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七年級試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社戲》同步練習及答案練習題

本文已影響 3.36W人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社戲》同步練習及答案練習題
16.社戲
【積累.感知】
一.給多音字注音組詞
省( )___ 相( )___ 殼( )___ 泊(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二.給形似字注音組詞
較( )___ 篙( )___ 絮( )___ 楫( )___
皎( )___ 蒿( )___ 恕( )___ 揖( )___
狡( )___ 嵩( )___ 怒( )___ 輯( )___
三.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詞語並分析表達作用
1.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 )開船,在 橋石上一( ),( )幾尺,即又( )出了橋。
作用: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 )了,身體也似乎( )到說不出的大。
作用:
四.請根據文章順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後,並作詳、略歸類。
1.六一公公送豆給“我”。
2.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3.夜航赴趙莊看戲。
4.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5.看戲前的波折。
6.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7.和夥伴們在趙莊看社戲。
順序:
詳寫:
略寫:
五.整體感悟課文後回答
1.作者爲什麼說平橋村“在我是樂土”?
2.雙喜和六一公公分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試舉例說說本文景物描寫有什麼特色?
4.你怎樣理解課文的結尾?
【體驗.探究】
六.課內語段閱讀
甲: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爲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後了,船行也並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着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來。
1.注音
躥___
老漁父___
2.釋詞
①依稀:
②夜漁:
3.你怎樣理解甲段中“朦朧”和“踊躍”這兩個詞語?
4.“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什麼描寫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呢?
5.甲、乙兩段景物描寫的內容各是什麼?
6.甲、乙兩段都寫了船速之快,哪一處是正面描寫?哪一處是側面描寫?請找出有關語句並抄寫下來。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7.這兩段景物描寫都調動了人體的感覺器官,請分別找出來,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七.深入探究下列問題
1.你怎樣看待文中“偷豆”這一 情節安排?
2.從小說《社戲》中,你能看出作者對故鄉有怎樣的情感嗎?
【實踐.拓展】
八.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看戲
葉君健
①時間是晚上八點。太陽雖然早已落下,但暑氣並沒有收斂。沒有風,公園裏那些屹立着的古樹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
②但劇場裏並不是沒有人。相反地,人擠得非常滿。每個角落裏都是人,連過道的石階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員、手藝人、幹部、學生,甚至還有近郊來的農民--一句話,我們首都的勞動人民。從前面一排向後面一望,這簡直像一個人海。他們所散發出來的熱力和空中的暑氣凝結在一起,罩在這個人海上面像一層煙霧。煙霧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臺上的幕布分開了,音樂奏起來了,演員們踩着音樂的拍子,以莊重而有節奏的步伐走到腳燈前面來了。燈光射在他們五顏六色的絲縷和頭飾上,激起一片金碧輝煌的彩霞。這個迷濛的海上頓時出現了海市蜃樓。那裏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歡,也有離合;有忠誠,也有奸讒;有決心,也有疑懼;有大衆的犧牲精神,也有自私的個人打算。但主導這一切的卻是一片忠心耿耿、爲國爲民的熱情。這種熱情集中地、具體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現出來。
④當這個女主角以輕盈而矯健的步子走出場來的時候,這個平靜的海面陡然膨脹起來了,它上面捲起了一陣暴風雨,觀衆像觸了電似的對這位女英雄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她開始唱了。她圓潤的歌喉在夜空中顫動,聽起來似乎遼遠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鏗鏘。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的“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滴在地上,濺到空中,落進每一個人的心裏,引起一片深遠的迴音。這回音聽不見,但是它卻淹沒了剛纔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聲。
⑤觀衆像着了魔一樣,忽然變得鴉雀無聲。
⑥他們看得入了神,他們的思想情感和舞臺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隨着劇情的發展,女主角的歌舞漸漸進入高潮。觀衆的情感也漸漸進入高潮。潮在漲,沒有誰能控制住它。這個一度平靜下來的人海又忽然膨脹起來。戲就是在這時候要到達頂點。我們的女主角也就在這時候像一朵盛開的鮮花,觀衆想要把這朵鮮花捧在手裏,不讓它消逝。他們不約而同地從座位上起來,真像潮水一樣,涌到我們這位藝術家面前,觀衆和他打成一片。舞臺已經失去了界限,整個劇場就是一個龐大的舞臺。
⑦我們的這位藝術家是誰呢?他就是梅蘭芳同志。過了半個世紀的舞臺生活以後,現在以66歲的高齡,他仍然能創造出這樣富有朝氣的美麗形象,仍然能表現出這樣充沛的青春活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這種奇蹟只有在我們的國家才能產生--因爲我們擁有這樣熱情的觀衆和這樣熱情的藝術家。
1.注音
膨脹___
潮在漲___
2.釋詞
婀娜:
鏗鏘:
3.分別說說下列兩個比喻句的作用是什麼?
①這個平靜的海面陡然膨脹起來了。
作用:
②觀衆像着了魔一樣,忽然變得鴉雀無聲。
作用:
4.從第④段中找出6個量詞
5.精讀第④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歌聲是無形的,怎麼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滾下來”?
②“迴音”既然“聽不見”,又怎麼能“淹沒”“狂暴的歌聲”?
6.說說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7.課文爲什麼寫觀衆的表現具體詳盡,寫劇情卻十分概括?
8.你如何理解最後一句話
參考答案
16.社戲
一.略。
二.略。
三.1.點、磕、退後、上前 顯示了農村少年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肯幹的品格。
2.輕鬆,舒展。 與上文的沮喪、壓抑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我能和夥伴們一起去看戲時的極度興奮之情 。
四.順序:6 4 5 3 7 2 1 。
詳寫:2、3、5、7;
略寫:1、4、6。
五.1.“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可以免念《詩經》之類難唸的書;可釣蝦、放牛,體驗到許多鄉間生活的樂趣。
2.雙喜:聰明、熱情、機靈、能幹、善於爲他人着想。六一公公:熱情、淳樸、好客、珍愛自己的勞動成果。
3.文中夏夜行船和月夜歸航兩幅畫圖描寫得極爲優美,作者從色彩、氣味、聲響等方面入手,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文字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 4.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六ān fǔ
2.隱隱約約 夜間捕魚
3.“朦朧”原爲形容詞,在句中作動詞用,意爲“變得朦朧了”。“踊躍”原爲動詞,在句中作形容詞,修飾“山”連綿起伏的形狀。
4.比喻、擬人;景物描寫;以動襯靜,襯托“我”看戲心情的急切。
5.夜航看戲 , 戲後歸航
6.正面:“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側面:“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來。”
7.嗅覺、視覺、聽覺、感覺等,將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七.1.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偷”反映了小夥伴們的誠懇待客的熱情;“偷”顯示了小夥伴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夥伴們周到細緻,天真純樸的天性。 2. 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魯迅對故鄉,有一種割捨不斷的複雜情感。魯迅對既往的少年時代念念不忘,對現實的都市生活耿耿於懷。他留戀兒時看社戲的欣喜和詩意,字裏行間流露了對家鄉的讚美和摯愛之情,更滲透着一個都市人綿綿不盡的鄉愁。
八.1.略。 2.姿態柔美 形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3.①表現人們對久享盛譽的藝術家的出場情不自禁爆發的熱情。
②寫出了觀衆情緒的變化,動靜的變化,還起着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4.陣、粒、個、片、股、位。
5.①歌聲字正腔圓,與珠子似的,故能將無形的歌聲比喻爲有形的珠子。
②梅蘭芳的歌聲令觀衆如醉如癡,好像在每一個人的心裏引起一片深遠的迴音。這回音雖然聽不見,但很有衝擊力,能淹沒那股狂暴的掌聲,使周圍鴉雀無聲,讓人們沉醉。
6.是爲了烘托心情,渲染氣氛,表明梅蘭芳的舞臺藝術贏得了觀衆深深的喜愛。
7.寫觀衆既能體現人們對藝術的熱情,又能表明梅戲的藝術水平,而劇情與文章中心關係不大,所以才如此處理。
8.“我們的國家”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我們的國家是屬於人民的,我們的藝術家也是人民的藝術家,所以,觀衆熱愛藝術家,藝術家也熱愛觀衆。
-
-
點擊查看:
2013-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彙總
小編寄語:歡迎來語文網,爲了方便您尋找資料,信息,請將本頁加入收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