作者的觀察點,學生能夠找得比較準確,從而能夠感受到作者寫作順序的變化。在口語交際的環節中,由於學生有生活實際,因此說的內容比較豐富,但是條理欠清晰。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老師提出本次習作要求。

1從你瞭解蒐集的材料中選一人一典型事例介紹給讀者,要具體的事蹟和自己的評價。

2可以以信的格式寫給你要寫的人,要從打動自己的事入手,相對方說說自己的心裏話,注意正確寫信格式。

二、習作

反思:由於學生親身進行了調查,所以過渡句寫得十分準確。在指導寫具體的時候,不斷啓發學生已經學過的課文,引導他們應用文中的好詞和好句,效果良好。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第一節課因爲沒有太多時間去準備,所以備課不充分,導致上臺來經常忘記下一步該怎麼做。停下來看教案,說話一直停頓。把學生也搞冷場了,被我的阿姨罵死。她說我沒有看學生,眼光好像在躲閃,很沒自信的樣子,我也跟她說實話,對教案真的是不熟悉。我阿姨又說教案不熟悉沒關係,上了講臺就是要有一份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講得起來,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你這樣經常頭低下來看教案好像很緊張的樣子給人印象更不好。怪不得有學生下課後來問你老師你是不是很緊張。另外老師的表情很重要,要多笑,學生看見你笑心情也會好點,除了這些以外我也犯了不少錯誤,比如說剛開始不要默讀好,但我卻讓學生去默讀了。稀奇要解釋下,我沒有解釋。我讓學生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說得不是標準的,我就很牽強得硬要把標準答案說出來,學生還沒真正體會到我就說了。應該在學生體會的基礎上說出。即使學生一時沒有體會也沒關係,放到後面再讓學生說,讓學生對文本瞭解透徹了再去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我的預設與生成之間還是有差距,說明我備課不夠仔細。我問學生哪個是閏土,爲什麼,阿姨說叫我別問無謂的問題,其實這個我預設是這樣的:閏土說得多麼津津有味啊,所以這個是閏土,沒想到孩子都從外貌上去辨別了。還有這幾個事情是一起說出了閏土的品質,不是一個對應一個的。像見多識廣要放在無窮無盡的後面,因爲是那麼多事情一起說明見多識廣的'。而我卻誤導孩子好像是一個對應一個。最後推薦叫他們去看故鄉,我說是今天的作業其實不好就說相信你們可以領悟到很多。

這次面對六年級的孩子我真的有點緊張,孩子一年的成長實在太快,5年級和6年級差別很大。6年級的孩子有些個子都已經比我高了,而且懂得也很多,什麼都知道了,你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看在她們眼裏,說白了也就是想看看你新老師有多少分量在裏面。阿姨也是這麼跟我說的。你教過6年級其它年級就不會那麼怕了。的確是,教過來才知道現在的孩子難教,一個老師如果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真的要被比下去了,要快快加把勁提升自己!。不過阿姨說叫我去讓學生直接去找動作來體會我覺得可能不大妥當,感覺好像是以前小學老師的做法,現在已經不提倡了,不過先這樣去別班試試,不好的話再來修改。

這節課我忘了帶教案,但教案不帶反而放得開了,只管自己講,不跟教案對牢也沒關係,所以這節課這個教態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師說我進步很大。不過這節課最明顯的缺點就是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了,雖然思路比較清晰,過程中也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卻缺失了語文味。上節課阿姨跟我說叫我先找動作的詞語,再讓學生去體會。這樣其實是錯誤的。因爲這樣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規範。應該是先學了讀了再上升到理論,讓學生在想象過程中自己去體會,而不是一開始就抓動詞,這樣感覺很生硬,是老一套的教法,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了。而且中心句也不是讓學生開頭就找出來,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反覆得再現,讓學生自然得去體會中心句的作用。我覺得也的確如此。不然顯得太牽強,學生都沒怎麼體會你就把中心句給拉出來了。第二個表演有點太造作,只要讀了講講過程就可以了,沒必要真的演,不過這個還有待商戳,因爲我覺得孩子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很喜歡這樣形式的表演。不過感覺這個老師水平很高,她跟我說我剛開始備課就要備得很詳細,一字一句都要研究透徹,這樣學生的反映你才能反饋得來。如果講得偏差了你就要把她們引回來,所以教師的過渡語言很重要。語文課堂應該怎麼教?就是要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然得去領會,我們教師只起着點撥和指導的作用,而不是把條條框框給學生,讓他們照着去做,照着去領悟。不過老師也跟我說像你剛開始教如果用老的一套的方法可能會對課堂有把握,而用新的方法來教就感覺課堂會很靈活,預設和生成差距很大,你會掌控不了。不過這個和備課很有關係。這次課上了以後我一定要認真備課,現在我上課不求多但求精,爭取盡最大努力去研究一堂課。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的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這一課,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來展開教學。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描寫的是三亞那濃郁的熱帶風情——隨風搖曳碧玉般樹冠的椰子樹;低翔的白鷗在藍天碧海間優雅地掠過;玉屑銀末般的細沙,調皮地搔着人們的腳板……雖不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但學好它對於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爲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所以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也會別有一番情調的。

第二段中,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三亞的美,我也用美麗的語言引導着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讀,邊讀邊說,三亞美在哪兒?有人說:三亞彷彿就是個藍色的世界。有藍的天,有藍的海,就連那白鷗的翅尖也讓人擔心會被海水蘸藍了。又有人說:我從小就喜歡海,三亞那玉屑銀末般的細沙,傍晚人們來這裏,踩上去一定會減輕一天的疲勞。還有人說:椰子汁我喝過,但沒有看過椰子長什麼樣,真想去看看啊!從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孩子們對三亞的喜歡。那麼有了這種喜愛之情,洋溢在他們心中的必定是無限的嚮往,把握住他們的感情,引導着他們好好地讀一讀,美便成爲孩子們的了。但是,教學三亞落日的美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學生們覺得每天都看到日從東昇從西落下,便有一些不以爲是,讀書也很平淡。爲了讓學生學起來帶勁一些,我引導着他們一邊學課文,一邊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日落對比。在比較中感受三亞落日的與衆不同,也告訴學生平常的景象通過自己細緻的觀察也可以象這位作者一樣筆下生輝的。之後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詞句以及比較的方法去說說我們這的落日。學生們一下子興奮起來了,許多同學都能說上兩句,會說的暢所欲言,不會的也會意地點頭微笑。通過這一設計,學生做到了學到用的遷移。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一篇緊扣“讀報”的說明文。具體介紹瞭如何讀報的正確方法,指出養成讀報的好習慣的必要性,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備課時,我的思路是這樣的:自學課文――整體感知――小組交流――指導解惑。在教學中,我注重和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探究交流一:認識三個問句。

“報紙竟有這麼大的魔嗎?”“報紙上有什麼東西這樣令人着迷呢?”“報紙的誘惑瞭如此之大,怎可一日不讀它呢?”,從學生的回答中知道:已養成讀報的習慣了,從“上癮”、“着魔”可看出。“着迷”、“像磁鐵一樣吸引人”,從 “形形色色的消息,五花八門的知識”中看出來。報紙的誘惑力之大,促使我們天天讀報。

探究交流二:看報的“勤”和“會”。

勤指經常、不間斷;會指懂得、通曉。一個人如果勤於讀報,非常自覺,又能掌握方法,合理安排,那就會帶來良好效果—— 把握信息,不會落後於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報紙是千百萬人終身的良師益友,讀報好處甚多,只要“勤”、只要“會”,養成習慣,就能保持與日新月異的世界的聯繫,自然受益無窮了。這樣好的習慣,我們從小就應該養成。

探究交流三:本文的寫作特色。

認識本文的問句,啓迪讀者思考;認識本文生動詞語的運用,如“九霄雲外”“迴腸蕩氣”“五花八門”“充溢”,這樣表達意思既準確,又感人;認識本文的比喻句:“像磁鐵一樣吸引着人們”,“終身的良師和益友”,使讀者對報紙的吸引力和巨大作用理解得更加具體深刻。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就讓我們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吧!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閱讀,知道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大致瞭解內容。再提示學生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爲線索抓住課文重點探究,先獨立閱讀,再在小組裏交流。檢查閱讀效果時,老師要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從“多好啊”爲線索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快讀課文,大致瞭解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再次快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什麼。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後,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爲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鬥中郝副營長怎麼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模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境遇尷尬衆所周知,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是世界各國母語教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我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它嚴重製約着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進程,這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學生作文中出現了抄襲、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現象,再一次引起人們對作文教學的極大關注和深切憂慮。參加作文閱卷的老師們經常被一些老練的漂亮文章困擾着:給它打高分吧,怕以後被證明是抄襲之作而引來非議,甚至是版權官司:不給高分吧——又怕錯判而誤人子弟。

更爲可怕的是學生在作文中說假話和套話已經蔚然成風。更有甚者,學生作文模式化嚴重,連說假話和套話也是異口同聲、千人一腔。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從許多孩子的作文中,我們幾乎感受不到他們的靈性與活力,觀察不到少年特有的稚氣與眼光,察覺不到他們敏感的情思與豐富的想象力,閱讀不到鮮活靈動的語言與獨特的表達方式。學生的作文中已經沒有稚氣,沒有靈魂,沒有個性,沒有真情實感,有的只是成人化、社會化的東西,有的只是脫離了精神的軀殼,有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裝在套子裏的人”,有的只是急功近利和近乎輕浮的文字遊戲。這種模式化傾向也是作文教學改革難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

我們這次習作因爲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第一次試教時部分學生出現照搬資料的現象,缺乏自己的獨特見解,沒能盡情地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而且這次的習作在書中的寫作指導部分出現了範文內容,因此出現模仿現象就更爲嚴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生學習的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核心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在這方面,作文教學是責無旁貸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說明這一個道理。它要求作文應當是真我的體現,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恰當的引導,引導他們在寫作文時要做到說真話、訴真情,以表現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當是真實的。摒除虛假浮誇,才能寫出真實之文。所以在研究如何上好第二次的課堂教學時,我們把模仿問題作爲重點問題來解決。那麼,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京劇趣談》介紹了我國京劇藝術中的“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這些奧祕娓娓道來,不僅介紹了關於京劇的知識,也流露出作者對京劇的喜愛和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關於京劇的常識,接受京劇文化的薰陶,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是:京劇是學生們比較陌生的領域,通過資料補充,對課文內容稍作細緻瞭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京劇是我國流傳最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戲曲劇種。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對京劇藝術的瞭解很少,在教學“學戲曲”這一單元裏,我先問孩子們他們對戲曲的瞭解,很多孩子說他們聽不懂戲曲裏唱的是什麼。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從聽入手,比如在教學本課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風趣詼諧的京劇《紅燈記》導入新課。然後我引導學生逐漸地體會聽出京劇的韻味,聽出唱詞的精煉。又給學生聽了婉轉、哀怨和節奏比較慢的《大雪飄》。俗話說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聽的次數越多的唱段會越喜歡。看着孩子們對戲曲有所感興趣了,我就鼓勵孩子們上“中國京劇藝術網”,讓他們蒐集一些喜歡的唱段聽,或者瞭解更多的京劇知識。

2、我對教學環節作了合理設計,讓同學們在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的同時,參與實踐和探究,唱一唱,做一做,念一念,說一說等等,在自由參與探索與創新的活動中獲得了京劇知識,感受了京劇的魅力。在講解“馬鞭”“亮相”以及名段欣賞的過程中,我通過恰當的開導,合理自然地融入了京劇的三個藝術特徵“虛擬性,程式性,綜合性”,同學們對京劇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論高度。在他們參與實踐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語言鼓勵,我知道,同學們在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時,他們能學得最好。

3、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爲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節,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習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鬆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的學習方法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爲了讓同學們辨別唱腔類別,我爲大家學唱了一段《紅燈記》選段,帶動了大家學習京劇的熱情。在教唱京劇片段環節,我先唱一遍,再用鋼琴教唱,化難爲易,同學們旋律唱得準確,唱得都很投入。

三、不足之處

在整合學生材料方面要多加註意,還需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學生的網絡信息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爲孩子們更多地瞭解京劇藝術,進一步喜歡京劇藝術盡一份力。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課前播放視頻《京劇經典唱段》,創設情境。接着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看看文章每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京劇的哪方面知識,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讀課文,畫出知識點,列示意圖,分析重點句子,找關鍵詞,補充資料。小組派代表把本組列的示意圖寫在黑板上,並向大家講從哪些句子裏學到的,並給大家講所蒐集到的資料,讓同學們通過講解,更多地瞭解京劇的知識,同時體會說明文章的表達方法。最後拓展延伸。——除了京劇,我國還有許多優秀的劇種,你還知道哪些劇種或劇目呢?也可以給大家唱一唱。(準備《花木蘭》《女駙馬》《紅燈記》《花爲媒》)。

《京劇趣談》教學反思

《京劇趣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介紹了我國京劇藝術中的“馬鞭”和“亮相”這兩種藝術表現形式。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這些奧祕娓娓道來,不僅介紹了關於京劇的知識,也流露了作者對於京劇的喜愛和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同時,這篇課文也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我國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是非常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播放京劇視頻,讓學生初步瞭解京劇。京劇是我國流傳最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戲曲劇種。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對京劇藝術的瞭解很少,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從聽和看入手,播放有關京劇的視頻,從視覺上讓學生們感受京劇的魅力。

2、初讀課文,體會“馬鞭”和“亮相”的有趣。在學生對京劇感興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討論京劇裏有趣的地方,引出書上重點“馬鞭”“亮相”等有趣的地方,先讓學生熟讀,並想象其中的畫面,再播放有關“馬鞭”“亮相”等視頻片段,讓學生形成視覺衝擊,讓京劇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3、學唱京劇,親身體會京劇的有趣。在授課中我讓學生學唱一段京劇,感受京劇有趣,我在講解的基礎上,找了幾名同學演示京劇裏的有趣的地方,例如,找幾個同學學一學視頻中播放的關於“馬鞭”的片段。學生們參與興趣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在熱烈的氛圍裏,學生們也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首先,我全心投入,以真情感動學生,利用好課堂學習時間,如果要讓學生在一堂課內真正有收穫、有提高,引導他們全心投入學習之中是很重要的。爲了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爲教師首先要做到全情投入,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使學生受到吸引。在上本課時,我始終全神投入其中,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一步步走近京劇藝術。正是因爲這樣的引導,課堂上學生們的探求欲很高,在交流、學習中,學生們對於京劇藝術都有了更多的瞭解,達到了教學開始所定的教學目標。

三、不足之處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雖然學生們體會到了京劇的有趣,但我覺得京劇藝術包括的內容非常多,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內容只能被一帶而過。在這堂課教學中,能讓學生對中國的國粹有初步的瞭解,真正讓學生完全瞭解京劇,還有很大的欠缺。

四、改進措施

今後在教學中,對於這樣的課程,我會積極地收集多方面的素材,爭取在短的課堂時間裏,補充進來更多的知識,使得文章的內容更加吸引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篇。與我們學過的《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啓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課文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後來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繫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並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爲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繫。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爲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夢溪筆談》)

我們現在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麼辦?(多問)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爲師。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在由“能者爲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

最後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成功之處

在本文教學中,由於文章較長,我從“說說你對頂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

在這個環節裏,其實學生也已經能夠找到相關少年失敗後堅毅表現的句子來說明人物形象的了,這對進一步領悟文章蘊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爲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這個少年最終獲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設計了讓學生去了解“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這個環節讓學生從文章多處找到相關的句子來品析這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超高難度”。

爲了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在觀衆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觀衆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後少年的表現。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通過讀分析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啓示;感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引導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做人道理。

二、不足之處

這節課上也存在着不少遺憾: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在教學時過於重視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朗讀的指導。學生每每分析後都是自讀感悟,朗讀方式單一不說,也不能瞭解學生的朗讀是否體現了少年的精神,學生讀的面比較少。如果每位學生分析後,都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讀一讀,學生在彙報朗讀時如果沒有讀到位,可以讓他們先說體會,如果理解到位後再去讀,或者可以讓讀到位的同學範讀,他學讀。在體會少年在失敗後的反應時教師可以先讀出觀衆的反映,再讓學生跟讀少年的反應,進行師生對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讓學生齊讀,等等,

三、改進措施

要通過多種形式來練習學生的朗讀。如果這樣,我想可能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入一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1)《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這一課我分了好幾個程序:

上課開始,我說:“同學們,有人把老師比作園丁,比作紅燭,比作春蠶,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用語言播種,用彩筆描繪,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老師一天的工作過程。在人們的心目中,老師是最好的。說說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應該是怎樣的呢?”

我賦有激情的導入,一下子引出了許多學生的思維和小手和不同的表達。(關心學生 知識面廣 嚴格要求 認真負責 不體罰學生 默默奉獻 普通話標準 …………)於是我引出了話題,那麼作者的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去認識一位最好的老師。於是我板書了課題。(21 我最好的老師)

接着我讓學生讀課前的閱讀提示,並要求學生找出閱讀提示向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學生們很快找出了3點。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2、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老師是我最好的老師?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爲什麼?作爲了這一課的學習目標。

於是學生們開始了自主學習(讀、思、劃、議、批註),接着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彙報,而後學生們在全班進行了交流。

在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時,第一個學生說得很具體,爲了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接着我又叫起一生讓把事情濃縮概括,這一學生概括得很好,藉此情景,於是我讓同桌互相又概括了一次,讓學生們真正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交流“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老師是我最好的老師?”時,學生們抓住了主要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然後圍繞此問,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接着我又讓學生帶着問題,細讀課文,“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課堂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他的教學給學生帶來什麼好處呢?”

課堂又一次進入了激烈的交流中。

學生的回答是1、使我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2、讓我們具有了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懷疑能力。3、使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接近真理,4、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隨機讓學生分別理解了不同的詞意如:“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我讓學生結合學習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又如:“冒險”的本意是什麼,在句中“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的意思又是什麼?我讓學生結合句子和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再如:“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中的“書本,權威”含義各是什麼?我讓學生通過舉例進一步理解意思。學生們個個能言善辯。

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寫了相應的板書。

並且隨機組織學生再次討論“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學生們談到了“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和課外書中的知識。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深刻理解了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也從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懷特森老師的良苦用心。

帶着自己的感受我還讓學生朗讀了主要句子,段落。並談了對懷特森老師喜歡的原因。

最後我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探索,需要挑戰,我們要擁有善於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作者有最好的老師是懷特森先生,老師也有最好的老師,那就是實驗小學的李麗芳老師和師寶珍老師。你最好的老師是誰?說出來讓大家共同欣賞?

在學生們口若懸河、津津樂道、滔滔不絕、的交談中,課堂結束了,學生們準備把自己的感想寫入自己的日記中.。

這是一節我和學生們真實的的課堂教學,美中不足的是,課文蘊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和概括性的描寫,必須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但學生們有的還是想象不到的,學生質疑的也較少,今後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質疑,培養質疑精神。

(2)《我最好的老師》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分三個過程進行教學,一、初讀課文、認識“最好的老師”,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老師。在此環節,我注重讓學生準確地組織語言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讓他們互相補充與不斷完善,同時也訓練學生組織語言的嚴密性。二、再讀課文、走近“最好的老師”。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同學們認真地、仔細地從課文裏尋找表現這個特點的描寫,你一言我一句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碰撞、相互啓發。三、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我再讓學生仔細地默讀課文,想一想,有個性的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外,對學生會有什麼好處呢?同學們在交流過程中瞭解了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老師的良苦用心,也從課文中“我”和同學行爲,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和同學對懷特森老師從不理解到接納到感激讚揚的變化過程,也讓學生認識一個人要具有獨立思考、獨立自主判斷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雖然整個流程很順利,但也有不足之處。整節課,學生剛開始讀書比較充分,讀的也很好。但是,在抓住重點詞句談自己的感受時,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只讓學生談感受和收穫了,顯得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沒聽見朗朗的讀書聲,以後要學會及時引導。比如:你的感受真好!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他表現出來嗎?還有誰想讀這句話?大家一起來讀讀。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這篇文章對於我來說,太熟悉了。20xx年進行省普檢的時候,我代表學校講的就是這篇課文。全文連題目都算上,僅僅73個字,我卻折騰了兩週。爲此還耽誤了教學進度,心中急呀。可是無奈。學校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是對咱得重視、對咱的信任。一遍一遍的專心致志的備課,一遍一遍的不厭其煩的講授;同年級語文老師共同聽課,同學校語文老師共同研討;校領導訓話,教研員指導。好不容易盼到了檢閱的那一天,我的心裏也說不出什麼滋味了:說是胸有成竹吧,畢竟是太熟悉了,絕對不會出什麼問題了。但我總覺得不太踏實,學生對一切都熟悉了,課堂是不是太假了!好在一到了課堂我就放開了,我抓住了一個小問題,從其他角度切入課堂,學生們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學生們積極踊躍,課堂氣氛活躍。這堂課上得比以往任何一節演練課都要好,受到了省專家和教體局領導的好評。總算沒有讓領導失望。上面的教學設計的大框就是那個時候的產物。

今年再次教授這篇課文,我想到了一個問題:20xx年那節課成功了,原因是學生對內容太熟悉了,熟才能生巧,溫故才能知新。很多時候,對於中考非考文言文課文,我們滿足的僅僅是對於字詞的積累,而對內容卻毫不在意。這既違背了課標的要求,又不利於我們學好文言文。如何讓學生髮揮其主動學習的熱情呢?我想到了學習小組,於是我充分發揮了學習小組的作用,我採取賦分制。特別是“小組推薦代表進行賽讀”環節的設計,最大限度地激發所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了以讀帶講的目的。“每組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逼迫學生去熟讀文本、挖掘內涵。爲了讓學生把這些當回事,這兩個環節在平時課堂小組學習的.基礎上加倍賦分。因爲平時我們班學習小組得分的多少是月考後能否能得獎的重要依據,所以學生對小組和個人得分還是比較重視的。我昨天講的這篇課文,效果還不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考慮,在以後的文言文教學中,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最重要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篇充滿人文氣息的童話式散文。文章中作者發揮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生動、活現的草蟲世界展現給了大家。這樣神祕的村落,這樣奇異的世界,只有自己視爲小蟲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改變單一的師生交流方式,將“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小組的交流合作”三個要素進行動態優化組合,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流、多向協作。這樣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對語言的感悟中,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每一位學生不僅僅是課程的學習者,對於整個學習過程來說,本身已成爲了一種學習的資源,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享。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鬆,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寫完後的交流和展示很重要,學生相互交流、欣賞,在交流展示中享受喜悅。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樣一點。

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小學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我們從“樂於”、“自信心”、“願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說,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學生習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臺。人都有一種潛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賞識。這一需要往往被老師所忽略,很少學生能擁有一個與別人交流的平臺與空間,他們的心靈被封存,難以與人交流。因而,也難以體驗作文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讀者,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學生會得到情感滿足,在溝通中獲得成功的心理體現,懂得寫作文的意義,增強作文的社會責任感,明白習作要求。以成功促進兒童的新的作文學習。讓所有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獲得欣賞讚揚。

我們在每節的作文課後都一個佳作賞析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一起來品讀寫得特別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這篇文章,這段話或這句話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學生作文中的亮點細細地點評展示給所有的孩子聽。一開始,重在老師賞析,漸漸地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點評工夫就會長進起來。這種集體的交流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學了,範圍可以擴得更大。

除了點評,相對優秀的作文我們還注意了展示。我們設置了課外的拓展作業,讓學校和班級開闢一塊“自留地”,自己設計自己的版面,貼上自己認爲寫得好的作文。只要是老師評價高的或者自己認爲棒的,都可以貼上去,讓全班和全校的同學都來當讀者,而且可以隨時交流意見。還將這些作文整理裝訂成《沙欄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鄉產品推介集》,將這些作品放在班級的書架上,成了班級圖書的一本。成了學校圖書的一本。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我們指導他們積極投稿,我們還在等待孩子的文字在報紙刊物上發表出來,那時的成就感又是另一個級別了。作業的展示成了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平臺。這樣開放,方便易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以開放性、綜合性、互動性、合作性吸引着孩子,激起了孩子們對寫作的濃厚興趣與高漲的熱情。當我們用各種途徑充分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展示學生的習作後,我們會發現,原來小學生作文的天地也可以是這樣地廣闊,這樣地豐富,這樣地精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按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順序進行敘述,情節曲折生動,富於變化。

我首先介紹什麼是民間故事,我國的民間故事相當豐富,如《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等。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嘗試給相應的自然段編列小標題,同桌交流編列小標題情況。接着精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突出重點段落。理清牛郎與老牛、牛郎與織女、織女與王母娘娘的關係,在品讀相關語句的過程中理解人物形象,這樣能讓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記憶更加深刻。

在複述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將課文的`小標題自由朗讀一遍,再齊讀一遍。分四人小組合作複述,要求學生複述課文時,儘可能運用課文中質樸流暢、生動優美的語句。再請3到4 個人小組複述課文內容,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我給學生出了個小練筆:題目是《鵲橋相會》,請設想一下,如果牛郎與織女相會時,會說些什麼?並提醒大家,不要寫成“牛郎說,織女說……”的對話記錄,而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想當時這兩個人內心會怎麼想,把當時牛郎織女見面時的神態、動作刻畫出來,就更生動逼真了。學生邊寫,我邊巡視,看到了許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維,孩子們的想法讓我看到了他們思維碰撞的火花。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收集一些人們耳聞目熟的民間故事,下次課在班上交流。

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有興趣。只是時間有些匆忙,學生編寫小標題的時間沒有給足。因此,學生概括的小標題不是很準確。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說到“情”,就想到“情趣”、“情感”。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追求:有趣生動,情真真意切切,以情動人。我們常認爲有情自然能打動人。

可我們小學課堂中的情從哪兒來?怎麼來?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爲例,傳統的課堂,我們可能這麼上:聽歌曲《我愛你,中國》,營造氛圍,撥動心絃;然後激情導語揭示課題,引發興趣;欣賞祖國圖片,想象畫面,感受美麗風光,激發自豪感。面對這樣的教學,我在想:教學手段越感性,教出來的學生越缺乏感性的能力。初中教學是否也這樣?小學六年級是否還應該這麼教?如何實現小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接軌?我以爲:傳統的教學多以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步入特定情感,更適用於小學中低年級,到了高年級我們應嘗試理性的教學,讓學生學會自己挖掘文本情感,學會欣賞。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如此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大量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認識,幫助學生在腦中建立情境,由衷發出感嘆:祖國真大、真美、歷史真悠久……讀中感悟、深化認識、抒發情感;從句式表達出發,學會鑑賞,挖掘情感。

(1)主線分明“我們愛你啊,中國”,反覆吟誦,發自肺腑。

(2)句式整齊,層次分明。讀,感受情感步步高昂。

(3)定語後置。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感受情感迸發點;仿寫,深化情感,轉化爲表達需要。

a尋找材料,分類(文化遺產、壯麗山河、豐富物產……)

b選取典型事物,收集大量相關材料,豐富自己的情感。

c仿寫,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爲題,以“我們愛你——”爲起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