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範文

本文已影響 3.62W人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球之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範文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

《月球之謎》是一篇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入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後列舉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月球是個怎樣的月球,課文寫了哪些不解之謎,我計劃用一課時上完。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一、字詞教學,讓科普文教學落地

首先,詞語教學關注學情。課前預習,瞭解到孩子們認爲難理解的詞語有:皎潔、遐想、奧祕、奇異、費解等。鑑於學生的學情,在備課時,以這幾個詞語做教學貫穿線,引導學生學習整篇課文。理解這幾個詞語,也就懂得了課文。

其次,詞語教學多樣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意思,避免枯燥,紮實有效。比如“皎潔”的教學,利用直觀圖片引導孩子理解意思;而“遐想”一詞的教學,通過引導孩子展開想象,同時結合課後古詩讓孩子知道:像這樣面對某種事物產生很多很遠的聯想,就叫做“遐想”。接着讀這個詞及它所在的句子。“遐想”的意思,在學生腦海中逐漸具體化、清晰化。而“奧祕”的教學,讓孩子從句子中找出能表現奧祕的詞語,這種又是運用了“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第三,注意凸顯寫字難點。本堂課,我重點選擇了“奧”進行書寫指導。“奧”字書寫時有三處容易寫錯。寫字前,我在大屏幕上打出“奧”字,並在容易寫錯的地方做上標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難點突破後,學生書寫的正確率非常高。

字詞教學,讓科普文學習接了“語文”這片沃土的地氣,落地方能生根。

二、學習提問,讓科普文教學有魂

抓住題眼“謎”,找課文中的謎。學生很容易找到帶問號的6個“謎”,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發現,這些“謎”都是問句,都有疑問詞,並說說還有哪些疑問詞。經過回憶梳理,學生對疑問詞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同樣表達疑問,卻有多種不同的問法——第一層理解。

之後又引導學生找到不帶問號的“謎”。同樣表達“謎”,但表達方式卻不同——第二層理解。

把不帶問號的“謎”也用問號的形式來表達,並適當提示:可以把“爲什麼”分別放在句子前、中、後來提問;使用了“爲什麼”這個疑問詞,又引導學生用“怎麼”來提問。同一個疑問詞,可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上——第三層理解。

閱讀課外資料後,請他們選用合適的疑問詞把想問的內容寫下來。產生疑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選用合適的疑問詞大膽地發問,讓自己的表達更加準確、清楚——這是學生體會到的第四層。

經過層層有序指導,“謎”被充分挖掘,形成了本堂課的靈魂之所在,學生從“問句的表達”中學會了用不同的疑問詞,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提問的方法。“一課一得”,我們的課堂就成功了。

三、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採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祕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獨學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種途徑蒐集關於月亮的圖片、傳說,以及月球的相關知識。指導孩子們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並通過羣學交流中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文需要製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幽靜的月色圖配着舒緩的音樂片斷和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片斷。我在課堂裏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爲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

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於前面實踐的把控不是很好,對後面疑問詞的運用提得不是很到位。如果前面的教學能再緊湊些,騰出更多的時間把提問這一塊做足,我想這堂課的效果會更好。以後繼續努力。

  月球之謎教學反思2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爲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據文本特點,我把第一課時重點確定爲: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綜觀整節課,並綜合各位評課老師的意見,覺得以下幾個地方比較有特色。

一、定位明確,有效地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這篇課文雖然散發着科普知識的光芒,但其文字優美,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祕,不失語文的本味。因此,我把文本的三維目標定位爲:

1、認知目標——會認懸皎遐壤藻等幾個生字,會寫幕、臨、奧、撒等字。瞭解“遐想、奧祕、令人費解”等詞的意思。

2、技能目標——瞭解有關月球的知識,積累有關月亮的詩句。

3、情感目標——感受月亮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探索月球的慾望。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月球的奇異與神祕。

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於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範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啓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麼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麼是“奇異”,在讀後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琅琅。

三、體現學科特點,注重知識技能教學,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前,小柯曾向我建議,上公開課不宜上這類的'文章,教學的側重點很難把握。千萬小心別把科普類的文章上成“科學課”。我謹記諫言,多次重複地閱讀教材,翻閱教參,在設計教案時緊緊扣住“以語言文字訓練爲主,科普知識滲透爲輔”這條主線。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大轉折點,課程增加,閱讀量與寫作大幅度提高。無論是讀還是寫,仍需繼續扶持,尤其是像我們農村小學不能忽視。這是第一課時教學,對於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瞭解課文脈絡我都採取了一定的教學策略。本堂課最大的特點是我將生字詞教學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適時適度地在不同的板塊教學中重點指導讀或寫。在學生在一堂課中真正的學有所得。

四、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

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採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祕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

當然,人無完人,再完美的課也是有缺陷的。在本堂課中也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1、情境模擬練習沒有體現它的亮點。讓學生講解月面特點時,我本是想通過“模擬打電話”這一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但這類的表演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太少,幾乎沒有,以至於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角色,發揮它的優勢。所以,精彩的課堂應該是“功在平時,厚積薄發”的。這也是我今後要給學生彌補的一課。

2、學生學習的模式比較單一。雖然課堂訓練的參與面比較廣,但形式不夠多樣。在讓學生介紹月面特點時,可先同桌模擬練習,再展示彙報,可能效果會大不一樣。在瞭解月球的未解之謎時,也可小組合作探究,再讓小組派代表發言彙報。學習的形式多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面也會更廣泛。

在公開課中充分肯定自己,正確認識不足。“一課一得”,讓今後的路走得更寬更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