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李勉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本文已影響 3.39W人 

大家知道李勉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嗎?下面小編整理了李勉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李勉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勉,字玄卿,唐朝宰相、宗室,鄭王李元懿曾孫,而李元懿爲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所以李勉爲唐高祖李淵玄孫。簡單一句,皇室宗親。自幼勤讀經史,長大後沉靜文雅、清正嚴峻,崇尚玄虛。頗有長名,官至開封尉。

當時天下承平,且汴州水陸所湊,邑居龐雜,難治,李勉洞察民情,爲民所信服。安史之亂後,李勉跟隨唐肅宗來到靈武,拜爲監察御史,特別注意維持朝廷禮儀,深得唐肅宗的信任。李勉這個人政治上頗爲清廉,是唐代中後期難得的好官,敢於諫言,打擊宦官,但是當時李輔國權力太大,李勉不肯依附,便被貶出朝廷。唐德宗時期,李勉再次被重用,但是李勉並無軍事才能,對於李希烈反叛一事,李勉率兵征討,結果節節敗退,事後,引咎辭官,但是德宗卻赦免了他,李勉覺得很慚愧,便再也無臉有所建議,只在位充數,不謀其政。 雖然德宗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懲罰他,但是後面李勉失勢,也正因爲德宗。

貞元元年,唐德宗想要用新州司馬盧杞爲澧州刺史。但是朝中的給事中認爲盧杞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不肯發佈詔書。在這裏碰了壁之後,德宗就去問宰相說:讓盧杞當一個小州刺史,可以嗎?畢竟得到宰相的支持,更容易行事,但是這個時候的李勉已經是隻在位不謀其政的人了,他已經喪失了當年那種勤勤懇懇的熱情,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陛下打算給他官做,即便讓他當大州刺史也是可以的,只是會讓天下百姓失望。德宗只聽了前半句,後半句完全沒考慮,直接任命盧杞爲澧州別駕。

之後,德宗終於看到了盧杞的真正品行,氣憤着問李勉:大家都說盧杞奸邪,朕怎麼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狀嗎?李勉答道:天下都知道盧杞奸邪,唯獨陛下不知道,這正是他的奸邪之處。

時人都稱讚李勉正直,但是德宗不高興了啊,你知道他奸邪,卻不跟我說,便逐漸疏遠於他。 可惜了,諫言說過,只不過不是死諫而已,直接被當成耳旁風了,反過來還要怪罪於李勉。

李勉這個人,最馳名的是他的品行,有關他的民間故事,有這麼一則,叫李勉埋金,也可以說是李勉藏銀,李勉從小喜歡讀書,並且注意按照書上的要求去做。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培養出了誠信儒雅的'君子風度。 故事就由此開始,他家境貧寒,但是從不貪取不義之財。有一次,李勉外出學習遊歷,在旅館裏碰到了一個要上京趕考的考生,兩人一見如故,經常在一起討論學問,兩人聊得非常投機,成了好朋友。但是之後不久,考生病了,李勉請郎中、親子煎藥,細心照顧友人的起居飲食,甚至親自到山上去挖買不到的草藥,但是這個考生卻一病不起,即將離開人世。 在臨死之前,考生將李勉叫到牀前,叫他把自己牀下的小木箱拖出來,說道:這本是我上京用的盤纏,現在用不到了,這些天來感謝你的悉心照顧,我死後,這其中的銀子部分用作置辦板材、下葬的費用,剩下的都給賢弟你,請一定要收下,不然我會一直不安的。

爲了死兄弟安心,李勉便答應了此事,收下了銀子,第二天,考生果真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的遺願,買來棺木,精心爲他料理後事,但是那剩下的銀子,李勉卻絲毫沒有動,而是將其包好,悄悄地藏在棺木下面。後來,考生的家屬接到李勉報喪的書信後趕到客棧,移出棺木之後,發現了陪葬的銀子,頗爲吃驚,瞭解了銀子的來歷後,對李勉更加地崇敬。 如此一故事,直接地表現了李勉不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儒雅風度,不貪財,重情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