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黑板報

中學生新年春節黑板報內容

本文已影響 3.65W人 

春節即將到來!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除了拿紅包,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而且各個地方的習俗都各有特色,值得我們去了解!以下是本站網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的黑板報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生新年春節黑板報內容

  春節食俗之年糕簡介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春節習俗 開化民間春節習俗趣談

春節拜年,是開化傳統的民間習俗。春節列爲一年節日之首,而春節“拜年”氣氛也十分濃盛。

“年 三十晚上”吃團圓飯。園桌上雞、魚、肉齊全,葷多素少,還必備湯園、八寶飯,示爲團團圓圓,百寶進家之意。“三十晚”是一種最使人留戀的一晚。古時,要換 門神、貼春聯。所謂門神,就是唐代名將秦叔寶、尉遲恭的畫像,傳說是能趕邪驅妖,現時是貼“福”字。貼春聯習俗,從古到今仍然豐盛,專用紅紙書寫來年大吉 大利之詞,還要在門前張燈結綵,這種民間習俗一直延至今日。

古時 窮人怕過年,沒吃少穿的家境,還怕富人催租逼債,只有“三十晚”平安無事。因此,在全家人上桌前,要放鞭炮,一是表示吃年夜飯了,不要再來催逼債了;二是 辭舊迎新的標誌。據《錢江源民間故事集》記載,新春大年市民還流傳新春“孩兒樂”口頭俗語:“夏秋冬去春到來,孩兒高興蹦蹦跳。雙手捂耳聽鞭炮,擠進人羣 湊熱鬧。紅色馬掛比比看,歡天喜地人人笑。”“三十晚”畢,全家聚在一起坐夜,“腳烤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全家談笑風趣,喜喜哈哈到午夜。

正月 初一凌晨,由男主人開門放鞭炮,焚香告祝天地,求其賜福。年初一,不準罵人、打人;又不準掃地,不準往屋外倒贓水;不準串門過戶玩耍,只能在公共場所娛 樂。提倡講文明,說彩話,如“四季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等。開門放鞭炮後,閤家穿新衣服,戴新帽,穿新鞋,點起紅燭,吃果子等,有的還吃糖年糕,以兆新的 一年生活甜甜蜜蜜,一年高一年。初一早餐均以掛麪爲食,掛麪細長,以兆長壽。吃罷早餐,小輩要向祖父母、父母親拜年。古時候,必須要跪拜。拜罷,長輩賜與 一紅紙包和一碟果子。現時又不同了,天真活潑的小輩,拱手示禮,叫聲輩稱,如舅公、姨夫後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長輩高興地應了一聲,便把備好的大 紅包(三百、五百、一千元不等),賜給小輩手裏。

初二發新年財。“柴米油鹽醬醋茶”,以柴爲首,因柴與財同音,故新年伊始,農民即上山砍青柴,以示清清潔潔,恭喜發財。城裏文人即執筆書寫“新春開筆、萬事如意、大吉大利”。

一般 從初三開始,走家串戶,登門拜年。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互相道賀,初見時雙手都要拱手示禮,敬呼“恭喜、恭喜,發財、發 財”。拜年要帶“果子包”。“拜年,拜年,果子向前”,是開化民間禮節習俗。古時候,“果子包”以自制的芝麻糖、菸絲充之。在農村以“燈日”作爲拜年日 期,一般小村排行在前,大村排行在最後。筆者記得,拜年要拜到正月二十爲止,到二十日的“果子包”已結併到一塊了。現代的“果子包”已升級了,隨着國強民 富的境況,除兩瓶酒(最高檔酒是茅臺、五糧液)外,還有保健的補品。當日也有升級爲“包紅包”的拜年方式。互拜之日,都要聚餐一天,吃罷晚飯後,共賞迎燈 或演戲等精彩節目。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新女婿拜年,人稱“上門”,最爲隆重、熱鬧。攜帶“果子包”比一般人貴重一些,而且要用雙包。當天,新女婿上桌要坐 “高橫頭”,俗稱新女婿唯此一日大,此後只能坐角落頭了。

元宵節爲傳統燈日,古代習俗,每村每場均耍燈,爲春節最後一個節日。現代元宵節更爲講究,“迎燈會”、“煙花會”、“舞龍會”等,以示慶祝。

筆者認爲,春節“拜年”習俗有利於社會和諧:一是敬老愛幼好傳統;二是交朋結友的好時光;三是勞逸結合,休閒的好日子;四是文明禮貌的好形式。春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全家開心,團團圓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