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中心高二試題

高二語文《那一串記憶的珍珠》教案

本文已影響 3.66W人 

《那一串記憶的珍珠》這一單元主要描寫了回憶性散文,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高二語文《那一串記憶的珍珠》教案,希望能幫到大家!

高二語文《那一串記憶的珍珠》教案

 教學目標

一、體會散文選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二、體會散文抒情寫意的獨特性和深刻性。

三、探究散文蘊涵的思想文化價值。

四、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係。

 單元說明

從本單元開始,學習中國現代散文。這幾篇散文都是描寫地域風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於篇中,把珍貴的歷史和現實情景展現在讀者面前。文中有着豐富的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不僅教人認識現實、認識歷史,還教人學會思考,學會心靈體驗,學會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現實終將變爲歷史,歷史也將煙消雲散,唯有文學作品可將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種種新奇情景記錄下來,像一串凝聚着寶貴記憶的珍珠一樣,供人欣賞、凝視,寫人記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這方面有着天然的優勢。

 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比較三篇課文的異同

三篇課文都有一些相同點,都是寫景觀、寫感受,卻寫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風格,可以同中比異,異中尋同。

《動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選做精讀課文,一是因爲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應在我們選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佔一席之地;二是因爲本文也確屬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對古老而時新的北平城和北平故都文化愛之深、感之切,把整個北平的現實和歷史裝入心中,薈萃於筆下,整體地描寫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象概括地描寫,而是以一幅幅小畫面呈現出來,具有良好的審美效果。

作爲略讀課文的《漢家寨》《特利爾的幽靈》,其意趣與《動人的北平》相異。《動》寫整體景象,而其他兩篇都寫片段景,有選擇地講述造訪、觀察的景象;《動》呈現一幅幅小畫面,而其他兩篇都有一個主畫面;《動》寫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觀察體驗更全面,情感性更強,而其他兩篇都是作者以訪客的身份“進入”又“走出”那陌生的審美情境,故而新鮮感強,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當然這也跟作家的寫作風格相關,林語堂的散文創作更強調情調、情味,更多地寫感性;而張承志和樑衡則長於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與時代風格相關,當代散文總體上更愛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發展,與現代散文具有較多的感性傾向有所不同。

再有,同是當代散文的《漢》與《特》也略不相同。前者更多地寫景,後者更多地寫所感所思;前者更多地寫現實,後者更多地寫歷史;前後思想感情屬內斂型,後者屬開放型。

當然,三篇課文的同異點不止這些,後面還將另述。通過比較三篇課文的異同點,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篇課文,也可以認識散文文體的某些特點。

二、體會散文形神相依的規律

單元后所附短文《現代散文的形與神》,指導學生從形神相輔相依方面認識散文的文體特徵。

一篇好的散文就像一個形神兼備的生命體一樣,形要完整勻稱,不可殘缺;神要充實飽滿,不可空洞枯槁。同時,形可以豐富多彩,也可以單一;神要凝聚集中,當然也可以多元多向度。一般說來,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寫作的通則,但也有一些例外。

本單元的課文都體現散文形神兼備又相輔相依的規律。以《動人的北平》爲例,散文之形表現爲作者所見之景物豐富多樣、色彩斑斕,那一幅幅生動的小畫面豐富了作品的“血肉”,堆積起作品的“形體”。當然組織成篇的結構方式和生動醇厚的語言也成爲作品之形的一部分。而蘊涵在課文之中的散文之神可以從不同方面領會,一是故都北平之“神”──精神、神韻、靈氣,二是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前者謂之“神”,後者謂之“情”,課文在這兩方面都是集中聚合的,不見些許散亂。

其餘兩篇,《漢家寨》只寫了漢家寨一處風光,看似形不散,其實也散,你看,這裏既寫自然又寫社會,既寫現實又寫歷史,既寫外景又寫內情,怎說不散?其神則體現爲情感的線索,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堅守”這一情結上。《特利爾的幽靈》之形散神聚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課文寫特利爾小鎮和馬克思故居不多,更多地寫“特利爾的幽靈”是怎麼傳播世界並在中國落腳、蓬勃發展的,視野開闊,筆墨縱橫,此謂之形散;神聚呢?全文、全部材料都集中於“幽靈”,此其一;作者在寫“幽靈”之靈動、迅猛、宏偉時,表達了一種崇敬、激動的心情,此其二。此二者從不同方面構成課文的神之線索,組串起全文的材料和結構。

三、挖掘課文的人文價值

三篇課文都有着豐厚的人文價值。《動人的北平》表達故都古老而時新文化的魅力,引導讀者對故都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的熱愛,也表達了作者一種優雅的情懷,很有感染力;《漢家寨》表現漢民族文化的頑強生命力,表現“堅守”的精神力量,表現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人的精神的超越和昇華,閱讀這樣的作品何嘗不是一種精神的洗禮?《特利爾的幽靈》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展現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年輕的讀者應起到認識和教育的作用。

[高二語文《那一串記憶的珍珠》教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