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3篇

本文已影響 1.94W人 

  篇1:五年級語文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第一個環節讓孩子們討論除夕晚上自己和家人在做什麼?以及一些快樂的事。孩子們踊躍發言,有的說:除夕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放煙火,最開心;有的說:除夕晚上,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一起真開心。孩子們討論後,我插入了一個環節,我充滿感情地講述着除夕晚上,我們全家圍坐在客廳,一起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歡樂情景,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除夕夜家人團聚,享用美味佳餚的歡樂氛圍,爲下一個環節,瞭解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內涵作好鋪疊。

五年級語文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3篇

第二個環節中,我從網上下載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課件,充分運用幼兒園有利的網絡優勢,讓孩子們邊欣賞故事精美的課件,邊聽老師講述故事。

第三個環節中,引導孩子們討論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的情景,並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比較,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飢餓、寒冷、孤獨、貧窮的艱難處境,萌發同情和幫助她的願望。

第四個環節是在第三個環節的基礎上插入的新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離你家很近,你會怎麼辦?你還會做什麼事?孩子們爭先恐後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會請賣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裏去,我給她穿上我的毛茸茸的非常可愛的小兔鞋,讓小女孩的腳暖和一些;有的說:我會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個火爐,讓小女孩不再受凍;有的說:我會送小女孩一個熱水袋,讓小女孩暖和暖和;有的說:我會請請賣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裏去,讓她和我們一起吃年夜飯。看來孩子們已產生了同情並幫助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強烈願望了。

第五個環節,再次欣賞故事及課件,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

二、回家將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講述給家人聽,家園配合,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午飯後,提供小女孩頭飾,鼓勵幼兒去表演區表演;提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書籍,鼓勵幼兒閱讀故事,以便更好地培養幼兒對早期閱讀的興趣。

最大的收穫是:

通過文學作品的欣賞,課件的運用,增加的第四個環節,以及午飯後,回家後的親子活動,引導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意境,萌發了同情並幫助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強烈願望,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果爲孩子創設一個情景,讓孩子用行動幫助賣火柴的小女孩,寓教育於遊戲中,會更好!

  篇2:五年級語文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上,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濃,個個愛想、敢說、願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激發興趣、激活思維、鼓勵求異,竭力體現老師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這樣的課纔是學生愛上的課。

1、本課教學情味濃厚:

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現實生活的悲憤之間的強烈對比,小女孩之情,文章之情,學生之情合而爲一,這是課堂的主線。教者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⑴音樂課件渲染、營造氛圍,打下情感基調;

⑵讀中感悟、理解、表現情感,運用了畫出句子,概括理解、指讀、角色讀、齊讀等方式;

⑶拓展深化情感,想象、比較、對比等多種方法運用。

2、在大膽設想中培養創新個性:

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上述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暢談自己的想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想象,同時,對學生創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3、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要想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面教學片斷中,我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4、在教育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應多用鼓勵和表揚,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的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讓我們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把學生的長處和亮點用愛去“篩選”,加以肯定並且“發揚光大”,猶如播種希望,將會收穫一個金燦燦的秋季;循序漸進的把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到課改實踐中,使課改下的學生真正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篇3:五年級語文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在新的教學理念知道下的課堂是用生命動着的課堂,隨時可能出現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如何有效的把握,使課堂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呢?結合教學實際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課時讀完1—4自然段,請學生說說自己對課文中的哪句話感受最深,爲什麼?正當學生按照我的預設準備無誤回答時,有個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她說:“一整天了,誰也沒買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又冷又餓,更可憐的是她的爸爸因沒賣掉一根火柴,還一定要打要打她,我覺得寫的不對,她親生父親怎麼會這樣殘忍呢?不會吧!孩子這樣小小,父親應承擔撫養責任,再窮也應該相依爲命,哪有這樣的父親?所以我覺得寫的不對。”我聽到超出我的教學預設的問題。先是一愣,但根據學習的理論,隨即一想,這個生成性的問題可能與教學目標有關。於是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欣賞的說:“好,你們認真的讀一讀課文,對她的看法說點什麼?”不一會,一個學生說:“我認爲寫的對,因爲世界上什麼人都有,現在我們班的同學的爸爸也有因爲一點事打自己的孩子,這樣寫更突出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另一個學生補充說:“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父親沒有能力撫養,不得不出此下策,打的意圖是好的,他希望女兒能活下去,靠自己賣火柴掙錢活下去,只好眼睜睜地看着小女孩與自己一起死去,所以不得不這樣殘酷,這也是對女的愛,所以我認爲寫的對。”聽到這裏,我特別激動,沒向導學生領悟這麼深刻,見解這樣獨到,我不禁爲他們呢的發言和迸發的指智慧火花而驚訝,也爲他們對課文品讀而佩服,更爲他們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感嘆。從發言不難看出,他們有純真善良的心,不允許小女孩有那樣無情的爸爸,不想看到殘酷的現實,當小女孩詮釋了一個充分的理由,把捱打看成了深愛。這中獨特的感受已與作者善良的心碰撞了,這不正是我們閱讀教學所追求的嗎?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真的慶幸沒有拋棄,而是緊緊抓住了。

課後我對這一環節進行了反思:我認識到,課堂是動態的,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生命體,教學中隨時都會有一些與教學設計不同的想法出現,這時老師應隨時調整心態,多一些欣賞,多一些肯定,假如我對那個學生的質疑不及時肯定,就不會有後面的精彩。除了調整心態還要進行巧妙引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不在於預見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不同具體的情況巧妙進行調整和變動。我覺得教師應面對生成性的問題及時調整思路,巧妙進行引導,比如這節課當出現問題時,我把問題交給學生,然後讀書,再組織討論,使生成性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另外從這一環節我還有一個啓示,那就是不是所有的生成性問題都像今天這節課那樣幸運有價值,有的沒有解決的價值,不能一味的追求生成,凡事都有個度,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謬誤,同樣,解決生成問題也是有限度的。那些偏離教學目標的,沒有價值的,應理智捨去,或留課外思考解決,不然會浪費有效時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